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平利县志
平利县志

平利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平利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三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5468893
  • 页数:730 页
图书介绍:
《平利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行政建置 45

第一章 区域位置 45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5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8

第四章 村(居)民委员会 58

第二篇 自然资源 77

第一章 土地资源 77

第一节 土地利用开发概况 77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78

第二章 水资源 78

第一节 地表水 78

第二节 地下水 79

第三节 水质 81

第三章 光热资源 81

第一节 光能资源 81

第二节 热量资源 82

第四章 植物资源 83

第一节 森林资源 83

第二节 草地资源 83

第三节 中草药 85

第四节 其他经济植物 86

第五章 野生动物 86

第六章 矿藏资源 87

第一节 黑色金属 87

第二节 有色金属 87

第三节 化工原料非金属 87

第四节 特种非金属 88

第五节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 88

第六节 能源矿藏 89

第三篇 自然环境 91

第一章 地质 91

第一节 地层分区及分布 91

第二节 岩浆岩 94

第三节 构造 95

第二章 地貌 96

第三章 气候 100

第四章 土壤 100

第一节 普查 100

第二节 类型 100

第三节 分布 102

第四节 理化性质 102

第五章 植被 103

第一节 自然植被 103

第二节 人工植被 104

第六章 水文 104

第一节 河流 104

第二节 径流 104

第四篇 自然灾害 107

第一章 灾情 107

第一节 旱灾 107

第二节 洪涝灾 108

第三节 风雪冰雹灾 108

第四节 生物复合灾 109

第五节 地震 109

第二章 抗灾救灾 110

第一节 赈济 110

第二节 救灾 110

第五篇 人口计划生育 113

第一章 人口源流 113

第一节 本地居民 113

第二节 外籍移民 113

第二章 人口规模 114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 114

第二节 人口素质 11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21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21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22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23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23

第四章 婚姻家庭与姓氏 124

第一节 婚姻状况 124

第二节 家庭类型 125

第三节 姓氏 126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2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26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27

第三节 节育技术 128

第四节 药具管理 129

第五节 人口管理 129

第六节 奖惩规定 130

第七节 社会效果 130

第六篇 农牧 133

第一章 所有制和经济体制改革 133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33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36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36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136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37

第二章 生产条件 137

第一节 耕地面积 137

第二节 农业机具 138

第三章 农业生产 13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3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39

第三节 蔬菜 140

第四章 农业技术 140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40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44

