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行政给付受益权的司法保护研究
行政给付受益权的司法保护研究

行政给付受益权的司法保护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幸祥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208143357
  • 页数:205 页
图书介绍:在行政模式由秩序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化的过程中,行政主体实施授益性行政行为的方式和种类越来越多,行政给付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类授益性行政行为。在服务行政时代,行政给付受益权成为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给付领域所享有的重要公法权利。行政给付受益权能否实现,与针对该权利的司法保护制度有密切关系。本书的研究着重对行政给付受益权的司法保护进行论述,除导论外,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为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对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确立、司法保护的限度、司法保护的实现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第四章至第五章重点关注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当代中国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现实境遇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当代中国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制度进行完善的具体建议。
《行政给付受益权的司法保护研究》目录

总序 1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

二、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2

第一章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确立 15

第一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的现代内涵 15

一、行政给付受益权的权利基础 15

二、行政给付受益权的传统内涵 20

三、行政给付受益权的现代内涵 24

第二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正当性 30

一、行政给付受益权具有可诉性 31

二、基于司法权监督行政权的正当性 34

三、基于公共财政理论与成本效益理论的正当性 39

第三节 当代中国寻求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必要性 41

一、落实人权保护的需要 41

二、推动服务行政发展的需要 45

三、调节公权利与公权力互动关系的需要 48

第二章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限度 51

第一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特殊性 51

一、司法保护惠及的对象拓展至不特定的社会公众 51

二、司法保护的功能具有二维性 54

三、与立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性 56

第二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有限性的缘由 60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司法保护是有限的 60

二、社会权保障需要合理的区间 63

三、司法保护功能与司法审查的有限性 66

第三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限度的具体体现 71

一、司法保护的层次论:基于行政给付受益权的依据等级 71

二、司法保护的领域论:基于行政给付受益权不同领域保护需求的限度 80

三、司法保护的平衡论:基于利益分配的角度 86

第三章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实现 92

第一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条件 92

一、先决条件:存在明确的行政给付义务主体 92

二、实质条件:具有明确的行政给付内容 95

三、程序条件:提出行政给付申请或者穷尽其他救济措施 97

第二节 行政给付行为司法审查的适用原则 99

一、国家辅助性原则 99

二、正当程序原则 103

三、信赖保护原则 105

四、比例原则 108

第三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机制 110

一、准司法保护机制 110

二、宪法诉讼制度 113

三、行政诉讼制度 117

四、行政给付民营化下的诉讼制度安排 122

第四章 中国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现实境遇 127

第一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的立法基础薄弱 127

一、行政给付受益权的权利意识淡薄 127

二、行政给付实体立法内容欠缺且位阶不统一 129

三、行政给付程序立法欠缺 135

第二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137

一、行政诉讼的重点尚未转型 138

二、司法保护的行政给付领域非常有限 142

三、司法审查局限于以合法性审查为主 143

第三节 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 146

一、缺乏完善的一般给付诉讼制度 146

二、缺乏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147

三、缺乏应对行政给付民营化的诉讼制度安排 151

第五章 中国行政给付受益权司法保护的制度完善 154

第一节 完善行政给付受益权的立法基础 154

一、培育行政给付受益权的权利意识 155

二、完善行政给付受益权的实体立法 156

三、完善行政给付受益权的程序立法 164

第二节 完善与行政给付受益权有关的行政诉讼制度 167

一、完善行政给付行为的合理性审查制度 167

二、完善一般给付诉讼制度 170

三、发展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173

第三节 完善应对行政给付民营化的诉讼制度安排 177

一、重新检视行政给付民营化下的三边法律关系 177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民事诉讼制度 179

三、改革:引入担保国家理论 183

四、探索:借鉴揭穿公司面纱理论 186

结语 189

参考文献 192

后记 20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