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中国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石炭系气田
中国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石炭系气田

中国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石炭系气田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光灿,谢姚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02118942
  • 页数:18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四川东部高陡构造石炭系气田》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石炭系气藏的发现和勘探发展 3

一、石炭系气藏发现之前 3

二、石炭系气藏的发现 3

三、石炭系勘探的发展 4

第二节 勘探工作量和成果 5

一、地震 5

二、钻探成果 5

一、盆地基底结构概貌 8

第一节 四川盆地基底结构及沉积盖层发育史 8

第二章 川东高陡构造褶皱变形特征及垂向变异地质模式 8

二、沉积盖层发育史 9

三、盆地区域构造特征 14

第二节 川东高陡构造褶皱变形特征 16

一、第二弱岩组(雷口坡组—嘉二段)翼厚顶薄不协调褶皱变形模式 18

二、第一弱岩组(志留系)顶厚翼薄不协调褶皱变形模式 24

三、浅层(侏罗系—上三叠统)构造高陡褶皱变形模式 30

四、中层(嘉一段—石炭系)构造解体褶皱变形模式 30

五、深层(奥陶系—寒武系)构造Y字型断垒褶皱变形模式 40

二、川东高陡构造变形机制 44

第三节 川东高陡构造垂向变异地质模式及变形机制 44

一、川东高陡构造垂向变异地质模式 44

参考文献 46

第三章 石炭系气藏成藏条件 47

第一节 烃源与烃潜量 47

一、天然气成因类型 48

二、烃源分析 55

三、成烃模式及烃潜量 56

第二节 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63

一、地层划分与岩性变化 63

二、沉积古地理 65

三、沉积相模式 67

四、孔隙结构与储渗类型 70

五、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77

六、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与储层评价 84

第三节 烃类运移与聚集 86

一、烃类初次运移 86

二、烃类二次运移 89

三、圈闭类型与天然气聚集 91

第四节 天然气的保存条件 97

一、直接盖层封闭机理 97

二、间接盖层封闭机理 98

三、水文地质垂直分带 99

参考文献 101

第四章 石炭系气藏的成藏模式及富集规律 102

第一节 石炭系气藏成藏史 102

一、用盆地数值模拟研究成藏史 102

二、石炭系气藏成藏史 108

第二节 石炭系气藏的成藏模式 118

一、早期聚集成藏模式(两次成藏模式) 118

第三节 石炭系气藏的富集规律 119

二、晚期聚集成藏模式(一次成藏模式) 119

一、高烃潜量强度分布区 120

二、有利沉积相带内的有效储层发育区 121

三、继承性大型古隆起 121

四、良好的圈闭 122

五、现今流体势的低势区 124

第四节 石炭系气藏的典型实例 125

一、大天池构造带五百梯石炭系气藏 125

二、大池干井构造带龙头—吊钟坝气藏 130

参考文献 134

一、高陡构造垂向变异模型的建立 135

第一节 高陡构造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程序化、模式化技术系列 135

第五章 高陡构造气藏勘探技术 135

二、高陡构造物理模式的建立 138

三、高陡构造偏移方法及偏移处理技术 140

四、高陡构造地震剖面精细解释方法 154

第二节 石炭系储层横向预测技术 157

一、石炭系厚度变化预测技术 157

二、石炭系储集性能分级预测 165

第三节 气水界面预测技术——拟压力系数法 169

一、拟压力系数法预测气水界面 170

二、拟压力系数的确定 173

三、应用实例 175

第四节 靶心论证及定向侧钻中靶技术 176

一、靶心论证技术 176

二、定向侧钻中靶技术 176

参考文献 177

第六章 综论与展望 180

第一节 综论 180

第二节 展望 182

一、天然气资源丰富 182

二、勘探领域广阔 182

参考文献 1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