第三节 农作物栽培 144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 145

第五节 土地改良 146

第六节 施肥 146

第七节 良种繁殖与推广 147

第五章 农村能源 147

第一节 能源与开发利用 147

第二节 能耗状况 148

第六章 经营管理 14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48

第二节 土地管理 149

第三节 生产计划管理 150

第四节 劳动管理 150

第五节 财务管理 151

第六节 收益分配 151

第七章 畜牧 151

第一节 畜禽种类与引进 151

第二节 饲料与饲草 152

第三节 畜禽管理 153

第四节 防疫治病 154

第七篇 林业 157

第一章 林业资源 157

第一节 资源 157

第二节 树种与分布 158

第三节 林业区划 159

第二章 林业生产 164

第一节 育苗 164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65

第三节 封山育林 166

第四节 林产化工 166

第三章 林政管理 16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67

第二节 林权清理与“三定” 167

第三节 护林防火 168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与防治 169

第五节 木材经营管理 171

第六节 女娲山林区 171

第七节 野生动物保护 172

第四章 国营林场 173

第一节 千家坪林场 173

第二节 药妇山林场 173

第三节 蜡烛山林场 173

第五章 林业科技 174

第一节 漆树品种园 174

第二节 生漆研究所 174

第三节 技术队伍 175

第四节 科研项目 175

第八篇 土特产品 177

第一章 经济林 177

第一节 茶叶 177

第二节 蚕茧 179

第三节 生漆 182

第四节 肚倍 185

第五节 桐油 185

第六节 核桃 186

第七节 棕片 186

第二章 中药材 187

第一节 绞股蓝 187

第二节 党参 189

第三节 黄连 189

第四节 杜仲 189

第五节 天麻 190

第三章 食品 190

第一节 猕猴桃 190

第二节 食用菌 191

第三节 薇菜干 193

第四节 魔芋 193

第四章 矿产 194

第一节 板石 194

第二节 大理石 194

第三节 硫磺 195

第九篇 水利 197

第一章 水利工程 197

第一节 引水工程 197

第二节 蓄水工程 197

第三节 喷灌工程 198

第四节 小水电 198

第五节 人畜饮水 199

第二章 水土保持 199

第一节 水土流失 199

第二节 综合治理 200

第三章 水资源利用 200

第一节 水产资源 201

第二节 塘库稻田养鱼 201

第三节 河鱼捕捞 201

第四节 渔政管理 202

第四章 水政管理 20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2

第二节 建设投资 202

第三节 管理 203

第十篇 乡镇企业 205

第一章 企业兴起 2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5

第二节 发展现状 206

第三节 行业结构 206

第二章 企业管理 208

第一节 经营管理 208

第二节 生产管理 20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09

第四节 产品经销 209

第五节 收入分配 210

第三章 技术开发 211

第一节 人才招聘 211

第二节 职工培训 211

第三节 横向联营 211

第四章 企业选介 212

第十一篇 工业 215

第一章 经济体制 215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15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16

