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宗邺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1186·44
  • 页数:49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历代衰亡史话下一篇:阿尔巴尼亚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目录
标签:介绍 历史

第一编 先秦时代——中国历史学萌芽时期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历史典籍的丰富 1

一、中国历史年代的悠久 1

二、历代设置史官的作用 2

三、历代学者的努力 5

四、造纸及印刷术的推动 7

第二节 中国历史典籍的发展 10

一、中国史籍发展的阶段 10

二、两汉以前整理史籍的概况 11

三、魏晋南北朝整理史籍的概况 12

四、隋唐整理史籍的概况 12

五、宋元明清整理史籍的概况 13

六、丛书的兴修 14

七、历史典籍的厄运 15

第三节 中国历史典籍的分类 17

一、中国史籍分类的源流 17

二、中国史籍分类的演变 18

三、中国史籍分类的综合 20

第四节 中国历史要籍的学习方法和任务 22

一、中国历史要籍的学习方法 22

二、中国历史要籍的学习任务 29

第二章 群经史料 31

第一节 群经史料概述 31

一、经的意义 31

二、经的发展 31

三、经的注疏 32

四、经的争论 33

五、经的史料 34

一、尚书的意义及编订 36

第二节 尚书 36

二、尚书今古文的纠纷 37

三、尚书的篇目及内容 37

四、尚书的史料价值 39

第三节 诗经 40

一、诗经的来源及编订 40

二、诗经的体例及内容 40

三、诗经的史料价值 41

第四节 春秋经传 43

一、春秋的作者及意义 43

二、春秋的体例及内容 44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45

四、左传的体例及内容 46

五、左传的史料价值 47

一、论语与孔子事略 48

第五节 论语 48

二、论语的记述和编纂 49

三、论语的篇目及内容 49

四、论语的史料价值 50

第六节 孟子 53

一、孟子事略及时代 53

二、孟子的篇目 54

三、孟子的史料价值 55

一、礼记的概况 56

第七节 札记 56

二、礼记的篇目及内容 58

三、礼记的史料价值 60

第三章 诸子史料 64

第一节 诸子史料概述 64

一、诸子的意义及范围 64

二、诸子的著述及史料 65

一、墨子事略及墨家 66

第二节 墨子 66

二、墨子的篇目及内容 67

三、墨子的史料价值 69

第三节 管子 70

一、管子的作者及体例 70

二、管子的篇目及内容 71

三、管子的史料价值 72

第四节 商君书 73

一、商鞅事略及商君书 73

二、商君书的篇目及价值 74

第五节 韩非子 75

一、韩非事略及韩非子 75

二、韩非子的篇目及内容 76

三、韩非子的史料价值 77

第六节 吕氏春秋 78

一、吕不韦事略及吕氏春秋的编著经过 78

二、吕氏春秋的篇目及内容 79

三、吕氏春秋的史料价值 81

第四章 杂史史料 83

第一节 杂史史料概述 83

一、杂史的意义 83

二、杂史的范围 84

三、杂史的地位 85

第二节 国语 85

一、国语的编著经过 85

二、国语的体例及内容 87

三、国语的史料价值 87

第三节 战国策 88

一、战国策的编纂经过 88

二、战国策的篇目及内容 90

三、战国策的史料价值 91

一、汲冢书的发现 92

第四节 竹书纪年 92

二、竹书纪年今古本的区别 94

三、竹书纪年的体例及史料 95

第五节 穆天子传 97

一、穆天子传的体例及内容 97

二、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98

第六节 逸周书 99

一、逸周书的来历 99

二、逸周书的篇目 100

三、逸周书的史料价值 101

第七节 山海经 102

一、山海经的作者及编撰 102

二、山海经的篇目、内容及史料价值 104

第八节 世本 106

一、世本的来历 106

二、世本的辑佚 107

三、世本的史料价值 108

