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书法新论
书法新论

书法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雪,张学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团结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800613526
  • 页数:57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奥德赛下一篇:书法探求
《书法新论》目录

目录 1

弹在纸上的弦音(代序) 王学仲 1

第一编 书法专论 1

说新碎语 纵横 1

当代书风漫议 闵祥德 6

前言 编者 9

四十年书坛冷热观 郭恒 10

艺术中的分析 邱振中 15

“书法传统”辨 余国松 18

书魂谈 于邦贤 22

浅议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的关系 蔡修权 24

寻找“自我”——兼谈当今书坛三大流派 黄庆 28

中国现当代书法流派划分方法初探 宋桂安 33

传统和创新之我见 党禺 37

书法创新答问 俞黎华 40

继承与创新管见 胡放 44

书法艺术创新的规定性 林春鹏 47

浅谈书法的创新意识 崔逢春 50

书法的继承与创新 王禄省 53

书法艺术创新小议 姚璜 55

论书法艺术的人民性 苗志力 58

书法家必须学者化 夏振坤 63

形态对本质的依附关系 皇父 66

谈书法艺术的变——兼论书法的“形”和“性” 毛传书 72

书画同源吗 张琪 75

“书内功”和“书外功” 章览 80

第二编 书法批评 83

对胡小石先生的书法艺术质疑 吴丈蜀 83

从书法创作的文化构成看刘一闻 胡传海 89

舒同与启功——书法形式的阐释 陈年福 97

入古出新 独辟蹊径——吴之英的书法艺术 吴洪武 102

凌云健笔意纵横——傅抱石先生篆刻艺术论 胡舜庆 105

展览意识、理论意识和书法 王伟林 110

论刘纲纪书法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性 毛万宝 113

当代书坛三大流派的审美差异 王天民 120

第三编 书法美学 120

克服含糊性——书法美学风格界定初论 魏锦光 123

略述草书之辩证统一观——兼议草书的外形式 吴振峰 129

论书法审美活动 何天夫 134

略论书法艺术中的读者意识——接受美学与书法艺术断想 陈小康 138

试论《爨宝子碑》的美学特征 陈孝宁 143

中国书法艺术色彩价值发论 傅爱国 148

天机流露出精神——从林散之先生的论书诗看其书法审美观 桂雍 154

篆刻美的几点基本要求 王石平 162

篆刻的意境美 胡厚生 166

书法艺术中“点”之美 何其荣 170

字形美初探 夏云龙 173

书法的神秘美 冯宝麟 178

庄子的宇宙观——书法艺术的自由 谭世光 180

社会实践与书法的丑美——兼论傅山的四宁四毋 唐根生 184

书法审美三谈 靳惠民 188

论当代书坛审美意识的变化 郑军健 192

书法美学随笔 黄国安 196

浅说书法美之要因——S线 王沐霖 199

美在汉字中的自由创造——兼谈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内在原因 林品强 203

魏碑的美学意义 杨修品 207

浅谈禅味书法 杨谔 210

书法创新能强调“丑”吗 马大德 216

书意浅解 丁方贤 220

关于书法审丑 何永华 223

第四编 书法心理 227

塑我个性 铸我书风——试论人的个性与书法风格的关系 陈秀骥 227

黑白 模糊 意识——对书法欣赏过程的两点思考 朱晞 232

冲破书法创作的心理障碍 李寿万 236

书法审美情感新论 张锡庚 238

米书创作的潜意识心理特征 王筱光 241

青年自学书法的心理障碍浅析 吴建中 245

把握书法的心理时空——肌理的磁性效应性、情感的骚动性 冰野 248

灵感与书法创作 蔡卫东 251

第五编 书法创作 254

书法创作刍议 郭朝卿 254

书法风格简论 一白 257

浅谈书法中的对比 阚开立 260

空白 运动 张力 黎东明 262

创造自己的碑帖 王祥 汪捷 265

书法艺术与胆量 魏圣全 268

力遒探微——兼论微动摩擦法 严吉星 271

执笔运笔刍议 张乐森 276

书中自有黄金律 龙乐山 280

浅说“虚静”——读《文心雕龙》札记 宁德明 283

书法创作中的收与放 郝敬寸 285

“再现力”与“表现力”——对笔力的一点理解 包士敏 287

也谈书法创作 韩历君 290

蝇头字书写初探 沈海清 292

“笔力”刍论 杜中信 295

试谈书法用笔的辩证法 张希成 299

构书思维论 黄君 301

“迅牵疾掣”的辩证法 孙森 304