第三节 手工业私营工业 216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17

第一节 食品工业 217

第二节 纺织服装工业 219

第三节 化学工业 219

第四节 机械工业 220

第五节 建材工业 220

第六节 造纸印刷工业 221

第七节 煤炭工业 222

第八节 电力工业 222

第九节 其他工业 223

第三章 企业与产品介绍 224

第一节 企业简介 224

第二节 产品选介 231

第四章 经营管理 2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4

第二节 经济管理 235

第三节 企业管理 236

第十二篇 交通邮电 237

第一章 交通机构 237

第一节 驿铺塘汛 239

第二节 交通 239

第二章 道路 239

第一节 公路 239

第二节 人行路 242

第三节 水路 244

第三章 桥涵渡 244

第一节 公路桥涵 244

第二节 人行桥渡 245

第四章 运输 245

第一节 汽车运输 245

第二节 其他机动车辆运输 247

第三节 车辆维修保养 247

第四节 水运 248

第五章 交通管理 248

第一节 公路管理 248

第二节 运输管理 249

第三节 交通监理 250

第六章 邮电机构 251

第一节 解放前平利邮电机构 251

第二节 解放后平利邮电机构 251

第七章 邮政 252

第一节 邮路 252

第二节 邮政设备 255

第三节 业务 255

第四节 报刊发行 257

第八章 电信 258

第一节 电路 258

第二节 设备 259

第三节 业务 261

第九章 邮电企业管理 263

第一节 业务与计划管理 263

第二节 财务物资与质量管理 263

第三节 劳动人事与指挥调度 264

第十三篇 城乡建设 266

第一章 县城 266

第一节 历代古城 266

第二节 今城原貌 267

第三节 县城总体规划 268

第二章 市镇设施 269

第一节 路桥渡 269

第二节 排水供水 271

第三节 照明 272

第四节 防洪防滑抗震 273

第五节 环卫设施 274

第六节 绿化 274

第七节 主要建筑 274

第八节 建设管理 275

第三章 村镇建设 276

第一节 规划 276

第二节 变迁与发展 277

第三节 建设与管理 279

第四节 农房建设 280

第四章 建筑设计 280

第一节 机构 280

第二节 设计 282

第三节 材料 282

第四节 行业管理 283

第五章 房地产建设与管理 284

第一节 公房管理 284

第二节 私房管理与改造 285

第三节 房屋普查 285

第四节 建设与发展 286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 286

第六章 环境保护 287

第一节 污染 287

第二节 治理 288

第三节 管理 288

第十四篇 商业 289

第一章 集市贸易 289

第一节 市场 289

第二节 贸易 291

第三节 传统庙会和物资交流会 292

第二章 商业成份 292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292

第二节 私营商业改造 294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95

第四节 集体商业 309

第三章 粮食商业 310

第一节 机构 310

第二节 经营 311

第三节 粮油加工 315

第四节 仓库建设 316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 320

第一节 机构 320

第二节 经营 321

第三节 扶持商品生产 327

第四节 经营成果 327

第十五篇 财政税务 329

第一章 机构体制 329

第一节 机构 329

第二节 体制 331

第二章 财政 333

第一节 收入 333

第二节 支出 338

第三节 预算管理 342

第三章 税制 343

第一节 农业税 343

第二节 工商税 345

第十六篇 金融 349

第一章 金融机构 349

第二章 货币 350

第一节 货币的演变 350

第二节 人民币 351

第三节 债券 351

第三章 信贷 352

第一节 信贷计划管理体制 352

第二节 工商信贷 354

第三节 农业信贷 355

第四章 城乡储蓄 355

第一节 城镇储蓄 355

第二节 农村储蓄 356

第五章 会计核算 356

第一节 建立新的会计制度 356

第二节 银行会计工作 357

第三节 转帐结算 358

第六章 保险 359

第一节 保险种类 359

第二节 保险费率 359

第三节 收入与补偿 360

第十七篇 科学技术 361

第一章 科技组织 3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1

第二节 科研机构 362

第三节 科技团体 362

第四节 地震办公室 363

第二章 科技队伍 363

第一节 科技人才 363

第二节 职称评定 364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 367

第三章 科技活动 367

第一节 科普宣传 368

第二节 科技培训 368

第三节 青少年科普 368

第四章 获奖成果 369

第一节 国际国家级项目 369

第二节 省地级项目 369

第十八篇 经济管理 373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373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变革 373

第二节 国民收入与人民生活 374

第二章 计划 378

第一节 机构 378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78

第三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379

第三章 统计监督 382

第一节 机构 382

第二节 统计业务 382

第三节 抽样调查 384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384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84

第二节 企业登记与检查监督 385

第三节 个体及私营经济管理 386

第四节 集市贸易管理 387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387

第六节 注册商标与广告管理 388

第五章 物资管理 3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89

第二节 物资购销 389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90

第六章 物价管理 3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2

第二节 中华民国以前的物价 39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物价 394

第七章 审计监督 39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98

第二节 审计成效 398

第八章 标准计量与技术监督 399

第一节 机构 400

第二节 计量 400

第三节 计量定级升级 402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402

第五节 质量监督管理 402

第十九篇 政党群团 40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0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05

第二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 410

第三节 党的中心工作 413

第四节 宣传教育 418

第五节 党校教育 420

第六节 统一战线 422

第七节 纪律检查 423

第八节 党史征研 42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 425

第一节 组织演变 425

第二节 党团活动述略 427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28

第一节 职工团体 428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429

第三节 妇女团体 431

第四节 农民团体 432

第五节 工商团体 433

第六节 中苏友好协会 434

第四章 政治协商 434

第一节 机构 434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 435

第三节 参政议政 436

第二十篇 政权 440

第一章 明清县衙中华民国县署县政府 440

第一节 明清县衙 440

第二节 中华民国县署县政府 440

第二章 清末民国平利反帝反封建斗争 443

第一节 洛河教案 443

第二节 平利辛亥革命 444

第三节 反畜屠斗税 445

第三章 中华民国平利县议会县参议会“国大”代表竞选 446

第一节 平利县议会 446

第二节 平利县参议会 446

第三节 “国大”代表竞选 447

第四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44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4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 450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452

第四节 人民代表视察与调查 459

第五章 县人民政府 46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61

第二节 县属机构设置 462

第三节 基层政权 465

第四节 政务 466

第五节 监察 470

第六节 信访 472

第七节 档案 473

第二十一篇 政法 479

第一章 明清民国司法 479

第一节 典史署 479

第二节 警察局 480

第三节 司法处 480

第二章 人民公安 48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80

第二节 镇反肃反 481

第三节 内部保卫 482

第四节 社会治安 482

第五节 消防 484

第六节 看守劳改 484

第三章 检察机关 485

第一节 机构职能 48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8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86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8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88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88

