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史问题讨论及其观点
中国史问题讨论及其观点

中国史问题讨论及其观点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友尧,谢宝耿同编著;谢宝耿编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1088·75
  • 页数:64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海外揽胜下一篇:感恩县志 全
《中国史问题讨论及其观点》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史学理论的若干问题 1

一、关于历史是谁创造的问题 3

(一)“奴隶们创造历史”论是不是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和“总的合力”的论述 4

(三)阻碍历史发展的反动阶级是否也创造历史 6

二、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8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9

(二)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三)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本源动力 12

(四)生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3

(五)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是交替推动历史发展的两股动力 14

(六)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5

(七)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6

(八)人类社会各种矛盾或各种力量的总合力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17

(九)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8

(十)人类的物质经济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19

(十一)人的欲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20

(十二)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20

(十三)民族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21

三、关子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30

(一)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什么 31

(二)人类历史上的生产方式究竟是五种还是六种 33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究竟是单线还是多线 36

(四)关于“东方专制主义”问题 39

四、关于历史主义问题 42

(一)关于资产阶级历史主义和无产阶级历史主义的联系和区别问题 43

1.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的产生及其评价 43

2.资产阶级历史主义和无产阶级历史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43

(二)关于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44

(三)关于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区别和联系 46

五、关于史与论的关系问题 49

(一)“以论带史”对不对 49

(二)“论从史出”错不错 50

(三)正确的治史口号应该是什么 51

六、关于“古为今用”的问题 53

(一)关于“古为今用”口号的提出 53

(二)“古为今用”口号能不能摈弃 54

(三)如何正确理解“古为今用” 54

(四)历史研究怎样贯彻“古为今用” 55

第二章 中国农民战争史的若干问题 59

一、中国农民战争次数多规模大的原因 60

二、关于农民战争的自发性问题 63

(一)农民战争的自发性和自觉性问题 63

(二)农民阶级有没有自己独立的革命思想体系 64

1.农民战争能不能提出反孔的任务 66

(三)农民战争反不反孔问题 66

2.农民战争反不反孔 67

三、中国农民战争是否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70

(一)农民战争反对不反对封建制度 70

(二)农民战争的任务是不是“建立开明的新王朝” 71

四、皇权主义问题 74

(一)关于皇权主义的定义 74

(二)关于皇权主义产生的根源和性质 75

(三)中国农民战争中存在不存在皇权主义 76

五、关于平均主义问题 80

(一)平均、平等口号的提出及其产生根源 80

(二)农民战争中平均主义的作用的评价 81

(三)平均主义是否会导致农民战争的失败 83

(四)怎样理解革命导师对平均主义的评价 85

(五)封建社会的农民是不是革命民主主义者 87

六、关于农民政权性质的问题 89

七、关于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 95

(一)关于“让步政策”与“反攻倒算”的争论 96

1.农民战争之后是否实行过“让步政策” 96

2.怎样理解经典作家有关“让步”的论述 97

3.封建统治阶级能否“自行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99

(二)关于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101

1.农民战争的动力作用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或者是既有直接又有间接的 101

2.农民战争究竟是不是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的真正动力 103

3.中国农民战争次数多规模大同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有无关系 105

八、农民起义军内部路线斗争问题 112

九、关于农民战争中的宗教问题 114

(一)关于农民阶级宗教思想的产生原因 114

(二)关于农民战争中宗教作用的评价 115

第三章 中国社会历史分期问题 119

一、原始社会史的分期问题 120

(一)两种新的三段分期法 120

(二)“六个时期”分期法 124

二、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 126

(一)关于中国奴隶社会的上限问题 126

(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问题 129

(三)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分歧的原因和亟待弄清的若干问题 141

1.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分歧的原因 141

2.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中亟待弄清的若干问题 142

三、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148