“节奏”——自然与艺术的生命 汤冀蛟 306

试论书法创作的抒情性与哲理性 秦顺宝 308

谈“口书”创作 刘彬 311

浅谈书法“贯气” 汪建华 313

第六编 书法史论 315

关于董其昌书论资料来源的审定——《董其昌书论前记》 黄惇 315

试论书法与汉字的关系 郝文勉 323

挺而走险 绝处逢生——评金农“漆书”及其创新意识 林洛伦 327

试论汉碑体隶书发展的三期划分 周丰 331

略论宋代“尚意”书风形成的原因 潘善助 337

陆游的书法艺术 赵泾生 342

从居延汉简看早期草书 杨克炎 345

袁滋题名摩崖 孙群 349

也说赵书 陈奕纯 351

也谈章草 张雷 353

古中山国书法考察 彭开璇 356

中国汉字的起源浅探 张百珊 358

古代书法整体气氛及其启示 陈国芳 362

汉代的隶法 何道华 366

“欧虞诸薛”还是“欧虞诸陆——初唐第四家考辩 沈宝贵 368

第七编 书法教育 370

书法教学法概论 刘健 370

中师书法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王迅 374

中师书法教学三个阶段 王铁良 377

书法教育与社会文化 陈浩 379

实用书法教学初探 李金鹤 383

弘扬民族文化 加强学生艺术教育——中小学 386

篆刻艺术教育初探 文维义 386

第八编 现代书法 389

现代书法与现代绘画的分水岭 马骕 389

第三条道路——站在历史高度审视现代书法 张一那 394

试谈现代书法在中国的不可行性 管松生 404

现代书法试说 蔡建国 407

浅谈现代书法的结构与用墨 皮郁华 410

新书法发展刍议 宋玉刚 412

第九编 篆刻理论 416

面对印坛的思考 东方渝 416

传统 反思 创新——关于当代篆刻的思考 刘建平 420

论“山筋石脉”与篆刻艺术的关系 刘方明 424

浅谈篆刻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张晋皖 428

吴昌硕篆刻刀法浅论 于良子 432

当代青年篆刻家面临的选择——兼论石开篆刻的创新精神 谢荔 437

中国篆刻文化圈的启示 李健 441

印章艺术的本质特征之我见 栾锋先 443

醉风楼印说 赵冬有 447

禅与印学——读沈野的《印谈》 萧高洪 449

篆刻散说 张帆 454

第十编 其他 456

咏古代书家诗十首 张志攀 456

漫谈“道人书法” 释慧觉 460

对书法艺术的人类学审视 白漠 466

开放意识与美术书法 辛尘 472

临书随笔 张以永 475

砚边梦语 许绍满 478

书坛新鉴 申延 481

浅谈造就书法家的社会环境和“法外”功夫 李尚才 484

刍论中国书画艺术之“科技推进” 王海松 487

书法能力浅谈 刘显哉 491

试论气和书法的关系 宣家鑫 495

书法与气功 黄迅 498

石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赏析 邱晨光 501

《海藏先生书法抉微》读后 邓阜丙 503

张瑞图草书《乐志论》笔法浅谈 汤滨 507

“用笔千古不易”浅见 胡树廷 509

欧颜书法与建筑雕塑 吴天 511

青年学书的捷径——学隶 方爱建 513

谈书法中的“马太效应” 冯恩亮 515

书品的高下与人品无关 崔随根 517

“书如其人”之我见 凌在纯 520

唐代诗人笔下的怀素书法 章少宏 523

浙江书坛之我见 施玉昌 529

“妙悟”偶得 王见山 532

书法艺术与蓝球运动 张育民 534

蒙古文书法艺术的特点及现状 满都麦 537

新魏书应回到书法园地 徐存生 541

刻字艺术初探 吴正宝 543

从早期甲骨文看硬笔书法的成就及其影响 范根翔 545

硬笔书法之我见 彭甫茂 548

来自书坛的一点思考 朱升 550

第十一编 书法短论 550

影响魏晋尚韵书风的几个因素 陈新年 551

《书谱》创新继承思想 杨泽 552

何绍基用笔的启示 陈文质 552

谈“通即变” 吴仁龙 553

在弘扬传统中寻找个性 易德甫 554

篆刻的姐妹艺术——砖刻 陈荣生 555

篆刻“虚”“实”谈 庄铮 556

《续学古编》的成就 屈有善 556

书学界的喜与悲 朱岩 557

书法是内在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贺梅丽 558

大象无形——书法的最高境界 张晓兆 559

谈“拙” 庞舜尧 560

章草兴衰谈 杨玉合 561

学书要多读帖 姚裕 561

力戒书法创作中的坏习惯 许介川 562

色彩小议 张承彩 563

奇妙的力 刘铭 563

力感管见 兰寿云 564

力度小议 赵一翰 566

风格谈 张金山 566

谈黑白布置 邓小明 567

以碑帖为师好 刘代明 568

也谈“中和” 胡旭冰 568

简说书法中的几对矛盾范畴 林文彪 5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