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近代史文摘  1979-1984年
中国近代史文摘  1979-1984年

中国近代史文摘 1979-1984年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天奖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
  • 页数:573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史文摘 1979-1984年》目录

目录 3

一、通论 3

(一)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意义、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3

(二)近代中国历史的宏观研究 9

1.近代中国的“时代中心” 9

2.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基本体系 12

3.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阶段和分期 22

4.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 28

(三)近代中国的农村和农民 32

1.农村、农民 32

2.会党 37

〔附〕人口问题 39

(四)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与资产阶级 41

1.资本主义发展概观 41

2.资本主义发生的条件和途径 44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困难 51

4.买办、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6

〔附〕海关 65

(五)近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 67

1.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课题 67

2.儒学的影响与反孔思潮 70

3.资产阶级哲学 73

4.史学和翻译 78

二、鸦片战争 85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 85

1.社会经济状况 85

2.闭关政策 86

3.广东十三行 89

4.鸦片进口与白银外流 91

(二)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失败 92

1.英国勒索总数 93

(三)英国攫取侵略权益 93

2.所谓《川鼻草约》和英占香港 94

(四)广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96

1.三元里抗英斗争 96

2.反租地斗争 97

(五)鸦片战争时期的思想界 98

1.经世思潮的兴起 98

2.关于宣南诗社 99

3.龚自珍、魏源 101

4.其他进步思想家 107

(六)有关史籍的考订和介绍 110

1.《道光洋艘征抚记》 110

2.《黑水党抗英纪闻》 111

(一)综述 115

1.能不能称“太平天国革命” 115

三、太平天国 115

2.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思想理论 117

3.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及其得失 121

4.西方列强与太平天国 122

(二)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背景 123

1.经济、政治、社会状况 123

2.抗粮抗租斗争的开展 124

(三)起义的酝酿和发动 125

1.洪秀全的早期思想 125

2.“拜上帝会” 128

3.斗争基地的开辟 130

4.金田起义 131

(四)天京建都与战略得失 134

1.天京建都得失 134

2.前期战争的战略得失 136

1.绝对平均主义与农民战争 138

(五)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讨论 138

2.析《天朝田亩制度》 140

(六)太平天国的政权 142

1.政权性质 142

2.政体 148

(七)太平天国与各地各族人民起义 150

1.捻军 150

2.会党起义军 153

3.边省和少数民族起义 157

(八)“天京事变” 168

(九)太平天国时期的清王朝与地主阶级 170

1.地主阶级经世派的崛起 170

2.祺祥政变 171

3.清王朝的搜刮 172

1.有关政策措施和基层政权 174

干问题 174

(十)太平天国后期军事、政治、制度和政策的若 174

2.“着佃交粮”制 178

3.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182

4.战略失误探讨 183

(十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和影响 185

1.失败原因探讨 185

2.作用和影响 186

(十二)人物和史实考辩 194

1.若干人物 194

2.有关史籍 196

四、洋务运动 205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和内容 205

1.产生的历史条件 205

2.内涵和外延 208

1.洋务派的阶级属性 211

(二)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和思想理论 211

2.“中体西用”论评议 215

3.若干洋务派代表人物的个性分折 220

(三)洋务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225

1.洋务企业的性质 225

2.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 231

3.若干洋务企业的个性分析 235

(四)洋务运动与帝国主义 241

1.妥协、勾结为主 241

2.抗争的一面为主 243

3.因不同形势、不同人物而异 247

(五)洋务派与顽固派、改良派 248

1.顽固派与洋务派 248

2.改良派与洋务派 251

1.评价的标准和应注意的问题 254

(六)对洋务运动的总评价 254

2.评价洋务运动与政治立场 258

3.对洋务运动应基本否定 259

4.对洋务运动应基本肯定 262

5.用两点论来看洋务运动 266

(七)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和教训 270

五、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279

(一)中法战争 279

(二)中日甲午战争 282

1.甲午战争中的帝、后党争 282

2.北洋海军和甲午海战 285

3.若干历史人物的功过 289

4.沙俄与甲午战争 293

六、戊戌维新运动 297

(一)戊戌维新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 297

1.甲午前的改良维新思想 297

2.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 303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甲午惨败的震动 305

