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世界近代史  高教版
世界近代史  高教版

世界近代史 高教版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卫星,刘大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40071207
  • 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编者结合师范教学特点,按照史学界新的历史分期,讲述了自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资本主义垄断,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演变历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内容,强调了世界近代史是世界各地区、各国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本书由专家审定,适合师范教学使用。
《世界近代史 高教版》目录

导言 1

第一编 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欧与走向一体的世界第一章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掠夺 11

第一节 新航路的开辟 11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1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11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3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5

葡萄牙人早期探险 15

直航印度 15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6

麦哲伦环球航行 17

教皇子午线 18

第二节 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侵略 18

一、葡萄牙的商业扩张和东方殖民帝国的建立 18

葡萄牙对东方的侵略扩张 18

葡萄牙在东方的主要商业据点 19

二、西属美洲殖民帝国的建立 20

侵占西印度群岛 20

科泰斯对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征服 21

皮萨罗等对南美的征服 21

西班牙在美洲的早期殖民统治 22

第三节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3

一、全球文明沟通与世界由分散开始走向一体 23

二、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24

商业革命及其作用 24

价格革命及其作用 25

西欧逐渐成为近代世界的支配性角色 26

第二章 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8

第一节 文艺复兴 28

一、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8

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28

资产阶级“复兴”古典文化的要求 29

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条件 30

二、人文主义 30

三、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 31

文学 31

艺术 35

政治学 37

空想社会主义 38

四、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39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和新哲学的兴起 41

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动因和条件 41

二、天文学革命 42

三、物理学与数学 44

四、医学 44

五、新哲学 45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序幕 47

第一节 宗教改革运动 47

一、宗教改革的起因 47

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地位及其精神统治 47

“异端”的挑战和教会的民族化 48

教会腐败和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 49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 50

宗教改革前的德意志 50

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51

闵采尔和德国农民战争 52

路德教合法地位的确立 54

三、加尔文宗教改革 55

加尔文的“先定论” 55

瑞士宗教改革和加尔文教的传播 55

四、宗教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56

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56

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 57

第二节 尼德兰革命 58

一、革命前的尼德兰 58

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 58

社会阶级结构和政治制度 58

西班牙对尼德兰的专制统治 59

二、革命的爆发和游击战争 60

贵族同盟与破坏圣像运动 60

阿尔发的恐怖统治与游击战争 60

三、革命运动的扩大和南北联合 61

北方起义 61

南方起义与根特协定 62

四、南北分裂和联省共和国成立 63

南北分裂和乌特勒支同盟 63

联省共和国的成立 63

第二编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第四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67

第一节 革命的背景 67

一、圈地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67

圈地运动 67

海外贸易的发展 68

反西班牙的斗争 68

经济变动下的社会各阶级 69

二、宗教改革和清教运动 70

宗教改革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70

清教运动 70

三、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与阶级矛盾的激化 71

斯图亚特王朝的建立 71

专制制度的危机 72

第二节 革命开始和国内战争 73

一、长期国会的召开和革命的开始 73

苏格兰起义与短期国会 73

长期国会的召开及初期活动 73

二、第一次内战 74

战争双方力量对比 74

国会军的失利及其原因 75

新模范军及第一次内战的胜利 75

三、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 76

政治与宗教措施 76

经济政策 76

四、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 77

平等派运动 77

平等派、独立派与长老会派的斗争 77

平等派与独立派的斗争 78

五、第二次内战与独立派掌权 79

第二次内战爆发 79

温莎会议与第二次内战结束 79

残阙国会 79

独立派掌权与处死国王 79

第三节 共和国和护国政府 80

一、独立派共和国的内外政策 80

对内政策 80

对外政策 81

二、护国主军事独裁统治 82

护国政体的建立 82

独裁统治 82

第四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82

一、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82

布列达宣言与王朝复辟 82

复辟王朝的统治 83

托利党和辉格党的出现 84

二、1688年“光荣革命” 84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85

第五章 16—18世纪的欧洲 86

第一节 法国 86

一、专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86

专制制度的初步形成 86

意大利战争 87

宗教改革和胡格诺战争 87

黎世留和专制制度的发展 88

二、路易十四时代 88

福隆德运动 89

路易十四亲政和专制制度 89

科尔伯的“重商主义” 90

三、旧制度的衰落 90

路易十五的腐朽统治和法国国际地位下降 90

财政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91

第二节 德意志 91

一、三十年战争 91

三十年战争的历史背景 91

战争过程及其性质 92

二、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及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93