第四章 审判机关 48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89

第二节 审判制度 489

第三节 审理裁判 489

第四节 申诉复查 491

第五节 依法执行 491

第六节 信访 491

第五章 司法行政 492

第一节 司法队伍 492

第二节 普法教育 492

第三节 人民调解 493

第四节 律师公证 493

第二十二篇 军事 495

第一章 军事要地 495

第一节 关隘 495

第二节 山寨 495

第二章 地方军事组织 496

第一节 清代绿营乡勇 496

第二节 民国军事机构 496

第三节 国民兵“法团” 497

第四节 地方人民武装 497

第三章 兵役制度 500

第一节 招募征兵 500

第二节 志愿兵 501

第三节 义务兵 501

第四节 兵员质量 502

第四章 民兵 503

第一节 组织 503

第二节 活动 504

第五章 义军 505

第一节 明末义军 505

第二节 清代义军 505

第六章 民众暴动 507

第一节 “神团”抗捐 507

第二节 农民起事 509

第七章 兵祸匪患 510

第一节 讨袁反段时期部队过境 510

第二节 军阀混战 511

第三节 沈庞肖部相继驻防 512

第四节 巨匪围城与收匪抗日 512

第五节 国民党部队反共殃民 513

第六节 八仙“自卫大队”收缴国民党溃军枪支 515

第八章 人民军队 515

第一节 贺龙率红三军经平 515

第二节 江汉军区某部经平 517

第三节 解放平利 517

第四节 平利独立营参战解放镇坪县 522

第五节 独立十四团驻平 522

第六节 空军某部长期驻平 522

第七节 一六五医院驻平 522

第二十三篇 劳动人事 523

第一章 干部 523

第一节 管理 523

第二节 编制与来源 524

第三节 教育 525

第四节 考核任免 525

第五节 离休退休 526

第二章 工人 526

第一节 招工制度 526

第二节 招工 527

第三节 劳动组织 527

第四节 离休退休 527

第三章 工资奖金补贴 528

第一节 工资 528

第二节 奖金 529

第三节 补贴津贴 529

第四章 劳保福利 530

第一节 安全生产 530

第二节 劳动保护 530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531

第五章 劳动就业 531

第一节 就业安置 531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33

第二十四篇 民政 535

第一章 机构沿革 535

第二章 拥军优抚 536

第一节 拥军 536

第二节 优抚 537

第三节 烈士陵园建设 540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42

第一节 城镇 542

第二节 农村 542

第三节 军地两用人才开发和利用 544

第四章 救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544

第一节 救灾 544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47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50

第五章 地名管理婚姻登记民工建勤 552

第一节 地名管理 552

第二节 婚姻登记 553

第三节 民工建勤 554

第二十五篇 文化文物体育 55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5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56

第二节 事业机构 556

第二章 文化活动 558

第一节 文化馆俱乐部阅览室舞厅 558

第二节 红旗剧院 558

第三节 平利电影院 558

第四节 工人俱乐部 559

第五节 老干部活动中心 559

第六节 区乡文化站 559

第七节 农村文化室 559

第八节 文化专业户 559

第九节 文化市场管理 560

第三章 群众文化 560

第一节 戏剧 560

第二节 音乐舞蹈 561

第三节 文艺创作 562

第四节 民间文艺创作整理 563

第四章 文物 564

第一节 文物普查 564

第二节 田野文物 565

第三节 馆藏文物 574

第四节 管理 577

第五章 体育 578

第一节 机构 578

第二节 体育设施 578

第三节 体育活动 578

第四节 竞技体育 580

第五节 运动员培训与输送人才 580

第二十六篇 教育 581

第一章 机构 58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81

第二节 业务机构 582

第二章 明清教育 583

第一节 私塾 583

第二节 县学 583

第三节 书院 583

第四节 学堂 584

第三章 学前教育 584

第一节 幼稚园 584

第二节 幼儿园 585

第三节 学前班 585

第四章 初等教育 586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小学 58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小学 587