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学成立时期 111

第一章 正史 111

第一节 正史概述 111

一、正史的产生 111

二、正史的意义 112

三、正史的初步发展 113

第二节 史记 115

一、著者司马迁的事略 115

二、史记的编著过程 117

三、史记的篇目及内容 120

四、史记的体例及价值 122

第三节 汉书 124

一、著者班固的事略 124

二、汉书的编著过程 125

三、汉书的体例及篇目 128

四、汉书的特点 129

第四节 三国志 130

一、著者陈寿的事略 130

二、三国志的材料 131

三、三国志的编著 132

四、三国志的篇目 133

五、三国志的价值 133

六、裴松之注的价值 135

第五节 后汉书 136

一、著者范晔的事略 136

二、后汉书的材料 137

三、后汉书的编著 138

五、后汉书的特点 139

四、后汉书的篇目 139

第六节 南北朝史 142

一、宋书 142

(一)著者沈约的事略 142

(二)宋书的材料 143

(三)宋书的编著 143

(四)宋书的篇目 144

(五)宋书的特点 144

二、南齐书 146

(一)著者萧子显的事略 146

(二)南齐书的材料 146

(三)南齐书的编著 146

(四)南齐书的篇目 147

(五)南齐书的特点 148

(一)著者魏收的事略 149

(二)魏书的材料 149

三、魏书 149

(三)魏书的编著 150

(四)魏书的篇目 151

(五)魏书的评价 152

第二章 别史 155

第一节 别史概述 155

一、别史的意义 155

二、别史的范围 156

三、别史的发展 156

第二节 两汉别史 163

一、前汉纪 163

(一)前汉纪的编著 163

(二)前汉纪的篇目 164

二、后汉纪 165

(一)著者袁宏的事略 165

(三)前汉纪的特点 165

(二)后汉纪的编著 166

(三)后汉纪的篇目 166

(四)后汉纪的特点 166

三、东观汉记 167

(一)东观汉记的编著 167

(二)东观汉记的体例 168

(三)东观汉记的辑本 168

(一)著者常璩的事略 169

(二)华阳国志的编著 169

第三节 南北朝别史 169

一、华阳国志 169

(三)华阳国志的体例 170

(四)华阳国志的史料价值 171

二、十六国春秋 172

(一)著者崔鸿的事略 172

(三)十六国春秋的编著经过 173

(二)十六国春秋的编著目的 173

(四)十六国春秋的体例 174

(五)十六国春秋的辑本 175

(六)十六国春秋的史料价值 176

第三章 杂史 178

第一节 杂史概述 178

一、杂史的性质 178

二、杂史的发展 179

三、杂史的分类 179

第二节 两汉杂史 181

一、新序 181

(一)著者刘向的事略 181

(二)新序的内容 181

(三)新序的价值 182

二、说苑 182

(一)说苑的内容 182

(二)说苑的史料价值 183

三、别录 184

(一)别录的内容 184

(二)别录的地位 184

四、七略 185

(一)七略的编著 185

(二)七略的价值 185

(三)刘向、刘歆对历史文化的贡献 186

五、列女传 188

(一)列女传的编著 188

(二)列女传的内容 189

(三)列女传的价值 189

六、越绝书 189

(一)越绝书的作者 189

(二)越绝书的史料价值 190

(一)著者赵晔的事略 191

七、吴越春秋 191

(二)吴越春秋的内容 192

(三)吴越春秋的史料价值 192

八、风俗通义 193

(一)著者应劭的事略 193

(二)风俗通义的篇目 193

(三)风俗通义的价值 19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杂史 195

一、古史考 195

(一)著者谯周的事略 195

(二)古史考的内容 195

(三)古史考的地位 196

二、帝王世纪 196

(一)著者皇甫谧的事略 196

(三)帝王世纪的价值 197

(二)帝王世纪的编著目的 197

三、弘明集(广弘明集) 198

(一)弘明集的内容 198

(二)范缜神灭论的价值 199

(三)广弘明集的内容 199

(四)阮孝绪七录的价值 200

第四章 史料杂著 203

第一节 史料杂著概述 203

一、史料杂著的意义 203

