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2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2版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文清,李世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02109005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第2版》目录

绪论 1

一、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

二、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

三、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的关系 2

第一章 地球及其表层 3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第二节 地球的构造 4

一、地球的外部构造 4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5

第三节 地球的密度、压力和温度 10

第二章 地质作用 13

第一节 地质作用概述 13

第二节 内力地质作用 14

一、地壳运动 14

二、地震 15

第三节 外力地质作用 16

一、风化作用 17

二、剥蚀作用 21

三、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30

四、成岩作用 41

第三章 造岩矿物 44

第一节 矿物的概念及主要物理性质 44

一、矿物的一般概念 44

二、矿物的形态和主要物理性质 44

第二节 矿物的分类 48

一、自然元素 48

二、硫化物及其它类似化合物 48

第三节 常见的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49

二、长石 49

一、石英(SiO2) 49

三、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49

五、含氧酸盐 49

四、卤族化物 49

三、方解石(CaCO3) 50

四、白云石(CaMg(CO3)2) 50

五、白云母(KAl2(AlSi3O10)(OH)2) 50

十、蒙脱石((Al2Mg3)(Si4O10)(OH)2·nH2O) 51

九、高岭石(Al4(Si4O10)(OH)8) 51

六、黑云母(K(Mg,Fe)3(Si3AlO10)(OH)2) 51

八、海绿石(K<1(Fe(3+),Fe(2+),Mg,A1)2~3〔Si2(Si,Al)O10)(OH)2·nH2O) 51

七、绿泥石((Mg,Fe,Al)6〔(Si,Al)4O10〕(OH)8) 51

十一、黄铁矿(FeS2) 52

十二、赤铁矿(Fe2O3) 52

十三、磁铁矿(Fe3O4) 52

十四、褐铁矿(Fe2O3·nH2O) 52

十八、普通角闪石(Ca2Na(Mg,Fe)4(Al,Fe)〔(Si,Al)4O11)(OH)2) 53

十七、重晶石(BaSO4) 53

十六、石膏(CaSO4·2H2O) 53

十五、石盐((NaCl) 53

十九、普通辉石((Ca,Na)(Mg,Fe(2+),Al)〔(Si,Al)2O6〕) 54

二十、橄榄石((Mg,Fe)2(SiO4)) 54

第四章 岩浆岩及变质岩 55

第一节 岩浆活动与岩浆岩 55

一、岩浆活动 55

二、岩浆岩 56

一、变质作用 64

第二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64

二、变质岩 68

第五章 沉积岩 70

第一节 沉积岩的物质成分及大类划分 70

第二节 沉积岩的颜色 71

第三节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韵律 71

一、沉积岩的结构 71

二、沉积岩的构造 73

三、沉积岩的韵律 76

第四节 碎屑岩 78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78

二、碎屑岩的胶结类型 79

三、碎屑的分选程度 79

四、储油物性与碎屑岩结构的关系 80

五、碎屑岩的分类 80

六、砾岩 81

七、砂岩 83

八、粉砂岩 85

九、粘土岩 86

第五节 碳酸盐岩 87

一、碳酸盐岩的成分 88

二、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 88

三、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90

四、碳酸盐岩的结构分类 92

五、主要的石灰岩类型 93

六、白云岩简介 94

一、煤 96

第六节 生物岩 96

二、油页岩 97

第六章 古生物基础 99

第一节 古生物学基本知识 99

一、化石的概念 99

二、古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99

三、生物与环境 100

四、生物演化与地质年代表 102

一、古动物学 106

第二节 重要古生物门类简介 106

二、古植物学 116

第七章 地层 126

第一节 地层学的基本理论 126

一、地层的概念 126

二、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意义 126

第二节 地层系统和地层单位 128

一、岩石地层单位 128

三、年代地层单位 129

二、生物地层单位 129

四、含油、气地层的分级和命名 131

第三节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32

一、地层的划分 132

二、地层对比 133

第八章 构造地质 141

第一节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 141

第二节 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 142

三、褶曲的分类 145

二、褶曲要素 145

一、褶曲及其基本形态 145

第三节 褶皱构造 145

四、褶曲的组合形态 147

第四节 断裂构造 148

一、裂缝 148

二、断层 150

第五节 不整合 155

一、整合与不整合 155

二、不整合的识别 156

一、与沉积有关的褶曲 158

第六节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构造变动 158

二、同生断层 160

第七节 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161

一、地槽和地台说 161

二、板块构造说 164

第八节 含油、气盆地内的地质构造单元 174

一、构造单元的划分 174

二、各级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 174

二、沉积相的分类 178

一、沉积相的概念 178

第九章 沉积相 178

第一节 沉积相的概念及分类 178

第二节 山麓——洪积相 179

一、洪积扇的形态及形成条件 179

二、洪积扇的特点 179

第三节 河流相 180

一、概述 180

二、河流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181

三、河流的亚相类型及特征 182

四、河流沉积相组合 185

五、研究河流相的意义 185

第四节 湖泊相 187

一、概述 187

二、碎屑湖泊相沉积的一般特征 187

三、碎屑湖泊相的亚相及特征 188

四、碎屑湖泊相组合及砂岩体 190

一、概述 192

五、碎屑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 192

第五节 海相组 192

二、海相组沉积的一般特点 193

三、滨岸相 194

四、浅海陆棚相 195

五、半深海相 196

六、深海相 197

七、海相组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198

第六节 三角洲相 198

一、概述 198

二、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201