威斯特伐里亚和约 93

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93

三、奥地利的“开明专制” 94

三十年战争后的奥地利 94

开明专制及其实质 95

四、普鲁士的兴起及其扩张 95

普鲁士的兴起和扩张 96

普鲁士兴起的条件 96

第三节 俄国 97

一、农奴制的确立 97

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 97

农奴制的确立 97

二、彼得一世改革 98

17世纪末的俄国 98

改革的内容、性质和作用 98

三、叶卡特琳娜二世的统治 99

开明专制 99

普加乔夫起义 99

四、18世纪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 100

北方战争 100

俄土战争 100

三次瓜分波兰 101

第四节 欧洲列强的争霸斗争和海外扩张 101

一、西、葡海上霸权的丧失 101

二、荷、英、法海上争霸斗争 102

各国海外特许贸易公司的建立 103

英荷战争 103

英法海上争霸斗争 104

三、罪恶的奴隶贸易 104

第五节 欧洲启蒙运动 105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05

二、启蒙思想家及其理论 106

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106

霍布士和洛克 106

孟德斯鸠 107

伏尔泰 107

卢梭 107

百科全书派 108

三、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 108

第六章 17—18世纪的东方 110

第一节 日本 110

一、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 110

德川幕府的建立 110

幕藩体制 111

封建等级制 112

二、锁国政策 113

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播 113

岛原起义 114

锁国政策的实行 114

第二节 印度 115

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115

奥朗则布的统治 115

反莫卧儿帝国的起义 117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117

二、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18

普拉西战役 118

英国的殖民侵略和掠夺 120

第三节 奥斯曼帝国 121

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121

社会经济衰落 121

军事采邑制度的瓦解 122

二、帝国危机和封建统治集团的改革 123

帝国危机和东方问题的产生 123

塞里姆三世的改革 125

第七章 北美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128

第一节 独立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 128

一、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状况 128

殖民地的建立过程 128

社会经济和政治特点 129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130

二、殖民地与宗主国矛盾的激化 130

英国对北美的统治与掠夺 130

波士顿惨案及波士顿倾茶事件 131

第一届大陆会议 132

第二节 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 133

一、战争的爆发 北美宣告独立 133

列克星顿枪声 133

第二届大陆会议 133

潘恩与《常识》 134

《独立宣言》的发表 134

二、独立战争的胜利 135

艰苦的战争 135

第一阶段及战争的转折点 135

法国参战及列强武装中立 136

战争的第二阶段 137

独立战争胜利及其意义 137

第三节 联邦宪法的制定 138

一、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138

战时各州制宪活动和《邦联条例》 138

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谢司起义 139

二、联邦宪法 140

第四节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141

一、独立前的拉丁美洲 141

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统治 141

殖民地的阶级关系 142

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与革命时机的成熟 143

二、独立战争与拉美近代国家的产生 144

海地独立 144

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144

墨西哥和中美五国独立 145

圣马丁和拉普拉塔独立战争 146

玻利瓦尔和南美北部独立战争 146

巴西独立 147

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148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 150

第一节 旧制度的危机 150

一、经济发展及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150

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50

旧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151

二、旧制度末期的改革 151

三、三级会议选举和资产阶级的宣传活动 152

第二节 革命的爆发和君主立宪派执政 153

一、革命的爆发 153

三级会议召开 153

国民会议成立 153

从网球场宣誓到制宪议会 153

7.14革命 154

二、君主立宪派执政 155

《八月法令》和封建制度的废除 155

《人权宣言》 155

十月事件和革命俱乐部的活跃 156

制宪议会改造法国的政策和措施 156

瓦伦事件和共和运动 157

1791年宪法 158

立法议会召开和法国的形势 159

对外战争爆发和君主制倾覆 160

第三节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60

一、吉伦特派的统治 160

吉伦特派执政及其政策 160

瓦尔密战役和共和国成立 161

吉伦特派与山岳派的斗争 161

限价运动和吉伦特派倒台 162

二、雅各宾派专政 163

雅各宾派的土地立法 163

1793年宪法 164

恐怖统治的建立 164

雅各宾专政的内部斗争 165

热月政变 166

三、热月党资产阶级共和国 166

恐怖统治的终结 166

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 167

葡月王党暴动 168

1795年宪法和督政府成立 168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 169

督政府的财政改革 170

秋千政策 171

第二次反法同盟和雾月政变 171

四、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72

第九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维也纳会议 174

第一节 法兰西第一帝国 174

一、执政府的统治 174

共和八年宪法 174

执政府的对内政策 175

执政府的对外战争 178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盛衰 179

帝国的建立 179

对外战争的继续 179

大陆封锁政策及其矛盾 181

侵俄战争 183

拿破仑的失败 184

第二节 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 185

一、维也纳会议 185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 185

《最后总决议》 187

二、神圣同盟及其活动 188

神圣同盟 188

四国同盟 189

神圣同盟体系的瓦解 189

第三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社会主义、民族运动的发展第十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195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195