二、史料杂著的范围 204

第二节 基本的史料杂著 205

一、起居注的出现 205

二、人物传记的出现 207

三、谱牒的出现 208

四、地理志的出现 211

一、目录书的出现 214

第三节 考据的史料杂著 214

二、类书的出现 216

三、史注的出现 217

第四节 辅助的史料杂著 220

一、子书的史料 220

二、故事杂记的史料 221

第三编 隋唐五代宋元时代——中国历史学发展时期 223

第一章 正史的发展 223

第一节 设馆修史与正史发展的关系 223

一、设馆修史的起源 223

二、设馆修史制度的建立 224

三、设馆修史的成绩 226

四、设馆修史的原因 228

一、唐前五代史的创修 229

(一)唐前五代史的修撰 229

第二节 唐修正史 229

(二)唐前五代史的改称 230

二、梁书 230

(一)梁书的编撰经过 230

(二)梁书的篇目 232

(三)梁书的特点 232

三、陈书 233

(一)陈书的编撰经过 233

(二)陈书的篇目 234

(三)陈书的特点 234

四、北齐书 235

(一)北齐书的编撰经过 235

(二)北齐书的篇目 236

(三)北齐书的特点 237

五、北周书 238

(一)北周书的编撰经过 238

(二)北周书的篇目 239

(三)北周书的特点 240

六、隋书 242

(一)隋书的编撰经过 242

(二)隋书的篇目 243

(三)隋书的特点 243

七、晋书 246

(一)晋书的编撰 246

(二)晋书的材料 247

(三)晋书的篇目 249

(四)晋书的特点 250

八、南北史 253

(一)南北史的编撰经过 253

(二)南北史的篇目 255

(三)南北史的特点 256

(一)唐书的编撰 258

一、唐书 258

第三节 唐及五代正史 258

(二)唐书的材料 259

(三)唐书的篇目 261

(四)唐书的特点 263

二、新唐书 265

(一)新唐书的编撰 265

(二)新唐书的材料 266

(三)新唐书的篇目 268

(四)新唐书的特点 269

三、五代史 272

(一)五代史的编撰 272

(二)五代史的辑本 273

(三)五代史的篇目 274

(四)五代史的特点 276

(一)著者欧阳修的事略 278

四、新五代史 278

(二)新五代史的编著目的 279

(三)新五代史的材料 280

(四)新五代史的篇目 281

(五)新五代史的特点 282

第四节 元修正史 284

一、宋史 284

(一)宋史的编撰 284

(二)宋史的材料 285

(三)宋史的篇目 288

(四)宋史的特点 289

二、辽史 291

(一)辽史的编撰 291

(二)辽史的材料 293

(三)辽史的篇目 294

(四)辽史的特点 295

三、金史 298

(一)金史的编撰 298

(二)金史的材料 298

(三)金史的篇目 299

(四)金史的特点 300

第二章 别史的发展 303

第一节 别史发展概述 303

一、别史的体裁发展 303

二、别史的通史要求 306

第二节 典志体的发展 307

一、通典 307

(一)著者杜佑的事略 307

(二)通典的编著经过 308

(三)通典的材料 308

(四)通典的篇目内容 309

(五)通典的史料价值 311

(一)著者郑樵的事略 313

二、通志 313

(二)通志的编著经过 316

(三)通志的编著目的 316

(四)通志的篇目内容 318

(五)通志的史料价值 319

三、文献通考 321

(一)著者马端临的事略 321

(二)文献通考的编著经过 322

(三)文献通考的篇目内容 324

(四)文献通考的史料价值 328

四、唐会要 331

(一)著者王溥的事略 331

(二)唐会要的编著 331

(三)唐会要的篇目内容 331

(五)会要的继起 333

(四)唐会要的史料价值 333

第三节 编年体的发展 335

一、资治通鉴 335

(一)著者司马光的事略 335

(二)资治通鉴的编著经过 335

(三)资治通鉴的材料 336

(四)资治通鉴的编著方法 336

(五)资治通鉴的编著目的 337

(六)资治通鉴的篇目内容 338

(七)资治通鉴的史料价值 339

二、通鉴的继起 341

(一)通鉴的前后续编 341

(二)通鉴纲目的创始 342

(二)通鉴纪事本末的编著经过 345

(一)著者袁枢的事略 345

一、通鉴纪事本末 345

