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梁启超1920年代的情感诗学研究
梁启超1920年代的情感诗学研究

梁启超1920年代的情感诗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冠夫著
  • 出 版 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0289946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梁启超1920年代的诗学体系建构既吸收了中国传统诗学成果,又借鉴了某些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他的研究兼具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两种形态,并努力实现史、论的结合,同时还采用了中西文学比较的方法。其诗学表现出明确的方法论意识和兼收并蓄的开阔格局。梁启超的诗学探索虽然有其时代性的局限,仍以其独特性有力地推动了正处在形成期的中国现代诗学。因其与主流话语的差异,丰富了现代诗学的多元构成,并为中国诗学的未来发展提供范式。遗憾的是,梁启超1920年代的诗学成果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亟待深入研究。本书为我们客观准确地把握梁氏此期文学思想的现代特征及其价值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梁启超1920年代的情感诗学研究》目录

引言 1

一、由“政谭家”到国民教育家的角色转换 1

二、国民教育视野中的文学 10

三、开启诗和诗学的世界 19

四、有待厘清的“现代”身份,梁启超1920年代诗学的境遇 26

第一章 由“文明”到“文化”及“新文化”:梁启超文化观的发展轨迹 34

第一节 “进吾国之文明”:对西方及日本“文明”论话语的接纳和调适 36

一、对“文明”论话语的接纳 36

二、对“文明”论话语的调适 40

第二节 由“文化”到“新文化”:梁启超新文化观的形成 49

一、梁启超“文明”论时期对“文化”概念的使用 49

二、梁启超“文化”论的形成 55

三、从“什么是文化”到“什么是新文化” 68

第二章 走向现代诗学的建构 76

第一节 从狭义的诗到广义的诗:诗学视野的拓展 77

一、广狭“诗”辨的起步:“诗界革命”与破除诗之“界” 77

二、广狭“诗”辨的深化:以“复古”创造新文学 81

第二节 从狭义“诗学”到广义诗学:走向现代诗学体系的建构 86

一、向“诗学”而行 86

二、回向文学的审美本质 88

三、“世界各派的文学”与“旧根柢” 91

第三章 重塑西方镜像:《欧游心影录》与西方文学相关的论述及其他 97

第一节 文学之镜“投射”出的西方近现代之路 101

一、19世纪欧洲的“秋气” 101

二、浪漫派欧洲的潜在危机 105

三、自然派欧洲的病象及病源 111

第二节 中国现代自我的重新定位 127

一、“新文明再造之前途” 127

二、呼唤国人之“自觉” 130

三、中国新文化的建设之路 136

第四章 反思“中国的文艺复兴”:《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文学美术相关的论述及其他 143

第一节 何者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144

一、梁启超的文艺复兴观 144

二、《新青年》同人眼中的文艺复兴 148

三、探寻“中国的文艺复兴” 153

第二节 清代学术与欧洲文艺复兴“最相异”点——“美术文学不发达” 157

一、学术史视野中的文学 157

二、清代文学美术因何不发达? 161

第三节 属意“新文学”“新美术”的创造 170

一、从“情感”和“理性”两途开拓“新机运” 170

二、以“新文学”“新美术”建设新文化的情感之维 173

第五章 回归文学的“情感”之“体”:梁启超1920年代诗学的理论基石 184

第一节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从文学之“用”回归文学之“体” 185

一、重“用”轻“体”的“三界革命” 185

二、锚定文学的“情感”之“体” 187

第二节 在启蒙和理性的时代高扬“情感”的旗帜 192

一、“新民”时代梁启超眼中“情感”的负面色彩 192

二、“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 196

第三节 摆渡于传统文学与新文学间的“情感”之舟 208

一、回返“诗言志”的诗学传统 208

二、“情感”的新视觉与传统文学观的转变 212

三、建设发扬光大“固有国民性”的新文学 218

第六章 建构现代的情感主体 226

第一节 角色转换:从启蒙者回到文学家 227

一、启蒙与“三界革命”时代的主体想象 227

二、在“情感”的根基上重塑主体 235

第二节 回归抒情精神:重启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242

一、寻找中国文学的“根本精神” 242

二、中国诗人之“品格”及其典范意义 247

三、从抒情传统的阐发走向新文学的创造 251

第七章 “无所为而为”:“情感教育”与情感的文化政治 261

第一节 从“新民”之利器到“情感教育”之利器 263

一、“传播文明”“改造国民之品质”的文学 263

二、以文化修正启蒙的初步尝试 272

三、开启文学的“情感教育”之“用” 277

第二节 走向“情感”的文化政治 285

一、“情感教育”与文学的现实关怀 285

二、借助传统资源教育现代国民 288

三、以“情感教育”建构转型期国民的文化认同 294

四、“情感教育”观与启蒙文学观的差异 298

结语 307

一、梁启超1920年代诗学的方法论意识 307

二、梁启超1920年代诗学的范式性 309

三、有待发掘和阐释的梁启超的现代诗学成果 314

参考文献 317

后记 3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