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乔玉成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9628467212
  • 页数:602 页
图书介绍: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目录

第一篇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基本知识 3

第1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导论 3

1.1 概述 3

1.1.1 有关概念 3

1.1.2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范畴与分类 4

1.1.3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任务 5

1.1.4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发展趋势 7

1.2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9

1.2.1 选题 9

1.2.2 设计 9

1.2.3 实践 9

1.2.4 统计分析 10

1.2.5 总结概括 10

1.3 科研任务的完成 11

第2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选题与申报 14

2.1 选题的意义 14

2.2 选题的原则 15

2.2.1 需要性原则 15

2.2.2 创造性原则 16

2.2.3 科学性原则 17

2.2.4 可行性原则 17

2.2.5 效益性原则 18

2.3 课题的来源 19

2.3.1 指令性课题 19

2.3.2 指导性课题 19

2.3.3 委托课题 20

2.3.4 自选课题 20

2.4 选题的思路 20

2.4.1 从体育科学研究战略总体规划中寻找研究课题 20

2.4.2 从《课题指南》招标范围中选题 21

2.4.3 从体育实践中发现研究课题 21

2.4.4 从文献的空白点中选题 21

2.4.5 从人们容易忽略的地方选题 22

2.4.6 从学术交流中发现研究课题 22

2.4.7 从已有课题延伸中选题 23

2.4.8 从其它学科移植中选题 23

2.4.9 从导师、专家的建议中拟订课题 23

2.5 选题的基本程序 24

2.5.1 确定方向 24

2.5.2 提出问题 25

2.5.3 查阅资料 25

2.5.4 建立研究假说 25

2.5.5 确定研究方案 26

2.5.6 撰写选题报告 26

2.6 课题项目的申报 28

2.6.1 课题申报的程序 28

2.6.2 课题申报前的准备 28

2.6.3 科研标书的填写 28

2.7 课题的论证与评审 32

2.7.1 课题论证与评审的意义 32

2.7.2 课题论证与评审的内容 33

2.7.3 课题评审的质量标准 33

2.7.4 课题项目的评审程序 35

2.7.5 标书落选的常见原因 36

2.7.6 如何提高课题的中标率 37

第3章 体育生物科学文献的查阅与积累 55

3.1 查阅文献资料意义和作用 55

3.2 文献资料的分类 56

3.2.1 按文献的形式分类 56

3.2.2 按文献的来源分类 58

3.3 文献资料的查找途径与方法 59

3.3.1 从文献追踪文献 59

3.3.2 查阅研究者平时积累的文摘卡片 59

3.3.3 对某学者或实验室发表的文献跟踪追索 60

3.3.4 利用检索工具书目查找文献 60

3.3.5 浏览新出版的体育图书及核心期刊 62

3.3.6 使用计算机检索 63

3.3.7 系统查阅几种主要有关期刊 64

3.3.8 查阅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 64

3.4 文献资料的阅读 55

3.4.1 文献阅读的原则 65

3.4.2 文献阅读的方法 66

3.5 文献资料的积累 67

3.6 文献综述的撰写 69

3.6.1 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 69

3.6.2 文献综述的特点 69

3.6.3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内容 70

3.6.4 写作步骤 71

3.6.5 应注意的问题 72

第4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工作假说 74

4.1 假说的特点 74

4.2 假说的作用 75

4.3 假说的形成 77

4.3.1 提出假说的方法 77

4.3.2 建立科学假说的过程 78

4.3.3 形成假设与假说的原则 80

4.4 假说的检验 81

4.5 假说的发展 82

第5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85

5.1 观察法 85

5.1.1 观察法的特点 85

5.1.2 观察法的分类 86

5.1.3 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87

5.1.4 科学观察的基本程序 89

5.1.5 科学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90

5.2 实验法 91

5.2.1 实验法的特点 91

5.2.2 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 92

5.2.3 实验法和试验法的区别 93

5.2.4 实验法的基本类型 93

5.2.5 实验法的一般程序 94

第6章 体育生物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 96

6.1 被试因素 96

6.1.1 被试因素的确定 96

6.1.2 水平的选定 97

6.1.3 因素与水平的组合 97

6.1.4 被试因素的施加 97

6.2 受试对象 98

6.2.1 受试对象的确定 98

6.2.2 受试对象的条件 99

6.2.3 体育科研受试对象的特点 99

6.2.4 受试对象的依从性 99

6.2.5 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的局限性 100

6.2.6 以人作为受试对象的道德问题 100

6.3 实验效应 101

6.3.1 选取效应指标的要求 101

6.3.2 选取效应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102

第7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设计 104

7.1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设计原则 104

7.1.1 对照 104

7.1.2 盲法 106

7.1.3 随机 107

7.1.4 重复 108

7.1.5 均衡 109

7.2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设计方法 110

7.2.1 单组比较设计 110

7.2.2 交叉设计 111

7.2.3 完全随机设计 111

7.2.4 配对设计 112

7.2.5 配伍组设计 113

7.2.6 拉丁方设计 114

7.2.7 析因分析设计 114

7.2.8 正交设计 115

第二篇 动物实验基础知识 119

第8章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技术 119

8.1 体育生物学科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 119

8.1.1 小鼠 119

8.1.2 大鼠 122

8.1.3 家兔 125

