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科学技术史话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美东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685944
- 页数:595 页
前言 1
第一编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和奠基(远古到春秋战国时期)第一章 原始社会时期(远古到距今4000多年前)一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开端科学技术史的开端就是人类史的开端 3
猿人阶段 3
化石智人阶段 5
新石器时代文化 7
原始公社制逐渐走向崩溃 7
原始社会时期还只有技术 8
二 原始社会时期几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发明 8
技术进展缓慢却有几项重大发明 8
石器的改进 9
弓箭的出现 11
火的使用 12
陶器的发明 13
原始农牧业的产生 14
蚕丝的利用 17
三 寓于技术中的科学 18
原始社会时期科学只以萌芽状态存在 18
天文学知识萌芽 19
数学知识萌芽 20
力学知识萌芽 21
化学知识萌芽 22
地学知识萌芽 22
生物科学和医药学知识的萌芽 23
四 原始自然观 24
原始自然观主要寓于神话中 24
万物起源和万物主宰的神话 25
关于和自然斗争的神话 26
原始自然观还常和原始宗教思想交织在一起 26
原始自然观是理论科学的萌芽 28
第二章 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 29
一 我国奴隶制度的出现 29
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29
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标志 30
二 我国奴隶社会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 30
夏、商、周文化遗址里发现青铜器冶铸作坊 30
这一时期遗址和墓葬里出土的青铜器 32
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过程 33
三 奴隶制为科学从技术中分化出来创造了条件 34
奴隶制下的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大规模分工 34
脑力劳动者从体力劳动者中间分化出来是科学从技术中分化出来的直接条件 36
四 《夏小正》、甲骨卜辞、《诗经》等资料里反映的科学知识商代、西周的数学知识 39
夏、商、周的天文历法知识 40
夏、商、周的生物、物候、气象、地学知识 43
夏、商、周的医药知识 45
五 《夏小正》、甲骨卜辞、《诗经》等资料里反映的农业生产和技术夏、商的农业生产和技术 46
西周的农业生产规模 47
西周的农业耕作制度 48
西周的农业技术 49
六 从商周时期的遗存看建筑、车辆、纺织等手工业技术奴隶社会的建筑比原始社会大有进步 51
奴隶社会的城堡建筑 53
夏、商、周的车辆制造 54
商周的纺织和染色技术 56
夏、商、周的酿酒技术 57
商周制陶技术的进步和原始瓷器的出现 58
七 天命观和阴阳五行说 59
由“万物有灵”的观念转变到天命观 59
早期的阴阳学说是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的反映 61
早期的五行学说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概括 62
阴阳五行说的两面观 64
第三章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一 社会大变革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是从科学技术发展开始的 65
封建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66
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 67
百家争鸣更为科学技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8
二 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和铁器的使用 69
青铜冶铸技术发展到更高阶段 69
我国铁器的使用 72
冶铁业的发达和冶铁技术的进步 74
三 从《考工记》看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76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业技术规范汇集 76
车辆的制作工艺和规范 76
制作弓箭的材料要求和技术要求 78
乐器的制作和乐音知识 79
练丝帛、染色和皮革加工技术 80
城市和宫殿建筑 80
《考工记》是我国最早一部经验科学著作 82
四 从现存最早四篇农学论著看我国精耕细作传统的形成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2
农家学派和专门农书的出现 82
阐述农业理论和政策的《上农》篇 83
《任地》、《辩土》、《审时》三篇论述了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和原则 83
这四篇农学论著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85
五 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86
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是时代的需要 86
芍陂 86
漳水十二渠 87
都江堰 87
郑国渠 89
通航运河——邗沟和鸿沟 90
堤防工程 92
六 区域地理著作的出现 92
地理知识增长达到一定的水平 92
《山海经》 93
《禹贡》 95
《管子》一书里的地理学知识 97
七 天文学和数学的进步 99
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天文历法的进步 99
关于五大行星的知识 99
二十八宿和关于恒星的观测 100
天象观测 101
古四分历法 102
天文观测仪器 103
筹算法的发展和十进位值制的确立 104
八 《墨经》里的数学、力学和光学知识 105
《墨经》是《墨子》里的重要篇章 105
数学知识和时空观念 105
力学知识 106
光学知识 107
墨家所开辟的科学道路后继无人 109
九 生物学知识的系统化和医学理论的初步建立 110
人们对动植物的认识更加深化 110
《尔雅》一书为我国动植物分类系统奠定了基础 111
医和巫的进一步对立 112
出现了专门的医药学著作 113
祖国传统医学中的整体观念 115
脏腑、经络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 115
病因说和以防为主的医疗思想 116
人体解剖方面的知识 117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 117
十 战国时期诸子的自然观 118
