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
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

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焕杰主编
  • 出 版 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10406558
  • 页数:151 页
图书介绍:
《山西南部煤层气地质》目录

第一章 煤层气地质背景 1

第一节 地层与含煤地层 1

一 地层概述 1

二 含煤地层 3

三 岩浆活动史及岩浆岩分布 4

第二节 石炭—二叠系聚煤特征 4

一 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概述 4

二 成煤环境与聚煤模式 5

三 岩相古地理特征与聚煤作用 6

第三节 煤层与煤质 10

一 煤层 10

二 煤质 12

第四节 构造及其控煤作用 13

一 区域构造格架及其演化 13

二 山西南部地质构造 15

三 地质构造的控煤作用 18

第二章 区域构造应力场及其动力学 19

第一节 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 19

第二节 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20

一 中生代区域地壳运动及构造层划分 20

二 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 20

第三节 新构造和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29

一 新构造应力场特征 29

二 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30

第四节 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32

一 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早期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33

二 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34

第五节 构造应力场演化及其动力学分析 37

第三章 煤层气生成的物质基础 39

第一节 煤层有机质丰度 39

第二节 煤层有机质组成 44

第三节 煤层有机质成熟度 46

第四节 煤层原始有机质的恢复与生气率 49

一 生气率的概念 49

二 煤中原始有机质丰度的恢复 50

三 视煤气发生率 52

四 有效阶段生气率 53

第四章 古地热场特征与煤的生烃演化 54

第一节 煤层埋藏历史和煤层气保存潜势 54

一 煤层上覆地层原始厚度的恢复 54

二 煤层埋藏历史和埋藏阶段 55

三 煤层埋藏历史地质模式与煤层气保存潜势 56

第二节 古地热场特征与煤化作用 59

一 区域古地热场发展史 59

二 晚中生代古地热场特征 61

三 反演煤热演化历程的EASY%R0法数值模拟 63

四 晚中生代异常古地热场形成机理 65

第三节 石炭—二叠系煤的生烃演化 69

一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烃特征 70

二 二次生烃作用 71

三 生烃特征与煤层气富集 72

第五章 煤层气的储集和封盖特征 74

第一节 煤储层物性分析 74

一 主煤层割理系统 74

二 煤储层孔隙结构分布特征 77

三 煤储层渗透率 87

四 煤储层吸附性 89

第二节 盖层物性分析 91

一 主煤层顶板裂隙系统 91

二 主煤层顶板孔隙结构 92

三 主煤层顶板渗透率 97

第三节 煤储层及其盖层的几何特征 97

一 上主煤层及其盖层的几何特征 97

二 下主煤层及其盖层的几何特征 99

第四节 煤层气的有利储盖类型 102

一 煤储层的储集性能及其类型 103

二 盖层的封盖性能及其类型 104

三 有利储盖类型的分布与组合 105

第六章 煤层含气性分析与预测 106

第一节 推定区煤层含气性分布 106

一 煤层含气性区域分布 106

二 煤层含气梯度与煤层气风化带深度 110

第二节 推断区和预测区煤层含气性分析 115

一 含气性预测方法 116

二 沁水盆地深部预测区 118

三 沁水—翼城推断—预测区 119

四 临汾盆地预测区 120

第三节 煤层气可采潜势 122

一 可采潜势评价方法 122

二 煤层气解吸率 123

三 兰氏参数、视储层压力和临界解吸压力 126

四 煤层气采收率 130

一 资源量计算流程 132

二 计算块段、资源量类别和计算单元 132

第一节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方法 132

第七章 山西南部煤层气资源评价 132

三 资源量计算基本公式和参数的确定 136

第二节 煤层气资源量分布 138

一 煤层气资源量类别及其层域分布 138

二 煤层气资源量地域分布 139

第三节 煤层气资源勘探前景综合评价 140

一 评价参数讨论 140

二 综合评价标准 141

三 煤层气有利勘探区段优选 141

第八章 结束语 146

主要参考文献 1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