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革命史稿
中国革命史稿

中国革命史稿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萧超然,沙健孙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1209·23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史稿》目录
标签:史稿 革命

绪论 1

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1

二 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及其失败 10

三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 37

一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7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阶级的特点 37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37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初期的工人斗争 39

(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4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8

(三)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50

五四运动 50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53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出现 57

(四)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60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60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61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被镇压 63

二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兴起 64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64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 64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67

(二)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70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70

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73

(三)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75

革命运动的恢复和发展 75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78

(五)“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81

“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 81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84

三 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与斗争。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87

(一)批判戴季陶主义和国家主义 87

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87

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 91

(二)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国民党“二大” 93

反对西山会议派的斗争 93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95

(三)中山舰事件与整理党务案 97

蒋介石阴谋策划的中山舰事件 97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反共的整理党务案 100

(四)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02

四 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高潮 106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北洋军阀主力的溃灭 106

挺进两湖 106

进军东南五省 109

国民军五原誓师和革命力量在西北的发展 112

(二)两湖农民运动与上海工人三次起义 117

以两湖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 117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19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24

五 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的叛变。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 127

(一)“四一二”政变。革命人民的讨蒋斗争 127

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27

全国人民的讨蒋运动 134

(二)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 136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36

马日事变。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 139

(三)“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 144

汪精卫集团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44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 147

第二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151

一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51

(一)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 151

(二)工农红军的创建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62

南昌起义 162

“八七”会议 165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166

广州起义和全国各地的武装起义 173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被纠正 174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75

陈独秀取消主义的破产 176

(三)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77

毛泽东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77

毛泽东关于党和军队建设的思想 181

毛泽东论反对本本主义 185

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87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和白区革命斗争的开展 187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 187

白区革命斗争的开展 192

(二)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党的土地革命路线 192

(三)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195

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及其被纠正 195

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97

毛泽东论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201

三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对外妥协对内“剿共”的政策。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严重危害 203

(一)“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203

日本侵略者发动对东北的武装进攻 203

中国共产党号召武装抗日。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206

(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的形成及其对白区工作的危害 208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路线统治的形成 208

“左”倾领导对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及其对白区工作的危害 221

(三)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开展 214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214

文化战线上的反“围剿”斗争 217

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开展 219

(四)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王明“左”顷冒险主义对根据地和红军的危害 221

(五)遵义会议。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227

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新局面 227

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233

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破产。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 237

四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240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240

华北事变 240

“一二九”运动 243

(二)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246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50

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的提出 250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252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256

中国共产党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而斗争 257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259

一 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 259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两党对于抗战的两条不同的指导路线 259

“七七”事变。日本军队的全面入侵 259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62

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264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正面战场的溃败 266

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辟 268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73

(三)反对新投降主义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278

以王明为代表的新投降主义的出现及其主要错误 278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282

二 中国共产党为坚持团结、抗战而斗争。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286

(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坚持敌后抗战和反对国民党反共投降逆流的斗争 286

相持阶段的到来和日本侵华政策的新变化 286

汪精卫集团的投敌叛国 288

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实行的残酷的殖民统治 291

蒋介石集团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 294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被击退 297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 299

(二)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02

(三)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和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被粉碎 306

敌后游击战争的迅猛发展 306

百团大战 310

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被击退 312

三 解放区军民为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而斗争。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316

(一)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解放区军民的对敌斗争 316

解放区的严重困难局面 316

解放区军民的对敌斗争 320

群众性的减租减息运动 323

(二)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 324

(三)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331

(四)解放区的恢复、发展和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的被制止 333

四 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36

(一)国民党统治的更加腐朽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336

国民党统治的深刻危机 336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340

反对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343

(二)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346

(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51

解放区人民军队成为反攻的主力 351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353

第四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356

一 为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而斗争 356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策略 356

战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 356

毛泽东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358

(二)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361

重庆谈判 361

自卫还击战斗 365

“一二一”运动 366

政治协商会议 368

(三)自卫战争的准备 372

美国政府积极支持国民党准备内战 372

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而斗争 373

解放区的减租、生产、练兵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375

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377

(一)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377

全面内战的爆发 377

中国共产党关于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378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381

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387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关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纲领 393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393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整党和整军运动 398

十二月会议。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402

为增强全党的政策观念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斗争 406

(三)爱国民主运动的新高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 411

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运动的新发展 411

“第三条道路”的破产。统一战线的巩固与扩大 413

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18

(一)伟大的战略决战 418

辽沈战役 418

淮海战役 422

平津战役 425

(二)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27

国民党统治陷入总崩溃的局面 427

中国共产党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429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33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43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40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440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42

开国大典 444

四 中国人民革命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446

(一)中国人民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 446

(二)中国人民革命的基本经验 451

(三)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55

后记 4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