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学教师教学基础
大学教师教学基础

大学教师教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宝池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43473829
  • 页数:212 页
图书介绍: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还不多,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实践教学领域呈现出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责无旁贷地应该去研究和探索,以推动高校实践教学的更好发展。
《大学教师教学基础》目录

第一篇 备课 2

第一章 备课的定义、特点及其地位 2

第一节 备课的定义及其要点 2

一、备课的主体——执教者 2

二、备课的范畴——教学过程 4

三、备课的关键——教学环节 11

四、备课的学科——教学内容 11

第二节 备课的特点及其性质 12

一、执教者自我规范的过程 12

二、教学内容再创造的过程 12

三、与主体模拟对话的过程 13

四、主导博采众长的学习过程 13

第三节 备课的地位及其意义 14

一、备课是执教的前提 14

二、备课是教学的基础 16

三、备课是规律的贯彻 16

四、备课是主体的根本 18

第二章 备课的内容、方法及其原则 20

第一节 备课的内容 20

一、新教师讲新课的备课 20

二、老教师讲新课的备课 46

三、教师讲授旧课前的备课 47

第二节 备课的方法 49

一、交互思维的方法 49

二、形象思维的方法 50

三、逆向思维的方法 51

第三节 备课的原则 52

一、主体的原则 52

二、主导的原则 55

三、育人的原则 58

第三章 讲稿撰写的方法和原则 61

第一节 讲稿撰写的方法 61

一、授课逻辑——坚持使用演绎法 61

二、指导思想——突出一个“讲”字 62

三、严控时间——用学时控制文字 64

第二节 讲稿撰写的原则 64

一、吃透教材,理顺逻辑 65

二、贯彻教案,抓住要点 66

三、把握“三点”,讲授“三基” 66

第二篇 讲课 70

第一章 讲课的定义、特点及其地位 70

第一节 讲课的定义及其要点 70

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70

二、讲课的基本任务 71

三、讲课的核心要素 72

四、讲课的运作过程 72

第二节 讲课的特点及其性质 75

一、讲课的特点 75

二、讲课的性质 79

三、讲课的本质 81

第三节 讲课的地位及其意义 82

一、就主体而言处于主导地位 82

二、就客体而言处于指导地位 83

三、就环镜而言处于基础地位 84

第二章 讲课的内容、方法及其原则 85

第一节 口头语言及其基本要求 85

一、语音——标准规范 85

二、语声——字正腔圆 86

三、语调——抑扬顿挫 87

四、语速——快慢适中 88

五、语态——顺畅无疾 89

六、语序——严谨准确 90

第二节 板书语言及其基本要求 91

一、板书的意义 91

二、板书的构成 92

三、板书的版式 93

四、板书的字体 94

五、板书的色彩 97

六、板书的方法 98

七、课件的制作 100

第三节 形体语言及其基本要求 104

一、形体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104

二、形体语言的要素和规范 105

三、着装打扮的含义和要求 111

第三章 脱稿讲课的意义、方法及其原则 115

第一节 脱稿讲课的意义 115

一、有利于适应学生转型的特点 115

二、有利于发挥“三大语言”的作用 118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19

第二节 脱稿讲课的方法 121

一、脱稿讲课的程序 121

二、脱稿讲课的技巧 124

三、脱稿讲课的总结 128

第三节 脱稿讲课的原则 130

一、适度发挥的原则 130

二、适量背记的原则 132

三、适当看书的原则 132

第三篇 八大意识 136

第一章 主体意识 136

第一节 主体意识的产生 136

一、人的教育性决定学校的产生 136

二、学校的产生决定学生的主体性 137

三、教师的主导性是由主体而派生 137

第二节 主体意识的含义 137

一、一切为学生着想 137

二、一切为学生服务 138

三、一切依靠学生 139

第三节 主体意识的贯彻 140

一、课前——了解学生现状和要求 140

二、课间——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141

三、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和答疑 141

四、课余——多给学生帮助和指导 142

第二章 育人意识 144

第一节 育人意识的内涵 144

一、育人的高度自觉性 144

二、育人的明确目的性 145

三、育人的正确方向性 147

第二节 育人意识的意义 148

一、使育人工作更具针对性 148

二、使育人工作更具经常性 149

三、使育人工作更具科学性 150

第三节 育人意识的实现 151

一、挖掘教学内容育人 151

二、延伸教学内容育人 152

三、为人师表育人 152

第三章 创新意识 154

第一节 创新意识的含义 154

一、创新激情 154

二、创新敏感 155

三、创新整合 156

第二节 创新意识的作用 157

一、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57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58

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58

第三节 创新意识的体现 159

一、创新教学内容 159

二、创新教学方法 160

三、创新教学理念 160

第四章 渗透意识 162

第一节 渗透意识的内涵 162

一、渗透的针对性 162

二、渗透的预见性 163

三、渗透的创造性 164

第二节 渗透意识的目的 164

一、均衡学生的左右脑 164

二、修复学生的智商库 165

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65

第三节 渗透意识的推行 166

一、直接渗透的方法 166

二、间接渗透的方法 167

三、综合渗透的方法 169

第五章 教材意识 170

第一节 教材意识的含义 170

一、深刻认识教材的产生 170

二、清楚了解教材的编写 171

三、精心考虑教材的选订 172

四、一贯坚持教材的使用 173

第二节 教材意识的功效 174

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174

二、有助于增强科研水平 175

三、有助于加强课程建设 175

第三节 教材意识的执行 176

一、细读——把握教材 176

二、精读——吃透教材 177

三、研读——提升教材 177

第六章 介绍意识 180

第一节 介绍意识的内涵 180

一、讲学生之所想 180

二、解学生之所疑 181

三、除学生之所虑 182

第二节 介绍意识的效用 182

一、自然衔接教学环节 183

二、积极稳定学生情绪 183

三、主动引导学生受课 184

第三节 介绍意识的坚持 185

一、介绍教学内容和任务 185

二、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 186

三、介绍教学目的和要求 187

四、介绍教学方法和步骤 188

第七章 形象意识 190

第一节 形象意识的含义 190

一、以镜为友 191

二、以发为首 191

三、以鞋为轴 192

四、以识为本 193

第二节 形象意识的作用 193

一、形成教师独特的气质 193

二、养成学生良好的素质 194

三、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95

第三节 形象意识的展现 196

一、导言课——第一印象课 196

二、实践课——加深印象课 197

三、复习课——固化印象课 198

第八章 课时意识 200

第一节 课时意识的内涵 200

一、课时的二重性 200

二、课时的量化性 202

三、课时的稳定性 203

第二节 课时意识的效能 203

一、课时蕴含着教学质量 203

二、课时内化着备课质量 204

三、课时规范着师生学风 205

第三节 课时意识的遵守 207

一、同行相互提醒是前提 207

二、师生相互监督是基础 208

三、落实相关规章是保证 209

后记 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