第三节 校内组织 588

第四节 学制课程 598

第五节 教法考试 590

第六节 城小简介 590

第五章 中等教育 591

第一节 普通中学 591

第二节 职业中学 595

第三节 师范 596

第六章 成人教育 597

第一节 扫盲 597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598

第三节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598

第四节 函授教育 598

第五节 社会办学 599

第七章 教师 599

第一节 教师队伍与师资培训 599

第二节 教师待遇 600

第三节 县教师进修学校 601

第八章 教育经费 603

第一节 明清科举经费 603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教育经费 60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经费 604

第二十七篇 报纸广播电视 609

第一章 报刊 60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平利机关报 60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平利县委机关报 610

第二章 广播 612

第一节 机构 612

第二节 宣传 613

第三节 设备与技术革新 615

第三章 电视 617

第一节 电视机 617

第二节 电视差转台 617

第三节 电视科研成果 618

第四节 卫星地面接收站 618

第五节 营业性录像放映 619

第四章 管理 619

第一节 人事管理 619

第二节 宣传管理 619

第三节 技术设备管理 620

第四节 音像制品管理 620

第五节 财务服务管理 621

第二十八篇 卫生 623

第一章 医疗 623

第一节 单位 623

第二节 队伍 625

第三节 设备 626

第四节 技术 627

第二章 卫生防疫 631

第一节 卫生防疫站 631

第二节 卫生 631

第三节 预防接种 632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633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635

第六节 皮肤病防治 636

第三章 妇幼保健 636

第一节 妇幼保健站 636

第二节 妇女保健 637

第三节 儿童保健 638

第四章 民间医药 639

第一节 医疗团体 639

第二节 医药人员 639

第三节 药铺诊所 639

第四节 土单偏验方收辑 640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64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41

第二节 运动成果 641

第六章 管理 642

第一节 管理责任制 642

第二节 药政管理 642

第三节 公费医疗管理 643

第二十九篇 民族宗教民俗方言第一章 民族 645

第二章 宗教 646

第一节 佛教道教 646

第二节 伊斯兰教 647

第三节 天主教 647

第三章 民俗 648

第一节 时令习俗 64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649

第三节 节日习俗 650

第四节 生育寿辰 651

第五节 婚嫁丧葬 652

第六节 取用名讳 653

第四章 方言 653

第一节 方言区域 653

第二节 方言词汇 654

第三节 称谓 654

第四节 谚语 655

第五节 歇后语 657

第六节 谜语 659

第三十篇 人物 661

第一章 人物传 661

第二章 革命英烈表 681

第三章 人名录 694

第三十一篇 文化大革命述略附录第一章 政令文献选录 703

第一节 平利县政府布告 703

第二节 平利县互助合作运动的三年初步计划 704

第三节 中共平利县委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点意见 708

第四节 平利县计划生育暂行规定 711

第五节 平利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普及初等教育的决议 715

第六节 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的决议 716

第七节 关于《开发治理荒山建设商品基地》的议案决议 717

第二章 新编《平利县志》文件辑录 720

第一节 中共平利县委员会平利县人民政府《关于征集平利县党史和地方志文献资料的通告》 720

第二节 平利县志完稿县政府主持评审 721

第三节 陕方志审字(1993)9号关于《平利县志》通过终审的决定 722

第三章 旧志序文选 722

第一节 修平利县志序 722

第二节 《续修平利县志》序 722

第四章 古代碑文选 723

第一节 景福寺碑识 723

第二节 平利县魏汝区中坪乡秋木河税局碑 723

第三节 牛王乡牛王庙《禁碑》碑 724

第四节 以彰厥善碑 725

第五节 公议船规十条 725

第六节 “洛河教案”碑 726

第五章 当代碑志 726

后记 7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