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之元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5817221
  • 页数:163 页
图书介绍: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悖论》目录

第一章 “看不见的手”范式——比喻、论证和困境 1

1.1 作为比喻和作为目的论之残余的“看不见的手” 6

1.2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第一论证: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8

1.3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第二论证:适者生存 9

1.4 “看不见的手”论证的推论:硬预算约束,不存在外部性和产权 11

1.5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自然主义前提 12

1.6 “看不见的手”范式的三个制度困境 14

第二章 不完全市场,次优定理与软预算约束 16

2.1.1 国家是市场失效的矫正者——“有条件”的“看不见的手”论证 17

2.1 当代政治经济学两大流派关于“看不见的手”的主要论点及其问题 17

2.1.2 国家仅仅充当产权和秩序的维持者 18

2.1.3 以上两种观点的缺陷 19

2.2 对不完全市场理论和次优定理的解释 20

附录 2.1不完全市场理论小史 24

附录 2.2次优理论的简介 26

第三章 不完全市场与有限责任公司 28

3.1 为什么有限责任制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中被遗漏 29

3.2.1 作为一种特权的有限责任和“泡沫法案” 31

3.2 从无限责任到有限责任:19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的争论 31

3.2.2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有限责任的起源 34

3.2.3 按比例分担的无限责任与保险市场 36

3.3 不完全市场和有限责任制的困境 39

3.3.1 董事及经理(D&O)责任保险的危机 39

3.3.2 道德风险和反向选择 41

3.3.3 有限责任的困境 42

附录3.1 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Evans和Quigley模型 46

第四章 不完全市场与中央银行 50

4.1 为什么中央银行制度被排除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之外 51

4.2 从自由银行业到清算所协会,再到中央银行 54

4.3 自由银行业和实物票据论 56

4.4 “通货学派”和“银行学派” 58

4.5 “私人中央银行”的难题 60

4.6 “清算所协会”——准中央银行(Quasi—Central Banks) 62

4.7 中央银行和弹性货币 64

4.8 不完全市场与中央银行的两难处境 66

4.8.1 存款保险和储贷协会的危机 66

4.8.2 对“自由银行制度”学派的驳论 69

4.1.1 模型概要 73

附录4.1 Diamond-Dybvig银行模型与挤兑模型 73

4.1.2 无交易的情况 74

4.1.3 无银行的市场经济 74

4.1.4 最优配置 75

第五章 不完全市场与策略性破产 76

5.1 为什么破产法在“看不见的手”范式中被遗漏 76

5.2 从不自愿到自愿再到策略性破产 78

5.2.1 不自愿破产 78

5.2.2 自愿破产 79

5.2.3 策略性破产 80

5.3 不完全市场与破产法的悖论 83

5.3.1 信贷的配给 86

5.3.2 股票的配给 87

5.3.3 乘数效应和衰退 88

5.4 作为信号博弈的破产过程 89

附录5.1 “软预算约束”的Dewatripont-Maskin模型 92

第六章 超越“看不见的手”范式 95

6.1 制度性与政策性的“软预算约束” 95

6.1.1 通货膨胀预期 96

6.1.2 资产证券化 97

6.2 次优世界中最优政策的误导 98

6.3 “软预算约束”与产权冲突 101

6.4 “看得见的手”与广义经济民主 106

参考文献 111

附录 123

1.第二次思想解放与经济民主——崔之元博士访谈录 123

2.1 “知识经济”的制度基础 136

2.“知识经济”与“永恒的三角形”——21世纪展望 136

2.2 世界经济中的“永恒三角形” 139

3.美国29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及对我国的启发 142

3.1 “宾夕法尼亚州式的社会主义” 144

3.2 利润最大化和帕累托效率的矛盾 147

4.1 拨乱反正:“公意”与自由 15

4.3 “陪审团定理”:“公意”的形成过程 15

4.卢梭新论 151

4.2 人民主权:现代民主理论的诞生 154

后记 1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