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118
无神论思潮的兴起 118
关于万物本原问题的探索 119
关于宇宙结构问题的探索 120
朴素的唯物自然观是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122
本编小结 129
第二编 中国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完善(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第一章 封建社会前期的社会状况和科学技术一 秦汉时期封建制度的巩固和科学技术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 129
西汉前期的经济发展使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130
东汉前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131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形成的时期 132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科学技术 132
南北对峙中的相对稳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 132
民族大融合和民族间科技文化交流 13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体系得到充实和提高 134
第二章 数学和天文学体系的形成 135
一 数学体系的初期代表作《九章算术》 135
秦汉时期的最早数学著作 135
《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36
《九章算术》的内容 136
《九章算术》的影响 138
二 刘徽和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138
刘徽注《九章算术》 138
刘徽的“割圆术”和《海岛算经》 139
祖冲之的圆周率和祖暅原理 140
三 独具一格的历法体系 143
西汉的太初历 143
东汉的四分历和乾象历 144
三国时期历法方面的进展 145
南北朝时期的元始历和大明历 145
岁差现象的发现 146
南北朝后期张子信对改进历法的贡献 147
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特点 147
四 天文仪器的制作 148
我国古代特有的天文仪器 148
浑仪的改进 149
圭表和漏壶的改进 149
浑象的创制 150
星图的制作 151
五 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 151
汉代的言天三家 15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宇宙论 153
关于宇宙无限、宇宙演化和地动的思想 153
六 丰富翔实的天象记录 154
我国古代天象观测和记录的优良传统 154
天象记录趋于齐备 155
天象记录趋于详尽精细 155
七 东汉伟大科学家张衡的贡献 156
张衡的生平简介 156
张衡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157
张衡的候风地动仪 157
张衡的其他科技成就 158
第三章 地学的新进展 161
一 地图的制作 161
马王堆出土的地图 161
裴秀的制图六体 166
二 地理著作的编撰 167
《汉书·地理志》 167
《水经》和《水经注》 169
第四章 农业科学技术和水利工程 171
一 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书 171
秦汉时期农业的发展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171
秦汉时期的农书和《氾胜之书》 173
贾思勰和他的《齐民要术》 174
《齐民要术》所反映的农业科学技术 175
二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176
秦汉时期的通航运河 176
西汉的灌溉工程 178
东汉的水利工程 18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水利建设 181
第五章 医药学体系的发展和炼丹术的盛行 183
一 医药学体系的充实提高和完善 183
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医药学成就 183
《神农本草经》和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 184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186
汉代名医淳于意和华佗 189
王叔和和《脉经》 191
皇甫谧和《针灸甲乙经》 192
葛洪和《肘后方》 193
二 炼丹术和有关化学知识 193
炼丹术起源于我国 193
早期的著名炼丹家和他们的著作 194
炼丹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 195
炼丹术中有关的化学知识 196
第六章 冶铁术和其他制造工艺 199
一 冶铁术的成熟 199
采冶铸造工艺的完善化 199
一系列制钢技术的发明 201
二 制瓷技术的成熟 203
从原始瓷器到真正瓷器 203
从青瓷到白瓷 204
三 漆器工艺的发展和兴盛 205
漆器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205
秦汉时期漆器工艺的发展 206
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器的脱胎工艺 207
四 造纸术的发明和进步 207
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 207
西汉麻纸的发现 209
造纸术和蔡伦 211
造纸术的进一步发展 216
五 从马王堆出土纺织品看汉代的纺织技术 217
汉代纺织业的兴盛情况 217
薄如蝉翼的丝织物 217
提花技术已经成熟 218
染色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218
麻纺织技术也已经成熟 219
这时期的纺织品在其他地方也有出土 219
六 汉代到南北朝的纺织机械 219
纺织机械的发明和不断革新 219
纺车 219
织机 220
提花机 221
七 机械制造家马钧 221
“巧思绝世”的马钧 221
马钧改进提花机 222
马钧创造灌溉用的龙骨水车 222
马钧在机械制造上的其他成就 224
第七章 万里长城和其他建筑技术 227
一 万里长城 227
秦汉长城的沿革 227
秦汉长城的构造 228
二 高台建筑和木砖结构 229
高台建筑 229
木结构技术的进步 229
砖结构技术的提高 230
三 佛教建筑 231
石窟 231
佛寺和佛塔 232
第八章 陆路和水路交通 235
一 道路和车辆 235
驰道 235
栈道 236
车辆 236
二 中外陆路交通 238
丝绸之路 238
通往印度的陆路 239
三 船舶的发展 240
