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电视纪实艺术论
电视纪实艺术论

电视纪实艺术论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景和著
  • 出 版 社:北京:华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7507726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暂缺《电视纪实艺术论》简介
上一篇:论书绝句下一篇:李可染画论
《电视纪实艺术论》目录

第一编 总论 2

一、电视纪实艺术论——我对纪录片若干问题的意见 2

(一)电视纪实艺术的范畴和特性 2

(二)纪录片,研究的对象宜宽不宜窄 3

(三)中国纪录片的第二个繁荣期 5

(四)真实性——与纪实文学、新闻之比较 7

(五)真实性与“干预生活” 11

(六)真实性与创作方法 13

(八)真实性与综合艺术手段 15

(七)真实性与作品风格 15

(九)政论性与政论体 17

(十)收视率与雅俗分赏 19

(十一)创作方法与思想倾向 20

二、了解中外纪录片之异同,走自己的创作之路——从纪录片“国际接轨”谈起 21

(一)纪录片艺术有没有国际统一之轨? 21

(二)国际上优秀纪录片创作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主要特色 24

(三)我国纪录片在国际交流中显示的成功经验 26

(四)评奖与作品评价 28

(五)观赏障碍剖析 29

(六)宣传意识和宣传艺术 31

(七)反虚假——国际纪录片同行的共同使命 32

三、警惕“纪实主义”口号对纪录片创作的误导 37

(一)巴赞的“影像本体论”和“现象学”理论正确吗? 37

(二)是“纪实主义”,还是客观风格? 41

(三)“纪实主义”说之利弊何在? 44

第二编 中国影视纪实艺术的发展 50

一、我国电视纪录片风格与创作方法之演变 50

(一)纪录片,从电影到电视 50

(二)客观纪录风格 51

(三)风格、方法单一化的教训 52

(四)真实性与方法风格 53

(五)新风格和新方法的探索 55

(六)纪录片常见病 57

二、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初步繁荣 60

(一)初期的电视纪录片 60

(二)十年动乱时期的电视纪录片 62

(三)纪录片的初步繁荣 64

(四)体裁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66

(五)充分重视综合艺术效果 73

(六)全面认识纪录片的社会作用 75

(七)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76

三、喜看电视纪实艺术的再度繁荣 78

第三编 纪录片美学 82

一、残缺美与和谐美——电视纪实艺术美学问题随笔 82

(一)局部残缺营造整体完美 82

(二)言多有失与无言致残 86

(三)声音妙用与误用 89

二、大巧若拙与弄巧成拙 93

(一)“大巧若拙”是运用技巧的最佳境界 93

(二)对技巧的误用、滥用,常常导致“弄巧成拙” 98

三、作品风格与美学效果——兼评《生活空间》的特色 102

(一)虚实的矛盾与统一 102

(二)《生活空间》的平实味 106

第四编 文献性与文献片 110

一、生活之脉搏,时代之文献——评上海电视片,兼议影视纪实艺术的文献特性 110

(一)上海纪录片最珍贵的品格何在 111

(二)感情色彩与文献性 114

(三)揭示矛盾与文献性 117

(四)不足与希望 121

二、真实朴实诚实——纪录片《伟人周恩来》赏析 123

(一)以真诚对待史实——还历史伟人本来面貌 124

(二)生动、活泼地回顾历史 126

(三)结构布局与综合手段使用的得与失 128

三、两种思维赢得双重价值——赞纪录片《毛泽东》 130

(一)纪实艺术潜力的空前发挥 130

(二)收视率的双重参考作用 131

(三)深入认识并熟练驾驭电视纪实艺术的标志 132

(四)两种思维的结晶,双重价值竞辉 133

一、浩浩壮士气眷眷赤子情——评电视系列片《共和国之恋》 138

第五编 生活与创作 138

二、发现并巧妙揭示生活的韵律美——赞师旭平的作品个性 141

三、探察世界奥秘思考人生甘苦——第七届中日电视艺术交流日本纪录片赏析 147

(一)宏观世界,视野辽阔 147

(二)人生甘苦,发人深思 149