8.1.4 狗 126

8.2 动物实验前的准备 128

8.2.1 理论准备 128

8.2.2 物质准备 128

8.3 实验动物编号的标记方法 129

8.4 实验动物的脱毛方法 129

8.4.1 剪毛法 131

8.4.2 剃毛法 131

8.4.3 拔毛法 131

8.4.4 脱毛法 132

8.5 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 132

8.5.1 小鼠的抓取与固定 132

8.5.2 大白鼠的抓取与固定 134

8.5.3 家兔的抓取和固定 134

8.5.4 犬的抓取与固定 135

8.6 实验动物的麻醉 136

8.6.1 常用麻醉药品 136

8.6.2 动物麻醉的方法 137

8.6.3 麻醉意外的急救 138

8.7 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139

8.7.1 注射给药 139

8.7.2 经口给药 142

8.7.3 灌胃给药 142

8.8 实验动物给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144

8.8.1 动物给药量的确定 144

8.8.2 人与实验动物药物剂量的换算方法 145

8.9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146

8.9.1 脱颈椎法 146

8.9.2 物理和化学药物法 146

8.10 动物实验的描述 146

第9章 实验动物的运动方式及选择 149

9.1 游泳 149

9.2 跑台运动 151

9.3 跳跃运动与爬杆运动 152

第10章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154

10.1 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 155

10.2 过度训练动物模型的建立 155

10.2.1 大鼠跑台运动过度训练模型建立(Ⅰ) 156

10.2.2 大鼠跑台运动过度训练模型建立(Ⅱ) 156

10.2.3 大鼠游泳运动过度训练模型建立 157

10.3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158

10.3.1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研究的动物模型 158

10.3.2 肌肉慢性运动性损伤动物模型 158

10.3.3 急性肌肉拉伤动物模型 160

10.3.4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模型 160

10.4 单纯性肥胖与高血脂动物模型的建立 161

10.4.1 下丘脑性肥胖动物模型 161

10.4.2 遗传性肥胖动物模型 162

10.4.3 饮食性诱导肥胖动物模型 162

10.4.4 实验性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163

10.5 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建立 165

10.5.1 急性高强度负荷的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建立 165

10.5.2 递增负荷的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建立 166

10.6 实验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167

10.6.1 内分泌型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167

10.6.2 肾动脉狭窄型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167

10.6.3 遗传性高血压模型 167

10.7 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模型的建立 168

10.7.1 大鼠操作式条件反射模型的建立 168

10.7.2 兔操作式条件反射动物模型的建立 169

10.8 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 170

10.8.1 跳台法 170

10.8.2 避暗法 171

10.8.3 水迷路法 171

10.9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建立 171

10.10 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172

10.10.1 胰腺切除法 172

10.10.2 化学性方法 173

第三篇 体育生物科学实验研究基本操作 177

第11章 动物实验中的外科手术操作 177

11.1 实验动物手术的基本设备与器械 177

11.1.1 动物手术室的设施 177

11.1.2 手术器械 177

11.2 动物实验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180

11.2.1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置 180

11.2.2 动物实验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181

11.2.3 动物手术的基本步骤 190

第12章 实验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92

12.1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192

12.1.1 血液标本的采集 192

12.1.2 血液标本的选择 195

12.1.3 血液标本的区别 195

12.1.4 血液标本的制备 195

12.1.5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容液的制备 196

12.1.6 血液中白细胞的分离 196

12.1.7 血液中淋巴细胞的分离 197

12.1.8 血少板的分离 198

12.1.9 红细胞膜的制备 199

12.1.10 血液标本的保存 200

12.1.11 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血液标本因素 202

12.2 尿液的采集与保存 202

12.2.1 尿液标本的采集 202

12.2.2 尿液标本的保存 203

12.3 组织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203

12.3.1 组织标本的采集 203

12.3.2 组织标本的保存 204

12.4 组织匀浆与细胞亚结构的制备 205

12.4.1 组织匀浆的制备 205

12.4.2 亚细胞结构的制备 206

12.5 组织切片的制备 210

12.5.1 组织制片的种类 210

12.5.2 组织制片的程序 210

12.5.3 组织标本的固定及固定液的选择 212

12.5.4 组织切片的染色 213

12.5.5 电镜标本制作方法简介 215

第13章 常用的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简介 217

13.1 电子显微镜技术 217

13.2 光谱分析技术 219

13.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 219

13.2.2 荧光分析 221

13.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 222

13.2.4 火焰光度分析 222

13.3 色谱技术 223

13.4 质谱技术 226

