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嘉苹,程连生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303002723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地理》目录
标签:地理

第—章 国土和人民 1

第一节 辽阔的国土 1

一、位置和疆域 1

二、境界和邻国 2

第二节 行政区划分 4

一、行政区的起源和沿革 4

二、现行行政区划 5

三、祖国必将统一 8

第三节 人口和民族 8

一、我国的人口 8

二、我国的民族 14

第二章 地形大势 17

第一节 地形特征 17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7

二、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8

三、山脉纵横交错,呈网格状分布 19

第二节 塑造地形的地质基础 20

一、地形轮廓的演变 20

二、地质构造体系 21

三、主要地质构造界线 22

四、地形区域分异与地质构造 23

第三节 外营力和现代地表形态 24

一、东部流水作用占优势区 24

二、西北风力作用占优势区 26

三、青藏高原冰冻作用占优势区 29

第四节 地形类型分布和特征 31

一、蜿蜒巍峨的群山 31

二、雄伟壮阔的高原 35

三、群山环抱的盆地 37

四、坦荡浩瀚的平原 39

五、岭谷交错的丘陵 40

第三章 矿藏 43

第一节 矿藏成因和分布规律 43

一、成矿作用 43

二、矿产分布规律 45

第二节 金属矿藏 46

一、黑色金属矿产 46

二、有色金属矿产 48

三、稀有和稀土金属矿产 50

第三节 非金属矿产 50

一、地壳能源矿产 50

二、化工原料矿产 53

三、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54

一、矿产资源评价原则 55

第四节 矿产资源的评价 55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评价 56

三、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 58

第四章 海洋 61

第一节 海区和海域变迁 61

一、海区概况 61

二、海域变迁 63

三、大陆架 64

第二节 海岸与岛屿 65

一、绵延曲折的海岸 66

二、星罗棋布的岛屿 67

第三节 水文特征 69

一、海流系统 69

二、水团 71

三、潮汐 72

四、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73

一、海洋事业发展概况 74

第四节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74

二、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75

三、海水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76

四、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利用 77

五、海洋动力资源及其利用 78

六、海洋的保护 79

第五章 气候 81

第一节 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81

一、气候的基本特征 81

二、气候主要影响因素 83

第二节 我国的季风 85

一、我国季风的成因 85

二、冬季风和夏季风 86

三、季风进退与雨带移动 90

四、季风区划分 91

五、季风对人类的影响 92

第三节 几种特殊的天气过程 93

一、寒潮 94

二、梅雨 96

三、台风 97

第四节 气温 99

一、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99

二、气温较差和大陆度 102

三、四季划分及地域差异 103

四、农业界限温度 104

第五节 降水 104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104

二、降水的季节分配 106

三、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107

四、旱涝问题 108

一、水系和流域 111

第一节 地表径流基本特征 111

第六章 陆地水 111

二、河川径流特征 113

第二节 主要河流 117

一、长江 118

二、黄河 120

三、淮河和珠江 122

四、大运河 123

第三节 湖泊和地下水 124

一、湖泊成因类型及分布 124

二、主要湖泊 126

三、地下水 127

第四节 水资源 129

一、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29

二、我国水资源分布 131

三、我国的水力资源及其分布 132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33

第七章 生物和土壤 136

第一节 植被特征及其成因 136

一、我国植被的主要特征 136

二、影响植被特征的因素 138

第二节 主要植被类型 139

一、森林植被类型 139

二、草原植被类型 142

三、荒漠植被类型 143

第三节 主要土壤类型 143

一、成土过程基本特点 143

二、主要土壤类型 144

三、低产土壤的改造利用 146

第四节 植被和土壤分布规律 147

一、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147

二、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148

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149

第五节 陆地生态地理动物群 150

一、我国动物界特点及形成因素 150

二、动物群特征与分布 151

第六节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52

一、生物资源的利用途径 153

二、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 153

三、几个典型的自然保护区 154

第八章 自然地理区的划分 158

第一节 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和分异 158

一、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58

二、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160

第二节 我国自然区划的目的和方法 162

一、自然区划的目的 162

二、自然区划原则 163

三、自然区划方法 164

四、自然区划的指标体系 165

第三节 我国自然地理区划概况 166

一、我国自然区划的发展 167

二、本教材推荐的自然地理区划 168

第九章 农业地理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一、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 172

二、我国农业合理布局的指导思想 172

三、我国农业生产的成就和问题 174

第二节 我国农业自然条件和农业自然资源 178

一、我国农业自然条件的主要特点 178

二、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评价 181

第三节 粮食作物 184

一、继续抓紧粮食生产 184

二、稻麦为主的粮食结构 186

三、主要粮食作物的地理分布 187

四、商品粮基地的选建 191

第四节 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分布 192

一、经济作物的特点及其对布局的要求 193

二、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 194

第五节 林业生产和分布 200

一、林业生产的特点 200

二、森林资源概况 201

三、林业生产的发展和问题 204

四、主要林业区 205

五、果木林的分布 206

第六节 畜牧业的生产和分布 206

一、畜牧业的发展及问题 206

二、畜牧业生产类型和分布 209

三、加强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211

一、水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水产资源特点 212

第七节 水产业的生产和分布 212

二、主要海洋渔场 213

三、主要淡水水产区 214

第八节 我国四大农业区 215

一、东南水田农业区 216

二、华北、东北旱田农业区 217

三、西北内陆农业区 218

四、青藏高原农业区 218

第十章 工业地理 220

第—节 概述 220

一、工业生产的特点 220

二、影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 220

三、我国工业的发展和分布的变化 222

第二节 能源工业布局 225

一、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225

二、我国的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27

三、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和布局 228

四、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和布局 231

五、我国电力工业的建设和布局 235

第三节 冶金工业布局 240

一、钢铁工业布局 240

二、有色金属采冶工业布局 248

第四节 机械工业布局 250

一、机械工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对布局的要求 251

二、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布局的变化 251

三、主要机械工业部门的布局 252

第五节 化学工业布局 254

一、化学工业特点及其对布局的要求 254

二、我国化工矿物资源 254

三、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变化 255

四、主要化工部门的布局 255

一、我国发展纺织工业的优越条件 260

第六节 纺织工业布局 260

二、主要纺织行业的布局 261

第七节 食品造纸等轻工业布局 266

一、食品工业布局 266

二、造纸工业布局 270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地理 274

第一节 概述 274

一、交通运输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74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 275

三、交通运输的布局原则 277

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网的布局 278

第二节 铁路运输布局 280

一、新中国铁路运输网的建设 280

二、铁路网布局 281

三、我国铁路运输布局发展前景 284

一、内河运输布局 285

第三节 水路运输布局 285

二、海上运输布局 288

三、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前景 291

第四节 公路、管道和航空运输布局 291

一、公路运输布局 291

二、管道运输布局 292

三、航空运输布局 293

第十二章 旅游地理 295

第一节 我国旅游资源构成 295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 296

二、我国旅游资源构成 297

第二节 我国旅游区划和旅游点 303

一、我国的旅游区划 303

二、我国主要旅游点 306

三、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08

一、临海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310

第十三章 中国的经济地带 310

第—节 东部沿海地带 310

二、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312

三、人口密集、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313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便捷地区——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314

第二节 中部地带 322

一、我国东西间的过渡地带 323

二、能源、矿产资源的密集区 324

三、新兴的工业基地 325

四、南北各异的商品农业基地 328

五、全国交通的枢纽和通道 329

第三节 西部地带 330

一、地处边远、少数民族集中地区 330

二、自然资源多样,发展前景无量 331

三、经济基础差、潜力大 33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