(三)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魅力 151

(四)形声竞辉,和谐完美 153

四、颂扬东方伦理讴歌高尚情操——评《首届全国美好家庭评选》系列片 155

(一)广大观众的评论 155

(二)丰富的思想含量 158

(三)发挥电视纪实艺术的美育作用 163

五、镜头对准普通百姓,纪实艺术贴近生活——评系列片《京城百姓家》 166

(一)点子好 166

(二)作品风格的明确追求 167

(三)创作与研讨配套 169

(四)不足和有待探讨的问题 170

六、巧用事实说话——评《父老乡亲》,兼议政论型纪录片的创作倾向 172

(一)老题新文章,佳作堪益人 172

(二)典型人物开口,语重千钧,以少胜多 173

(三)扩大农民问题的视角,探讨新课题 175

(四)改革开放和艰苦奋斗的赞歌同声唱 176

七、纪录片是综合艺术——评《两个孤儿》和《姊妹溪》 178

(一)两部优秀作品的艺术特色 178

(二)莫忘综合性——纪录片不可忽视摄影艺术 180

(三)莫忘综合性——正确发挥解说词、音乐和音响的作用 182

(四)发展综合艺术,造就专门人才 184

八、一曲蕴含叹惋之情的优美赞歌——关于《飘逝的江船》的通信 186

九、《社会之窗》和汪清的创作之路——兼议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问题 189

(一)群众的赞誉 189

(二)成功要诀 190

(三)作品特色 193

(四)汪清的拼劲和韧劲 194

十、写人妙在写个性——赞人物系列片《追求》,再议创作方法问题 197

十一、电视纪实艺术的突破——赞《望长城》创作观念和方法的更新 204

(一)大胆尝试 204

(二)节目主持人的成功与缺憾 208

(三)佳作的美中不足 209

十二、人生苦乐都是歌,美德高风更堪颂——赞《中国母亲》兼议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选材取向 212

(一)母亲礼赞,永恒的主题 212

(二)悲情析 214

十三、没有残疾的生命,只有残疾的环境——残疾人电视专题节目评略 217

(一)话说“残疾环境” 217

(二)电视如何肩负净化环境的重任 218

(三)应防止和克服的创作倾向 219

十四、艺不厌精以少胜多——赞微型电视片 222

第六编 方法与技巧 226

一、艺术手段、技巧的妙用与滥用 226

(一)拍摄过程与内容选择 226

(二)声画并茂与视听干扰 227

(四)近景长镜头不等于细节描写 228

(三)活动画面与画面不德 228

(五)作者出面与表现自己 229

(六)感情的藏与露 230

二、纪录片观赏随笔十三则 231

(一)传统民俗并非都值得宣扬 231

(二)请注意食品美感与食象文明 232

(三)特写镜头对准什么 234

(四)删无信息画面突出内容本色 235

(五)对青少年犯罪者不应电视大曝光 237

(六)表现残疾人不应渲染人体伤残部位 238

(七)莫教有情变无情 240

(八)颂扬不当变讽刺 241

(九)雕琢过分真变假 243

(十)声画同步采访例析 245

(十一)人物片贵在表现人物性格 246

(十二)精作标题,为作品擦亮眼睛 248

(十三)纪录片不应以故事片作素材 250

一、电视记者屏幕形象析略 254

(一)衣着仪容应恰如其分 254

第七编 新闻节目观赏随笔十六则 254

(二)与采访者相处的位置应适当 255

(三)要注意采访和对话的环境 255

(四)记者出面采访提问,应彻底摒弃空话、套话 256

(五)采访对话要善诱、善发 256

(六)出面的电视记者应勇于评论 257

二、突发灾害事件莫因等结论而延误报道 258

三、滚动重播新闻贵在内容有变化 260

四、国际新闻来源亟待拓宽 262

五、批评性新闻拍摄应避免“强加于人”的效果 264

六、批评新闻之反馈与舆论参与 266

七、暴露性新闻应慎防诱发副作用 268

八、强行拍摄事关职业规范和法律问题 270

九、声画并茂、万能画面与口播新闻 272

十、盯紧现场的目光,须顾及现场之外 274

十一、不可预测性,连续报道的魅力所在 276

十二、多些社会新闻多些群众观点 278

十三、多些奇观珍闻多些知识性趣味性 280

十四、有计划的集中报道大放光彩 282

十五、善用对比与对比的科学性 284

十六、扩大信息量,增强可视性 2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