13.5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227

13.6 离心分离技术 228

13.7 免疫荧光技术 230

13.8 酶标记免疫技术 231

13.9 放射免疫技术 233

第四篇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方法与技术 239

第14章 常用生化指标的测试方法 239

14.1 血红蛋白测定 239

14.1.1 高铁氰化钾法 239

14.1.2 视比色法 240

14.2 血乳酸的测定 241

14.3 血尿素的测定 242

14.3.1 二乙酰-肟显色法 243

14.3.2 脲酶-波氏比色法 244

14.3.3 酶偶联速率法 245

14.4 尿肌酐测定 246

14.5 尿蛋白测定 248

14.5.1 加热乙酸法 248

14.5.2 磺基水杨酸比浊法 249

14.5.3 Folin-酚法 249

14.5.4 双缩脲比色法 250

14.6 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 251

14.6.1 肌酸显色法 252

14.6.2 酶偶联测定法 254

14.7 尿胆原测定 255

第15章 运动免疫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257

15.1 抗原抗体的检测 257

15.1.1 抗原或抗体检测的一般方法 257

15.1.2 用标记的抗体或抗原检测抗原抗体反应 261

15.2 抗原抗体检验中的几项基本技术 263

15.2.1 血凝技术 263

15.2.2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265

15.2.3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 266

15.2.4 放射免疫分析 268

15.3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270

15.3.1 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类型鉴定 270

15.3.2 T细胞功能测定 271

15.3.3 B细胞功能测定 281

15.3.4 其它免疫功能细胞测定 284

15.3.5 细胞因子检测 292

15.3.6 补体的测定 299

15.4 体育生物科学免疫学研究实例 302

15.4.1 健康人跑步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302

15.4.2 优秀运动员T细胞亚群分析 303

15.4.3 12周游泳运动对老龄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304

15.4.4 补体系统对有氧运动的免疫应答与适应特征 306

15.4.5 不同训练强度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307

15.4.6 大强度运动对T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影响 309

15.4.7 海水冬泳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309

15.4.8 大强度游泳训练对儿童少年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 311

15.4.9 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313

15.4.10 过度训练对大鼠NK细胞和IL-2含量的影响 315

第16章 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317

16.1 氧自由基的检测 317

16.1.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测定 317

16.1.2 羟自由基测定 318

16.1.3 过氧化氢测定 319

16.2 抗氧化酶的测定 321

16.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 321

16.2.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324

16.2.3 B型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的测定 326

16.2.4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328

16.3 非酶抗氧化剂的测定 329

16.3.1 谷胱甘肽的测定 329

16.3.2 维生素C的测定 330

16.3.3 维生素E的测定 330

16.4 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的测定 330

16.5 不饱和脂肪酸测定 333

16.6 自由基代谢及抗氧化酶研究实例 335

16.6.1 运动对大鼠肾脏自由基产生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5

16.6.2 牛磺酸对运动机体自由基体系的影响 338

16.6.3 游泳对小鼠肝脑组织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339

16.6.4 FDP对小鼠肾脏、心肌、骨骼肌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340

16.6.5 大强度游泳对小鼠骨骼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342

16.6.6 谷氨酰胺对对力竭性运动大鼠腓肠肌抗氧化能力效果的研究 344

第17章 运动内分泌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345

17.1 运动内分泌学研究常用指标 345

17.2 运动对垂体-甲状腺系统影响的研究 348

17.2.1 甲状腺素样作用实验方法 348

17.2.2 甲状腺激素(T3、T4)的含量测定 349

17.3 运动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影响的研究 350

17.3.1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测定 350

17.3.2 血浆皮质酮测定 352

17.3.3 尿中醛固酮含量测定 354

17.3.4 血浆ACTH测定 355

17.3.5 下丘脑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测定 355

17.4 运动对垂体-性腺系统的影响 355

17.4.1 性激素样作用的实验方法 355

17.4.2 性激素含量测定 356

17.4.3 促性腺激素的测定 360

17.5 运动对胰腺分泌功能的影响 364

17.5.1 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 364

17.5.2 糖耐量实验 366

17.6 运动对内分泌系统影响研究实例 366

17.6.1 补肾中药对大鼠运动性低血睾酮的调整作用 366

17.6.2 理气扶正中药对运动大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367

17.6.3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370

17.6.4 运动性低血睾酮及补肾中药对大鼠能量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 370

