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原文化大典  教育典  官学  选士
中原文化大典  教育典  官学  选士

中原文化大典 教育典 官学 选士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本章总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4829093
  • 页数:29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魏晋清玄下一篇:中华文化说苑
《中原文化大典 教育典 官学 选士》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官学 7

第一节 禹都阳城与中原官学的产生 8

一、中原官学的萌芽 8

二、禹都阳城与中原官学的产生 9

第二节 中原三代官学的发展、衰落与转型 15

一、中原三代官学的发展 15

二、东周中原官学的衰落与转型 20

第三节 商周时期中原官学的教育思想 25

一、伊尹的教育思想 25

二、傅说的教育思想 26

三、箕子的教育思想 27

四、周公的教育思想 29

第二章 秦汉中原官学的复兴与选士 32

第一节 秦和西汉的中原官学 33

第二节 东汉洛阳太学的创立与发展 34

一、东汉洛阳太学的创立 34

二、东汉洛阳太学的发展 34

第三节 东汉太学的师生与教学 36

一、东汉太学的五经博士 36

二、东汉太学的博士弟子 40

三、东汉太学的教学内容 43

第四节 东汉的鸿都门学 45

一、鸿都门学创设的历史条件 46

二、鸿都门学的设置 47

三、鸿都门学的历史意义 50

第五节 东汉宫邸学与贵胄学 51

一、君主和太子教育 51

二、宫廷贵戚教育 52

第六节 东汉中原郡国学校 52

一、东汉中原郡国学校的建制 53

二、东汉中原郡国学校的宗旨及特点 55

第七节 贾谊的教育思想 56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56

二、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士子”教育思想 57

三、首倡教师先悟乎道及教学过程最优化 58

第八节 东汉中原的选士制度 58

一、东汉察举科目的发展 59

二、东汉察举制度的改革 62

三、中原察举选土名人录 64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官学的沿革与选士 68

第一节 三国时期魏国的中原官学 69

一、洛阳太学的恢复与整顿 69

二、崇文观及律学的创立 73

三、中原地区的地方官学 73

第二节 西晋十六国时期的中原官学 74

一、西晋时期崇儒的文教政策 75

二、西晋时期洛阳中央官学的二学并立 75

三、西晋十六国时期中原的地方官学 79

第三节 北朝时期中原官学的多样化 81

一、北魏时期的中央官学 81

二、北魏时期中原的地方官学 89

三、北齐时期中原的地方官学 91

第四节 傅玄的官学教育思想与实践 92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选士 94

一、三国魏“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 94

二、九品中正制的创设 95

三、九品中正制的定型 97

四、九品中正制的流弊与沿革 99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原官学与选士 105

第一节 隋代的中原官学 106

一、改制与兴学 106

二、隋代中原官学 107

第二节 唐代的中原官学 111

一、东都洛阳的中央官学 111

二、唐代国家职能部门的附属学校 122

三、中原地方官学 126

四、中外文化交流与留学生 129

第三节 韩愈的官学教育思想与实践 131

一、韩愈的教育活动 131

二、韩愈的教育思想 132

第四节 五代时期的中原官学 135

一、后唐的官学 135

二、后周的官学 137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原选士 137

一、隋代——科举制度的诞生 138

二、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40

三、五代——承唐启宋的中原科举 150

第五章 宋代中原官学的兴革与选士 158

第一节 北宋的三次兴学 159

一、庆历兴学 159

二、熙宁、元丰兴学 161

三、崇宁兴学 163

第二节 宋代中央官学 166

一、中央教育管理机构 166

二、高等教育官学 171

三、特殊教育官学 175

四、专门教育官学 177

五、职能部门附属官学 185

第三节 宋代中原地方官学 188

一、宋代地方教育管理机构 188

二、宋代中原地方官学 192

第四节 程颢、程颐的官学教育思想 203

一、论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 203

二、论教材和教学内容 206

三、论认知过程与教学原则 208

四、论“重整道德”及德育原则 210

第五节 宋代中原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214

一、科举的类别、考试科目、内容与方法 214

二、科举考试的一般程序 216

三、完善科举考试制度,严防考试作弊 218

第六章 金元明清(前期)时期的中原地方官学与选士 222

第一节 金元时期的中原地方官学 223

一、金代的中原官学 223

二、元代的中原官学 226

第二节 明代的中原官学 229

一、中原的地方官学 229

二、中原的社学 234

三、中原的专门学校 235

第三节 清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原官学 236

一、中原官学设置 236

二、中原官学管理 237

三、中原社学 241

第四节 宋讷的官学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43

一、任职国子监,克举其职 243

二、严立学规,严格训教 244

三、教育思想 247

第五节 金元时期中原科举考试的变革 248

一、金代的科举考试 248

二、元代的科举考试 250

第六节 明清(前期)中原科举制度的僵化 253

一、明代的科举考试 253

二、清代(前期)的科举考试 257

第七章 中原官学教育的近代化与科举制度的废除 263

第一节 中原近代的学制改革 264

一、封建旧学制改革的原因 264

二、各级各类新学系统的形成 266

三、河南省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建立 267

四、河南省教育总会 268

五、教育宗旨的厘定 268

第二节 中原近代的新式学堂 269

一、中原近代新式学堂概况 269

二、中原近代的普通教育 270

三、中原近代的师范教育 280

四、中原近代的职业技术教育 285

第三节 清末中原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废除 290

一、清末在河南的最后两次全国会试 290

二、清末中原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废除 291

后记 2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