一、工业革命的条件 195

议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95

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196

工场手工业技术的发达 197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98

工业革命的概念 198

棉纺织业的革新 199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199

蒸汽机时代的巨变 200

三、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 201

经济结构的全面变化 201

社会阶级关系的重新组合 202

激进运动和早期工农运动 203

第二节 欧美诸国的工业革命 204

一、法国工业革命 204

缓慢的历程 204

法国工业化的特点 205

二、美国工业革命 206

美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206

美国工业革命的特征 207

三、德意志工业革命 209

工业革命的历程 209

工业革命的特征 210

四、俄国工业革命 211

农奴制下的资本积累 211

不平衡的工业化进程 212

第十一章 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和1848年革命 214

第一节 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 214

一、20—30年代的革命运动 214

西班牙革命 214

意大利革命 215

希腊独立运动 215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216

比利时革命 216

波兰民族起义 216

二、19世纪前半期的英国 217

激进派运动的重新高涨 217

1832年议会改革 218

宪章运动 219

三、19世纪前半期的法国 220

复辟王朝时期 220

1830年七月革命 221

里昂工人起义 222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223

四、19世纪前半期的德意志 224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 224

德意志邦联中的民族主义 224

关税同盟与资本主义发展 225

资产阶级自由民主运动 225

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226

五、19世纪前半期的欧洲文化 227

古典哲学、经济学和社会政治学 227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 229

绘画和音乐 230

自然科学 230

第二节 1848年欧洲革命 231

一、法国革命 231

二月革命和临时政府 231

巴黎工人六月起义 233

路易·波拿巴政变 234

二、德意志革命 235

普鲁士三月革命 235

维也纳三月革命 236

德意志各邦革命 237

法兰克福议会和护宪斗争 237

三、东南欧的民族运动 239

意大利革命 239

匈牙利革命 240

四、1848年革命总结 242

1848年革命的任务、性质和特点 242

1848年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43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45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连为一体 245

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45

世界工业化的发展 245

金融业和自由贸易的兴起 246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47

二、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的形成 248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48

大国争霸与世界殖民体系 249

第二节 英国工业垄断地位的确立 250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250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250

自由贸易政策 251

开拓殖民地市场 252

二、政治制度的改革 253

自由主义政治 253

1867年议会改革 254

文官制度改革 255

三、工人运动的发展 256

工联主义的兴起 256

爱尔兰民族运动 256

第三节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257

一、法兰西第二帝国 257

工业化的发展 257

波拿巴主义政权 258

帝国危机和普法战争 259

二、共和制度的确立 260

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260

复辟与反复辟斗争 261

1875年宪法 262

第十三章 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和自上而下的改革 263

第一节 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263

一、德意志的统一 263

农业资本主义容克式经济和工业化 263

大德意志方案和小德意志方案 264

德意志工人运动的变化 265

“宪法纠纷”和“铁血政策” 265

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266

二、意大利的统一 268

撒丁王朝的崛起 268

统一运动中的两条道路 269

反奥战争与加里波第远征 269

意大利王国建立及统一的完成 270

第二节 俄国农奴制改革 271

一、农奴制度的危机和克里米亚战争 271

农奴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 271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 272

克里米亚战争 273

巴黎和约 274

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274

改革法令的酝酿 274

1861年改革法令的颁布 275

上层建筑领域的相应改革 275

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276

第三节 日本明治维新 277

一、德川幕府的衰落 277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生与社会结构的分化 277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 279

尊王攘夷与倒幕运动 280

王政复古与戊辰战争 281

二、明治维新 281

明治政府改造国家的措施 281

明治政府建设国家的政策 282

三、自由民权运动 284

自由民权运动的缘起 284

立宪运动中的党派与论战 285

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285

第十四章 美国内战 287

第一节 领土扩张和南北经济的矛盾 287

一、领土扩张与西进运动 287

领土扩张 287

门罗主义 288

西进运动 289

二、南北经济的矛盾 289

北方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89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90

