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申论真经  2010年
申论真经  2010年

申论真经 2010年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景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0441893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全书共十章,分别是第一章,本质:申论的多维度审视;第二章,资料:乱与不乱的辩证统一;第三章,题干组成集结构;第四章,语言:规范而深刻的政策表达;第五章,概括类试题及其答题方法;第六章,理解分析类试题及其答题方法;第七类,对策类试题及其答题方法;第八类,论证类试题及其答题方法;第九章,热点:不可逾越的申论常识;第十章,真题:借鉴与超越。
《申论真经 2010年》目录

第一章 本质:申论的多角度审视 1

第一节 目前国内现有的申论流派与学说 1

第二节 从大纲的角度审视申论 4

第三节 从内容的角度审视申论 5

一、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申论考察的重点 5

二、社会问题成为申论命题的前提条件 6

三、社会问题的基本要素 16

四、社会问题的认识规律 16

第四节 从形式的角度审视申论 18

第五节 申论文体的特殊性 25

第六节 申论考察的系统性 29

第七节 孙景民的“一统之道”:申论是崭新的写作方式 30

第二章 资料:语言文字的碎片 31

第一节 认识资料的重大意义 31

一、没有资料,就没有申论 31

二、资料是概括类试题答案的全部来源 31

三、资料是理解分析试题答案的基础和前提 34

四、资料是对策类试题答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37

五、资料为论证类文章提供主题和素材 41

第二节 材料的获得 41

一、“实证”材料及其获取 42

1、利用“观察法”获取材料 42

2、利用“调查法”获取材料 42

3、利用“实验法”获取材料 42

二、“文献”材料及其获取 42

1、利用网络获取材料 42

2、利用检索获取材料 43

三、其他材料及其获得 44

第三节 材料的结构及分类 44

一、给定材料的结构 44

二、各种材料的分类与阅读 48

第四节 材料的具体组成 52

一、社会事件新闻 52

二、官员谈话 52

三、理论分析和学者观点 53

四、统计数据 55

五、当事人谈话 55

第五节 材料的组成规则 55

一、“单线”资料罗列方式 55

二、“复线”资料罗列方式 60

三、资料与资料之间的三重关系 71

1、并列关系 71

2、递进关系 74

3、混合关系 79

四、给定材料罗列和摆放的大致规则 84

第六节 材料的筛选与利用 86

一、对给定材料阅读、记录、整理方法 87

1、关键词搜寻法 87

2、“逐段标注”记录法 90

3、“去粗取精”整理法 94

二、给定材料的引用方法 98

1、关键句子的引用 98

2、分段摘录引用 104

3、整理文字摘录引用 104

第三章 阅读:通向答题的桥梁 106

第一节 申论给定材料的突出特征 106

一、给定材料的零散性 106

二、材料内容的多边性 106

三、材料问题的复杂性 106

四、材料段落的无序性 106

五、材料语言的杂揉性 106

第二节 阅读申论材料的使命 106

一、完成两次阅读 106

二、抓住一个主题 112

三、揭示几个社会问题的因素 113

四、扑捉问题的焦点和线索 113

五、摘录相关的简易要点 116

第三节 阅读材料的常见方法 117

一、概读 117

二、通读 117

三、精读 117

第四章 题干:不可忽视的因素组合 120

第一节 申论题干的组成原则和要素 120

一、以能力考查为原则 120

二、以分析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程度为原则 120

第二节 题干组成要素分类 121

一、“主要内容” 121

二、“主要问题” 121

三、中心思想 121

四、特定内容概括 121

五、提出对策 122

六、分析理解原因 122

七、分析理解影响 122

八、归纳理解对策 122

九、论证文章 123

第五章 语言:规范而深刻的政策表达 124

第一节 申论行文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 124

一、“申论写作”语言要求的表达方式 124

二、“申论写作”要求的格式 126

第二节 申论中选题的方向划分 129

一、申论中分辨选题的重要性 129

二、选题方向确定写作方向 130

三、根据材料选题来确定写作时的“虚拟身份” 133

第三节 申论语言的基本特征 133

一、准确 133

二、简明 134

三、平实 135

第四节 申论语言的实证范例 136

第六章 概括类试题:精准的孙氏概括方法 138

第一节 概括类试题及其答题方法 138

第二节 概括类试题的命题形式 138

第三节 概括类试题的答题原则 138

第四节 概括类试题的答题方法 145

第五节 概括类试题的采分点 154

第六节 案例:2009年山东申论试卷概括试题的评分标准 154

第七章 理解分析类试题:深刻的孙氏方法 160

第一节 理解分析类试题的命题形式 160

第二节 理解分析类试题的答题原则 161

第三节 理解分析类试题的答题方法 161

第八章 对策类试题:科学的孙氏模式 168

第一节 对策类试题的命题形式 168

第二节 对策类试题的答题原则 168

第三节 对策类试题的判断标准 170

第四节 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 171

第五节 对策类试题的答题方法 173

第六节 对策类试题的采分点 187

第九章 文体:写作的前提与基础 187

第一节 “应用文体”表达方向上的研究 187

第二节 “说明文体”表达方向上的研究 196

第三节 “议论文体”表达方向上的研究 204

第四节 明确申论文章采分点的研究 213

第五节 某年北京申论评分标准 223

第六节 申论文章答题中的思维定律 224

第七节 论证文章答题具体步骤和方法 225

第八节 申论阅卷的组织管理 226

第十章 论证:文体的多变与统一 228

第一节 论证类试题的分类 228

第二节 对策类论证的标题 229

第三节 对策类论证的开头 229

第四节 对策类论证的对策问题 230

第五节 对策类论证的结尾 231

第六节 案例:对策类论证文章的样卷和评分标准 232

第七节 议论型论证试题的写作框架和基本句型 236

第八节 议论型论证的标题 237

第九节 议论型论证的开头 237

第十节 议论型论证的原因分析 238

第十一节 议论型论证的影响分析 239

第十二节 议论型论证的对策问题 239

第十三节 论证类试题的采分点 240

第十四节 案例:2009年山东省申论文章的样卷和评分标准 240

第十五节 议论文章选读 241

第十一章 热点:不可忽略的申论常识 246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 246

一、案例性材料 246

二、分析性材料 251

三、参考文章 252

第二节 山寨文化 253

一、案例性材料 253

二、分析性材料 254

三、参考文章 254

第三节 思想道德 255

一、案例性材料 255

二、分析性材料 257

三、参考文章 260

第四节 城市老人问题 262

一、案例性材料 262

二、分析性材料 263

三、参考文章 265

第五节 官员问责制 266

一、案例性材料 266

二、分析性材料 267

三、参考文章 269

第六节 网络暴力 270

一、案例性材料 270

二、分析性材料 272

三、参考文章 273

第七节 食品安全 273

一、案例性材料 273

二、分析性材料 274

三、参考文章 276

第八节 社会诚信问题 276

一、案例性材料 276

二、分析性材料 278

三、参考文章 280

第九节 群体性事件 281

一、案例性材料 281

二、分析性材料 281

三、参考文章 286

第十节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287

一、案例性材料 287

二、分析性材料 288

三、参考文章 289

第十一节 金融危机 290

一、案例性材料 290

二、分析性材料 290

第十二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 291

一、案例性材料 291

二、分析性材料 291

三、参考文章 292

第十二章 真题:借鉴后的超越 294

第一节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题思路 294

第二节 200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答题思路 301

第三节 2007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答题思路 307

第四节 2007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答题思路 316

第五节 200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答题思路 324

第六节 200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答题思路 329

第七节 200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答题思路 336

第八节 200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3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