17.6.5 硒缺乏和训练对雄性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 372

17.6.6 “餐后散步”对老年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 374

17.6.7 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375

第18章 运动物质代谢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378

18.1 蛋白质代谢指标的测定 378

18.1.1 血浆蛋白质测定 378

18.1.2 蛋白质合成代谢的测定 385

18.1.3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386

18.1.4 核酸的测定 388

18.2 糖代谢指标的测定 393

18.2.1 血糖的测定 393

18.2.2 组织糖原含量测定 398

18.3 脂肪代谢指标的测定 399

18.3.1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399

18.3.2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401

18.3.3 血清脂蛋白电泳分析 403

18.3.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404

18.3.5 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组分聚乙二醇法测定 405

18.3.6 血清载脂蛋白AI及B(ApoAI及ApoB)测定 406

18.4 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 408

18.4.1 血清钾和钠测定 408

18.4.2 血清钙测定 411

18.4.3 血清镁测定 413

18.4.4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 414

18.4.5 血清铜测定 417

18.4.6 血清锌测定 418

18.5 血清酶的测定 420

18.5.1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 420

18.5.2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测定 422

18.5.3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423

18.6 运动物质代谢研究实例 426

18.6.1 扶正理气中药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糖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 426

18.6.2 理气扶正中药对运动训练大鼠糖、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427

18.6.3 有氧运动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 429

18.6.4 有氧运动对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30

18.6.5 运动对大鼠心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431

18.6.6 不同刺激方法对大鼠跑台运动疲劳及恢复期糖代谢的影响 433

18.6.7 “体复康”对运动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影响 435

18.6.8 过度训练对大鼠血清某些酶活性及UMb含量的影响 437

18.6.9 冬训后运动员全血锌、铜、铁、钙、镁的测定与分析 438

18.6.10 极量运动对小鼠体内4种器官微量元素影响的性别差异 439

18.6.11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440

第19章 骨骼肌微细结构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442

19.1 骨骼肌微细结构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442

19.2 骨骼肌超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443

19.3 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判断 443

19.3.1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 443

19.3.2 肌纤维构成比的判断 444

19.4 骨骼肌微细结构与超微细结构研究实例 446

19.4.1 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446

19.4.2 游泳对增龄小鼠骨骼肌Ⅱb型肌球蛋白重链基因表达的影响 449

第20章 体育锻炼抗衰老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451

20.1 体育锻炼抗衰老效果的研究方法 451

20.2 体育锻炼抗衰老研究实例 458

20.2.1 不同负荷耐力训练对衰老大鼠血糖、血脂及衰老程度的影响 458

20.2.2 有氧运动对老年小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59

20.2.3 健身锻炼对老年男子血清酶和自由基的影响 460

20.2.4 运动对健康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461

第21章 运动营养补剂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464

21.1 运动营养补剂的分类与作用原理 464

21.1.1 增加蛋白质合成的运动营养补剂 464

21.1.2 促进代谢的营养补剂 467

21.1.3 提高抗氧化作用的运动营养补剂 467

21.1.4 中药运动补剂 468

21.2 运动营养补剂抗运动性疲劳研究指标 468

21.2.1 主观指标 469

21.2.2 神经系统指标 470

21.2.3 骨骼肌系统疲劳指标 471

21.2.4 心血管系统疲劳指标 475

21.2.5 内分泌调节变化指标 476

21.2.6 免疫系统机能变化指标 476

21.2.7 神经肌肉电诊断指标 477

21.2.8 运动性疲劳生化指标 478

21.3 运动营养补剂研究实例 479

21.3.1 白蚁机体匀浆液抗疲劳及相关保健作用的实验研究 479

21.3.2 灵芝液对运动员抗疲劳效果的实验观察 481

21.3.3 补充肌酸对提高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482

21.3.4 牛磺酸对大鼠急性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等指标的影响 483

21.3.5 牛磺酸对大鼠力竭运动时第二信使及心肌线粒体中钙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 485

