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元论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探微
元论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探微

元论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探微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顺江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0505979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
《元论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探微》目录

第一章 更新观念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观念、论理念、论主义 1

第一节 观念、理念与主义 1

一、什么是观念 1

二、什么是理念 2

三、什么是主义 3

四、论主义 4

(一)人类社会实践理念 5

(二)主义的性质 6

1、理念的绝对性 6

2、主义的历史性 6

3、主义的稳定性 9

4、主义的现实性与多义性 10

5、主义的发展性 11

第二节 两大主义的历史遭遇及其归一性研究 12

一、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历史发展上的修正 13

(一)、关于资本主义 13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修正 14

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及其固有物 15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 15

(二)关于列宁主义 22

(三)关于毛泽东思想 30

(四)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2

三、两大主义的归一性研究 32

(一)两大主义方法论的归一性 33

(二)两大主义认知社会的归一性 33

第三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4

一、《本元论》回答了现代物理学新发现对唯物主义的挑战 34

二、《法元论》回答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挑战 35

第二章 更新观念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突破性发展——论劳动、论资本、论决策管理职业 3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遭遇 38

一、马克思没有给攻击他的基本原理的人留下空子 38

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 41

三、马克思学说的历史遭遇,教条主义的失败 43

四、人类精神的反思 46

(一)什么是反思?反思什么? 46

(二)反思:应对马克思抽象出《资本论》的前提进行研究 47

第二节 资本的扬弃与决策、管理、劳动 49

一、关于劳动概念的反思 49

二、资本的特殊职能分析 51

三、劳动概念的开发 56

(一)直接劳动 56

(二)劳动中的固有物 57

(三)脑力劳动体现着人的伟力 60

(四)脑力劳动 60

(五)劳动的概念 61

四、现代劳动的特点 61

五、劳动理念元劳——劳动的科学基本结构 65

(一)劳动系统 65

(二)劳动者概论 67

第三节 关于决策者与管理者的质论 72

一、关于职业的概念 73

二、管理者成为剥削者的条件 74

三、管理者的分类 75

四、管理者如何避免成为剥削分子 75

五、阶级斗争不能导致管理集团的消灭 76

第四节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斗争的由来与发展 77

一、奴隶社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78

二、封建社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80

三、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84

四、资本的消亡与管理劳动的产生 85

五、管理(领导)职业 86

(一)资本主义管理系统向社会主义管理系统过渡的必然性 86

(二)管理职业的属性剖析 89

(三)小结 93

第三章 劳动资料——论占有、论股份制 94

第一节 关于对劳动资料的再认识 94

一、物质劳动资料向精神劳动资料发展 94

(一)资本功能对无业资本家的扬弃 94

(二)精神劳动资料对占有观念的扬弃 96

二、关于劳动资料的占有——所有制 98

(一)现实对人的异化 98

(二)工业社会、产品经济重占有 99

(三)精神劳动资料的不可占有性 100

(四)占有观念消亡,私有制才能消灭 100

(五)私有制的本质是什么?需求分析 101

(六)占有观念消亡的基础条件 102

(七)全民所有制作为一种所有制,同样是一种占有观念的表现 103

第二节 关于西方国家所有制企业的产生与私有化 104

一、垄断资本的破坏,国家所有制企业的诞生 104

二、国有制企业不占有的占有悖论的解决——私有化(股份化) 106

第三节 关于在中国的全民所有制 109

一、占有观念的传统力量 109

二、先进分子思想的超前作用——全局观念、集体主义观点的产生 110

三、精神批判不能代替物质的批判,物质力量还要物质去消灭 11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私有化和社会主义国家全民所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的分析 115

一、资本主义国有企业蜕变为私有是历史的进步 115

二、全民所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是占有观念存在下的现实的正确决策 118

三、全民所有制企业必须掌握在利他的有职有业的管理者手中 119

第五节 股份制是悄悄地消亡占有观念实现公有制的过渡点 120

一、无极而太级是绝对观念,是人类实践理念元 121

二、占有观念产生和消亡的条件 122

三、占有观念在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两大走向 123

四、马克思对占有观念消亡过程的概论 123

五、必然过程的分析 124

(一)怎样才能协作 124

(二)协作到什么程度 125

1、企业内部有协作——分工 125

2、企业外部的协作——资本协作 126

六、所有权的实质 127

七、“个人”所有制对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 129

(一)在西方,股份制已经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129

(二)工人参股运动 130

(三)股权高度分散 130

(四)“个人”所有制对原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 131

八、新的劳动者阶层的产生与全民所有制被扬弃的对象 131

(一)新的劳动者阶层产生敲响了资本家的丧钟 131

(二)全民所有制被扬弃的对象分析 133

1、我国国有化企业绝不走私有化道路 134

2、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不是私有化 134

3、把笼统的不够明确的产权、变为比较明确的产权 134

4、以利促进企业机制和企业行为合理化 134

(三)决策者管理者、科学家专案和操作工人三位一体的劳动是现代生产力的核心,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5

