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中国军事通史  第15卷  明代军事史  上
中国军事通史  第15卷  明代军事史  上

中国军事通史 第15卷 明代军事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军事科学院主编;范中义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371046
  • 页数:54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军事通史 第15卷 明代军事史 上》目录

绪论 1

第十五卷 明代军事史(上册) 1

第一编 开创和强盛时期 38

第一章 朱元璋建国前的军事斗争(上) 38

第一节 元末农民大起义 38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38

二、农民大起义的爆发与扩展 40

第二节 朱元璋起义军的初步发展 44

一、朱元璋参加起义和招兵建军 44

二、谋取天下思想的确立 45

三、金陵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展 48

四、进军东南 51

五、巩固和建设已占地区 53

一、战前形势和陈友谅的汉政权 55

第三节 灭陈战争和朱元璋称吴王 55

二、先陈后张各个击破的战略决策 57

三、作战经过 57

四、汉政权灭亡和朱元璋称吴王 66

第二章 朱元璋建国前的军事斗争(下) 69

第一节 灭张战争和迫降方国珍 69

一、灭张战争 69

二、迫降方国珍 77

第二节 福建和两广之战 79

一、战前形势 79

二、平定福建 79

三、夺占两广 82

一、北方的军事形势和灭元的战略决策 86

第三节 北上灭元战争 86

二、夺取山东 88

三、转攻河南 89

四、攻克大都 90

第三章 明初的政治、经济措施和统一战争的结束 95

第一节 明初的政治、经济措施 95

一、建立和改革政权机构 95

二、发展经济和其他措施 99

第二节 进击北元的战争 101

一、明军西征秦晋 101

二、出兵漠北,逐败残元军 104

第三节 灭夏战争 107

一、明玉珍和明升的夏政权 107

二、朱元璋和平取夏的方针受阻 109

三、明夏失和及朱元璋的攻夏部署 110

四、明水军进攻受阻 111

五、明军攻破夏廷门户 112

六、夏政权的灭亡 114

第四节 攻灭云南和辽东残元势力的战争 116

一、云南和辽东残元势力概况 116

二、灭元梁王的战争 117

三、迫降纳哈出 120

第四章 明初军队的编制和体制 124

第一节 中央军事机构 125

一、中央军政机构——兵部 125

二、中央统兵机构——五军都督府 129

三、战时指挥系统 131

四、中央军事机构的特点 132

一、卫所的编制体制 133

第二节 都司卫所的编制体制 133

二、都司、行都司、留守司 136

三、明初都司卫所的分布及其特点 138

第三节 各类卫所的性质和任务 142

一、在京卫所 142

二、腹里卫所 145

三、边卫和水军卫 145

四、实土卫所 145

五、亲王护卫军 146

六、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卫所 147

第一节 兵役——明代的军户 151

一、明初的户籍 151

第五章 明初的各种军事制度 151

二、明初的军户 152

三、军户制度的历史作用 155

四、军户制度的弊病 156

五、明廷防止军士逃亡的措施 157

第二节 军屯与军饷 160

一、军屯的兴起与目的 160

二、军屯的发展 161

三、军屯的主要制度和组织形式 164

四、军饷的来源和制度 168

第三节 训练教育和赏罚优抚 173

一、军事训练 173

二、军事教育 178

三、赏罚 180

四、优抚 181

第四节 军马及军事通讯联络 185

一、军马的牧养和贸易 185

二、军事通讯联络 190

三、军令勘合、符验和军情传递 195

第六章 明初军事技术的发展 197

第一节 兵器制造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及其制度 197

一、社会条件 197

二、制造机构 200

三、制造和关领制度 202

第二节 明初制造的冷兵器 203

一、冷兵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203

二、明初制造的各类冷兵器 204

一、明初的发射火药 216

第三节 火铳的发展 216

二、洪武铳的构造 217

三、洪武铳铭文的内容 220

四、文献记载中的明初火铳 222

第四节 军事筑城技术的发展 224