(二)维新派的宣传和组织活动 308

1.西学的宣传和改革主张 308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活动 314

3.几部推进变法运动的重要著作 318

4.公车上书和组织学会 322

5.资产阶级积极参加维新变法 325

(三)百日维新 325

1.百日维新的内容 325

2.康有为是否背弃了自己的纲领 327

3.如何评价光绪帝 329

4.英国与戊戌变法 331

(四)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 332

1.对于思想文化 335

(五)戊戌维新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335

2.对于近代知识分子队伍 336

3.对于民族资本主义 337

4.对于近代科技的发展 338

5.对于辛亥革命 339

〔附〕自立军起义 340

七、义和团运动 347

(一)义和团的源流和性质演变 347

(二)义和团的斗争口号和目标 350

1.甲午前后的反洋教斗争与“扶清灭洋” 350

2.“扶清灭洋”问题的讨论 353

3.如何看待义和团的排外主义 357

4.义和团是否反对封建主义 359

(三)人物、活动和事件 361

1.黄莲圣母事迹 361

2.义和团在京津地区 362

3.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366

(四)义和团运动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367

1.清政府、地主阶级与义和团 367

2.民族资产阶级与义和团 370

(五)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作用 373

1.义和团是封建蒙昧主义的产物 373

2.义和团运动是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375

3.义和团运动是否构成一次革命高潮 377

4.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作用 379

(六)若干史料介绍和考释 380

八、辛亥革命 385

(一)综述 385

1.列宁论辛亥革命 385

2.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386

3.辛亥革命的性质 389

4.关于辛亥革命的下限 392

5.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深入 393

(二)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政治和社会 394

1.帝国主义侵略 394

2.“维新新政” 398

3.人民反抗斗争 400

4.新式教育的兴办和近代知识分子的成长 405

5.“西学”的传播 412

(三)民族民主革命思潮 416

1.民族主义 416

2.民权主义 420

3.民生主义 423

4.国粹主义 425

5.爱国主义及其他 426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及其活动 428

1.革命派的阶级基础 428

2.革命团体评议 429

3.武昌起义前的革命活动述评 434

(五)预备立宪和资产阶级立宪派 439

1.有关预备立宪 439

2.康、梁一派的言论和活动 443

3.立宪派的性质和功过 448

(六)革命的爆发和失败 452

1.武昌起义和各地响应 452

2.胜利声中潜伏的危机 461

3.南京临时政府与临时约法 464

4.孙中山的斗争和妥协 468

(七)武昌起义后中外关系的若干问题 470

1.列强的对华政策 470

2.日本人民的声援 477

1.农民、会党与资产阶级革命派 478

(八)社会各阶级、阶层动向 478

2.工人阶级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482

3.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 483

4.华侨与辛亥革命 489

5.妇女解放运动 492

(九)若干革命党人的思想和活动 494

1.孙中山 494

2.黄兴 496

3.宋教仁 497

4.章太炎 499

5.朱执信 505

6.蔡锷 506

(十)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文化设施 507

1.文学艺术 507

2.文化设施 510

1.失败原因 513

(十一)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意义和教训 513

2.作用和意义 515

3.历史教训 517

九、北洋军阀统治 521

(一)民初的政治与经济 521

1.革命党人的分化与斗争 521

2.政党的组合 522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26

(二)二次革命 528

1.二次革命的发动 528

2.二次革命失败原因 529

3.二次革命时的蔡锷与唐继尧 531

(三)白朗起义 532

(四)维护共和制、反对复辟帝制的斗争 535

1.关于中华革命党 535

2.反对洪宪帝制的斗争 536

3.张勋复辟 542

(五)军阀的黑暗统治 543

1.军阀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543

2.南北军阀 544

3.军阀统治的罪行 549

4.若干具体问题 552

十、新文化运动 557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57

1.先进知识分子与新文化运动 557

2.对民主政治的新探索 558

3.思想战线上的反封建斗争 559

4.与灵学派的论战 561

5.无政府主义思潮 564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66

1.历史的回顾 566

2.民初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