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新编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效钦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1099·314
- 页数:447 页
序 胡华 1
第一章 近代的中国社会。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
第一节 鸦片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 2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2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
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 4
二、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的失败 5
清政府对鸦片问题的态度和林则徐的禁烟 5
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 6
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8
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 9
三、三元里等地人民的抗英斗争 9
广州及东南沿海人民的抗英斗争 10
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南京条约》及其它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11
中国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 12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14
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14
太平天国革命的酝酿 15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6
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17
太平军的北伐与西征 18
《天朝田亩制度》和各项政策 19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22
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2
“天京事变”和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24
四、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经验教训 27
第三节 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斗争 29
一、反侵略斗争的继续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9
中国军民保卫边疆的斗争和中法战争 29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31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33
二、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 33
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35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8
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9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39
抗击八国联军的英勇斗争 40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43
第二章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及其终结 46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46
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早期活动 46
民族灾难日益深重,人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46
兴中会的创立和广州、惠州的武装起义 49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50
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立 51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52
三、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革命斗争 54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54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56
清政府“预备立宪”阴谋的破产和黄花岗起义 57
湘、鄂、粤、州的保路运动 59
一、武昌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60
武昌起义和各省的响应 60
第二节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高潮 60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临时约法的制定 63
临时政府面临的内外压力 65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政权 66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69
第三节 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71
一、反对袁世凯、段祺瑞专制卖国的斗争 71
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的统治 71
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与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73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卖国的罪恶活动 76
护国战争和皇帝梦的破灭 78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斗争 81
二、军阀割据下的中国社会 82
三、中国无产阶级的初期斗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88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迅速壮大 88
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特点与初期工人运动 9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意义 94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0
第一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0
一、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00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100
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01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103
二、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103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6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107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思想运动 107
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 108
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 11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117
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 117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17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 119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2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22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特点 123
三、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125
党成立后国内的政治形势 125
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128
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封建军阀的政治主张 129
四、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31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 131
香港海员及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32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 134
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历史意义 135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138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认识 138
第四章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138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138
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确立 140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的制定 141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41
国民党改组工作的进行 143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43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43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45
黄埔军校和革命武装的建立 147
四、统一战线建立后革命形势的发展 147
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148
商团判乱的平定 149
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国民会议运动 149
第二节 第一次大革命的风暴 152
一、五卅反帝大浪潮的兴起 152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 155
三、北方革命运动的高涨和三·一八惨案 156
四、革命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157
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157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59
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160
五、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62
第三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 164
一、北伐战争前夕的国内形势 164
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166
北伐军出师和两湖战场的进攻形势 166
东南战场的开辟与北方国民军的南下 167
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 169
三、工农群众运动的新高涨 170
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170
以两湖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 173
在农民问题上的激烈斗争 174
四、迁都之争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 176
第四节 国共分裂和大革命失败 178
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南京反动政权的建立 178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和蒋介石日趋反动 178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80
全国人民的讨蒋运动和武汉地区革命运动的深入 181
二、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的失败 183
反革命势力围攻武汉 183
汪精卫集团的反动和陈独秀投降主义的危害 186
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88
第五章 土地革命战争 192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 192
一、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及其政权的性质与特点 192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 19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和特点 194
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197
三、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下的人民生活 202
第二节 中国红色政权的创立和发展 204
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204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的问题 204
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 206
各地武装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8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14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215
二、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和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 219
国民党民主派的反蒋斗争 219
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活动 221
三、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反对国民党军事、文化“围剿”的斗争 224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建党建军路线的形成 224
土地革命的深入和白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227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和中国共产党内反冒险主义的斗争 229
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红军反“围剿”的斗争 231
国民党统治区的文化“围剿”和反“围剿” 232
第三节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和全国人民抗日反蒋的斗争 234
一、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234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东方战争的策源地 234
九一八事变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235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和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236
一·二八上海抗战 239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 241
二、日本侵略势力的扩张和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244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244
长城要塞的失陷和“塘沽协定”的签订 248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崛起 250
