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空航天
干线飞机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
干线飞机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

干线飞机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PDF电子书下载

航空航天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俄)Г.С.比施根斯(Г.С.Бюшгенс)主编;孙荣科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0469174
  • 页数:632 页
图书介绍:
《干线飞机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目录

目录中译本出版说明前言缩略语符号绪论第一章 翼型空气动力学1.1 翼型气动力特性 21

1.2 超临界翼型空气动力学 28

第二章 巡航飞行状态下干线飞机的空气动力学2.1 亚音速干线飞机机翼空气动力学(一般设计原理) 51

2.2 具有超临界翼型的大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力特性 58

2.3 跨音速巡航飞行的机翼空气动力学 92

2.4 机身空气动力学及机翼与机身间的干扰 96

2.5 发动机舱对飞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105

2.6 巡航状态下飞机极曲线的计算和模型试验极曲线向飞行条件的换算 119

第三章 干线飞机的起飞着陆空气动力学3.1 机翼各种增升装置的效率 130

3.1.1 机翼前缘的增升装置 130

3.1.2 机翼后缘的增升装置 138

3.2 改善起飞着陆特性的方法 148

3.3 真实飞行条件下飞机气动力特性的近似评估 153

第四章 干线飞机动力装置的空气动力学4.1 概述 159

4.2 内外涵发动机短舱的空气动力学 165

4.2.1 中涵道比及高涵道比发动机的进气道 165

4.2.2 超高涵道比发动机的进气道 171

4.2.3 短舱外罩的阻力 174

4.2.4 短舱的尾部 177

4.3 发动机的反推力装置 181

4.4 动力装置在飞机上的布局 185

第五章 操纵面的空气动力学5.1 纵向操纵面 198

5.2 横向操纵面 205

5.3 航向操纵面 218

第六章 干线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6.1 纵向稳定性和操纵性 226

6.1.1 纵向稳定性和操纵性 228

6.1.2 过载稳定性裕度的选择 236

6.1.3 纵向操纵效率 249

6.1.4 水平尾翼尺寸和重心位置的选择 254

6.2 横侧稳定性和操纵性 262

6.2.1 横侧扰动运动特性 262

6.2.2 横向操纵 269

6.2.3 飞机航向操纵 273

6.2.4 重直尾翼尺寸的选择 275

6.3 起飞着陆状态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278

6.3.1 起飞和着陆的驾驶 278

6.3.2 着陆允许迎角的选择 286

6.3.3 直接升力控制技术在着陆中的应用 292

6.3.4 飞机在地面上的滑行 294

6.4 特殊飞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298

6.4.1 大迎角下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298

6.4.2 在结冰条件下的飞行 308

6.4.3 风切变条件下的飞行动力学 311

第七章 干线飞机的操纵系统7.1 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 328

7.1.1 概况 328

7.1.2 驾驶杆的加载机构 330

7.1.3 改进稳定性和操纵性系统的信号引入НБУ的原则 342

7.1.4 带有可调水平安定面的不可逆助力操纵系统 349

7.1.5 倾斜和偏航通道的НБУ结构特点 357

7.2 电传操纵系统(СДУ)的组成 363

7.2.1 概况 363

7.2.2 各个系统按差动方式连接 367

7.2.3 各个系统分开工作(用余度系统代替失效系统) 369

7.2.4 在按力操纵原理的基础上两个不同种类系统的连接 371

7.2.5 具有分段操纵面的各系统的协同工作 376

7.2.6 无余度机械系统的电传操纵系统 378

7.2.7 操纵杆和人机工程学要求 383

7.3 舵机及其能源供给的构成 389

7.3.1 飞机舵机类型 389

7.3.2 对驱动机构的主要要求 394

7.3.3 舵机的可靠性 401

7.3.4 舵机的能源 403

7.3.5 操纵系统和舵机的能源供给 411

7.4 机翼增升装置操纵系统(СУМК) 419

7.5 现役干线飞机操纵系统的若干特点 425

7.6 驾驶盘式操纵系统的可靠性 444

7.6.1 操纵系统的余度 444

7.6.2 操纵可靠性的保障 452

7.6.3 驾驶盘式操纵系统所需余度的评估 458

第八章 改进稳定性和操纵性系统(СУУ)8.1 引言 462

8.2 改进静态稳定性和操纵性系统 463

8.2.1 改进静态纵向稳定性和操纵性的自动装置(СУУП) 463

8.2.2 侧向运动静态改进稳定性和操纵性系统(СУУБ) 474

8.3 无静差改进静态稳定性和操纵性系统(积分СУУ) 483

8.3.1 操纵性的动、静态特性保障 483

8.3.2 装有积分式改进纵向稳定性和操纵性系统的飞机配平特性 490

8.4.1 静态СУУП系统极限状态限制器 495

8.4 迎角和过载极限值限制器 495

8.4.2 无静差式СУУП系统极限状态限制器 498

8.5 纵向运动的数字式操纵系统 502

8.6 混合操纵(通过自动操纵系统的操纵“САУ”) 506

8.7 飞机操纵自动化展望 513

第九章 主动控制系统9.1 机动载荷降低系统 517

9.2 小尺度大气紊流载荷降低系统 525

9.3 离散突风的载荷降低系统 536

9.4 主动颤振抑制系统 539

9.4.1 机翼弯曲—扭转颤振临界速度的提高 540

9.4.2 提高发动机装在吊舱内的重型飞机非对称弹性振动阻尼 544

9.5 乘座品质改善系统 545

9.6 主动控制系统的综合化 549

9.7 主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评定 550

第十章 现代干线飞机的飞行技术性能10.1 起飞和着陆性能 554

10.1.1 起飞 554

10.1.2 着陆进场和着陆 561

10.2 运输效率的计算 566

10.2.1 巡航飞行 568

10.2.2 爬升到巡航高度 573

10.2.3 下降 582

10.3 在“四维”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条件下飞行状态的优化 584

10.4 干线飞机参数的优化 587

第十一章 亚音速干线飞机的发展前途11.1 改进燃油效率及运输成本的潜力 595

11.2 巡航飞行速度增加的前景 612

11.3 干线飞机载客量的进一步增加 61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