船舶发展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240
汉代的船舶 24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船舶 243
四 海运和航海技术 243
海运的发展 243
航海技术 244
第九章 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245
一 和东方各国的交流 245
和朝鲜、越南的交往 245
和日本的交往 245
和印度的科技文化交流 246
二 和西方各国的交流 247
中国科技文化传向西方各国 247
西方各国科技文化传入中国 248
第十章 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和唯心主义自然观的斗争中发展一 秦汉到南北朝的唯心主义自然观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秦汉的思想禁锢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251
两汉之际谶纬之学盛行 252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和道教、佛教的自然观 252
二 秦汉到南北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斗争中得到发展 252
司马迁力图对自然界现象作唯物主义解释 253
扬雄的《法言》和桓谭的《新论》 254
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 254
魏晋南北朝时期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256
本编小结 263
第三编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隋唐到元代) 263
第一章 封建社会中期的社会状况和科学技术 263
一 中国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时期 263
从隋代到元代我国的政权兴替 263
隋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状况 264
宋辽金元时期的社会状况 264
二 隋代到元代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65
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65
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66
数学、天文学、医学达到自身体系的高峰 268
国内各民族间、中国和外国间的科技文化交流 268
第二章 数学、天文学发展的高峰 271
一 数学教育和“算经十书”的注释隋唐和宋代的数学教育 271
“算经十书”简介 272
“算经十书”的注释 274
二 宋元数学四大家 275
中国古代数学的顶峰 275
秦九韶和《数书九章》 275
李冶和“天元术” 276
杨辉和他的数学成就 277
朱世杰和“四元术” 277
三 历法发展的高峰 279
隋代刘焯的皇极历 279
唐代的戊寅、麟德、符天、宣明、崇玄诸历和标志历法体系完全成熟的大衍历 280
宋代历法的进步 281
元代授时历把我国古代历法推向新的高峰 282
天文常数的测定精度也达到高峰 282
四 恒星位置测量和天文仪器制作 284
隋唐时期恒星位置的测量 284
宋元时期恒星位置的测量 286
天文仪器的制作和改进 288
漏壶和圭表的改进 288
浑仪的改进 290
简仪的结构 291
水运浑天和水运仪象台 292
五 一行和郭守敬 294
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的杰出贡献 294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卓越成就 296
第三章 地学和水利建设 299
一 地理著作和地学知识 299
隋唐时期的地志和地图 299
宋元时期的地志和地图 300
关于域外地理的著作 302
唐宋的地学知识 305
二 南北通航大运河的开凿 307
开凿大运河的经过 307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309
三 唐宋两代的农田水利建设 309
农田水利工程兴修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之一 309
太湖地区的圩田 310
浙江的海塘 310
莆田的木兰陂 311
第四章 农业生产和农学的发展 313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 313
隋唐时期农业生产的兴盛 313
宋元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314
二 农业技术的发展 315
农具的改进和定型 315
水田耕作技术的提高 317
农作物分布的变化 317
三 大量农书的出现 318
隋唐的农学著作 318
宋代的农学著作 319
元代的农学著作 321
第五章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和炼丹术的盛衰 323
一 官办医药机构和医学教育 323
隋唐时期的医疗行政机构和医学教育 323
宋元时期的医学教育 324
政府为民间办的医疗设施 324
二 官修的医药著作 325
隋唐时期的官修医药典籍 325
宋代的官修医药典籍 326
三 隋、唐、宋的三位医家和他们的著作 327
隋、唐、宋出现不少著名医家和医学名著 327
巢元方和《诸病源候论》 328
孙思邈和《千金方》 328
钱乙和《小儿药证直诀》 330
四 金元四大家的医学学说 331
中医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31
“寒凉派”刘完素的“火热说” 332
“攻下派”张子和的“攻邪说” 333
“温补派”李东垣的“脾胃说” 334
“滋阴派”朱丹溪的“养阴说” 334
五 医学的全面发展 335
医学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335
外科医术的发展 335
针灸术专著和针灸铜人 337
法医学专著的接连问世和宋慈的《洗冤录》 338
六 炼丹术对药物学和化学的贡献 340
炼丹术的盛衰 340
炼丹术对药物学的贡献 341
炼丹术对化学的贡献 341
相当完善的炼丹设备 342
炼丹技术更加熟练和成熟 343
关于炼丹术的西传 344
第六章 我国的四大发明和一些驰名世界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一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的三项是在这一时期创造的 347
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347
二 火药的发明、推广使用和西传 349
火药是炼丹家发明的 349
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和火药武器的发展 350
火药的西传 353
三 指南针的渊源、发明和推广使用 355
指南针的渊源 355