一、“高筑墙”的方针和明初军事筑城概况 224

二、明初军事筑城的一般规制 225

三、明初军事筑城之最——南京城 230

第七章 对外对内的军事方针和国防建设 237

第一节 对内对外的军事方针 237

一、对外实行睦邻自固的军事方针 237

二、定都之议的军事意图 240

三、分封诸王与军权转移 243

一、重点和起因 247

第二节 边防建设 247

二、建立军事机构和建设战略要地 248

三、充实守边兵力 252

四、练兵守边和屯田备战 254

五、委派特使巡视和督促边防建设 255

第三节 海防建设 257

一、倭患的兴起与明廷的对策 257

二、海防建设的基本思想与措施 259

三、战船建造业的发展 262

第八章 靖难之役与中央军事集权的加强 270

第一节 靖难之役 270

一、建文削藩和燕王起兵 270

二、雄县、真定之战 273

三、北平、白沟河之战 276

四、夹河、藁城之战 281

五、夺取应天之战 285

第二节 中央军事集权的加强 289

一、削夺诸藩军权 289

二、迁都北京 292

三、建立京军三大营 294

四、调整两京军事机构和增加驻京兵力 300

五、改任各级武官和控制全国军队 302

第三节 对洪武时期军事制度的继承和改革 304

一、调整兵役制度 304

二、修订屯田制度 305

三、改革军事训练制度 309

四、调整马政机构和修订马政制度 311

五、增订驿传制度和建立新的驿传网 314

第九章 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斗争 320

第一节 巩固北边的措施和漠北之战 320

一、巩固东北地区的措施 320

二、巩固西北地区的措施 324

三、巩固北京北部地区的措施 325

四、对蒙古三大部的政策 326

五、朱棣5次亲征漠北 328

第二节 巩固海防和西南边境的安全 334

一、加强海防建设 334

二、组建远洋舰队 340

三、维护西南边疆安全的军事斗争 342

第三节 宣宗平定汉王之乱和出击兀良哈之战 344

一、平定汉王之乱 344

二、出击兀良哈之战 350

第四节 军事技术的发展 351

一、兵器的发展与创新 351

二、空前发达的舰船建造业 358

三、平陆筑城之最——北京城 362

第十章 洪武至宣德年间的军事思想 366

第一节 朱元璋的军事思想 366

一、对战争的基本观点 366

二、治军思想 371

三、任将思想 373

四、用兵方略 376

第二节 朱棣和朱瞻基的军事思想 379

一、对战争的基本观点 380

二、治军思想 383

三、用兵方略 386

第二编 停滞和削弱时期 391

第十一章 土木堡之变和邓、叶农民起义 391

第一节 正统间的军政败坏 391

一、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391

二、边防削弱,军备渐弛 394

第二节 土木堡之役 398

一、瓦剌的兴起及军事扩张 398

二、瓦剌四路南犯,明军出战失利 399

三、英宗冒险亲征,也先重创明军 403

第三节 邓茂七、叶宗留领导的农民起义 409

一、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409

二、叶宗留领导的矿工起义 411

三、邓茂七起义 417

第十二章 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及其军事改革 424

第一节 北京保卫战 424

一、“土木之变”后的形势 424

二、也先的进攻和北京的城防部署 429

三、粉碎也先的诱骗和进攻 432

四、经验教训 434

第二节 明廷改善京师防御的措施 437

一、改善防御部署 437

二、筑城立墩,改善防御设施 439

三、严肃军纪,加强军事训练 441

四、置造器械,筹措军马 442

五、恢复屯田,稳定军队 444

一、团营的创立 445

第三节 创立团营 445

二、团营的编制及其优越性 446

三、团营的训练 449

第十三章 天顺至正德间的统治危机和农民起义、宸濠之乱 452

第一节 天顺至正德间的政治腐败和戎政大坏 452

一、土地高度集中,流民问题严重 452

二、宦官专权加剧,朝政更加混乱 454

三、戎政大坏,军队建设破坏严重 456

第二节 侯大狗领导的大藤峡瑶壮族农民起义 460

一、大藤峡的地理概况 460

二、大藤峡起义的由来 461

三、侯大狗起义的迅猛发展 462

四、夜袭梧州城 463

五、起义军的失败 464

六、起义军失败的军事原因 467

第三节 刘通等领导的郧阳地区农民起义 469

一、郧阳地形和流民的集中与反抗 469

二、刘通等领导的郧阳地区第一次农民起义 470

三、李原等领导的郧阳地区第二次农民起义 475

第四节 刘六、杨虎等领导的河北农民大起义 477

