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管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林岩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2194514
- 页数:437 页
第1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制造 3
第1章 中国制造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3
1.1 中国制造业的百年发展历程 3
1.1.1 第一阶段:中国近代制造业的早期努力(1860—1894) 3
1.1.2 第二阶段:制造业的全面展开(1895—1936) 6
1.1.3 第三阶段:战时经济与战时工业的调整与发展(1937—1948) 7
1.1.4 第四阶段:重点发展重工业,构建全面的工业体系(1949—1978) 9
1.1.5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后制造业的快速繁荣(1979—1996) 12
1.1.6 第六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和初步转轨(1997—2006) 14
1.2 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 16
1.3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 17
1.4 中国制造业的机遇与挑战 18
1.4.1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分析 18
1.4.2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20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制造业发展模式与制造战略的国际比较研究 24
2.1 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24
2.1.1 基于资源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24
2.1.2 制造业大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5
2.2 制造战略国际比较研究 27
2.2.1 所选国家介绍 28
2.2.2 所选国家制造战略介绍 29
2.2.3 各国制造战略比较 31
2.2.4 中国制造业及其制造战略 33
2.2.5 各国制造战略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借鉴 34
参考文献 35
第3章 制造业结构变迁的机理研究 37
3.1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37
3.2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39
3.3 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模型 41
3.4 基于行业效率的产业结构演化 43
3.5 小结 49
参考文献 49
第4章 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机理研究 54
4.1 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集聚 54
4.1.1 假设条件 55
4.1.2 消费者行为 55
4.1.3 厂商行为 57
4.1.4 工资与均衡 58
4.1.5 均衡的稳定性 58
4.2 基于生产效率的产业转移 60
4.2.1 基于生产效率的产业集聚 60
4.2.2 基于生产效率的产业扩散 62
4.3 小结 63
参考文献 64
第2篇 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和分布研究 67
第5章 中国制造业区域关系研究 67
5.1 中国制造业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与收敛分析 67
5.1.1 生产率增长分析的模型构建 67
5.1.2 数据处理 68
5.1.3 技术效率及其变化趋势 70
5.1.4 生产率变化率及其组分变化趋势 73
5.1.5 区域生产率增长的变化趋势 75
5.1.6 生产前沿的变动及特点 77
5.1.7 累积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79
5.1.8 收敛性分析 79
5.1.9 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84
5.1.10 小结 88
5.2 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89
5.2.1 理论假设 90
5.2.2 模型描述及数据预处理 91
5.2.3 独立因素分析结果 93
5.2.4 交叉因素分析结果 94
5.2.5 结论 97
5.2.6 政策建议 98
5.3 中国三大制造业增长极的协调关系研究 99
5.3.1 三大制造业增长极现状 99
5.3.2 文献综述 99
5.3.3 区域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101
5.3.4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101
5.3.5 基于产业结构的区域制造业交互作用解释 103
5.4 中国区域制造业的长期动态均衡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104
5.4.1 研究综述 104
5.4.2 数据说明和单位根检验 104
5.4.3 长三角制造业发展长期均衡关系 105
5.4.4 长三角互动关系分析 105
5.4.5 结论 107
参考文献 107
第6章 中国制造业集聚与区域专业化研究 110
6.1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分析 110
6.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0
6.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114
6.1.3 结论与启示 118
6.2 中国制造业区域专业化程度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分析 119
6.2.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19
6.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120
6.2.3 结论与启示 126
6.3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126
6.3.1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 126
6.3.2 基于行业面板数据模型 129
参考文献 132
第7章 中国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模式研究 134
7.1 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134
7.1.1 创新的概念内涵 134
7.1.2 创新的特征 135
7.1.3 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136
7.2 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分析 138
7.3 产业集群创新的阻碍因素分析 139
7.4 培育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对策分析 141
参考文献 143
第8章 中国区域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案例研究 145
8.1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 145
8.1.1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发展现状与优劣势分析 145
8.1.2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发展优劣势分析的启示 146
8.1.3 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制造业结构与存在问题分析 147
8.1.4 区域竞争优势导向下的关中带制造业发展定位:制造业集群的构建 148
8.1.5 关中带制造战略及实施 149
8.2 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生态园建设规划 153
8.2.1 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简介 153
8.2.2 西安高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153
