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金融犯罪研究
金融犯罪研究

金融犯罪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凤垒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1859822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三方面内容:理论定位、个罪研究与预防探索。理论定位部分系统地论述了金融犯罪的概念、特征等基础理论问题;个罪研究部分深入论述了伪造货币等金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预防探索部分则部分归纳总结了金融犯罪的发案规律、特点及预防。本书在金融犯罪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金融犯罪研究》目录

上篇 理论定位 1

第一章 金融犯罪的概念 1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概念 1

一、金融与金融机构 1

二、金融法律制度与金融法律体系 3

三、金融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5

第二节 金融刑法与金融刑法学 14

一、金融刑法 14

二、中外金融刑法立法与发展概况 16

三、金融刑法学 17

第三节 金融犯罪学 18

一、当前中国金融犯罪理论研究概况 18

二、金融犯罪学 18

第二章 金融犯罪的构成特征 21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主体 21

一、金融犯罪主体的概念 21

二、金融犯罪的自然人一般主体 22

三、金融犯罪的自然人特殊主体 22

四、金融犯罪的单位主体 24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主观方面 26

一、故意罪过形式的特点 26

二、过失罪过形式的特点 27

三、单位金融犯罪罪过形式的特点及认定 28

第三节 金融犯罪的客观方面 29

一、金融犯罪行为 29

二、金融犯罪结果 31

三、金融犯罪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32

第四节 金融犯罪的客体 32

一、金融犯罪客体的概念与特征 32

二、金融犯罪的对象 34

第三章 金融犯罪的认定与量刑 35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认定标准 35

一、《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几种情况 35

二、以是否具有某种目的为标准 37

三、以特殊身份的主体为标准 38

四、以是否“明知”为标准 38

第二节 数额与金融犯罪的定罪量刑 38

一、犯罪数额与金融犯罪的数额 38

二、犯罪数额与金融犯罪的定罪量刑 41

三、共同金融犯罪的数额 43

第三节 共同金融犯罪 49

一、共同金融犯罪的认定 49

二、共同金融犯罪的形式 49

三、共同金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确定 50

第四节 金融犯罪的一般形态 52

一、金融犯罪形态的概念 52

二、金融犯罪的完成形态 53

三、金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54

第五节 金融犯罪的特殊形态 55

一、金融犯罪的一罪形态 55

二、金融犯罪的数罪形态 59

第六节 金融犯罪的量刑 60

一、金融犯罪的量刑原则 60

二、金融犯罪的法定刑及其评价 64

第四章 金融犯罪的范围、种类及罪名排列 66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范围 66

一、划定金融犯罪范围的方法 66

二、1997年刑法颁布之前我国金融犯罪的范围 67

三、1997年刑法确定的金融犯罪的范围 68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种类及罪名排列 69

一、金融犯罪的分类方法 69

二、金融犯罪的种类 70

三、金融犯罪的罪名排列 73

四、研究金融犯罪分类及罪名排列的意义 73

中篇 个罪研究 75

第五章 危害货币管理罪 75

第一节 伪造货币罪 75

一、伪造货币罪的立法渊源 75

二、伪造货币罪的概念 76

三、伪造货币罪的特征 77

四、伪造货币罪的认定 84

五、伪造货币罪的处罚 91

第二节 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92

一、本罪的立法渊源 92

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概念与特征 92

三、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认定 99

四、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处罚 102

第三节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103

一、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概念与特征 103

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认定 107

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量刑 113

第四节 持有、使用假币罪 114

一、持有、使用假币罪的立法渊源 114

二、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概念与构成特征 115

三、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认定 118

四、持有、使用假币罪的量刑 129

第五节 变造货币罪 129

一、变造货币罪的立法渊源 129

二、变造货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131

三、变造货币罪的认定 134

四、变造货币罪的量刑 138

第六章 危害金融机构管理罪 139

第一节 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139

一、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立法渊源 139

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概念 140

三、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构成特征 142

四、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认定 157

五、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量刑 166

第二节 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 167

一、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立法渊源 167

二、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概念 168

三、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构成特征 169

四、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认定 177

五、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量刑 182

第七章 危害信贷资金管理罪 183

第一节 高利转贷罪 183

一、高利转贷罪的立法渊源 183

二、高利转贷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184

三、高利转贷罪的认定 194

四、高利转贷罪的量刑 200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01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渊源 201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概念 202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特征 203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 213

