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树木组织培养
树木组织培养

树木组织培养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邦 加(Bonga,J.M.)等主编;阙国宁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380002X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
《树木组织培养》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

第二章 组织培养技术 4

一、引言 4

二、实验室筹建 5

(一)一般的布局 5

(二)组织切割及转移的设备 6

(三)玻璃器皿的洗涤 6

(四)玻璃器皿与化学药品的贮藏设备 7

(五)水提纯的方法 8

(六)玻璃器皿与培养基的灭菌 10

(七)摇动装置和发? 14

(八)培养设备 15

三、培养基的制备 17

(一)一些培养基成分的作用 17

(二)培养器皿封闭物 20

(三)培养基的贮藏 21

四、培养体的制备 22

(一)植物材料的因素 22

(二)培养体的采集与贮藏 23

(三)表面消毒 24

(四)组织的切割和转移 25

(五)培养前的处理 27

(六)培养环境 27

(七)移植到土壤 28

五、讨论 29

第三章 林业中的细胞与组织培养 30

一、引言 30

二、生产周期 33

三、遗传资源 38

(一)能源树种与薪材树种 39

(二)多种用途的树种 39

(三)热带豆科植物 40

(四)纤维与制浆树种 41

四、繁殖系统 41

(一)种子园 42

(二)试管营养繁殖 47

五、商业用途的细胞 50

(一)新杂种的创造 50

(二)细胞与?的生物化学转化作用 52

六、抑制因素 55

七、展望 57

第四章 祼子植物的试管繁殖 59

一、引言 59

二、祼子植物愈伤组织及悬浮培养的器官发生 60

三、器官与器官片段培养的形态发生 64

(一)?芽的形成 65

(二)不定芽的形成 68

(四)?芽的形成 77

(三)胚胎发生 77

(五)根的形成 81

四、成熟植株外植体上的再生与复壮 86

五、繁殖体在土壤中的成长 88

六、结论 89

第五章 双子叶树木的营养繁殖 95

一、引言 95

二、常规营养繁殖法在生产性林业中的应用 95

(一)过去的实践与效用 95

(二)改良的途径及其应用 97

(三)使用常规或改良繁殖方法的经济考虑 99

(一)木本双子叶植物器官发生研究史概述 100

三、通过组织和器官培养进行营养繁殖 100

(二)培养类型及其在大规模商业性生产中的应用 103

四、经济方面的考虑 119

五、应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树木所面临的问题 122

(一)树木的固有困难 122

(二)小植株的移栽和锻炼问题 123

(三)生产成本 126

六、今后的展望 127

(一)茎尖培养的应用 127

(二)胚胎发生的潜力 127

第六章 桉树的营养繁殖 129

一、桉树属 129

(一)空中压条法 131

二、营养繁殖的方法 131

(二)嫁接 132

(三)枝插 133

三、组织培养 135

四、器官培养 137

(一)节的培养 138

(二)发展器官培养技术中所面临的问题 139

(三)影响在节上产生根的因素 145

五、生产中的器官培养的应用 150

(一)耐寒植株的选择 151

(二)试管培养无性系的介绍 153

(三)试管培养中嫩芽的增殖 153

(四)??的伸长 154

(五)??的生根 156

(六)植株移?入土 156

六、结论 157

第七章 棕榈的营养繁殖 161

一、引言 161

二、棕榈的价值及发展中的问题 162

(一)营养的来源 162

(二)观赏的用途 163

(三)目前棕榈的培养和繁殖方法 164

三、组织培养中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研究状况 168

(一)椰子 168

(二)海枣 170

(三)油棕 171

(一)取得外植体的组织 174

四、棕榈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74

(二)组织变褐 175

(三)成年组织的再生 176

(四)组织消毒 176

(五)再生频率 176

(六)离体培养的生长率 177

(七)组织保存 177

五、今后的研究与展望 178

(一)器官发生——胚胎发生 178

(三)育种计划 179

(四)病害研究 179

(二)花序逆转 179

第八章 植物病理学与组织培养的结合 181

一、引言 181

二、病原分类 182

(一)病毒 182

(二)细菌 185

(三)线虫 186

(四)昆虫 188

(五)真菌 188

三、讨论 195

第九章 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 197

一、引言 197

(一)背景情况 198

二、生长素 198

(二)吲哚乙酸(IAA) 199

(三)吲哚丁酸(IBA) 201

(四)萘乙酸(NAA) 202

(五)2,4-二氧苯氧乙酸(2,4-D) 202

(六)其他生长素 205

三、细胞分裂素 206

(二)激动素(KT) 207

(三)6-苄基氨基嘌呤(BAP) 208

(四)其他细胞分裂素 210

(二)赤霉素的作用 212

(一)背景情况 212

四、赤霉素 212

五、其他生长调节物质 213

六、结论 214

第十章 树木的氮代谢和营养繁殖 218

一、引言 218

二、氮代谢的重要性 218

(一)树木体内氟化合物自然存在的范围 219

(二)基因表达和图示 225

(三)组织化系统和非组织化系统的代谢变化 227

(四)氮和营养 229

(五)中间氮代谢的有关问题 232

(一)培养前的因素 235

三、生长和发育中的氮代谢 235

(二)愈伤组织的形成 237

(三)细胞悬浮培养 239

(四)形态发生 244

四、前景 256

第十一章 碳水化合物的利用与代谢 258

一、引言 258

二、营养方面 259

三、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260

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262

(一)蔗糖的降解 263

(二)其它碳源的代谢 264

(三)已糖的迁移与代谢 265

(一)背景情况 266

(四)细胞壁的生物起源 273

(五)?架的利用 279

五、渗透作用 280

六、结束语 286

第十二章 离体培养技术在林木遗传改变中的应用 288

一、引言 288

二、试管选择 288

(一)自然变异 289

(二)变异的诱导 290

(三)选择方法 290

(四)植株的再生 291

(五)应用 292

三、体细胞的杂交 293

(一)原生质体技术 293

(二)嫁接杂交 297

四、遗传转化作用 298

(一)原理 298

(二)步骤 298

五、结论 301

第十三章 营养繁殖与幼态、成熟和复壮的相关 302

一、引言 302

二、幼态-成熟度 304

(一)定义 304

(二)分生组织的决定 307

(三)幼态区带 309

(四)无性系的老化 310

(五)遗传稳定性 311

(六)成熟的机制 312

(七)幼态保持的机制 313

(八)遗传稳定性的机制 315

(九)复壮的机制 316

(十)有性的复壮作用 317

三、组织培养繁殖的意义 318

(一)外植体的选择 319

(二)减少细胞器的物理与化学方法 320

四、提要与讨论 3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