8.2.3 西安高新区发展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 154
8.2.4 完善西安高新区生态园发展的措施 156
8.3 苏南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158
8.3.1 苏南地区简介及苏南模式的产生 158
8.3.2 苏南模式的体制性约束和症结 160
8.3.3 苏南模式的创新 161
8.3.4 启示 164
8.4 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研究 164
8.4.1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简介 164
8.4.2 发展中的问题 166
8.4.3 可持续发展之路 168
8.4.4 启示 171
参考文献 171
第9章 中国制造业行业关系研究 172
9.1 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增长来源与差异分析 172
9.1.1 超越对数随机生产前沿函数的构建 172
9.1.2 生产率增长来源分析 173
9.1.3 行业生产率差异的比较分析 174
9.2 产业关联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 177
9.2.1 产品市场上汽车制造业及其上游产业关系实证研究 177
9.2.2 股票市场上的汽车制造业及其上游产业关系实证研究 179
9.2.3 FDI视角下的汽车制造业及其上游产业关系实证研究 181
9.3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研究 183
9.3.1 制造与服务关系的争论 183
9.3.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184
参考文献 186
第10章 中国制造业结构变迁研究 187
10.1 中国制造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及其预测 187
10.1.1 制造业结构变迁趋势的演进态势分析 187
10.1.2 制造业结构变迁趋势的预测研究 188
10.2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191
10.2.1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191
10.2.2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192
10.2.3 政策建议 193
10.3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194
10.3.1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194
10.3.2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194
10.3.3 聚类分析 195
10.3.4 结论与启示 196
参考文献 197
第11章 中国主要制造行业的发展战略 198
11.1 钢铁行业 198
11.1.1 钢铁产业的国际比较 198
11.1.2 中国钢铁产业概况 200
11.1.3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模式 202
11.2 石化产业 202
11.2.1 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202
11.2.2 中国石化行业整体发展状况 203
11.2.3 中国石化行业的发展战略 204
11.3 电子信息制造业 205
11.3.1 电子信息产业的特征 205
11.3.2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概况 206
11.3.3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概况 206
11.3.4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208
11.4 汽车产业 208
11.4.1 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 209
11.4.2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战略模式 210
11.5 生物制药产业 210
11.5.1 我国生物制药工业发展的现状 211
11.5.2 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问题 212
11.5.3 促进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对策 212
11.6 纺织产业 212
11.6.1 世界纺织行业现状 212
11.6.2 中国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 213
11.6.3 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战略模式 214
11.6.4 实施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 214
11.7 装备制造业 215
11.7.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分析 215
11.7.2 中国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的比较分析 216
11.7.3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 217
第3篇 中国制造业的专项课题研究 221
第12章 环境问题研究 221
12.1 中国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21
12.1.1 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演化过程 222
12.1.2 环境质量与经济政策 224
12.1.3 结论与启示 230
12.2 环境规制与出口绩效的关系研究 232
12.2.1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233
12.2.2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234
12.2.3 结论与启示 237
12.3 区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关系研究 238
12.3.1 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研究 238
12.3.2 水资源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43
参考文献 249
第13章 能源与原材料问题研究 250
13.1 区域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250
13.1.1 理论分析与假设 250
13.1.2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252
13.1.3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252
13.1.4 结论及政策含义 255
13.2 制造业能源消耗的长期均衡分析 256
13.3 原材料价格对中国工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257
13.3.1 文献回顾 257
13.3.2 研究方法、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58
13.3.3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260
13.3.4 各类原材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64
13.3.5 结论与启示 265
13.4 技术进步对中国能耗强度的调节效应研究 266
13.4.1 文献回顾 267
13.4.2 理论分析与假设 267
13.4.3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269
13.4.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271
13.4.5 结论与启示 272
13.5 能源价格对制造业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调节效应 273
13.5.1 理论分析与假设 273
13.5.2 方法与数据选择 275
13.5.3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275
13.5.4 结论与启示 279
参考文献 280
第14章 中国循环再制造的政策法律研究 283
14.1 不同回收法律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 283