(一)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问题 151

(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标准及其划分的问题 152

第四章 中国古代史若干问题 157

一、先秦史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159

(一)关于大汶口文化的社会性质 159

(二)关于商代名称的来源 162

(三)关于周武王克殷的年代 163

(四)关于“曾国之谜”的探讨 165

(五)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社会性质 168

(六)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统治者是不是奴隶主贵族 169

二、秦汉三国史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171

(一)关于秦的统一和秦始皇的评价 171

1.如何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 171

2.如何评价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策措施 174

(二)秦王朝为何二世而亡 182

(三)刘邦实行分封制是不是迫不得已的 184

(四)汉初为何崇尚“黄老之学” 185

(五)西汉和亲政策的评价 187

(六)关于汉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估价 188

(七)关于王莽改制的评价 190

(八)造纸是不是东汉蔡伦发明的 193

(九)夷陵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195

三、唐宋史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197

(一)唐初经济繁荣的原因何在 197

(二)宋代是否实行货币地租 199

(三)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200

1.王安石变法是否反映了中小地主的要求 200

2.关于保甲法的评价 202

3.关于保马法的评价 204

4.关于王安石是法家还是儒家 205

(四)历史上的宋江是不是投降派 207

(五)方腊起义研究中的两个争论问题 209

1.方腊是不是“佣人”出身 210

2.方腊起义誓师在帮源还是在漆园 211

四、明清史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213

(一)关于明代东林党的评价 213

(二)明末农民起义军余部“联明抗清”的斗争策略是否正确 214

(三)清入关前满族社会的性质 215

(四)清入关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17

(五)关于满清统治者入关的历史作用 218

(六)清代前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估价 218

(七)清代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219

1.清代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 220

(八)清初闭关政策的评价 220

2.清代“闭关政策”有无积极意义 222

五、关于儒法斗争及其评价 226

(一)关于儒法斗争问题 226

1.历史上有没有儒法斗争 226

2.儒法斗争延续到什么时候 227

3.“儒法合流”说是否切合历史实际 227

4.关于法家的评价 228

5.关于儒家的评价 229

(二)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 230

1.汉武帝是否实行“独尊儒术” 230

2.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用的看法 231

1.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后是否存在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233

(三)关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路线斗争以及复辟与反复辟问题 233

2.地主阶级内部有无路线斗争问题 234

六、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性和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238

(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238

(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242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于何时 243

2.中国农业中有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47

(三)明代以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基本原因和教训 249

1.中国落后的标志是什么 249

2.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落后于西方 250

3.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基本原因 250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以国有为主还是私有为主 255

七、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 255

(二)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于何时 258

八、关于历史上的民族问题 261

(一)民族形成于何时 261

(二)民族问题是否就是阶级问题 262

(三)在阶级社会里能否实现民族融合 265

(四)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66

(五)怎样才算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67

九、关于“清官”问题的讨论 270

(一)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清官” 270

(二)“清官”生存的社会土壤 271

(三)“清官”的历史作用 273

十、历史地理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276

(一)“岛夷”是不是指台湾 276

(二)李冰凿离堆是不是在都江堰 280

(三)古夜郎的疆域和都邑方位 281

1.关于古夜郎的疆域 281

2.关于古夜郎的都邑方位 282

(四)垓下战场在河南还是在安徽 284

(五)“赤壁”所在何处 286

(六)曹操“东临碣石”的碣石在哪里 289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的若干问题 291

一、关于太平天国的问题 292

(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293

(二)关于太平天国的思想及其渊源 294

(三)关于太平天国与宗教的关系 299

1.洪秀全究竟有没有创立一个名叫“拜上帝会”的组织 299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是在哪一年 300

