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明朝典章制度
明朝典章制度

明朝典章制度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德信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266518
  • 页数:503 页
图书介绍: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资助项目:本书包括明代的皇帝制度;礼仪制度;中央行政官制;学校、科举和铨选制度;监察制度;刑法制度;户籍、赋税、徭役与工商制度;军事制度;督抚制度;地方官制。
《明朝典章制度》目录
标签:典章 制度

卷一 皇帝制度 1

一、皇权的加强与皇位的继承 1

(一)皇权的加强 1

(二)皇位的继承 4

二、皇子、公主的册封 21

(一)诸皇子的分封 21

(二)诸王权力的削夺与藩禁 29

(三)宗室人口的繁衍、宗禄与祸乱 34

(四)公主的册封与下嫁 40

三、后宫之制 42

(一)太皇太后、皇太后与皇后 43

(二)妃嫔 44

(三)宫官女职之制 45

四、宫室之制 47

(一)两京制的形成与确立 47

(二)两京宫室的规制与营建 49

(三)陵寝 54

(四)宝玺与宝、印 57

五、侍奉衙门 62

(一)宗人府 62

(二)詹事府 65

(三)宦官机构 67

卷二 礼仪制度 77

一、朝会之制 78

(一)即位礼仪 78

(二)大朝与常朝 80

(三)册封、册立礼仪 84

二、舆服之制 91

(一)五辂辇舆与舆车 91

(二)伞盖鞍辔之制 99

(三)冕服之制 199

三、仪卫之制 106

(一)皇帝仪卫 107

(二)皇后仪卫 110

(三)皇太子、亲王仪卫 110

(四)百官仪卫 112

四、朝觐与相见之制 112

(一)朝觐、引见与陛辞 112

(二)品官相见礼 113

(三)庶人相见礼 114

五、祭祀之典 115

(一)神位、祭器与祭品 115

(二)祭祀类别与祭期 117

(三)习仪与斋戒 119

六、丧葬之制 120

(一)帝王丧礼 120

(二)品官丧礼 121

(三)士庶丧礼 121

卷三 中央行政官制 122

一、从中书省到内阁 122

(一)中书省的建立 122

(二)中书省的废除与内阁的创立 126

二、内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38

(一)内阁制度的建立 138

(二)内阁制度的发展 141

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179

(一)六部的形成 179

(二)六部的设置与职权 180

(三)吏户兵三部的地位与作用 191

四、京卿 202

(一)京卿的设置与职权 202

(二)通政使司 212

五、翰林院及钦天监、太医院、行人司 217

(一)翰林院 218

(二)钦天监 223

(三)太医院 226

(四)行人司 229

卷四 学校、科举和铨选制度 232

一、学校教育 232

(一)国学 232

(二)府、州、县学与宗学、社学、武学 235

二、科举之制 237

(一)科举之制的承袭与确立 238

(二)科举之制的改革 241

(三)武举的建立与实施 244

(四)科举之制的特点与弊端 246

三、铨选制度 254

(一)官吏的铨选 254

(二)铨选的类别与形式 256

(三)官吏回避之制 258

(四)官吏的考核与奖惩 261

(五)铨选制度的特点与弊端 262

卷五 监察制度 268

一、从御史台到都察院 268

(一)御史台的废除与都察院的建立 268

(二)都察院的设置与职权 269

(三)提刑按察使司的设置与职权 274

(四)都察院系统各监察机关之关系 275

二、六科给事中 277

(一)六科给事中的设立与职掌 277

(二)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职权之异同 282

三、监察制度的内容与形式 283

(一)职官监察 283

(二)行政监察 288

(三)司法监察 290

四、监察制度的作用与局限 292

(一)监察制度的作用 292

(二)监察制度的局限性 298

卷六 刑法制度 306

一、刑律的制定 306

(一)《大明律令》与《大明律诰》 306

(二)《问刑条例》 312

(三)《会典》 313

二、司法权与司法程序 314

(一)司法机构与司法权限 314

(二)审判程序与形式 316

(三)提问审判与处决 320

三、锦衣卫、东西厂 322

(一)廷杖 322

(二)锦衣卫与镇抚司 324

(三)东厂、西厂、内行厂 329

(四)厂卫权势之低昂 333

卷七 户籍、赋税、徭役与工商制度 335

一、户籍、黄册与鱼鳞图册 335

(一)户籍与黄册 335

(二)鱼鳞图册 338

二、赋税制度 341

(一)官民田赋税率 341

(二)赋税的本色与折色 343

三、徭役制度 345

(一)均工夫 346

(二)里甲与均徭 346

(三)驿递、民壮与马役 351

四、一条鞭法 356

(一)中叶以后的赋役改革 356

(二)一条鞭法的内容与其特点 361

五、官手工业与匠役制度 365

(一)官手工业 365

(二)匠役 366

六、盐法、茶法、商税与商役 368

(一)盐法 368

(二)茶法 370

(三)商税 373

(四)商役 378

卷八 军事制度 383

一、五军都督府 383

(一)行枢密院与五军都督府的建立 383

(二)五军都督府的职权 385

(三)五军都督府的地位 388

二、京营 391

(一)京营的建立与加强 391

(二)十团营 394

(三)十二团营与东西两官厅 395

(四)三大营的恢复与军力的衰败 397

三、卫所与都(行)指挥使司 405

(一)卫所 405

(二)都(行)指挥使司 407

(三)卫所、都(行)指挥使司的废弛 409

四、军与兵 411

(一)军与兵的异同 411

(二)军源与军费 412

(三)军士的训练与调遣 418

(四)军功与军纪 422

(五)军器 429

(六)军士的逃亡与勾军、清军 432

五、马政与驿传 438

(一)马政 438

(二)驿传 443

卷九 督抚制度 448

一、巡抚之制 448

(一)巡抚之名的缘起与定制 448

(二)巡抚的职权 451

(三)巡抚与巡按之异同 455

二、总督 457

(一)总督的设置与总督制度的建立 457

(二)总督的职权 462

三、督抚制度的地位作用与局限 466

(一)督抚制度的作用 466

(二)督抚制度的局限 468

卷十 地方官制 472

一、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472

(一)都指挥使司 472

(二)承宣布政使司 472

(三)提刑按察使司 475

(四)诸道的设置与性质 475

(五)都、布、按三司的关系与地位变化 477

二、府州县 478

(一)府 478

(二)州 481

(三)县 482

(四)土府、土州、土县 482

三、乡里组织 484

(一)乡里组织的建立和设置 484

(二)职掌 485

附:明朝皇帝、后妃与子女 487

后记 5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