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宏观经济论
宏观经济论

宏观经济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朋荣,吴同虎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5803638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论》目录

综合经济篇 1

一 四种短缺理论与中国的短缺现实 1

(一)软预算约束是我国短缺和积压并存的根源 1

(二)宏观决策失误是一定时期内加强短缺的因素,而不是短缺持续再生的原因 3

(三)供给不足只是某些需求有限的产品短缺的原因,而不是整个社会经济短缺的原因 6

(四)刚性预算和弹性价格是消除制度性短缺的两个必备条件 8

二 短缺经济中的需求不足 11

(一)双轨制条件下总供求状况的判断 11

(二)扩大总需求的方向选择 14

(三)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17

三 产业结构的失衡与优化 32

(一)产业结构失衡的表现 32

(二)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 41

(三)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48

(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2

货币流通篇 56

四 资金短缺与货币流通 56

(一)货币与资金 56

(二)货币性贷款和资金性贷款 58

(三)通货膨胀引起的资金短缺 61

(四)货币不足造成的资金短缺 62

(五)非货币因素造成的资金短缺 64

(六)几点结论 71

五 商业信用与我国的两种债务链 73

(一)商业信用的一般原理 73

(二)我国经济中的沉重债务链 76

(三)“三角债”与“线形债”的区分与清理 79

(一)“体外循环”的膨胀 85

六 货币与资金的“体外循环” 85

(二)“体外循环”膨胀的原因 88

(三)“体外循环”膨胀的实质 90

(四)货币“体外循环”的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 91

(五)资金“体外循环”的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 95

(六)如何对待“体外循环”的膨胀 98

七 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 101

(一)货币流通速度快慢的原因:人们持有货币数量多少和时间长短 101

(二)现金流通速度递增的趋势 102

(三)存款流通速度递减的趋势 105

八 两种货币区域及其紧缩对策 109

(一)无差别总量政策增加经济紧缩代价 109

(二)区分两种货币区域有利于正确实施紧缩政策 111

(三)紧缩要经济手段政治手段双管齐下 114

通货膨胀篇 117

九 通货膨胀的五种类型 117

(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117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120

(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125

(四)倒逼型通货膨胀 129

(五)计划调价型通货膨胀 137

十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40

(一)通货膨胀有益论的两条依据 140

(二)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实践中的不确定关系 141

(三)我国资源闲置的五种状况 143

(四)通货膨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实际作用 145

(五)如何看待通货膨胀在我国的短期产出效应 147

(六)通货膨胀对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148

(一)通货膨胀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效应 150

十一 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150

(二)通货膨胀在进口者与出口者之间的分配效应 152

(三)通货膨胀在国有资金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分配效应 154

(四)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现象 155

(五)通货膨胀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157

(六)抑制型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160

十二 国际上反通货膨胀的作法 163

(一)紧缩财政货币:反通货膨胀的传统方法 163

(二)抑制工资:物价稳定的基本条件 169

(三)利用利率政策反通货膨胀 173

(四)物价管制:抑制通货膨胀的应急措施 178

(一)总量调节的经济杠杆与个量调节的经济杠杆 184

宏观调控篇 184

十三 经济杠杆与调控模式 184

(二)政府操纵的经济杠杆与市场操纵的经济杠杆 186

(三)经济杠杆主体的选择与经济调控模式的划分 188

(四)政府操纵个量经济杠杆的困难和矛盾 189

(五)目标模式:总量经济杠杆由政府操纵,个量经济杠杆基本由市场操纵 191

十四 财政包干与分税制 194

(一)包干制的历史与现状 194

(二)包干制的效应 198

(三)有些问题并非包干制之过 201

(四)包干制与分税制比较 202

(五)实行分税制的条件 203

(六)包干制的完善 206

(一)两步利改税与新税制的形成 209

十五 我国税制现状与双重增值税构想 209

(二)税收体系的不断完善 213

(三)与利改税并存的盈亏包干制 213

(四)现行税制的不足 215

(五)双重增值税的构想 217

十六 金融调控方式与运行机制的转轨 223

(一)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 223

(二)货币供给量的调控方法 231

(三)专业银行企业化是间接金融调控的基础 240

(四)建立完善的资金市场是间接金融调控的条件 250

(五)间接金融调控中需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258

(六)双轨制时期的金融调控 264

十七 两种投资规模和三大投资主体的宏观控制 268

(一)年度投资规模和在建投资规模 268

(二) 三大投资主体投资范围划分 270

(三)三大投资主体投资约束机制的形成 277

(四)投资体制转轨时期的宏观控制 280

(五)国家调控投资的目标模式 284

十八 对外贸易的运行机制与宏观调控 286

(一)出口经营体制:收购制、代理制与联营制的选择 286

(二)外汇分配由配给制向拍卖制转变 288

(三)外贸的消极补亏与积极补亏 290

(四)关于外贸承包 292

(五)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外贸调控体系 294

十九 计划价格与自由价格的划分与调控 298

(一)计划价格与自由价格的划分 298

(二)用双浮动价格形式将市场机制引人计划价格 304

(三)用期货市场消除自由价格的某些弊端 308

后记 3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