指南针的发明 355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358
四 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外传 358
发明印刷术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358
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和盛行 359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 361
印刷术的外传 363
五 造纸术的发展和外传 364
造纸业和造纸技术的发展 364
造纸术的外传 365
六 一些驰名世界的手工业生产技术 366
纺织技术达到娴熟精湛的程度 366
漆器工艺技术的创新 370
制瓷技术的高度发展 371
冶金技术的新的进步 374
第七章 建筑和造船技术 377
一 城市建设工程 377
隋代大兴城和洛阳城的兴建和宇文恺 377
唐代长安城的扩建 380
宋元时期城市建设的变化 381
二 佛教建筑和木结构建筑技术 381
寺院的布局 381
佛殿多采用木构架结构 382
砖塔和木塔 383
《营造法式》反映宋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已经成熟 387
三 桥梁建造技术 388
我国桥梁建造已经有悠久的历史 388
赵州安济桥 388
泉州洛阳桥 390
四 造船业的发展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392
唐、宋、元三代造船业的发展 392
造船技术的进步 392
海船的船型已经定型化 393
巧思精造的军用战船 394
船舶操纵技术的进步 395
第八章 中外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 397
一 和朝鲜、日本的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 397
和朝鲜的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 397
和日本的交往 398
和日本的科学技术交流 399
二 和印度、阿拉伯、欧洲的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 400
和印度、阿拉伯、欧洲的交往 400
和印度、阿拉伯、欧洲的科学技术交流 401
第九章 博学的科学家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403
一 沈括的生平业绩 403
沈括的学术地位 403
沈括的生平 403
沈括的业绩 404
二 《梦溪笔谈》和沈括的主要科学成就 405
《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405
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406
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 406
在地学方面的成就 407
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410
在生物学和医药学方面的成就 411
《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一些民间发明家的贡献 411
第十章 元气自然说的继承和发展 413
一 唐代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413
唐代佛、道唯心主义思想从反面刺激了唯物主义的发展 413
柳宗元继承王充的元气自然说 413
刘禹锡补充了柳宗元的自然观 415
对柳宗元和刘禹锡的自然观的评价 416
二 宋代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417
宋代思想界的斗争十分激烈 417
王安石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417
张载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418
对王安石和张载的自然观的评价 420
朱熹对一些问题作过有益的探讨 420
本编小结 425
第四编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明清时期)第一章 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状况和科学技术一 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封建社会已经进入末期 425
明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土地兼并严重 426
明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426
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427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429
清代封建制度的强化使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更沉重的压制 429
二 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 430
明代科学技术继续缓慢发展 430
传教士来华和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我国 431
对待传入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不同态度 434
封建锁国时期的乾嘉学派和科学技术 436
洋务运动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再次传入 439
戊戌变法前后的学制改革、派遣留学生、组织学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42
第二章 明清时期的天文学和数学 447
一 明代传统天文学、数学的停滞和商业数学的发展 447
明代传统天文学和数学的失传 447
商业数学的发展 448
珠算从筹算演变的过程 448
关于珠算的书籍大量出现 449
二 西学东渐以后的天文学和数学 451
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入和《崇祯历书》 451
西方数学知识的传入和康熙帝主持下编纂的《数理精蕴》 453
清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和王锡阐 455
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几位数学家 457
洋务运动时期的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中国近代数学 459
第三章 明清时期的物理学和化学 465
一 明代物理学知识的新发展 465
我国古代的物理学知识 465