第四节 纪事本末体的发展 345

(三)通鉴纪事本末的体例内容 346

(四)通鉴纪事本末的价值 349

二、纪事本末的继起 352

(一)纪事本末体的特点 352

(二)纪事本末的分类 352

第三章 杂史的发展 356

第一节 杂史发展概述 356

一、杂文范围的扩大 356

二、杂史的分类 357

第二节 史通 361

一、著者刘知几的事略 361

二、史通的编著目的 362

三、史通的篇目内容 363

四、史通的价值和作用 363

一、元史的编撰经过 367

第一节 元史 367

第四编 明清及近代——中国历史学的科学研究时期 367

第一章 正史的完成 367

二、元史的材料 368

三、元史的篇目 369

四、元史的史料价值 370

第二节 明史 374

一、明史的编撰经过 374

二、明史的材料 376

三、明史的篇目 379

四、明史的史料价值 381

第三节 新元史 384

一、著者柯劭忞的事略 384

二、明清学者对于元史的研究 384

三、新元史的编著 386

四、新元史的篇目 387

五、新元史的史料价值 388

第四节 清史稿 391

一、清史稿的编修经过 391

二、清史稿的材料来源 393

三、清史稿的篇目内容 396

四、清史稿的史料价值 398

第二章 别史和杂史的继续发展 401

第一节 别史、杂史发展概述 401

一、一般的社会情况 401

二、别史和杂史继续发展的具体情况 402

第二节 典志体的名著 407

一、清朝续文献通考 407

(一)著者刘锦藻的事略 407

(二)编著经过 407

(三)篇目内容 408

(四)史料价值 411

二、六典通考 413

(一)著者阎镇珩的事略 413

(二)六典的源流 414

(三)六典通考的篇目 415

(四)六典通考的史料价值 417

第三节 古史的续编 419

一、绎史 419

(一)著者马?的事略 419

(二)绎史的编著经过 419

(三)绎史的材料来源 420

(四)绎史的篇目 421

(五)绎史的史料价值 423

二、十国春秋 426

(一)著者吴任臣的事略 426

(三)十国春秋的篇目内容 427

(二)十国春秋的编著经过 427

(四)十国春秋的史料价值 428

第四节 杂史的名著 429

一、天工开物 429

(一)著者宋应星的事略 429

(二)天工开物的篇目内容 430

(三)天工开物的史料价值 431

二、农政全书 433

(一)著者徐光启的事略 433

(二)农政全书的编著经过 434

(三)农政全书的篇目内容 436

(四)农政全书的史料价值 437

第五节 传记的名著 440

一、碑传集 440

(一)编者事略 440

(二)篇目内容 441

(三)史料价值 442

二、畴人传 443

(一)著者事略 443

(二)篇目内容 444

(三)史料价值 446

第六节 学术史的名著 447

一、明儒学案 447

(一)著者黄宗羲的事略 447

(二)明儒学案的篇目内容 448

(三)明儒学案的史料价值 450

二、宋元学案 452

(一)著者全祖望的事略 452

(二)宋元学案的编著经过 453

(三)宋元学案的篇目内容 453

(四)宋元学案的史料价值 456

(一)著者江藩、唐鉴的事略 457

三、清儒学案 457

(二)清儒学案的篇目内容 458

(三)清儒学案的史料价值 460

第三章 历史的科学研究 463

第一节 历史研究概述 463

一、考据学的盛行 463

二、永乐大典的纂修 464

三、四库全书的编纂 465

四、古书的辑佚 466

五、史书的增补 468

六、古书的考证 469

第二节 古今图书集成 470

一、编纂经过 470

二、篇目内容 472

三、史料价值 473

二、编纂经过 475

第三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475

一、著者纪昀的事略 475

三、篇目内容 477

四、史料价值 478

第四节 廿二史札记 480

一、著者赵翼的事略 480

二、编著经过 480

三、篇目内容 481

四、史料价值 482

第五节 文史通义 485

一、著者章学诚的事略 485

二、编著经过 486

三、篇目内容 487

四、章学诚对史学的贡献 4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