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第1卷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第1卷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第1卷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秉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群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1447701
  • 页数:6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大量、丰富的理论和实际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大陆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特别是现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其特点、规律和原因,研究预防和控制黑社会犯罪的方针、政策、法律和经验,研究全球化时代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战略和措施,并把这些研究理论化、系统化,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其中不乏各种理论的介绍、辩论与批判。该书是公检法机关、法律院校师生以及其他法律工作者从事该方面研究工作必备用书。
《中国有组织犯罪研究 第1卷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目录

第一编 起源与历史 1

第一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的起源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研究黑社会犯罪起源的重要意义 1

二、帮会组织蜕化为黑社会的根源 1

第二节 清朝前期帮会组织的产生 2

一、天地会(洪门) 2

二、青帮 13

第三节 清朝后期帮会组织的演变 16

一、哥老会(红帮)的崛起 17

二、青帮的演变与青红帮的合流 20

三、帮会在海外的发展 23

第二章 旧中国的黑社会犯罪 26

第一节 民国初年至北洋军阀时期的黑社会犯罪 26

一、青帮的演变 26

二、袍哥的蜕化 28

第二节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年)的中国黑社会犯罪 29

一、“四·一二”政变前后帮会的反动 29

二、上海黑社会的鼎盛 31

三、全国各地黑社会势力的消长 3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帮会活动和黑社会犯罪 43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帮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活动 43

二、沦陷区的帮会组织和黑社会犯罪活动 49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的帮会活动和黑社会犯罪 57

一、抗战胜利后初期 58

二、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至新中国成立 66

第五节 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特点和规律 71

一、帮会向黑社会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72

二、具有极其严密的组织纪律 73

三、具有相对稳定的、排他性的势力范围 73

四、以有组织的暴力建立自己的统治 74

五、不择手段攫取金钱和财富 74

六、与反动政权相互勾结,形成黑金政治 75

七、黑社会势力发展异常迅速,遍及全国 75

第二编 历史的转折与新发展 76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黑社会势力的覆灭 76

第一节 建国初期打击黑社会势力和黑社会犯罪的斗争 76

一、肃清土匪 78

二、镇压反革命 80

三、查禁烟毒 81

四、取缔娼妓 85

第二节 新中国为何能迅速消灭黑社会势力和黑社会犯罪 88

一、根本原因 88

二、具体原因 88

第四章 黑社会犯罪在中国大陆25年的历史空白 90

第一节 中国大陆25年(1953~1978年)的犯罪基本情况 90

一、社会治安的黄金时期 90

二、并非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 92

三、这是为什么? 92

第二节 黑社会犯罪在中国大陆出现25年的历史空白的原因 92

一、经济原因 92

二、政治原因 93

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94

四、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 95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96

二、几个名词作简要的解释 97

第二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98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境内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孳生 98

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 106

第三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二阶段(1990~1999年) 111

一、1990~1999年境内黑社会的孳长 111

二、1990~1999年境外黑社会的渗透 134

第四节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第三阶段(2000~2009年) 143

一、严峻的治安形势 144

二、波澜起伏的斗争 148

三、2000~2009年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四大特点 155

第六章 改革开放后30年黑社会(性质)组织在中国大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67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黑社会(性质)组织在中国大陆发展的特点 167

一、境内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合流 167

二、黑社会组织发展,有四个基本途径:组织化、组织暴力化、扩大经济实力和势力范围 168

三、集多种犯罪于一身 171

四、最危险的倾向:官匪勾结或官匪一家 171

第二节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规律 174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174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阶段性 175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整体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176

第七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今后的发展趋势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趋势 178

第三节 黑社会犯罪的发展趋势 179

第三编 概念与特征 182

第八章 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182

第一节 概述 182

一、长期存在的基本概念的严重混乱和分歧 182

二、基本概念的科学化是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 183

第二节 两个相关概念:犯罪团伙、犯罪集团 184

一、犯罪团伙 184

二、犯罪集团(一般犯罪集团与特殊犯罪集团) 187

第三节 对黑社会概念的历史考证 190

第四节 对港澳台的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考察 191

一、香港 191

二、澳门 193

三、台湾 196

第五节 中国大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的发展过程 200

一、概述 200

二、地方法规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的规定 200

三、中国警方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规定 201

第六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定 210

一、刑法第294条第1款 210

二、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211

三、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 215

第七节 修改刑法,统一使用黑社会组织的概念 216

第九章《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概念和特征 218

第一节 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关于有组织犯罪集团概念和特征的研究 218

一、苏兹德尔国际研讨会 218

二、《秘书长的报告:有组织犯罪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219

三、《世界各区域有组织跨国犯罪造成的问题和危险》 221

四、《在区域和国际各级预防并控制有组织跨国犯罪的适当方式和准则》 223

五、那不勒斯政治宣言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的全球行动计划 223

六、《那不勒斯政治宣言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的全球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 224