3.洪秀全的《原道觉世训》写于何时 301

4.宗教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 301

(四)关于太平天国建都天京的评价 304

(五)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308

1.《制度》是不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08

2.《制度》是不是一种空想的社会主义 310

3.《制度》是不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311

(六)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313

1.太平天国政体是不是“虚君制” 321

(七)关于太平天国的政体 321

2.关于“八位万岁”问题的争论 323

(八)关于“天京事变”的评价 327

(九)关于太平天国革命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331

二、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 343

(一)清政府兴办洋务运动是不是为了镇压农民革命 343

(二)洋务运动是不是卖国性质的运动 345

(三)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工业是不是具有买办性 348

(四)洋务运动是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351

(五)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是起阻碍作用还是促进作用 353

2.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356

(六)关于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356

1.洋务运动是不是“彻底破产”了 356

(七)洋务运动的教训是什么 357

(八)关于洋务派的评价 358

1.洋务派是不是地主阶级改革派 358

2.洋务派是不是卖国集团 360

3.洋务派与顽固派是什么性质的斗争 362

三、关于戊戌变法和光绪的评价问题 366

(一)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 367

(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70

(三)关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372

1.光绪是爱国皇帝还是卖国皇帝 373

(四)关于光绪的评价 373

2.光绪支持变法的动机是什么 374

3.光绪对变法的态度 375

4.光绪在变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377

四、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问题 380

(一)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381

1.义和团运动是不是一次革命 381

2.义和团运动是不是“奉旨造反”运动 382

3.义和团运动反不反封建 384

(二)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笼统排外 388

1.义和团产生笼统排外的原因 388

2.如何看待义和团的笼统排外 389

(三)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 390

(四)关于义和团的源流 391

五、关子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问题 399

(一)关于如何评价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 400

(二)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401

(三)关于孙中山早期思想的评价 402

1.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始于何时 402

2.孙中山反清思想是不是民主革命思想 403

3.孙中山早期思想的评价 404

4.对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评价 405

(四)关于孙中山哲学思想的评价 406

1.孙中山世界观的评价 406

2.孙中山认识论的评价 408

(五)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所起的作用 411

1.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孙中山在革命派反对改良派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 411

2.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413

3.南京临时政府与孙中山的作用 414

(六)关于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人物的评价 416

1.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内部是否存在路线斗争 416

2.关于黄兴的评价 418

3.关于宋教仁的评价 418

4.关于章太炎的评价 419

(七)关于立宪派的评价 422

(八)关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农民的关系 423

(九)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思想战线的斗争 424

1.关于“国粹主义”的评价 425

2.关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评价 425

六、关于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问题 434

(一)什么是革命,什么是改良,什么是改良主义 434

(二)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436

(三)改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437

七、关于马列主义何时传入中国的问题 440

(一)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十月革命以后才传入中国 440

(二)列宁主义何时传入中国 441

1.十月革命的消息何时传入中国 441

3.列宁的著作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 442

2.中国何时开始介绍列宁的生平事迹 442

(三)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年代 443

八、关于中共“一大”的几个问题 445

(一)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 445

(二)关于中共“一大”的代表人数问题 446

(三)中共“一大”会议上有无建党路线斗争 448

九、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问题 451

十、关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几个历史问题 453

(一)关于“古田会议” 453

1.“古田会议”及其决议是不是路线斗争的产物 453

(三)关于《富农问题决议案》的评价 454

(二)关于“出击闽中”和“出击东江”的评价 454

2.“古田会议”的会址是不是在古田村 454

(四)关于“查田运动”的评价 455

十一、关子“百团大战”的评价问题 457

(一)对以往几种看法的驳议 457

(二)“百团大战”的功绩 459

(三)“百团大战”的缺点和错误 459

十二、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问题 461

(一)“和平民主新阶段”是不是“修正主义”的口号 461

(二)刘少奇同志在宣传执行“和平民主新阶段”口号中是不是犯了“投降主义”错误 462

第六章 关于若干历史人物的评价 465

一、夏启是不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家伙 467

二、关于帝辛(纣)的评价 469

三、关于周公旦的评价 470

四、关于孔丘的评价 472

(—)孔子是哪一阶级的代言人 472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473

1.关于“克己复礼” 473

2.关于“正名” 474

3.关于“爱人”的口号 475

(三)孔子的哲学思想 476

1.孔子的世界观 476

2.孔子的认识论 478

3.孔子的方法论 479

2.关于“有效无类” 481

1.孔子是不是第一个打破“学在官府”的人 481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 481

