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2
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2

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2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迪尼,刘介民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市: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
  • 页数:490 页
图书介绍:
《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2》目录

目录 1

第一册 1

一、比较文学的观念、定义及发展 1

概括的描述及门派之分 1

放宽范围而求其“全” 2

美国派法国派苏俄派 3

美国学派 4

两大学派的对立发展 6

概念的辨析 9

文学如果不是比较的,是什么? 11

关于定义和对象的争论 13

比较文学原理 18

比较文艺学 20

独特的对象 21

比较文学的自由度 22

比较研究与比较文学 28

争论中的范畴 35

范畴的探讨 39

研究方面 45

比较文学的分类 46

本科范围与非本科范围 50

横向纵向分析 53

历史性与共时性 56

历史性研究范畴 58

民族自尊与比较文学 64

通向“世界文学”的桥梁 66

“比较文学研究”质疑 67

接触、理解世界文学 67

比较文学产生的自然趋势 72

从语言训诂到比较文学 76

观念的演进 77

从观念到定义 79

比较文学的发展 90

比较、比较文学 96

比较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104

简述比较文学的产生 107

比较文学始于19世纪吗? 115

两种相似的研究方法 120

比较文学的形成 125

要兼顾历史分期的课题 129

别树一帜的比较文学 134

无我与唯我 140

作为先决条件的比较思维 143

基本思维结构的比较 149

欧洲的比较思维 152

二、比较文学、国家文学、世界文学须要澄清的一些观念 156

国家文学的决定因素 161

民族文学及其传统 16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异 171

国家文学是基础 174

世界文学是世界各国文学的总和 178

总体文学的多元性及其方法 179

三、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西比较文学 186

汉学与比较文学 194

探求中西文学彼此间的关系 199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200

比较东西方文学的可能性 205

中西比较文学面临的难题 210

文学发展中的予和受 212

全自动的自我呈现 217

中西传统的显露 222

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意义 225

不同的研究角度 234

中西比较文学的内省 235

论中西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 237

中国学派与中西文化模式 246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前景 252

中西比较文学的历史回顾 253

比较文学中国化的正确途径 256

比较文学中的三个点 257

巩固、合作、批评与集合体 260

多度空间的视界 265

东方文化给予西方文化的灵感和刺激 266

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展望 268

18世纪中国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270

“五四”以来的文学交流 276

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 280

国际文学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286

我之研究比较文学 288

中国的平行与影响研究 291

大陆情况简介 296

港台比较文学研究概况 301

香港比较文学协会 304

香港大学东西方比较文学课程 306

香港中文大学东西方比较文学课程 309

香港之比较文学 312

台湾的比较文学 314

日本的比较文学介绍 318

龟井俊介谈日本比较文学 322

美国比较文学史介绍 327

要着重研究东方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 330

四、比较文艺理论 332

中西文论的几点比较 332

中国的文学批评与对中国文学的批评 347

中国形上理论与西方模仿理论、表现理论 350

中西表现理论的比较 354

关于西方理论的引进 355

西方文论与马列文论 359

马克思主义比较文艺学 360

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基础 364

现代批评与中国文学 372

中西载道言志观的比较 373

“主义”变幻与文学演进 377

类型化典型与个性化典型 385

中西文学批评中的伟大庄严 390

刘勰的情志说与黑格尔的情致说 393

刘勰的譬喻说与歌德的意蕴说 396

“迷狂说”与“妙悟说” 399

神思说与想象论 401

肌理说与结构说 404

“直觉”与“表现” 406

《管锥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408

“通感”理论 421

中西文学批评的心态层次 425

象形字在西方 426

五、非本科范围研究画中有诗 428

西方哲学与文学 434

从思想史的角度 441

文学研究与思想史 444

思想史和文学发展史的综合研究 448

中西文学的思想文化背景 451

西方文学的特色 456

《圣经》与基督教 464

虚幻的真实 465

语言学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 473

存在主义的冲击 475

心理学与比较文学 476

佛洛伊德与现代文学 478

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学问题 482

现代理论与科际整合 485

第二册 491

六、影响与翻译研究 491

(一)影响研究 491

影响是无所不包、有生命地移植 491

“影响”一词探源 495

影响研究的合法范围及判断 497

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 499

负影响研究与正影响研究 504

影响与模仿诸问题 507

赫梅伦的影响研究 523

“如影随形,如相斯应” 530

学习与借用 534

借用中的引用和用典 535

技巧的影响与独创 540

关于影响研究的探索 543

借鉴和吸收的经验教训 547

中国现代诗的接受方式和层次 550

直接影响之例 551

叶慈是中国文学的接受者 552

影响与各取所需 554

中国现代诗的“超现实主义风潮” 564

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些方法 569

(二)翻译研究 575

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意义 575

翻译与承受 576

叶维廉探讨《国泰集》的翻译 577

翻译与《诗经》中的政治道德内涵 585

《西游记》的翻译 587

七、平行研究 595

平行研究的基本涵义 595

美国学派的崛起 597

平行与影响的折衷 601

法国人的新意向 603

学派之争与比较文学的飞跃 605

通感 610

敕勒歌与土耳其民歌 620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范畴 622

主题研究的超越时空 639

文学的原型 640

中西文学里的火神原型研究 648

唐代边塞诗的原始类型 660

中西文学之文法比较 665

庞德与中国文学 672

中西山水诗的美学含义 676

(一)诗歌的比较研究 676

八、具体形式的比较研究 676

中西诗视境的差异 684

中英诗中的时间观念 694

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 699

中国诗与西欧浪漫主义和象征派 706

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现代诗 709

诗歌语言的复义 712

中西诗的情趣 722

西方诗对我国新诗的影响 728

中国的新诗 731

中日的自然诗观 739

《罗摩耶那》在亚洲各地 744

长篇 小说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 745

(二)小说的比较研究 745

中西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歧异现象 766

中西小说中的哲理因素 772

中西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 779

中西小说的结构布局 785

英语世界的《红楼梦》 791

(三)戏剧的比较研究 794

东西方戏剧特征之比较 794

戏剧的模仿与借鉴 803

中国戏剧的本质和演变 805

舞台剧、案头剧及戏剧的繁荣 807

中西戏剧的发源及其比较 813

东西悲剧文类比较 824

悲剧的样式 835

悲剧的题材和人物 838

戏剧的人物 843

元杂剧与西方戏剧 845

喜剧观念的比较 848

莎士比亚的变形:从剧本到演出 850

中西戏剧传统之交融 855

西方现代派戏剧对我国的影响 857

史特林堡剧作中的佛教思想 866

诗歌、小说和戏剧 869

(四)散文、神话的比较研究 874

西方散文和新散文 874

中西神话观念的形成 879

神话英雄的原始性格 883

东西方神话美之比较 8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