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 218

第八章 危害金融票证管理罪 219

第一节 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219

一、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立法渊源 219

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概念 220

三、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构成特征 222

四、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认定 236

五、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量刑 245

第二节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247

一、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立法渊源 247

二、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概念 248

三、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构成特征 249

四、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认定 253

五、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量刑 256

第三节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257

一、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立法渊源 257

二、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258

三、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 263

四、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量刑 267

第四节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268

一、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立法渊源 268

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 270

三、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构成特征 271

四、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 275

五、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量刑 278

第五节 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 279

一、案例分析 279

二、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立法渊源 280

三、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281

四、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认定 295

五、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量刑 298

六、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的预防 299

第六节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 300

一、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立法渊源 300

二、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概念 300

三、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构成特征 301

四、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认定 322

五、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量刑 326

六、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预防 327

下篇 预防探索 328

第九章 金融犯罪的特点与动态 328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特点 328

一、犯罪数额惊人,国家损失巨大 328

二、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作案,团伙犯罪突出 329

三、青年人犯罪比例大 329

四、案件多发于基层营业单位 330

五、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专业化,隐蔽性强 330

六、时空跨度大,发案周期长 331

七、犯罪心理异常化 331

八、犯罪主体的多元化仍以职权为核心 331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动态 332

一、发案率高,今后仍有上扬趋势 332

二、犯罪黑数不断加大,隐案多 333

三、国际化倾向日益明显 335

第十章 金融犯罪的原因 338

第一节 金融犯罪的社会原因 338

一、主观因素 338

二、客观因素 339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内部原因 341

一、规章执行不力,棚架现象严重 341

二、人事管理的弊端 342

三、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识薄弱 343

四、掩丑护短,姑息养奸 343

五、计算机应用中的问题 343

六、金融法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344

第三节 金融腐败是滋生金融犯罪的温床 344

一、金融腐败的现象、本质与原因 344

二、主流、支流和认识 345

三、治标、治本和兼治 346

第十一章 金融犯罪的预防 348

第一节 依法加强金融监管 349

一、金融监管概述 349

二、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 350

第二节 金融犯罪的社会预防 351

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352

二、社会性预防 353

三、弘扬金融法制,严惩金融犯罪 354

第三节 金融犯罪的内部预防 356

一、素质性预防 356

二、制度预防 358

三、科技预防 361

四、强化被害意识,减少被害可能性 361

第十二章 依法防范金融风险 363

第一节 我国潜在金融风险的分析 363

一、潜在金融风险的内部原因 363

二、潜在金融风险的体制原因 363

三、潜在金融风险的经济原因 364

四、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 364

第二节 当前金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365

一、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严重,部分金融机构出现了资不抵债和支付困难,个别金融机构已经发生了支付危机 365

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高,金融风险系数加大 365

三、一些地方不规范的企业破产、兼并和改制行为,使国家信贷资产流失严重 366

四、金融业经营效益下降,金融机构亏损严重 366

五、“三乱”问题突出 367

第三节 依法整顿与规范金融秩序 368

一、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368

二、全面清理金融资产,努力降低不良信贷资产比例 369

三、改革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和考核办法 369

四、严厉查处乱办金融、乱集资、乱提利率行为 370

五、坚决制止不规范的破产、兼并和改制行为 370

六、加强金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金融机构的自律意识 371

七、提高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 371

后记 3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