一、起义的爆发 477

二、起义军的发展和官军的剿抚 479

三、起义军的分合作战和官兵的进一步围剿 482

四、南北战场的斗争和失败 483

五、简评 490

第五节 平定宸濠之乱 492

一、宸濠反叛的准备 492

二、宸濠叛乱 494

三、叛乱的平定 497

第十四章 正统至正德年间的军事思想 507

第一节 于谦的军事思想 507

一、于谦的简要生平 507

二、固边卫京思想 509

三、军队建设思想 512

第二节 丘浚的军事思想 515

一、丘浚的简单生平 515

二、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 517

三、军队建设思想 520

四、边防思想 525

第三节 王守仁的军事思想 529

一、王守仁的生平和军事活动 529

二、治安思想 531

三、治军思想 534

四、战争谋略 537

第十五卷 明代军事史(下册) 544

第三编 改革和发展时期 544

第十五章 嘉靖至万历年间军事技术的发展 544

第一节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544

一、农业 544

二、手工业 545

第二节 火器的发展 548

一、西方火器的传入 548

二、传统火器的发展 554

第三节 火药制作的成就 565

一、科学灵活的多种火药配方 565

二、精细的火药制作技术 571

三、火药理论的深化 573

第四节 舰船制造 575

一、一般战船 575

二、特殊战船 589

三、战船的发展变化 593

第五节 战车的再起 597

一、嘉靖以前的战车 597

二、嘉靖至万历年间的战车 600

三、作用和意义 606

第六节 水陆战法的变化 609

一、水战战法的变化 609

二、陆战战法的变化 610

一、内阁首辅之争和严嵩专权 614

第一节 嘉靖年间的政治腐败和边防状况 614

第十六章 嘉靖年间的边防和抗击鞑靼袭扰的军事斗争 614

二、九边的形成 616

三、边防兵额减少,粮饷不足 624

四、马政废弛,军马不足 627

五、京营的变化 630

第二节 鞑靼等对内地的不断袭扰 633

一、鞑靼和朵颜等三卫的状况 633

二、鞑靼和朵颜等三卫的不断袭扰 636

第三节 抗击鞑靼袭扰的军事斗争 639

一、翁万达的固边措施 639

二、收复河套之议 642

三、庚戌之变 645

一、沿海卫所军伍空虚,屯田破坏 650

第一节 嘉靖年间海防的废弛 650

第十七章 嘉靖年间的海防和抗倭斗争(上) 650

二、水军减少,舰船破损 653

第二节 倭寇的猖獗 655

一、倭寇 655

二、流民、窝主和汉奸 658

三、倭寇入侵加剧 659

四、倭寇的舰船、兵器和战术 660

第三节 朱纨整饬海防 662

一、朱纨出任巡抚 663

二、整饬海防的措施 663

三、双屿之捷 667

一、张经督理海防 670

第四节 王江泾大捷 670

二、调客兵御倭 672

三、王江泾大捷 675

第五节 歼灭徐海、王直 678

一、歼灭徐海 678

二、歼灭王直 683

第十八章 嘉靖年间的海防和抗倭斗争(下) 687

第一节 募兵制的发展和海防的整饬 687

一、募兵制的发展 687

二、军队编制体制的变化 691

三、沿海划区防守和防务加强 696

第二节 戚继光的练兵和“戚家军” 701

一、“戚家军”的编制和武器装备 701

二、严格训练 704

三、水兵的编制和训练 707

一、台州大捷 709

第三节 浙闽倭寇的平定 709

二、横屿、平海、仙游之战 715

第四节 广东倭寇的平定 724

一、俞大猷剿倭 724

二、南澳之战,吴平被歼 727

第十九章 隆庆万历年间的边防 733

第一节 张居正的固边政策 733

一、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733

二、巩固边防措施 737

第二节 隆庆和议 740

一、“庚戌之变”后西北疆域形势 740

二、和议的实现 742

一、边墙和敌台的修筑 745

第三节 北部边防的巩固 745

二、重兵集团的建立和训练 748

三、北部的安宁 752

第四节 巩固东北疆域的斗争 754

一、万历初年的固边措施 754

二、明军同朵颜、土蛮、女真之战 756

第五节 明代的长城 759

一、长城的修筑 759

二、明长城的特点 763

三、长城的作用 767

第二十章 援朝抗日战争 771

第一节 援朝抗日的背景 771

一、丰臣秀吉的对外扩张 771

二、朝鲜的党争和日军侵朝 773

三、明军应援朝鲜和初战失利 776

第二节 第一次援朝战争 778

一、明军的战争准备和朝鲜军民的抗战 778

二、平壤之战 782

三、拖延三年的和议 786

第三节 第二次援朝战争 792

一、战争前期的形势 792

