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国玲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10201165
  • 页数:4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刑事政策研究成果,分别从刑事政策的基本理论、历史研究、立法政策、量刑政策、行刑政策,以及死刑刑事政策、被害人刑事政策、重罪刑事政策、轻罪刑事政策、严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方面逐一作了梳理与评述。是一部全面把握我国刑事政策理论成果难得的综述类书籍。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目录

序言 被害人研究三十年 1

一、被害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

二、被害人研究的基本内容 9

三、被害人研究的贡献、反思及前瞻 15

基础篇 1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基本问题研究 1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1

一、被害人与犯罪被害人之分 1

二、犯罪被害人的内涵 2

三、犯罪被害人概念中的犯罪之争 3

四、犯罪被害人的外延之争 5

五、直接被害人与间接被害人之争 9

六、简要述评 10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的特征与分类 10

一、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10

二、犯罪被害人的分类 12

三、简要述评 18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学概述 19

一、犯罪被害人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 19

二、犯罪被害人学的功能 23

三、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与发展 24

四、简要述评 31

第四节 被害调查 32

一、被害调查与被害人调查 32

二、被害调查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33

三、被害调查的历史发展 33

四、国际犯罪被害人调查及美国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34

五、对我国被害调查制度的理论建构 35

六、被害调查在我国的开展 37

七、简要述评 38

第二章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研究 39

第一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研究综述 39

第二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基础研究 42

一、对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认识论研究 42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研究视角 43

三、简要述评 45

第三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 45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的概念 45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研究的历史回顾 46

三、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类型 47

四、简要述评 57

第四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化 57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化类型 58

二、被害人与犯罪人角色转换机制研究 62

三、简要述评 63

第五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其他关系 63

一、对应共存关系 63

二、刺激与反应关系 64

三、责任分担关系 65

四、刑事对立关系 66

五、简要述评 66

第三章 被害性与被害预防研究 67

第一节 被害性研究综述 67

一、被害性研究综述 67

二、被害性的定义 68

三、被害性的内容 70

四、被害性的其他研究 78

五、简要述评 79

第二节 被害预防研究 80

一、被害预防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80

二、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的关系 88

三、被害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91

四、被害预防的理论根据 95

五、被害预防的实施 96

六、简要述评 110

制度篇 112

第四章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研究 112

第一节 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比较研究 112

一、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历史比较研究 113

二、世界主要国家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比较研究 115

三、两大法系中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比较研究 118

四、简要述评 119

第二节 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的变迁 119

一、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 119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 121

三、简要述评 128

第三节 我国被害人当事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 128

一、尊严价值理论 128

二、报应观念 129

三、刑事救济理论 131

四、程序正义理念 133

五、简要述评 135

第四节 我国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善 136

一、被害人的上诉权 136

二、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138

三、被害人的诉讼代理权 141

四、被害人的知情权 142

五、简要述评 144

第五章 被害人援助制度研究 145

第一节 被害人援助的概念和意义 145

一、被害人援助的概念 145

二、被害人援助制度的意义 147

三、简要述评 150

第二节 被害人援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150

一、被害人援助制度的产生 150

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被害人援助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152

三、我国被害人援助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155

四、简要述评 156

第三节 被害人援助的内容 156

一、被害人援助体系 156

二、被害人援助方式 157

三、对特殊刑事被害人的特殊援助 159

四、被害人援助的若干具体制度 160

五、简要述评 162

第六章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 163

第一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依据 163

一、关于被害人国家补偿理论依据的主要观点 163

二、对主要观点的分析 166

三、简要述评 168

第二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设计 169

一、补偿原则 169

二、补偿对象和范围 171

三、补偿机构与程序 175

四、补偿资金的来源与管理 177

五、补偿申请途径 178

六、简要述评 179

第三节 特殊类型被害人补偿制度 183

一、知识产权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 183

二、非常状态被害人补偿制度 186

三、简要述评 188

第七章 被害人保护视野中的刑事和解研究 189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 189

一、关于刑事和解理念基础的主要观点 189

二、简要述评 198

第二节 是否应引进刑事和解的争论 200

一、反对引进刑事和解的观点 200

二、简要述评 206

第三节 刑事和解相关问题 207

一、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 207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 207