第二节《联合国打击有组织犯罪公约》对于有组织犯罪集团的界定 224

一、公约第2条第(a)款的规定 224

二、特征 225

第十章 黑社会组织概念的深化和精确化 228

第一节 黑社会组织的本质:非法的有组织暴力 228

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28

二、什么是黑社会 228

三、两种社会的对立 229

四、两种社会的区别 232

五、《秘书长的报告:有组织犯罪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的一个错误观点 232

六、有组织的暴力是组织与暴力的统一 233

七、组织也是一种控制世界的力量 235

八、有组织暴力的目的:金钱与权力 239

九、任何权力,都有其适用的范围 244

第二节 黑社会组织的定义 246

一、黑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246

二、黑社会组织的定义 246

三、与有组织犯罪集团定义的比较 246

第十一章 恶势力(团伙) 248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同盟军和后备军 248

第二节 恶势力(团伙)的概念和特征 254

一、概述 254

二、三个有代表性的恶势力(团伙)定义简介 254

三、三个有代表性的恶势力(团伙)定义评析 255

四、本书给恶势力(团伙)下的定义 256

五、恶势力(团伙)与一般团伙的主要区别 258

六、恶势力(团伙)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主要区别 258

第三节 恶势力(团伙)的法律对策 258

第十二章 跨国黑社会组织(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 259

第一节 概述 259

第二节 跨国黑社会组织(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的概念与类型 260

第十三章 黑社会组织(有组织犯罪集团)的社会学分析 263

第一节 概述 263

第二节 对美国学者的三种代表性理论评介 264

一、外国人阴谋集团/官僚主义模式论、保护关系模式论和企业模式论简介 264

二、外国人阴谋集团/官僚主义模式论、保护关系模式论和企业模式论析评 269

第三节对(意)狄厄高·甘贝特(Diego Gambetta)“私人保护企业”论的评介 270

一、“私人保护企业”(Business of Private Protection)论简介 270

二、“私人保护企业”论析评 273

第四节 我们的观点:非法社会权力模式论 275

第四编 黑社会组织与其他相关犯罪组织的区别 277

第十四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区别 277

第一节 概述 277

第二节 恐怖主义的概念 280

一、关于恐怖主义的概念的争论 280

二、恐怖主义一词的来源与发展变化 282

三、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恐怖主义的界定 284

四、学者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 290

五、揭开恐怖主义的神秘面纱——本书对恐怖主义的分析与界定 294

第三节 恐怖主义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307

第四节 我国刑法关于恐怖主义的规定 308

一、1997年刑法第120条的规定 308

二、2001年刑法修正案(三)的修正 309

第五节 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 312

一、“东突厥斯坦”(简称“东突”)恐怖主义 312

二、从暴力走向恐怖的“藏青会” 324

三、“三股势力” 327

第六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329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联系 329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区别 330

三、联合国有关文件的观点 331

第十五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邪教组织的区别 333

第一节 邪教的定义 333

一、关于邪教一词的释义 333

二、邪教的概念和特征 336

第二节 我国刑法关于邪教的规定 345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邪教组织的区别 351

第四节 世界七大邪教透视 351

一、概述 351

二、太阳圣殿教 356

三、人民圣殿教 358

四、上帝之子 359

五、大卫支派 361

六、奥姆真理教 362

七、天堂之门 366

八、恢复上帝十诫运动 368

第十六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会道门的区别 371

第一节 中国封建邪教——会道门 371

一、概述 371

二、一贯道 373

三、同善社 376

第二节 我国刑法关于会道门的规定 377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会道门的区别 378

第五编 黑社会犯罪(有组织犯罪) 380

第十七章 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犯罪 380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概念和种类 380