14.1.1 不同回收法律下的供应链决策模型 284
14.1.2 包含回收法的集中决策供应链模型 285
14.1.3 分销商责任制回收法下的模型 285
14.1.4 制造商责任制回收法下的模型 286
14.1.5 不同回收法律下的供应链比较 286
14.1.6 不同回收法律对供应链成员影响分析 288
14.2 分销商责任制下的合作机制 290
参考文献 291
第15章 劳动力供给问题研究 292
15.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梯度转移 292
15.1.1 文献综述 292
15.1.2 三部门劳动力梯度转移模型的建立 293
15.1.3 农业剩余劳动力完成转移时间的估算 294
15.1.4 小结 295
15.2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95
15.3 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弹性的影响 296
15.3.1 理论分析与假设 297
15.3.2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299
15.3.3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300
15.3.4 结论与启示 301
参考文献 302
第16章 创新与技术进步、高技术研究 305
16.1 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测度和因素分析 305
16.2 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 310
16.3 FDI对技术的溢出效应 313
16.3.1 文献综述 314
16.3.2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315
16.3.3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316
16.3.4 结论 318
16.4 中国高技术产业融资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318
16.4.1 融资结构与企业效率的关系 318
16.4.2 高技术行业效率的评价方法 320
16.4.3 实证分析结果 321
16.4.4 结果讨论 323
16.4.5 结论与启示 324
参考文献 324
第17章 外贸问题研究 326
17.1 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出口的影响 326
17.1.1 文献回顾 326
17.1.2 研究方法 327
17.1.3 理论分析与假设 327
17.1.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329
17.1.5 结论与启示 332
17.2 外贸波动对制造业产出的影响 332
17.2.1 文献回顾及假设模型 333
17.2.2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335
17.2.3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335
17.2.4 结论与启示 338
17.3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演进态势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339
17.3.1 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演进特征分析 339
17.3.2 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 340
17.3.3 制造业内部结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研究 348
参考文献 350
第18章 制度变迁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353
18.1 制度变迁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分析 353
18.1.1 产权改革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353
18.1.2 经济运行市场化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354
18.1.3 对外开放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354
18.2 制度变迁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357
18.2.1 变量说明 357
18.2.2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358
18.2.3 政策建议 360
参考文献 361
第4篇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管理研究 365
第19章 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空间与趋势估计 365
19.1 基于劳动力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空间估计 365
19.2 能源约束下的中国制造业成长空间研究 365
19.2.1 中国能源需求量预测 366
19.2.2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预测 367
19.2.3 制造业成长空间预测 367
19.2.4 主要结论 369
19.3 中国制造业能源承载力分析 370
19.3.1 研究方法 370
19.3.2 中国制造业能源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372
19.3.3 结果分析 374
19.3.4 结论与启示 375
参考文献 375
第20章 中国制造战略的升级与转换研究 377
20.1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动因 377
20.1.1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过程 377
20.1.2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动因 380
20.1.3 小结 385
20.2 复杂多变环境下中国制造战略管理框架 385
20.2.1 模型构建与分析 386
20.2.2 国家制造战略转换机制 389
20.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390
20.2.4 小结 391
参考文献 392
第21章 中国制造战略的探索 394
21.1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制造战略的探索 394
21.1.1 中国制造战略研究框架和趋势 394
21.1.2 中国制造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397
21.1.3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制造战略的主要建议 403
21.2 企业制造战略研究探索 404
21.2.1 企业制造战略研究回顾 404
21.2.2 制造战略理论研究进展 404
21.2.3 制造战略的不同范式 408
21.3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 409
参考文献 414
第22章 21世纪的中国制造——服务型制造 422
22.1 新世纪制造环境的变化 422
22.1.1 经济的全球化 422
22.1.2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423
22.1.3 资源与环境挑战 423
22.1.4 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 424
22.1.5 企业竞争模式的进化 424
22.1.6 新制造模式的涌现 425
22.2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 425
22.2.1 服务经济的兴起 425
22.2.2 服务与制造的融合 427
22.3 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内涵与理论体系 428
22.3.1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及其概念内涵 428
22.3.2 服务型制造的理论体系 430
22.4 服务型制造对中国制造的意义 434
22.4.1 中国的发展需要制造与服务的融合 434
22.4.2 中国制造需要升级,中国制造的增长模式需要转型 434
22.4.3 服务型制造对企业的价值 435
参考文献 436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