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绳武主编;徐德馥,雷新彦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040000474
  • 页数:29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自然地理》目录

前言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言 1

一、中国与中国自然地理 1

二、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简史 1

(一)先秦时期 1

目录 1

(二)封建社会时期 4

(三)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 8

(四)自然地理学的大发展 11

二、疆域与面积 14

(一)我国疆域变迁概况 14

一、地理位置 14

第二章 位置和疆域 14

(二)海疆与陆缘海 15

(三)陆疆与国界 17

(四)我国面积 17

第三章 地貌、构造与矿产 19

一、地貌与构造的主要特征 19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状下降 19

(二)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 21

(三)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5

(四)中国地貌类型 29

(一)地貌区划方案 44

二、地貌与构造分区 44

(二)大地构造分区与矿产资源 47

第四章 气候与陆地水 52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52

(一)太阳总辐射量的区域差异 52

(二)我国季风气候特征 53

(三)多样性的气候类型 57

(四)多变的气温和降水 59

(五)我国近期的气候变迁 64

二、我国陆地水的基本特征 67

(一)水系类型复杂——两大流域和四大水系 67

(二)多种形态的陆地水 70

(三)地表径流资源 75

(四)人工水道 77

三、气候与水文分区 80

(一)气候区划 80

(二)水文区划 83

第五章 土壤与生物 87

一、土壤与生物的主要特征 87

(一)类型复杂 87

(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89

(三)特殊地带性规律 93

(一)中国土壤区划工作 97

二、土壤与生物分区 97

(二)中国植被、土壤分区 98

(三)中国土壤区划、植被区划与综合自然区划比较 100

(四)动物地理区 106

第六章 中国自然地理分区 110

一、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任务与方法 111

(一)自然地理区划的任务 111

(二)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法 114

二、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区划工作 11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 117

然区划的主要工作与成果 117

(二)中国自然区划的主要问题 120

(三)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图表 123

第二篇 区域分论 126

第七章 东北地区 126

一、地理位置 126

二、地区特征 127

三、内部差异与利用改造 131

(一)东北东部亚地区 131

〔1〕三江平原省区 132

〔2〕小兴安岭省区 133

〔3〕长白山地省区 134

〔4〕辽东半岛省区 135

〔1〕松嫩平原省区 137

(二)东北中部亚地区 137

〔2〕西辽河平原省区 139

〔3〕辽河平原省区 140

(三)东北西部亚地区 142

〔1〕大兴安岭北部省区 142

〔2〕大兴安岭中南部省区 144

〔3〕辽西山丘省区 145

第八章 华北地区 147

一、地理位置与地区特性 147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47

(二)地区特征 148

〔1〕山东半岛省区 157

二、内部差异与利用改造 157

(一)华北东部亚地区 157

〔2〕鲁西山丘省区 158

(二)华北中东部亚地区 160

〔1〕河北平原省区 161

〔2〕淮北平原省区 164

(三)华北中西部亚地区 165

〔1〕冀北山地省区 165

〔2〕山西高原与山地省区 168

〔3〕豫西山丘省区 170

〔4〕汾渭谷地省区 171

〔1〕陕北、陇东黄土高原省区 173

(四)华北西部亚地区 173

〔2〕陇西黄土高原省区 175

第九章 华中地区 178

一、地理位置与地区特征 178

(一)地理位置 178

(二)地区特征 178

二、内部差异与利用改造 181

(一)华中北部亚地区 181

〔1〕长江三角洲省区 181

〔2〕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省区 184

〔3〕大别山丘省区 185

〔4〕秦巴山地省区 186

(二)华中南部亚地区 188

〔1〕浙闽山丘省区 188

〔2〕江南丘陵省区 190

〔3〕南岭山地省区 191

(三)华中西部亚地区 192

〔1〕四川盆地省区 193

〔2〕贵州高原省区 195

〔3〕黔桂山丘省区 196

(二)地区特征 199

(一)地理位置 199

第十章 华南地区 199

一、地理位置与地区特征 199

二、内部差异与改造利用 205

(一)华南北部亚地区 205

〔1〕台湾岛省区 205

〔2〕闽粤沿海丘陵平原省区 207

〔3〕广西盆地省区 208

(二)华南南部亚地区 209

〔1〕粤西南沿海丘陵台地省区 209

〔2〕海南岛省区 210

〔3〕南海诸岛省区 212

(一)地理位置 214

(二)地区特征 214

第十一章 西南地区 214

一、地理位置与地区特征 214

二、内部差异与利用改造 219

(一)西南北部亚地区 219

〔1〕横断山脉北段省区 220

〔2〕横断山脉南段省区 222

〔3〕云南高原省区 224

(二)西南南部亚地区 225

〔1〕滇南间山宽谷省区 225

〔2〕东喜马拉雅山南坡省区 227

(二)地区特征 229

(一)位置与范围 229

第十二章 内蒙古地区 229

一、地理位置和地区特征 229

二、内部差异和利用改造 236

(一)内蒙古东部亚地区 236

〔1〕呼伦贝尔盆地省区 236

〔2〕锡盟、张北高原省区 237

(二)内蒙古西部亚地区 239

〔1〕瀚海盆地省区 239

〔2〕阴山山地省区 240

〔3〕河套平原省区 241

〔4〕鄂尔多斯高原省区 243

(一)位置与范围 245

(二)地区特征 245

第十三章 西北地区 245

一、地理位置与地区特征 245

二、内部差异与利用改造 251

(一)西北东部(阿拉善-河西)亚地区 251

〔1〕阿拉善高原省区 251

〔2〕河西走廊省区 253

〔3〕北山(马鬃山)省区 256

(二)西北北部(北疆)亚地区 257

〔1〕阿尔泰山地省区 257

〔2〕阿尔泰山山前平地省区 259

〔3〕准噶尔盆地省区 261

〔4〕准噶尔西部山地省区 262

〔5〕天山山地省区 263

(三)西北西部(南疆)亚地区 265

〔1〕吐鲁番-哈密盆地省区 266

〔2〕塔里木盆地省区 267

(四)西北南部(青藏高原北缘)亚 270

地区 270

〔1〕柴达木盆地省区 270

〔2〕祁连山地省区 271

〔3〕阿尔金山地省区 274

〔4〕昆仑山地省区 275

(一)位置范围和研究概况 278

一、地理位置与地区特征 278

第十四章 西藏地区 278

(二)地区特征 279

二、内部差异与利用改造 286

(一)西藏东部亚地区 286

〔1〕西倾积石山原省区 286

〔2〕江河源山原省区 287

(二)西藏南部亚地区 288

〔1〕藏南谷地省区 289

〔2〕喜马拉雅山南坡省区 290

(三)西藏北部亚地区 291

〔1〕羌塘高原省区 292

〔2〕喀喇昆仑山地省区 29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