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学批评
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学批评

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学批评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毓和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3037072
  • 页数:6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史学研究及史学评论”,第二部分为“专项性史学考察”,第三部分为“音乐家评论”,第四部分为“其他音乐评论”。
《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学批评》目录

第一部分 史学研究及史学评论 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卷》综述 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的概况 34

历史与历史著作,历史观和史学批评 47

关于音乐通史的写作 52

关于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59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几个史学观点的认识 65

对中国近百年音乐发展的一些思考——与海内外音乐学者讨论 73

关于不同民族文化、音乐的交流及其对中国近百年音乐发展的影响 83

关于“重写音乐史”和为什么大家在音乐史教材编写中一度忽略了李抱忱——读《“重写音乐史”:一个敏感而又不得不说的话题》之后 92

戴鹏海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读后感 99

关于“重写音乐史”问题的几点感想 107

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历史分期问题 113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2004年在杭州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八届年会上的讲话 117

第二部分 专题性史学考察 129

辛亥革命前后的军歌——我国早期的群众歌曲传统之一 131

日本早期歌曲对中国早期军队歌唱活动的影响 144

继承优秀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为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而作 155

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发展简述 160

关于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180

中国合唱音乐发展概述 197

对交响音乐创作如何更好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一些想法 221

对香港中华音乐院的调查和研究 228

第三部分 音乐家评论 241

吴祖强及其音乐创作 243

瞿希贤及其音乐创作 257

为人民音乐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吕骥及其音乐创作 267

无私无畏、忠贞不渝——贺绿汀及其音乐创作 280

抒时代之音,融华夏之情——李焕之及其音乐创作 291

毕生敬业,严谨练达——江定仙及其音乐创作 307

一位在艺术创新上不断探索的作曲家——罗忠镕及其音乐创作 318

丁善德——为中国音乐事业奉献终生 331

汪立三——为中国钢琴音乐开拓新境界 345

为祖国的花朵更加绚丽——记作曲家李群 354

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前进——记作曲家朱践耳 362

不断向民族文化传统贴近——试论江文也音乐创作的风格演变 374

吕骥与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390

吕骥对开创我国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事业的贡献 396

《马思聪全集》“序言”及“后记” 401

为人民的事业贡献终身——纪念马可逝世二十周年 410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开拓者、奠基者——丁善德 423

中国现代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代表——赵沨 429

如何正确认识、评价聂耳及其音乐创作——为2006年玉溪举办“首届聂耳音乐学术研讨会”而写 440

身在香港,心系祖国——为屈文中逝世五周年而作 454

刘雪庵先生及其音乐成就——为纪念刘雪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作 464

师长、同事、同志、畏友——为纪念廖辅叔教授诞辰一百周年而写 473

刘德海、琵琶音乐与中华文化——在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481

从对萧友梅音乐思想的评价想起——为“萧友梅与当代音乐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而写 493

将一切奉献给祖国音乐事业的音乐家——苏夏教授 498

我对黎英海及其音乐创作的了解——在黎英海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507

怀念黄晓庄同志——为纪念“四八烈士”遇难六十周年而作 512

精湛的演出,崇高的艺德——听声乐教授宋承宪从艺六十周年音乐会有感 517

田汉与解放前“国统区”进步音乐运动的发展 521

第四部分 其他音乐评论 535

关于音乐评论工作的认识与建议——在淮南“全国音乐评论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537

一封从未发表的、有关对《新音乐》月刊批判陈洪和陆华柏的复信 547

朱践耳同志关于民族器乐创作的一封信 550

对研究生的招生、课程设置、论文写作及答辩的若干建议——2005年在北京召开的音乐院校“音乐学研究生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555

我为什么重新编写了一本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教材? 560

一本难得的地区、断代、专题音乐史著——读吴赣伯《二十世纪香港中乐史稿》 566

我是如何进入音乐之门和为什么选择了音乐史研究和教学之路 571

将美好的心愿变为现实——编印《马思聪全集》之后 579

附录 5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