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换脑筋
换脑筋

换脑筋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光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504662
  • 页数:635 页
图书介绍:
《换脑筋》目录
标签:换脑筋 主编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课题——推进与之相应的社会观念变革 3

经济编 3

Ⅰ 3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3

不能用僵化的观念看待现实的社会主义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三次飞跃 7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2

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制度 1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15

经济制度不等于社会制度 17

改革开放不要先问姓“社”姓“资” 19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何在? 2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现代的市场经济 27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9

Ⅱ 32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2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是社会主义的规律 34

计划经济比不过市场经济 36

计划经济为什么相形见绌? 39

改革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扬弃计划经济的过程 42

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覆盖整个国民经济 44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是认识的深化还是倒退? 46

把“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模式是不适宜的 49

50年代前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能不能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优越? 51

国家间接控制市场的有效方式是参数控制 5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性计划 57

Ⅲ 60

公有与非公有经济将有一部分成为混合经济 60

国有企业非国营化的趋势不可逆转的国有企业非国营化与社会制度无关 63

国有经济占有方式应从实物形态向价值形态转化 67

国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应当是导向型而不是数量型 69

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71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应当超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境界 74

国有企业要与非国有企业一样采取自主企业制度模式 78

用新观念考察民办企业的性质 82

别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异己的力量 84

土地使用权制度也要变革 87

对外出让土地使用权与“租界”是两码事 89

产权变更的最佳中介是产权市场 91

对破产企业理应“见死不救” 93

必须突出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 95

要从各方面强化厂长的职能 98

要采取“市场机制”选拔厂长 101

淡化产值观念,强化效益观念 104

企业要善于争名夺利 107

Ⅳ 109

股份制不会改变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109

证券市场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专利” 110

购买股票一定能赚钱么? 113

参与证券投资要有风险意识 114

股票和债券不可混同 116

股份公司不能通过发行股票赚股东的钱 118

Ⅴ 120

让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 120

劳动力市场不可缺少 122

发展劳动力市场并不否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124

要承认劳动力为个人所有 125

技术是可以有偿转让的商品 127

“点子”也是有价值的商品 129

要特别重视脑力劳动力市场 132

“复兰德公司”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134

拍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136

“四荒”使用权招标拍卖好 139

有奖销售并非正当的竞争手段 141

高价购买“吉祥”的心理需求给予满足又何妨 143

期货交易好处多 144

经纪人(据客)是一种正当职业 146

“皮包公司”无可厚非 148

Ⅵ 151

对“主渠道”的认识需要更新 151

国有商业也要“闯江湖” 154

“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符合市场 155

经济要求 157

“什么价高种什么,谁出价高卖给谁” 157

对“投机倒把”不能一概否定 160

“投机倒把”这个概念需要澄清 163

Ⅶ 166

农村合作经济不能走回头路 166

乡镇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路先锋 169

需要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进军 171

为“副业”正名 174

不要把农民的大流动一概看作“盲流” 175

打破农村区域自给的封闭状态 178

乡镇企业“以工补农”不可长期延续 181

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也离乡” 183

还能把这些地方叫做“农村”吗? 186

“三高”农业只能是市场化的农业 188

Ⅷ 190

按劳分配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 190

不要把按劳分配理想化 191

分配制度须由产品型向商品型转换 192

收入分配过程要市场化 196

“企业办社会”的状况要快些改变 200

收入差距过大应从宏观上加以调节 203

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的最佳结合方式 205

既要按劳分配,也要按生产要素分配 207

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按劳分配的唯一条件 210

劳动工资要受竞争和劳动力供求规律制约,多劳未必就多得 212

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没有过度 213

正确理解“向一线倾斜”的分配政策 216

职工工资外收入增长的合理性 217

兼职兼薪理所当然 219

正确看待分配不公现象 222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平均富裕 225

要公平,还是要平均? 227

只能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公平 230

从收入平等到机会平等 232

对有重大贡献的知识分子理该重奖 234

Ⅸ 236

人人都要强化金融意识 236

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238

逐步把人民币变成可以自由兑换外币的货币 240

财政部门要有新型理财观 242

财政赤字说明些什么? 243

“内无内债,外无外债”不一定是好事 246

“融资租赁”利大于弊 248

税务人员可以帮助企业推销商品 250

合理避税不等于偷税漏税抗税 252

金融市场中的新型典当业 255

Ⅹ 257

现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257

不要用凝固的观念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259

为什么当今资本主义并没有“日薄西山”? 262

中国经济要和世界经济“接轨” 264

我们也可以办“跨国公司” 268

设立保税区并不损害国家主权 271

“复关”会冲击我国的民族工业吗? 274

同外国人做生意要尊重国际贸易惯例 278

不能说遵循国际经济惯例就是靠拢资本主义 280

会计制度为什么要国际化? 282

政法编 287

Ⅰ 287

再不要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了 287

为什么说主要是防“左” 289

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吗? 293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295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297