废奴运动的兴起 291

三、西部土地问题与南北矛盾的激化 292

密苏里妥协案 292

堪萨斯内战 293

约翰·布朗起义 293

第二节 内战的爆发及其进程 294

一、内战的爆发 294

共和党的形成 294

林肯当选总统 295

南方叛乱 295

二、内战的进程 296

内战第一阶段 296

《宅地法》和《解放宣言》 297

内战的第二阶段 298

第三节 战后南方重建 299

一、林肯政府的重建方案 299

争议中的重建方案 299

林肯遇刺 300

二、约翰逊政府的重建 301

保守的重建 301

民主重建南方 302

南北方的妥协 302

第十五章 19世纪中期亚洲的民族运动 304

第一节 亚洲主要国家的民族运动 304

一、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大起义 304

荷兰的殖民统治 304

爪哇人民大起义 306

二、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308

沦为半殖民地的伊朗 308

巴布教徒起义 309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311

英国的殖民侵略及其政策变化 311

民族大起义 313

第二节 19世纪亚洲民族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 315

一、亚洲民族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315

二、马克思、恩格斯论亚洲民族运动 317

第十六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其早期实践 319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319

一、社会历史条件 319

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初步暴露 319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20

工人斗争的需要 321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322

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322

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剩余价值的探讨 324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25

共产主义者同盟 325

《共产党宣言》 326

第二节 第一国际 328

一、第一国际的建立及其活动 328

1848年革命后的形势 328

马克思、恩格斯的活动 329

国际工人协会的筹建 329

二、第一国际的内部斗争 331

反对蒲鲁东主义和工联主义 331

反对巴枯宁主义 332

第一国际的解散 333

第三节 巴黎公社 334

一、法国国防政府的投降活动及三月十八日起义 334

国防政府的投降活动 334

三月十八日起义 335

二、巴黎公社的壮举 335

公社的成立及内部斗争 335

公社的光辉业绩 336

三、巴黎公社的失败 337

五月流血周 337

公社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338

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的关注 338

第四编 进入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 343

第十七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343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343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343

电气时代的来临 343

内燃机的发明 344

化学工业的兴建 345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45

二、帝国主义的形成 346

资本主义生产的集中和垄断 346

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347

各国的政治调整和社会立法 347

三、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 349

社会政治学说 349

文学和艺术 350

自然科学 351

第二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进程 352

一、英国 352

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 352

殖民帝国主义的形成 353

自由党和保守党的政策调整 354

二、法国 355

高利贷帝国主义的形成 355

温和共和派与激进共和派的统治 356

三、德国 357

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357

德意志帝国内外政策的演变 358

四、美国 359

托拉斯帝国主义的形成 359

两党政治及其内外政策 360

五、俄国 361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361

民粹派运动 362

六、日本 363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363

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364

七、意大利 365

贫穷帝国主义 365

国内政治及对外政策 366

第十八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368

第一节 第二国际 368

一、第二国际建立的历史条件 368

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368

社会主义政党的形成 369

二、第二国际的建立及前期活动 370

恩格斯为建立新国际而斗争 370

第二国际的建立 371

反对无政府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 372

三、第二国际的成就及内部危机 373

第二国际的成就 373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 374

第二国际内部矛盾的激化 375

第二节 列宁主义诞生 俄国1905年革命 376

一、列宁主义的诞生 376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376

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 377

布尔什维克的形成 378

二、1905年俄国革命 379

“流血星期日” 379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两种策略 380

1905—1907年革命的历程 380

1905年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381

三、第二国际后期列宁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382

坚持布尔什维克的原则立场 382

为第二国际通过正确决议而斗争 383

第十九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列强争霸与国际关系 386

第一节 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386

一、帝国主义对亚非拉的侵占与争夺 386

帝国主义对亚洲的侵占和掠夺 386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与掠夺 387

帝国主义对拉丁美洲的争夺和侵略 388

二、早期帝国主义战争 389

帝国主义不平衡的加剧 389

三次帝国主义战争 390

第二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92

一、从三皇同盟走向三国同盟 392

三皇同盟 392

“东方危机” 393

三国同盟的形成 394

二、从法俄同盟到三国协约 394

法俄同盟的形成 394

英国的“光荣孤立” 395

英德矛盾的发展 396

英法协约 397

英俄协约 397

第二十章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399

第一节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399

一、亚洲的觉醒 399

亚洲觉醒的前提 399

亚洲觉醒的特点 400

亚洲觉醒的历史意义 401

二、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 402

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 402

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 404

印度尼西亚革命民主运动 405

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407

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408

第二节 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410

一、埃及的抗英斗争 410

“欧洲人内阁”的控制 410

阿拉比领导的抗英斗争 411

二、苏丹马赫迪大起义 412

马赫迪起义的爆发 412

马赫迪国家的建立 412

马赫迪起义的失败 413

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413

意大利的侵略 413

1895—1896年的抗意战争 414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415

一、独立后的经济政治状况 415

大地产制经济 415

考迪罗主义政治 416

二、拉美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417

古巴独立战争 417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418

巴西的民主运动 419

参考书目 421

后记 4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