三、三角洲相沉积的一般特点 203

四、三角洲相的亚相类型及特征 204

五、三角洲沉积相组合 207

六、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207

第七节 泻湖、障壁岛、潮坪相 208

一、概述 208

二、泻湖相 209

三、障壁岛相 210

五、河口湾相 211

四、潮坪相 211

第八节 沉积地球化学相 212

一、判断沉积介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标志 212

六、泻湖、障壁岛、潮坪沉积相组合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212

二、沉积地球化学相与油、气的关系 214

第九节 碳酸盐岩沉积相 214

一、碳酸盐岩的沉积相模式 214

二、威尔逊的模式各相带的基本特征 215

三、贵州中泥盆统独山组鸡泡段碳酸盐沉积模式 218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 221

第十章 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 221

第一节 石油 221

二、石油的物理性质 226

第二节 天然气 228

一、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228

二、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229

三、天然气的分类 231

一、油田水的化学组成和矿化度 232

第三节 油田水 232

二、油田水的分类 234

三、油田水的物理性质 234

第十一章 油、气的生成和生油层 236

第一节 油、气的生成 236

一、有关油、气成因的研究概况 236

二、油、气有机成因的基本原理 237

第二节 生油层 241

一、生油层的岩性、岩相特征 241

二、生油层的地球化学指标 242

第十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245

第一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245

一、孔隙度(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45

二、渗透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46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247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248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储集性质的影响因素 248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250

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类型和特征 253

三、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 253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253

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其特征 258

第四节 其它岩类储集层 258

一、火山岩储集层 258

二、结晶岩储集层 259

三、泥质岩储集层 259

第五节 盖层 259

一、油、气运移的概念 261

二、油、气运移的方式 261

第一节 油、气运移的概念及方式 261

第十三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261

第二节 油、气运移的动力 262

一、地静压力 262

二、水动力 263

三、浮力 263

四、毛细管力 264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265

一、油、气初次运移的状态 265

五、热力 265

第三节 油、气的初次运移 265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 266

第四节 油、气的二次运移 267

一、油、气二次运移的状态及动力 267

二、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 267

三、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距离和方向 267

第十四章 油、气藏的形成和油、气藏类型 270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270

一、圈闭 270

二、油、气藏 271

第二节 油、气藏的形成 273

一、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273

二、油、气藏形成的过程 273

三、油、气藏的破坏与再形成 275

第三节 油、气藏的类型 275

一、构造油、气藏 276

二、地层油、气藏 281

三、岩性油、气藏 283

四、特殊油、气藏 286

第十五章 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 288

第一节 油、气层的压力 288

一、地层压力的概念及其来源 288

二、原始油层压力 290

三、原始油层异常压力 293

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295

一、地下温度及其来源 297

第二节 油、气层的温度 297

二、地下温度的测定 299

三、油、气田分布与地温的关系 300

第十六章 油、气田勘探概论 303

第一节 地壳中油、气聚集单元 303

一、油、气聚集单元的概念 303

二、油、气聚集单元与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304

三、盆地内油、气的分布规律 305

一、油、气田勘探的方法 306

第二节 油、气田勘探简介 306

二、油、气田勘探工作的任务和阶段划分 308

第三节 油、气田勘探实例——松辽盆地勘探历程及大庆油田的发现 309

一、松辽盆地地质简况 309

二、松辽盆地勘探历程 310

三、发现大庆油田的基本经验 311

第一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意义 313

第二节 油、气田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313

第十七章 油、气田地质研究 313

一、钻井地质资料 314

二、矿场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322

三、录井资料综合解释及完井综合柱状图的编制 342

四、试油(气)地质资料 344

第三节 油层对比 345

一、油层对比的概念 345

二、碎屑岩油层对比方法 346

三、碎屑岩油层非均质性及其研究方法 355

四、碳酸盐岩油层对比方法 362

一、油、气田构造剖面图的编制 366

第四节 构造剖面图和构造图的编制 366

二、构造图的编制 370

第十八章 石油及天然气储量计算 375

第一节 油、气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376

一、探明储量 377

三、预测储量(相当其它矿种的D—E级) 378

四、远景资源量 378

二、控制储量(相当其它矿种的C—D级) 378

第二节 石油储量计算 379

一、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 379

二、物质平衡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 394

三、石油可采储量计算 401

第三节 天然气储量计算 402

一、计算方法 402

二、储量计算单元 406

三、储量参数确定 406

参考文献 4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