法律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 298

法律也可以“移植” 300

坚持生产力标准与法律标准的统一 301

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即为允许的 304

法律大还是政策大? 307

分清“法制”、“法治”和“人治”的概念 308

转换法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旧观念 311

“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想可以借鉴 312

贫穷和愚昧是实现民主和法治的障碍 314

Ⅱ 316

最近这次修改宪法是最重要的“换脑筋” 316

人民的知情权与政府的透明度 318

“参政党”理应参政 320

司法审判独立不容任何组织和个人干涉 322

任何政党、机关、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23

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先要转变观念 325

Ⅲ 328

国家行政机关都要学会“依法行政” 328

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 330

实行公务员制度大有益处 332

公务员回避制度势在必行 334

为什么行政干部要实行职位分类? 336

行政合同是改革中出现的新型管理方式 338

民可以告“官” 340

不服从行政决定只能向法院起诉吗? 342

行政侵权中的受害者有权要求赔偿 344

国家应担负冤狱赔偿的责任 345

精神受到损害可以要求赔偿 348

Ⅳ 350

政府机构非改不可 350

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51

政府“大楼”里要先改、快改 353

经济改革需要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 354

市场经济要求“小政府” 357

政企必须分开 360

别把政府机关精简人员“摊派”给企业 362

没有“婆婆”的企业活力更强,效益更好 363

由政府机构改建的经济实体必须脱胎换骨 365

政府部门不得向企业“捞油水” 367

从体制上拔掉假冒伪劣商品的根子 369

Ⅴ 370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 370

市场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机制 371

企业不能无条件地成为法人 373

“非法人组织”是参与市场活动的新的生力军 375

企业合并不能任意进行 378

你想办一个正牌的公司吗? 379

企业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381

政府不履行对企业的义务要承担法律责任 382

运用法律武器对付经济侵权行为 384

何谓裁审自择,从一而终? 386

社会主义国家也要以立法反对垄断 387

不能容许行政垄断危害统一市场 389

不许几个企业联合抵制竞争对手 391

谎称“降价”是不正当的竞争 392

我国可以实行契约自由原则吗? 393

出钱找保证人行不? 395

为什么要扩大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397

“知识多少钱一斤”? 398

仿造他人商品出售是非法行为 399

质量超过合同规定标准可退货 401

财产信托制度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02

Ⅵ 404

应当变革传统的刑法观念 404

刑事立法迫切需要改革 406

犯罪标准的新观念 408

刑罚应从重、从轻还是适度? 410

刑事案件先判后审的做法应当改变 413

处理疑案可以借鉴无罪推定原则 415

重新认识刑事诉讼法的功能 418

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利 420

类推制度的存废之争 423

死刑观念蕴含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425

刑法修改草案为什么更改“反革命罪”名? 427

法人犯罪也要依法负刑事责任 429

分清合同纠纷和诈骗犯罪 432

消费者的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 435

对证券市场上的犯罪活动要有刑法调控 437

怎样对待“能人兼罪人”? 439

支持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帮助失误者,查处犯罪者 442

防治“计算机犯罪”要有超前意识 444

