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全火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810008412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
《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目录

上篇 政治经济学原理 1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础 3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6

第二节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0

一、生产力的层次及要素 10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

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2

第三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3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决定 15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环节和形式 16

一、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 19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点 19

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20

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22

四、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3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25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特点 25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5

二、商品经济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9

三、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32

四、商品经济与社会经济制度 35

第二节 商品经济是价值经济 37

一、商品的价值 37

二、商品的价值决定 40

三、商品的价值量 41

四、商品的价值表现 45

五、商品的价值本质 46

第三节 商品经济是货币经济 49

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49

二、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54

第四节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 56

一、市场是商品经济关系的总和 56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57

第三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63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63

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63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64

第二节 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方法 72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72

二、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的本质 74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78

四、生产条件变化与剩余价值生产 82

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资 84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84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86

三、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 88

第四节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再生产 91

一、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91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94

三、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 96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 101

第一节 个别资本的流通 101

一、个别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101

二、个别资本周转及其影响因素 107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基本问题 112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流通 112

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流通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14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和流通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11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24

一、再生产的周期性是由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决定的 124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25

第五章 资本的具体形态和剩余价值的转化 128

第一节 产业资本与产业利润 128

一、成本价格的形成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29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31

三、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36

第二节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138

一、商业资本的产生、职能及其作用 138

二、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实现 141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商业利润的影响 144

第三节 借贷资本与利息 146

一、借贷资本的产生及其特点 146

二、借贷利息的质和量 149

三、银行及银行利润 150

四、信用及其作用 15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地租 157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157

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158

三、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 161

第六章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 163

第一节 产业资本垄断的形成和发展 163

一、垄断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64

二、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69

三、垄断形成后的竞争特点 170

四、战后产业资本垄断的进一步发展 172

第二节 银行垄断的形成和金融资本的统治 175

一、银行垄断的形成和银行的新作用 175

二、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177

三、战后银行垄断和金融资本统治的进一步发展 179

第三节 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 182

一、资本输出的目的和条件 182

二、资本输出是金融资本统治世界的基础 184

三、战后资本输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185

第四节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和发展 189

一、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189

二、国际垄断和国际竞争 190

三、战后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191

一、殖民体系的形成和瓦解 195

第五节 世界领土的瓜分和当代世界的南北关系 195

二、当代世界的南北关系 197

第七章 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 203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03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03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阶段 210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成 213

一、国家所有制经济 213

二、国私共有垄断资本企业 215

三、与国家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 215

四、国家利用宏观政策调节私人垄断资本 216

五、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218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 219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219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22

下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25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2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7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设想 227

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 230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 232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 235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 23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23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239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 241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 24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依据 24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4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25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52

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257

第九章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60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特征 260

一、经济体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 260

二、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62

三、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63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的功能与缺陷 264

一、计划机制及其特点 265

二、计划经济体制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266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 268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70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内容和目标 270

二、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72

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73

四、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5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275

第十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7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277

一、市场、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 278

二、市场经济的特征 280

三、市场经济的功能 281

四、市场经济的缺陷 2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建及其意义 285

一、社会主义市经济理论的创建过程 285

二、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因 28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92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的意义 294

第三节 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96

一、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296

二、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299

第十一章 目标模式的实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10

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与类型 310

一、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310

二、现代企业的类型 312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 319

一、国有企业经营方式改革的必要件和原则 319

二、国有企业经营方式改革的基本形式 324

三、国有企业经营方式的比较 331

第三节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337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内容 337

二、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341

二、国有企业的破产与兼并 344

第四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47

一、理顺产权关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条件 348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351

三、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方向 352

第十二章 目标模式的实现: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357

第一节 市场体系及其功能 357

一、市场与市场体系 357

二、市场体系的情况 360

三、市场体系的功能 361

第二节 我国市场体系的现状与结构 362

一、消费品市场 363

二、生产资料市场 364

三、金融市场 365

四、劳动力市场 369

五、房地产市场 370

六、技术市场 372

七、信息市场 373

八、产权市场 375

第三节 积极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377

一、加速完善市场体系的步伐 377

二、深化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改革 379

三、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 380

第十三章 目标模式的实现:建立和健全间接宏观调控体系 382

第一节 宏观调控的客观性及类型 383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及客观性 383

二、宏观调控的类型及其特点 388

一、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393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393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397

第三节 宏观调控的手段 401

一、经济手段 402

二、法律手段 407

三、行政手段 408

四、国家计划 409

第四节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健全间接宏观调控体系 411

一、市场经济体制与间接宏观调控体系 411

二、建立健全间接宏观调控体系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414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措施 419

第十四章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条件 424

第一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客观性 424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424

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27

三、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429

第二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基本内容 430

一、对外贸易 430

二、利用外资 432

三、引进技术 433

四、对外投资、技术出口、劳务合作和对外承包工程 435

第三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436

一、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阶段 437

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439

第四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与社会生产力发展 441

一、对外贸易带动了国民经济增长 441

二、利用外资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442

三、引进技术促进了主要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 445

四、对外开放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