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仲裁权论
仲裁权论

仲裁权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乔欣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697562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仲裁法》施行至今已有14年,其间虽未经修改,但仲裁理念正在逐步改变,传统仲裁观念的樊篱正在被突破,仲裁解决民商事纠纷已经成为独立的纠纷解决方式并日趋融入人们的生活。
《仲裁权论》目录
标签:仲裁

第一章 纠纷解决机制与仲裁权研究之价值  1

一、民商事纠纷与纠纷解决机制  1

二、仲裁制度与仲裁权研究之价值  4

第二章 仲裁权概念的法律界定  11

第一节 仲裁权的含义  11

一、仲裁权的概念  11

二、仲裁权的特征  17

三、仲裁权的构成  19

四、仲裁权的功能  24

第二节 仲裁权的界限确定  25

一、仲裁权与审判权(民事审判权)  26

二、仲裁权与行政权  27

三、仲裁权与调解权  29

四、仲裁权与仲裁事务管理权  30

第三节 仲裁权的性质  32

一、对仲裁权性质的不同解读  32

二、影响仲裁权性质的因素  40

三、对仲裁权性质的再认识  43

第三章 仲裁权主体  49

第一节 仲裁权主体的形成规则  49

一、非平衡性形成规则  49

二、仲裁庭的形成方式  52

第二节 仲裁员资格  56

一、法律对仲裁员资格的一般要求  56

二、法律对仲裁员资格的特殊要求  57

第三节 仲裁权主体的公正性保障  61

一、程序公正理念与裁判者的中立性  61

二、仲裁员自身的公正性约束  63

三、对仲裁员的异议及仲裁员的回避  68

四、仲裁员的更替  77

第四章 仲裁权的产生基础  81

第一节 当事人意思自治与仲裁协议  81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及其扩展  81

二、仲裁意思自治的体现  83

三、仲裁意思自治的非绝对性原则  87

第二节 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  92

一、仲裁协议的实质要件  93

二、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  100

第三节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  116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117

二、仲裁事项  121

三、仲裁机构与仲裁地点  122

四、仲裁规则  133

五、仲裁裁决的效力  135

第四节 仲裁条款的独立性  137

一、仲裁条款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依据  137

二、仲裁条款独立性原则的适用  139

第五节 仲裁协议的效力及其认定  153

一、仲裁协议效力的传统理论  153

二、仲裁协议的“长臂”效力——仲裁协议效力范围的突破与扩张  158

第五章 仲裁管辖权  175

第一节 仲裁管辖权的界定  175

一、仲裁管辖权与法院管辖权  175

二、仲裁管辖权与仲裁机构受理权  177

三、不同仲裁规则下的仲裁管辖权  180

第二节 仲裁管辖权的取得  186

一、当事人授权  186

二、法律授权  190

三、当事人授权与法律授权的冲突与协调  192

第三节 仲裁管辖权异议  194

一、对仲裁协议及其效力的异议  194

二、对仲裁机构及仲裁庭的异议  198

三、对仲裁庭受理范围的异议  199

四、对仲裁管辖权异议权利的放弃  202

第四节 对仲裁庭仲裁管辖权的认定  209

一、自裁管辖权原则  209

二、不同国家对仲裁管辖权的认定  211

三、对仲裁管辖权认定权的分析与思考  215

第六章 仲裁权行使程序及相关法律问题探讨  230

第一节 仲裁权行使的法律意义  230

一、仲裁权行使的含义及特点  230

二、仲裁权行使的依据  232

三、仲裁权行使的原则  236

四、仲裁权行使的方式  239

第二节 仲裁权行使的过程分析  240

一、仲裁权行使的基本模式  241

二、仲裁权行使过程中的司法支持与协助  245

三、仲裁庭对具体仲裁权的运作  251

四、仲裁庭不当行使仲裁权及其救济  264

第三节 仲裁权行使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273

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  273

二、“第三人”问题  279

三、合并仲裁问题  286

四、当事人撤回仲裁申请的相关法律问题  293

第七章 仲裁权合法与公正性保障  297

第一节 构筑仲裁权监督机制的基础  298

一、仲裁权监督的哲学基础和法理依据  298

二、仲裁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299

三、社会现实的需要  301

第二节 各国司法对仲裁权的监督  301

一、各国司法对仲裁权监督的立法与实践  301

二、司法对仲裁权监督的发展趋势  308

第三节 我国仲裁权监督体制  321

一、我国仲裁权监督体系  321

二、我国对仲裁权司法监督的形式  323

三、对我国仲裁权监督体制的思考  327

第八章 仲裁权的实现  345

第一节 仲裁权实现的法律意义  345

一、仲裁权实现的法律内涵  345

二、仲裁权实现的特征和途径  347

三、仲裁权实现的法律依据  349

第二节 仲裁权的自觉实现与强制实现  352

一、仲裁权的自觉实现  352

二、仲裁权的强制实现  354

三、仲裁权的自觉实现到强制实现的转化  360

四、和解在仲裁权实现中的意义  361

第三节 仲裁权实现的障碍因素  364

一、当事人授权瑕疵  364

二、仲裁员的素质及其独立性与公正性  369

三、仲裁庭权力的限制  370

四、仲裁庭行使仲裁权时的外部干扰  371

第四节 仲裁权实现的保障  372

一、法律保障  372

二、程序保障  374

三、司法保障  377

第九章 支持仲裁、发展仲裁理念下仲裁权理论与发展之法律思考  381

一、对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仲裁法解释》的解读  382

二、支持仲裁发展仲裁背景下仲裁制度的完善  391

主要参考书目  4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