九、股份制是悄悄地消亡占有观念实现公有制的过渡点 136

第六节 关于精神劳动资料对“占有”观念的否定 140

一、直接劳动前的劳动分析 140

二、精神劳动资料取得方法 141

三、精神劳动资料的载体是知识分子 142

四、科学的发展是人的伟力的体现——劳动的质论 143

五、结论 144

第四章 劳动价值论——论价值、论分配 145

第一节 价值论 145

一、一般价值论 145

二、劳动价值论——需要分析 147

(一)管理系统的需要导源于“人”的需要 147

(二)需要的性质 148

1、需要的层次性 148

2、需要的多义性 149

3、需要的同态性 150

4、需要的随机性 150

5、需要的约束性 151

6、需要的“几”变性 151

7、需要的稳定性 152

8、需要的边界性 152

(三)需要是管理系统的动源 153

(四)抽象的需要与具体的需要 154

三、论劳动的价值创造 154

(一)劳动与破坏 155

(二)劳动的价值创造过程 156

(三)三位一体的劳动价值——科技价值论 157

第二节 论分配 159

一、关于分配的历史论述 159

(一)马克思的直接劳动价值论与历史性的悲剧 159

(二)西方分配论——始终说不清的问题 160

1、统计分配论 160

2、边际效益分配论 161

3、边际分配论中的悖论 163

4、萨氏对马氏机制的批判 164

5、分配论的深层机质——积累劳动与天然生产力 167

二、分配的“历史的前提”探源 168

(一)分配的“历史的前提”的表现形式 168

(二)历史上的分配 170

1、奴隶社会的分配形式 170

2、封建社会的分配形式 173

三、资本主义分配形式的历史演变 175

(一)资本的积累和两极分化 175

(二)老罗斯福的调整分配法案—《反托拉斯法案》 176

1、反垄断法案的制定 176

2、不自觉的承认决策管理才能的分配论 177

3、老罗斯福政治经济学要点 178

(三)分配的差别探源——“历史的规定”的研究 181

1、X+1→y+1→Z+1之间的问题——系统稳定的机质 181

2、人性的弱点(缺陷) 182

四、罗斯福的宏观分配论 182

(一)罗斯福对人性缺陷的抨击 183

(二)人性缺陷的自发克服 184

1、《新政策》、《新人权宣言》对资本主义观念的修正 185

2、《新政策》经济学的宏观分配理论 185

3、没有纯粹的资本主义——人性缺陷的自发克服 189

(三)人性的缺陷的克服 190

1、人性的缺陷探源 190

2、人性缺陷的克服 190

第五章 科技价值论、现代生产力论——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6

第一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超前思想与邓小平对现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的发展 196

一、一般劳动与共同劳动 196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197

三、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生产率的提高为标志的 198

四、生产率的发展取决于精神领域的进步,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199

五、马克思的预言今天已经见到曙光 200

第二节 论科学与技术 201

一、论科学 201

(一)关于人的认知能力 202

(二)关于认知对象 202

(三)关于实践 203

二、论技术 205

三、现代生产力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分析 206

(一)关于“想好了” 207

(二)关于“想好了才干”的“干” 208

(三)生产力的实践性、现实性与发展性 210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的理论前提 211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在传统观念上引起的冲击 214

一、关于“人” 214

二、关于“劳动” 217

三、关于商品的价值创造 218

四、关于对“占有”的冲击 221

第四节 教育是立国之本——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223

一、教育是为了获得生产力的“既得力量” 223

二、生活教育、生产教育、在校教育 224

三、文化系统 225

四、决策教育、管理教育、科技教育 226

五、生产力背后的奥秘 227

第六章 元论经济学的前提与思考——论商品、论市场 230

第一节 无论经济学的前提 230

一、对商品认识的归一性研究——商品的概念开发 233

(一)关于商品的历史认知 233

(二)商品的交换性与商品交换市场 234

(三)市场经济 234

(四)交换之中的等价物—货币 234

(五)商品生产与社会制度无关 235

(六)商品市场经济的历史遭遇 235

(七)对商品的二重性应进行归一性研究 235

二、商品的本质 236

(一)商品基本属性——需求性分析 236

(二)商品基本属性——外界对象分析 238

(三)关于商品的本质 239

三、元论经济学的公理性前提 240

四、元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40

五、元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41

第二节 元论经济学的思考 242

一、元论经济学的科学基本结构 243

二、市场活力与货币的主要职能 243

三、服务者 246

(一)服务的表现形式及其泉源 246

(二)服务者应具备的素质 247

(三)精神生产资料与天赋 248

(四)间接服务(产品)背后的服务者——商品价值创造分析 249

(五)服务对象 250

(六)服务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市场规律研究 250

1、自由、平等与价值规律 251

2、维护市场机制的根本条件 251

3、对商品交换过程中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的认知 252

4、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商品交换过程中平等、自由的应有的认识 253

(七)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机制主要是确立商品的监护人—即法人代表 254

1、市场的魔力 254

2、商品监护人—法人代表 255

3、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监护人由谁来体现呢? 256

4、法人代表分析 2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