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

世界通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连仲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010025703
  • 页数:640 页
图书介绍:《世界通史(6卷本)(精)》分古代、中世纪、近代上、近代下、现代、当代六卷,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1996年初。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英国大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世界通史》目录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新阶级 9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9

第一章 进入20世纪 9

工业化的纵深发展和横向扩散 13

英国由盛转衰 15

美、德成长为新兴工业国 16

第二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 19

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19

帝国主义的产生 21

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23

美、日抬头 24

第三节 20世纪初的欧美社会政治 27

进入现代大工业时代的社会构成 27

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完善 30

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35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9

第四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 39

列宁主义的诞生 43

1905年革命 46

第二章 亚洲的觉醒 50

第一节 亚洲的社会变迁 50

亚洲被纳入全球性资本主义体系与东方传统社会的解体 50

亚洲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成长 52

西式教育的推行与现代知识分子 55

第二节 一战前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58

从改良到革命:20世纪初亚洲资产阶级的激进化 58

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62

1905~1908年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潮 63

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65

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68

一战前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评价 69

从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 73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73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73

法俄结盟 76

英德矛盾的发展 77

三国协约的形成 80

和平裁军和扩军备战 82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85

波斯尼亚危机 87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89

意土战争 90

两次巴尔干战争 91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93

战争的爆发 93

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97

双方的战略计划 99

1914年的战争进程 101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01

1915年的战争进程 104

1916年的战争进程 107

1917年的战争进程 110

战争的结束 113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17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欧洲局势 117

欧洲地位的下降 117

俄罗斯帝国的崩溃 119

德意志帝国的崩溃 121

奥匈帝国的瓦解 123

第二节 巴黎和会 126

协约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126

巴黎和会的召开 132

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的争夺与妥协 134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138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40

国际联盟 145

第三节 华盛顿会议 148

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争夺的新格局 148

海军军备竞赛 151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54

《四国条约》的签订 156

《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 158

中国问题和《九国公约》 160

华盛顿体系及其实质 164

第五章 战后初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66

第一节 战后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概况 166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 166

欧美各国的政治情况 170

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172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英国和法国 172

爱尔兰的自治和英国自治领地位的提高 177

20年代的法国 179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美国 183

经济的繁荣 183

政治上的保守 185

第四节 战后初期的德国和意大利 191

魏玛共和国 191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96

第五节 战后初期的日本 201

经济的飞速发展 201

抢米风潮和政党内阁的建立 204

第六章 20年代欧洲秩序的调整 209

第一节 德、法、英矛盾的调整 210

德国赔款问题与鲁尔危机 210

道威斯计划 214

杨格计划 215

热那亚会议 217

第二节 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调整 217

拉巴洛条约 220

第三节 欧洲集体安全问题 221

战后欧洲安全问题 221

洛加诺公约 225

第四节 裁军问题与巴黎公约 228

裁军问题 228

巴黎公约 232

第七章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235

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 235

二月革命后的形势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活动 235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被粉碎 239

革命形势的形成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241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245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47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47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249

国内战争的开始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251

粉碎白卫军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 254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57

内战结束后的形势 257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59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264

国民经济的恢复 26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270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270

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275

五年计划的实施 283

第五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286

1936年宪法的制定和高度集中体制的确立 286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运动 288

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293

第八章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与西亚政治 296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西亚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 296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西亚的形势 296

阿富汗的独立和改革运动 299

伊朗的民族解放斗争和巴列维王朝的建立 302

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反帝斗争和沙特阿拉伯的建立 305

第二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胜利 308

第三节 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和凯末尔的改革 315

第三节 两次大战之间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 319

第九章 一战后的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320

第一节 日本统治下的朝鲜与朝鲜人民的反抗 320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 320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322

朝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325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29

第二节 印度独立运动的发展与甘地主义 329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36

1935~1945年间印度的政治发展 344

二战对印度政治发展的影响 346

甘地主义及其评价 348

一战后东南亚的发展形势 349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越南·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52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 360

第四节 日本侵略与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369

日本在东南亚的统治和掠夺 369

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373

第十章 1900~1945年的非洲 378

第一节 帝国主义对非洲统治和掠夺的加强及非洲的社会变迁 37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非洲 378

列强对非洲统治的加强 380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经济掠夺 383

非洲的社会变迁 386

第二节 一战后北非地区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389

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 390

摩洛哥里夫起义 395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401

第三节 两次大战之间黑非洲民族主义运动的萌动 405

第四节 英布战争之后南非的政治发展与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 411

第十一章 1900~1945年的拉丁美洲 418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418

一战前后拉丁美洲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418

20世纪上半叶拉美社会变迁 422

第二节 一战前后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425

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425

阿根廷一月革命风暴 430

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 431

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爱国游击战争 432

第三节 三四十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发展 436

国家建设与政治现代化 436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运动 438

进入20世纪的巴西和瓦加斯的改革运动 443

智利人民阵线的成立 448

第四节 拉美对外关系的发展 45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美国和拉丁美洲 452

两次大战之间美国的睦邻政策和泛美主义的发展 455

第十二章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60

第一节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460

危机的爆发 460

危机爆发的原因 462

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 464

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 466

寻求摆脱危机的途径 466

罗斯福新政 469

对新政的评价 474

第三节 危机年代的英国和法国 476

英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476

危机年代的法国政局 479

人民阵线政府的改革 481

第四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83

经济危机与纳粹党的兴起 483

共和国危机与纳粹党上台 486

纳粹独裁统治的建立 489

法西斯独裁统治与扩军备战 493

第五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96

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 496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498

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501

日本侵华与列强的对日绥靖 505

第一节 30年代初期德日意的侵略扩张与英法美苏的态度 505

第十三章 30年代的国际关系 505

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与英法等国对侵略的纵容 510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513

美国的中立政策 517

苏联争取集体安全的外交政策 519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形成 522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慕尼黑阴谋 525

德国吞并奥地利 525

苏台德区问题与五月危机 529

慕尼黑协定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 531

第三节 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536

大战迫近与英法苏外交政策的初步调整 536

英法苏谈判及其失败 538

英德秘密谈判 541

苏德谈判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542

德国入侵波兰和英法对德宣战 546

第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546

第一节 大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546

西线战争与法国的败降 548

“海狮”计划和英伦空战 552

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形成与德意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 554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与《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556

美国《租借法案》的通过 559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561

苏德战争的爆发与莫斯科保卫战 561

珍珠港事件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65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568

第三节 战争的转折 571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571

北非战场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574

中途岛海战和瓜岛争夺战的胜利 577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579

苏军的战略反攻 582

第四节 同盟国的战略反攻 582

第二战场的开辟与西欧国家的解放 584

盟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反攻 587

亚洲、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590

第五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593

雅尔塔会议 593

纳粹德国的倾覆 597

波茨坦会议 599

日本的投降 60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604

1917~1945年苏、美、英、法、德、日政府首脑一览表 608

大事年表 614

重要人名索引 623

重要地名索引 632

后记 6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