福建抗日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其失败 251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253
三、遵义会议和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254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军开始长征 254
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255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长征的伟大胜利 257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260
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和一二·九爱国运动 261
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的加深 261
第四节 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61
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262
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倾向,国民党营垒的分化 264
二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 265
瓦窑堡会议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265
红军东征和逼蒋抗日政策的确定 268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 269
三、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71
西安事变,国内和平的初步实现 271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73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而斗争 274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 275
第六章 抗日战争 275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 275
二、七七事变和八·一三抗战 277
七七芦沟桥事变 277
八·一三淞沪抗战 279
三、国内外各方力量对中国抗战的态度 280
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及其特点 282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8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283
第二节 两个抗日战场 284
一、国共两党两条根本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 284
两条不同的抗战指导路线 285
中国共产党的洛川会议 286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防御 287
华北战场 287
江南战场 288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开辟 290
八路军挺进华北前线 290
新四军挺进敌后及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292
中国共产党纠正党内新投降主义的倾向 294
四、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战略方针 296
一、相持阶段前期的形势 298
第三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和在抗战中反逆流的斗争 298
清精卫集团公开投降 299
蒋介石消极抗战,加紧反共“磨擦” 299
二、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反投降、反分裂、反倒退的斗争 299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301
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斗争 303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发展 304
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 304
东北抗联坚持游击战争 307
四、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 308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区的设立 309
第四节 解放区军民战胜困难坚持抗战 309
日本转向南进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和中国战场的作用 310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中国战区的设立 311
二、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12
三、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 313
日本帝国主义对解放区的残酷进攻 313
国民党顽固派对解放区的封锁及其“曲线救国” 314
四、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315
延安整风运动 315
大生产运动 318
解放区军民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 319
五、解放区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 319
解放区各项政策的实施和根据地的恢复 320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321
一、解放区军民的反攻 321
二、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323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危机与军事上的大溃退 323
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324
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325
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26
太平洋战争转向日本本土,苏联对日宣战 329
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29
解放区军民大反攻,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 330
五、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31
第七章 全国解放战争 334
第一节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34
一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方针 334
国际国内形势 334
战后人民的革命任务和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方针 336
二、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337
重庆谈判 337
政治协商会议 342
三、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和国统区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43
四、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的准备 345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国共产党关于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军事方针 346
内战开始时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战胜美蒋的战略指导思想 346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 346
中国共产党打败美蒋反动派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348
二、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349
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 349
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 351
三、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353
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的加深 353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355
一、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南下,战略进攻的开始 357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357
二、解放区的土改、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359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359
解放区的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360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和政策 361
党的十二月会议 361
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和加强领导的措施 363
四、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继续发展 365
国民党的防御体系被粉碎 365
国统区人民反蒋斗争再高涨 366
民主党派的重新结合,人民民主阵线的发展 367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蒋介石“和谈”阴谋的破产 368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368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68
粉碎美蒋“和谈”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 372
二、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374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374
解放大军下江南,蒋家王朝覆灭 37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37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成立 376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 378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380
第八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80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全国财经形势开始好转 380
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382
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 382
建立各级地方民主政权 383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友好往来 384
三、没收官僚资本,整顿财政金融 385
没收官僚资本 385
打击投机,稳定市场物价 386
整顿金融,加强财经管理 388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 390
一、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方针的制订 390
第二节 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390
对城市工商业的调整 392
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394
抗美援朝运动 394
土地改革运动 396
镇压反革命运动 398
三、三反、五反运动和对旧文教事业的改革 400
三反、五反运动 400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和旧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改革 402
中国共产党的整风、整党运动 404
四、党的整顿。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404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胜利完成 406
第九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408
第一节 为保证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现而奋斗 408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409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409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实质 411
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1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412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414
粉碎高岗、饶漱石反党篡权阴谋 416
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419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0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步骤 420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420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和经验 424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5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7
中国共产党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 427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428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432
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伟大意义 433
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 434
第三节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34
一、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双百”方针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434
中国共产党“双百”方针的提出 43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437
二、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438
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制定 440
八大的任务的历史功绩 440
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 443
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444
“一五”计划的成就 444
“一五”计划完成的主要经验 446
- 《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王纪华纪念集编审委员会 1995
- 《新编历史小丛书 祖逖北伐》何兹全著 2019
- 《新编高中物理竞赛教程习题全解》钟小平主编;钟小平,倪国富,曹海奇编写 2019
- 《新编中草药全图鉴 2》林余霖,李葆莉主编 2020
- 《革命根据地军事经济史》龚泽琪主编 1994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难民革命》马克·恩格尔哈特 2019
- 《新编历史小丛书 海瑞的故事》吴晗 2019
- 《新编临床药物使用规范》孙国栋,解华主编 2017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新编大学物理实验》罗晓琴,罗浩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联考教案1.0 山东模拟试题100例 素描静物》李贺主编 2017
- 《山东梆子》田和灵,叶健,赵艳喜编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 山东曹县江米人·王锡金》唐家路,杨传杰著 2017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