一、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概念 380

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种类 381

第二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自身相关的犯罪 382

一、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382

二、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383

三、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384

第三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犯罪 385

一、暴力犯罪 385

二、毒品犯罪 388

三、涉枪犯罪 394

四、贩运人口 400

五、偷渡 405

六、洗钱 412

第十八章 跨国有组织犯罪 419

第一节 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 419

第二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公约适用范围的规定 420

第三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实施与我国刑法的修改概述 421

一、公约的实施 421

二、我国刑法的修改 422

第四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规定的四种基本犯罪与我国刑法相应条文的修改 423

一、参加有组织犯罪集团(第5条)的刑事定罪 424

二、洗钱行为的刑事定罪(第6条) 425

三、腐败(第8条)的刑事定罪 431

四、妨害司法罪(第23条)的刑事定罪 433

第五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三个附加议定书规定的犯罪与我国刑法相应条文的修改 434

一、概述 434

二、《人口贩运问题议定书》规定的犯罪的刑事定罪(第5条) 435

三、《移民问题议定书》规定的犯罪的刑事定罪(第6条) 439

四、《枪支问题议定书》规定的犯罪的刑事定罪(第5条) 441

第六编 原因论 445

第十九章 我国黑社会犯罪(有组织犯罪)的原因论简介 445

第一节 研究我国黑社会犯罪的原因的意义 445

第二节 我国官方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 446

第三节 我国学术界关于黑社会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 449

一、有代表性的观点 449

二、其他观点 453

第二十章 对美国有组织犯罪原因论的考察 455

一、美国有组织犯罪原因论的历史发展简介 455

二、对美国犯罪原因论的简要分析 457

第二十一章 黑社会犯罪的自组织原因论 468

第一节 自组织原因论概论 468

一、自组织原因论的方法论基础 468

二、自组织原因论的基本原理 469

三、自组织原因论的基本观点 471

第二节 社会不平等(黑社会组织的社会根源) 472

一、社会不平等的理论分析 472

二、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 474

三、失业 476

四、收入差距悬殊,贫富差距扩大 478

五、社会分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社会基础 479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金钱的追求 481

一、斯密难题或斯密悖论 481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 48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 484

四、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驱动力 487

第四节 犯罪亚文化(黑社会组织的精神支柱) 487

一、犯罪亚文化的概念 487

二、以游民文化为中心的犯罪亚文化 488

三、以暴力和色情为中心的当代犯罪亚文化 492

四、暴力意识和帮派思想——犯罪亚文化的核心 493

第五节 政治腐败(黑社会组织孳生和发展壮大的温床) 494

一、政治腐败与黑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 494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个10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496

三、第二个10年(1990~1999年) 499

四、第三个10年(2000~2009年) 506

第六节 社会控制能力弱化 510

第七节 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和影响 511

第八节 结论 512

第七编 预防与控制 514

第二十二章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514

第一节 概述 514

一、预防和控制的概念 514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国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方针 516

第二节 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防控 520

一、总的战略方针 520

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战略策略 521

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战术和措施 523

第三节 我国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各类犯罪的防控 526

一、对毒品犯罪的防控 527

二、对涉枪犯罪的防控 539

三、对偷渡犯罪的防控 540

四、对贩运人口罪的防控 542

五、对洗钱犯罪的防控 547

第八编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合作 550

第二十三章 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 550

第一节 概述 550

第二节 初始阶段的国际合作 550

一、1975年第五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 550

二、1980年第六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 551

三、1985年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 551

四、1990年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 553

五、国际上首次专门研究有组织犯罪的两个专家会议——1991年斯莫伦尼斯专家组会议和苏兹达尔国际研讨会 557

六、1991年制定有效的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方案部长级会议与打击有组织犯罪 564

七、第一届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与打击有组织犯罪 565

第三节 历史性的转折点——对有组织犯罪的全面宣战和全球性行动 566

一、英明的决策:“关于有组织的跨国犯罪问题世界部长级会议的决议草案” 567

二、庄严的宣言和果断的行动:《那不勒斯政治宣言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全球行动计划》 568

第四节 全球统一打击有组织犯罪的法治化——《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巴勒莫公约) 572

一、巴勒莫公约的制定 572

二、巴勒莫公约的内容 575

第五节 迎接21世纪的挑战 579

第六节 建立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战略联盟 581

一、《曼谷宣言》 581

二、战略联盟的第一个主要目标: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及恐怖主义与其他犯罪活动的联系 585

三、战略联盟的第二个主要目标: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 587

四、战略联盟的第三个主要目标:预防与控制腐败 588

第七节 建立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和反腐败的全球法律基础 590

一、在国家和国际两级,实现法治,保护和保障人权 590

二、确保《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及其议定书的有效执行 591

三、确保13项反恐国际公约和《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的有效执行,特别是缔结一项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 592

四、确保《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效执行 594

参考书目 596

后记 6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