二、联军反攻,蔚山之战 796

三、战争后期形势,露梁海战 799

第二十一章 嘉靖至万历年间的军事思想 806

第一节 嘉靖后的兵书 806

一、嘉靖后的兵书概况 806

二、几个特点 808

第二节 边防思想 813

一、关于边防的兵书 813

二、边防总略 817

三、边防战略 819

第三节 海防思想 821

一、有关海防的兵书 821

二、海防政略 825

三、海防方略 827

第四节 俞大猷的军事思想 831

一、俞大猷的军事生涯 831

二、治军思想 834

三、战争指导 837

四、海边防战略 840

一、军队建设 844

第五节 戚继光的军事思想 844

二、战争指导 851

第四编 衰弱和败亡时期 857

第二十二章 明同后金的军事斗争 857

第一节 西方军事技术的进一步传入和攻守城能力的提高 857

一、西洋大炮的引进 857

二、西洋大炮的制造、使用技术和明朝的仿制 861

三、西洋大炮传入的影响 870

四、城台构筑和城守能力的提高 872

第二节 明对东北疆域的治理和女真族建国 874

一、明对东北疆域的治理 874

二、女真族建国 875

一、抚顺之战和清河之战 878

第三节 抗击后金的进攻和萨尔浒之战 878

二、萨尔浒之战 884

第四节 宁远之战和宁锦保卫战 892

一、不断恶化的辽东局势 892

二、宁远之战 896

三、宁锦之战 901

第五节 锦州、松山之战 905

一、战前形势 905

二、锦州被围 907

三、明军松山之败 910

第二十三章 明末农民大起义(上) 916

第一节 明末的黑暗统治 916

一、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和城乡人民的反抗斗争 916

二、东林党的斗争和宦官专权 921

一、宦官监军,弊端丛生 926

第二节 明末军备的废弛 926

二、军伍空虚,素质低下 928

第三节 农民起义的爆发和初期的斗争 933

一、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西 933

二、各地农民起义的爆发 934

三、农民军进入山西 938

第四节 农民军东西千里转战 940

一、转战豫、楚、川、陕和汉中突围 940

二、义军东向,攻破凤阳 943

三、义军入陕和打破围剿 944

四、农民军陕豫分头作战,高迎祥牺牲 948

五、明廷镇压农民军的新措施和起义低潮的出现 951

一、张献忠、罗汝才的再起和袭占襄阳 958

第一节 张献忠、李自成的再起和攻占襄阳、洛阳 958

第二十四章 明末农民大起义(下) 958

二、李自成重新活跃和攻占洛阳 966

第二节 李自成中原五歼官军 968

一、农民军撤出洛阳后的形势 969

二、项城之战 969

三、襄城之战 971

四、朱仙镇之战 972

五、围困开封和郏县之战 974

六、汝宁之战 977

第三节 李自成建立政权和攻占关中、北京 979

一、李自成占领襄荆后的军政建设和战略决策 979

二、大破孙传庭 985

三、乘胜西进,夺取关中 987

四、东渡黄河,进占山西 990

五、分头并进,攻占北京 992

第四节 张献忠转战江北、湘赣和大西政权的建立 995

一、转战安徽与攻克武昌 995

二、南下湘赣之战 999

三、张献忠西取四川 1001

第五节 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的最后失败 1005

一、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的形势及其措施 1005

二、山海关之战 1007

三、李自成退出北京及其失败 1012

四、张献忠及其大西军的失败 1014

第六节 明末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教训 1015

一、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1015

二、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经验 1016

三、最后失败的主要教训 1020

第二十五章 天启崇祯年间的军事思想 1025

第一节 徐光启的军事思想 1025

一、徐光启的政治军事活动 1025

二、军队建设思想 1027

三、边海防战略战术 1033

第二节 熊廷弼的固辽卫辽思想 1038

一、熊廷弼的军事生涯 1038

二、固辽思想 1040

三、卫辽复辽的战略战术 1042

第三节 孙承宗、袁崇焕的卫辽思想 1046

一、孙承宗的卫辽固京思想 1046

二、袁崇焕的卫辽复辽思想 1051

后记 10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