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庆炳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3192205
  • 页数:4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童庆炳文集》之一,本书是作者谈现代文学理论、文艺社会学、文艺社会心理学、毛泽东讲话研究等论文和短文,既有谈及《一个人的遭遇》和《告别马焦拉》等原创作品的文学批评,又有涉及电影《集结号》等的评论心得,是作者多年来的文学思索,也是作者多年来对文学理想灯火的寻找,作者最后认为:文学理想在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审美升华三者的辨证关系中。
《文化诗学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导言:延伸与超越 1

第一章 为诗辩护——文化诗学存在的前提 4

第一节 西方历史上五次“为诗辩护” 5

第二节 文学的独特审美场域 21

第三节 文学世纪、文学人口与文学生命 32

第二章 走向综合——文化诗学的学术背景 41

第一节 十七年(1949—1966):“他律”作为权力话语 42

第二节 新时期(1978—2007):“向内转”与“向外转” 63

第三章 回应呼唤——文化诗学的现实依据 96

第一节 现实文化存在状态与深度文化精神的寻求 96

第二节 文化诗学的精神诉求 113

第四章 双向拓展——文化诗学的基本构想 128

第一节 以审美评价活动为中心 128

第二节 宏观与微观的“双向拓展” 146

第五章 深入历史语境——文化诗学的支点 159

第一节 当下文学理论的困局 159

第二节 摆脱困局的出路 162

第六章 文学语言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171

第一节 文学语言及其生成机制 172

第二节 文学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 202

第七章 抒情话语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221

第一节 中国文学抒情话语的民族特色 222

第二节 中国抒情话语的文化意义 242

第八章 文学叙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261

第一节 故事形态学的研究 262

第二节 故事形态的社会历史根源 272

第九章 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的互动、互构 283

第一节 文学修辞与中外修辞批评理论的遗产 284

第二节 文学修辞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联 311

第十章 中心、基本点、呼吁——文化诗学的开放结构 332

第一节 “一个中心” 333

第二节 “两个基本点” 336

第三节 “一种呼吁” 339

第十一章 人文与历史的张力——文化诗学的精神价值 342

第一节 两种现代化的对峙及其在文学上的回响 343

第二节 历史、人文、审美三者的关系 360

第十二章 审美文化——文化诗学建构的支点与方向 380

第一节 “诗意的裁判”:文学的审美品格与价值诉求 381

第二节 认识论——泛文化——审美文化:范式的变革与更新 386

第三节 “审美文化”作为“文化诗学”场域的原点与支点 392

第十三章 中外个案——文化诗学理论的成功实践 397

第一节 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兴”说和“意境”说 398

第二节 俄国文学理论的“复调”说和“狂欢化”说 415

第三节 李白《独坐敬亭山》解读 432

第四节 春天对严冬的感慨与沉思——读王蒙的《杂色》 448

附录 463

“文化诗学”的两个轮子——论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 463

代后记 48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