三、简要述评 208

第八章 被害人保护视野中的恢复性司法研究 211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的价值基础 211

一、关于恢复性司法价值基础的主要观点 211

二、简要述评 216

第二节 引进恢复性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7

一、支持引进恢复性司法的主要观点 217

二、简要述评 219

第三节 引进恢复性司法的质疑 220

一、质疑引进恢复性司法的主要观点 220

二、简要述评 221

第九章 被害人过错研究 225

第一节 被害人过错概述 225

一、被害人过错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225

二、简要述评 227

第二节 被害人过错适用范围及其认定原则 229

一、被害人过错适用范围 229

二、被害人过错认定基本原则分析 230

三、简要述评 231

第三节 被害人过错对刑事责任的影响 232

一、被害人过错影响刑事责任的主要观点 232

二、简要述评 233

类型篇 234

第十章 未成年被害人研究 234

第一节 未成年被害人概述 234

一、未成年被害人的定义 234

二、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情形与表现 235

三、简要述评 236

第二节 未成年被害人被害原因 237

一、未成年人被害原因分析 237

二、简要述评 240

第三节 未成年人被害救助及预防 241

一、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体系 241

二、未成年人被害预防 247

三、简要述评 254

第十一章 女性被害人研究 255

第一节 女性被害的特征与原因 255

一、女性被害的特征 255

二、女性被害的原因 256

三、简要述评 259

第二节 女性被害的预防 259

一、关于女性被害的预防主要观点 259

二、简要述评 262

第三节 女性被害人的权益救济和保障 262

一、关于女性被害人权益救济和保障的主要观点 262

二、简要述评 266

第四节 女性被害人分述 267

一、受到性侵犯的女性被害人 267

二、家庭暴力的被害人 272

三、简要述评 277

第十二章 暴力犯罪被害人研究 278

第一节 暴力犯罪被害人概述 278

一、暴力犯罪被害人的基本特征 278

二、暴力犯罪被害人与加害人的互动关系 282

三、暴力犯罪被害人的被害要因 282

四、暴力犯罪被害预防 285

五、简要述评 288

第二节 杀人、伤害犯罪被害人研究 289

一、杀人、伤害犯罪的被害人类型 289

二、杀人、伤害犯罪的被害人特征 292

三、杀人、伤害犯罪被害原因分析 295

四、杀人、伤害犯罪被害预防对策 297

五、简要述评 300

第三节 抢劫犯罪被害人研究 301

一、抢劫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301

二、抢劫犯罪被害因素 303

三、抢劫犯罪被害预防 304

四、简要述评 307

第四节 绑架犯罪被害人研究 307

一、绑架犯罪被害人的类型 307

二、绑架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308

三、绑架犯罪被害预防 310

四、简要述评 316

第十三章 财产与经济犯罪被害人研究 317

第一节 财产犯罪被害人研究 317

一、财产犯罪被害人的一般特征 317

二、盗窃犯罪的被害人 318

三、简要述评 321

第二节 经济犯罪被害人研究 321

一、经济犯罪被害的特殊性 321

二、诈骗犯罪被害人 322

三、简要述评 332

第十四章 无被害人犯罪研究 333

第一节 无被害人犯罪的概念 333

一、“无被害人犯罪”概念之争 333

二、简要述评 334

第二节 无被害人犯罪研究的历史发展 335

一、无被害人犯罪研究的历史发展 335

二、简要述评 336

第三节 无被害人犯罪的类型及特点 336

一、关于无被害人犯罪类型及特点的主要观点 336

二、简要述评 337

第四节 无被害人犯罪的非犯罪化问题 338

一、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的理论根据 338

二、安乐死的非犯罪化问题 339

三、赌博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 345

四、聚众淫乱罪的非犯罪化问题 348

五、简要述评 349

附录 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索引 3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