明代十二平均律的发明 466
声学效应在建筑上的应用 467
二 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 469
明末清初传入的物理学知识不多 469
洋务运动时期前后近代物理学知识的传入 469
三 明末到清代我国的几位物理学家 471
明末清初的两位物理仪器制造家 471
晚清两位物理学家在光学方面的成就 471
四 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 472
西方近代化学正在建立中 472
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的传入 473
晚清的化学家徐寿 474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地学 477
一 明清时期地理学的发展 477
明清时期地理学发展的两大特点 477
以传统地理志方式编纂的地方志著作大量增加 477
以《徐霞客游记》作为代表的旅行记录方式的地理学著作 481
二 西方地图和地学知识的传入 482
明末清初传教士传入的地图和地学知识 482
康熙帝亲自领导完成中国全图的测绘工作 484
洋务运动时期前后西方地质知识的传入 486
晚清时期西方学者来华进行地质资源调查 487
三 中国近代地学的发轫 488
魏源《海国图志》等地理著作问世 488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诞生 489
中国地学会和《地学杂志》的创办 491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生物学和医药学 493
一 植物学和本草学的重要著作问世 493
中国本草学和植物学 493
明初的《救荒本草》 494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94
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 498
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 498
二 中医学的新发展 501
除本草学外的其他方面的医药学成就 501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502
人痘接种法的发明 503
陈实功的《外科正宗》 504
方剂学方面的发展 505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506
三 西方医药学和生物学知识的传入 507
西方医药学知识的传入 507
进化论等生物学知识的传入 509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农学和水利工程 513
一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13
传统农业面临危机 513
海外新作物的引进 513
“一岁数收”技术的发展 514
二 农学著作大量增加 514
明清时期农书的一般特点 514
综合性农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15
三 明清时期水利工程的两大重点 518
重点水利工程的目的在确保漕运 518
疏浚大运河 518
治理黄河 521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各种工艺技术 525
一 建筑技术的普遍提高 525
建筑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525
南北二京的宫殿建筑 525
园林建筑 528
明代的万里长城 529
二 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 530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530
航海技术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531
郑和舰队远航的记录 534
三 先进的冶金技术 535
明末以前我国冶金技术一直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535
采矿技术的新进展 536
冶炼技术的新成就 536
最早的炼锌技术 537
四 其他工艺技术 539
采煤和凿井技术 539
明代的火药武器 539
明清时期的瓷器 541
明清时期的漆器工艺 543
五 西学东渐以后的工艺和工程技术 543
明末清初传入的西方技术知识 543
洋务运动时期前后近代工厂矿山的建立和西方技术的引进 544
铁路的兴建和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 545
第八章 宋应星和中国的技术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551
一 宋应星——中国的狄德罗 551
宋应星的生平 551
宋应星生活的时代背景 552
二 《天工开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553
《天工开物》的内容 553
系统总结了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 554
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 555
《天工开物》在海外 558
三 宋应星的思想观点 558
宋应星具有比较进步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558
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559
崇尚生产实践 560
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561
第九章 启蒙思想家的自然观和西学东渐的影响 563
一 明代中叶元气本体论在和理学、心学作斗争中发展明代唯心主义的理学和心学泛滥 563
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斗争中发展 564
二 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565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家 565
几位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自然观 566
三 西学东渐对我国思想家的自然观的影响 568
我国传统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元气论 568
西方思想的传入对我国思想家的自然观的影响 569
几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的自然观 570
几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家的自然观 572
本编小结 579
结语 579
后记 595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