把少年刑事案件与普通刑事诉讼划分开 447

Ⅶ 450

对外活动中不懂国际法寸步难行 450

到国际市场做生意必须熟悉国际经济法 452

外贸工作要懂得国际商事仲裁 454

再也不能不重视国际私法了 456

改变重陆轻海观念,重视国际海洋法 459

对外开放不可不了解国际刑法 461

社会编 467

Ⅰ 467

社会流动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467

经济与社会须协调发展 469

如何看待利益群体的分化? 471

“单位”的社会功能面临市场经济冲击 473

经济市场化要求社会活动民间化 475

市场经济孕育出了一个经理阶层 476

不可小看“乡巴佬” 478

“农”和“非农”人口的界线已经淡化 480

城乡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483

中国农民创造的“城市化”道路 485

社团的崛起与发展趋势 487

重新发现个人价值 488

从旧规范的失落到新规范的重建 490

斗富,比阔,算啥“风光”? 492

正在贬值的“官” 495

公关事业——门时髦的科学 497

Ⅱ 500

人的新社会化模式对传统模式的挑战 500

企业要为自己塑造一个美好的形象 502

竞争要有公正的行为 505

为什么“叫他往东他往西,叫他打狗他打鸡”? 507

“代沟”不是填不平的 509

换换“九斤老太”的脑筋 511

“杰出青年”为什么不年轻? 513

年轻人“下海”是“不走正道”吗? 515

请心理咨询专家帮你排忧解难 517

心理也要讲究卫生 520

Ⅲ 523

劳动制度改革要面向市场 523

变统包统配就业为市场就业 525

劳动计划要引人市场机制 527

双向选择与就业引导 529

改革时代的第三次经商热 531

把“无序”下海引向有序“分流” 533

做“儒商”,不做“官商” 535

对“第二职业”只能因势利导 537

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意味充分就业 541

失业机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45

怎样看待城乡在职失业或隐性失业? 547

“跳槽”现象说明了什么? 549

Ⅳ 551

供给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改革 551

社会保险不是商业保险 553

社会保险是社会的“安全网”、“减震器” 555

引人竞争机制,扩大保险市场 558

现行失业保险的范围还嫌太窄 560

农村养老须靠多种形式的保险制度 562

公费医疗向医疗保险过渡 564

Ⅴ 567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67

劳动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 569

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的断层问题迫在眉睫 571

应该鼓励兴办私立大学 573

可以允许外国人来华投资办学 575

“伯乐”式的选人用人观可以休矣 577

Ⅵ 579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579

市场经济能否与环境保护协调? 580

环境投资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吗? 582

“一口痰吓跑了老外”引起的思考 584

“环境标志”和市场竞争 585

从“工业化农业”向“生态农业”迈进 587

工业发展的生态化方向 589

Ⅶ 592

社会文化的基石——家庭文化 592

“未结婚先分家”有啥不好? 594

独身也是无可非议的生活方式 596

离婚率上升不都是坏事 597

热烈地结合,冷静地分离——“协议离婚”新风尚 600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网络化 602

城市家庭关系中心的转移 604

从妻居也是一种可取的家庭模式 606

独生子女早期教育要讲究科学性 608

Ⅷ 611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611

包袱耶?财富耶? 612

离退休年龄并非划分劳动力的标准 614

退休人员仍然享有劳动权 616

老龄化与知识老化是两码事 617

“高价老头”没拿“双份工资” 618

解开“老少抢饭碗”的思想扣 620

退休人员再就业是“造”饭碗,不是“抢”饭碗 622

老年人要关注隔代教育 624

安度晚年的保障——老年保险 626

为老年再婚者祝福 628

后记 631

开脑筋和换脑筋 631

几点说明 6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