3.关于“学而优则仕” 483

(五)孔子怎样成为封建社会中的“圣人” 484

五、关于孟轲的评价 492

(一)孟轲是哪一阶级的代言人 492

(二)孟子是不是儒家学派 494

六、关于吴广是否因骄被杀 497

七、关于项羽的评价 498

(一)项羽是不是农民起义领袖 498

(二)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99

八、刘邦是不是农民起义领袖 502

九、关于吕雉(吕后)的评价 504

十、韩信是不是因谋反而被杀 507

十一、关于刘秀的评价 510

(一)刘秀是不是农民起义领袖 510

(二)如何评价“光武中兴之业” 512

十二、关于武则天的评价 514

(一)武则天上台是否反映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的斗争 514

(二)关于武则天的功过是非 515

十三、关于苏轼的评价 519

十四、关于岳飞的评价 522

(一)如何评价岳飞的“忠君”思想 522

(二)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523

(三)岳飞死于谁手 524

十五、朱熹是不是投降派 527

十六、关于成吉思汗的评价 529

十七、关子朱元璋的评价 531

(一)朱元璋是不是元末农民战争中的杰出领导者 531

(二)朱元璋当皇帝是不是蜕化变质 533

十八、关于史可法的评价 537

十九、关子张献忠的评价 540

(一)张献忠谷城受降问题 540

(二)张献忠“屠蜀”问题 541

(三)张献忠失败的原因 544

二十、关于胤禛(雍正)的评价 547

二十一、关于魏源的阶级属性 549

(一)对洪秀全的总评价 551

二十二、关于洪秀全的评价 551

(二)洪秀全的反清革命思想始于何时 552

(三)洪秀全是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个代表人物 553

(四)怎样认识洪秀全的反孔斗争 554

二十三、关子杨秀清的评价 559

(一)杨秀清一生的功过是非问题 559

(二)杨秀清“逼封万岁”问题 562

1.杨秀清有没有“逼封万岁”一事 562

2.杨秀清“逼封万岁”是不是篡位 563

3.杨秀清“逼封万岁”是不是农民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 564

(一)韦昌辉是不是钻进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 569

二十四、关于韦昌辉的评价 569

(二)韦昌辉是不是反革命两面派 572

(三)韦昌辉是不是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 574

(四)韦昌辉是不是屠杀太平军“老兄弟”的刽子手 576

(五)对于韦昌辉的总评价 577

二十五、关于石达开的评价 580

(一)石达开天京出走是不是分裂主义 580

(二)如何看待石达开兵败投降 582

二十六、关于李秀成的评价 586

(一)李秀成《自述》的真假问题 586

(二)李秀成《自述》的性质问题 588

1. 李秀成乞降是不是为了乞活 591

(三)李秀成乞降的动机问题 591

2.李秀成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593

(四)李秀成乞降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关系问题 595

(五)如何评价李秀成一生 597

二十七、关于杜文秀有无“卖国” 602

二十八、关于刘步蟾的评价 605

二十九、关于梁启超的评价 607

三十、关于吴虞的评价 610

三十一、关子杨度的评价 613

三十二、关于胡适的评价 615

(一)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阶级属性 615

(二)胡适何时堕落为反动文人 616

(三)如何评价胡适的实验主义 617

(四)如何评价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619

三十三、李大钊何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622

三十四、关于陈独秀的评价 628

(一)陈独秀是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628

(二)大革命失败能否完全归咎于陈独秀 630

(三)陈独秀是否堕落为反革命、叛徒 631

(四)陈独秀是否堕落为托派 632

(五)陈独秀是不是汉奸 633

三十五、关于瞿秋白的评价 639

(一)《多余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639

(二)如何评价《多余的话》 6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