21.3.6 谷氨酰胺对力竭性游泳大鼠肝脏MDA、GSH、SOD含量的影响 486

第22章 高原训练研究方法与技术 489

22.1 高原训练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489

22.1.1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 489

22.1.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490

22.1.3 血液流变学指标 490

22.2 高原训练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492

22.3 高原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493

22.3.1 骨骼肌形态结构和酶活性 493

22.3.2 肌红蛋白浓度 493

22.3.3 蛋白质代谢 493

22.4 高原训练对有氧耐力的影响 493

22.4.1 最大摄氧量(VO2max) 493

22.4.2 肺通气机能 494

22.4.3 心脏功能 494

22.4.4 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 494

22.5 高原训练研究实例 494

22.5.1 间歇性缺氧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乳酸代谢的影响 494

22.5.2 模拟高原训练对大鼠腓肠肌LDH和MDH活性的影响 496

22.5.3 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497

第五篇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的处理 503

第23章 体育生物科学实验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03

23.1 实验数据的收集 503

23.1.1 实验数据收集的原则 503

23.1.2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保存 504

23.2 实验数据的整理 505

23.2.1 实验数据的检查 505

23.2.2 拟整理表 505

23.2.3 归组汇总 505

23.3 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506

23.3.1 有效数字 506

23.3.2 极端值的取舍 507

23.3.3 缺项估计 510

23.3.4 未检出值的估计 510

23.4 实验数据质量的评价 511

23.4.1 效度 511

23.4.2 信度 511

第24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实验数据的分析 513

24.1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513

24.1.1 总体与样本 513

24.1.2 随机化 514

24.1.3 变异与误差 514

24.1.4 概率 515

24.1.5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 515

24.1.6 统计量与参数 515

24.2 统计学指标 516

24.2.1 相对数 516

24.2.2 平均数 516

24.2.3 标准差 519

24.3 抽样误差 521

24.3.1 抽样误差的概念 522

24.3.2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 523

24.4 假设检验 523

24.4.1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523

24.4.2 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525

24.5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常用的假设检验 525

24.5.1 t检验 525

24.5.2 四格表资料卡方(x2)检验 530

24.6 统计方法的选择 532

24.6.1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选择 532

24.6.2 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选择 532

24.6.3 等级资料的统计方法选择 533

24.6.4 双变量资料的统计方法选择 533

24.6.5 单组试验设计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 534

24.6.6 两组试验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 534

24.6.7 多组试验统计检验方法的选择 535

第六篇 体育生物学科研究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541

第25章 科学技术报告与实验报告的撰写 541

25.1 科学技术报告的撰写 541

25.1.1 编写要求 541

25.1.2 编写格式 541

25.2 实验报告的撰写 547

25.2.1 实验报告的撰写原则 547

25.2.2 实验报告内容和项目要求 548

25.2.3 实验方法和步骤 548

25.2.4 实验结果 548

25.2.5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49

25.2.6 结论 549

第26章 体育生物学科学术论文的撰写 551

26.1 学术论文写作的程序 551

26.1.1 构思 551

26.1.2 资料准备 551

26.1.3 拟订提纲 552

26.1.4 草稿、清稿、修改、定稿 552

26.2 学术论文的格式 553

26.2.1 文题 553

26.2.2 署名 555

26.2.3 摘要 556

26.2.4 关键词 556

26.2.5 引言 557

26.2.6 材料与方法 557

26.2.7 结果 558

26.2.8 讨论 568

26.2.9 结论(小结) 569

26.2.10 致谢 569

26.2.11 参考文献 570

26.3 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 573

26.3.1 文题 573

26.3.2 姓名、学位与工作单位 573

26.3.3 摘要格式 574

26.3.4 语态与时态 574

26.3.5 注意事项 574

26.4 体育生物学科论文质量评价与要求 575

26.4.1 体育生物学科论文质量评价标准 575

26.4.2 造成论文质量不高的常见原因 576

26.4.3 提高论文质量的途径 576

26.5 学术论文的投稿、退稿、回修 577

26.5.1 投稿 577

26.5.2 退稿 581

26.5.3 回修 581

第27章 体育生物学科学位论文的撰写 583

27.1 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异同 583

27.2 学位论文的特点 584

27.3 学位论文的分类 585

27.3.1 学士学位论文 586

27.3.2 硕士学位论文 586

27.3.3 博士学位论文 587

27.4 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程序 587

27.4.1 学位论文的布局与结构 587

27.4.2 学位论文的写作提纲 588

27.4.3 学位论文的准备与书写程序 589

27.5 学位论文的行文与修改 590

27.5.1 初稿的写作 590

27.5.2 论文的修改 590

第28章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论文的报告与答辩 591

28.1 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591

28.2 课题立项的答辩技巧 594

28.3 学术论文的报告与答辩 596

28.4 学位论文的报告与答辩 596

28.4.1 关于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 597

28.4.2 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 598

28.4.3 学位论文答辩技巧 5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