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广东省志  经济综述
广东省志  经济综述

广东省志 经济综述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18044050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
《广东省志 经济综述》目录

上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广东经济第一章 明以前的广东经济 3

第一节 民族社会的农业和手工业 3

第二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经济 4

第三节 六朝时期的经济 5

第四节 隋唐南汉时期的经济 6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经济 9

第二章 明清时期的广东经济 15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15

一、山区与沙田的开发 15

二、农田水利的兴修及其布局 18

三、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与耕作制度的改进 20

四、商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 24

五、晚清时期的农业生产 33

第二节 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和晚清实业的兴起 34

一、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35

二、晚清实业的兴起和发展概况 51

第三节 商业贸易的发展 63

一、国内商业的繁荣 64

二、海外贸易的大发展 73

三、晚清广东的海外贸易 95

第四节 民国以前的广东人民生活 104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广东经济 107

第一节 概述 107

一、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107

二、社会经济的矛盾与冲突 107

三、华侨资本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09

四、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 110

五、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 112

第二节 政局动荡形势下广东经济的缓慢发展(1912—1929) 115

一、封建土地关系 115

二、种植业 115

三、手工业 118

四、近代民族工业 119

五、采矿及矿冶业 121

六、近代交通邮电业 123

七、国内贸易 127

八、对外贸易 128

九、银行和近代保险业 129

十、城市建设 131

十一、财政税收 133

第三节 陈济棠主粤时期及1937年初广东经济的发展(1930—1937.7) 134

一、三年经济建设计划 134

二、农林牧渔业 134

三、工业生产 140

四、交通邮电 144

五、国内贸易 147

六、对外贸易 148

七、市政建设 149

八、合作事业 151

九、金融业 151

十、财政税收 152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37.8—1945) 153

一、抗战初期经济的繁荣(1937.8—1938) 153

二、国统区经济 154

三、沦陷区经济 164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 170

第五节 战后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国统区经济的崩溃(1945—1949) 171

一、国民政府对沦陷区经济的接收 171

二、战后初期经济的初步恢复 172

三、外国资本对广东的重点投资 177

四、国统区经济的崩溃 178

五、解放区经济的兴起 182

第六节 人民生活 183

一、职工生活 183

二、农民生活 184

下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广东经济第四章 经济发展 189

第一节 恢复国民经济 189

一、开展接管工作 189

二、稳定经济秩序 189

三、建立国营经济,实现财经统一 190

四、调整工商业 191

五、活跃城乡关系,搞好墟镇工作 192

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3

七、开展民主改革运动 197

八、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加强经济管理 199

九、有重点地进行经济文化建设 200

第二节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与“三大改造”(1953.1—1957.12) 203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03

二、“三大改造” 206

三、“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 221

第三节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 224

一、“大跃进”在广东的发动 224

二、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225

三、全党全民大办工业的高潮 229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 230

五、各个经济部门的浮夸风 236

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结果 237

七、整风整社运动 239

八、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241

九、国民经济调整的胜利完成 244

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的开展 247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与经济动荡起伏 249

一、“文化大革命”对广东经济的破坏 249

二、广东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坚持生产建设 259

三、广东经济的缓慢发展 262

第五节 两年徘徊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65

一、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 265

二、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它的局限性 267

三、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268

四、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269

第六节 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提出和实施 270

一、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提出 270

二、创办经济特区 272

三、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起步阶段 275

四、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全面实施阶段 278

第七节 1989年前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 283

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283

二、搞好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288

三、逐步开展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290

四、财政体制改革和金融改革 293

五、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96

六、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 300

七、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开放技术市场 302

第八节 治理整顿 深化改革(1988—1991) 303

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303

二、治理整顿的过程和措施 304

三、贫困山区经济建设的新发展 308

四、国民经济基本进入正常轨道 311

五、廉政建设的开展 314

第九节 邓小平视察广东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14

一、邓小平在视察广东时的重要讲话 314

二、制定“20年发展规划纲要” 317

三、推进市场体系的建立 318

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325

五、加大扶贫力度,加快山区发展 327

六、大抓基础设施建设 328

七、继续调整产业结构 330

八、推动科技进步和发展教育 333

九、逐步健全经济法制建设 334

第十节 5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335

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35

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大产业全面发展 337

三、基础设施大大加强,发展条件相对优良 339

四、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综合水平提高 341

五、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市场框架逐步形成 342

六、对外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特区成绩显著 344

七、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346

八、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 349

九、社会发展水平提高 350

十、广东经济的劣势和问题 351

第五章 经济体制 354

第一节 计划体制 354

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354

二、经济计划的制定 35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364

一、经济体制改革先走一步 364

二、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化 366

三、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368

四、计划经济方法的改革 372

五、经济计划的制定 373

第六章 经济结构 377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377

一、所有制结构概况 377

二、工业所有制结构 381

三、农业所有制结构 386

四、商业所有制结构 388

第二节 产业结构 391

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 391

二、第一、二、三产业比例 397

三、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的比例 403

第三节 地区结构 406

第四节 投资结构 411

一、投资部门结构 411

二、投资地区结构 414

三、投资使用方式结构 414

第五节 技术结构 416

一、农业技术结构 416

二、工业技术结构 419

第六节 就业结构 423

一、在业人口分布状况 423

二、在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结构 427

三、在业人员的年龄结构 429

四、在业人员的性别结构 429

第七章 经济效益 431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经济效益 431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效益 435

一、经济效益概述 435

二、农业经济效益 436

三、工业经济效益 438

四、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益 441

五、更新改造投资经济效益 443

第八章 人民生活 444

第一节 居民收入 444

一、收入水平 444

二、收入构成 448

三、城乡居民储蓄及其构成 449

四、收入差距 451

第二节 居民消费 457

一、消费结构 457

二、消费水平 459

三、消费环境 460

第三节 衣、食、住、行、用 462

一、衣 462

二、食 464

三、住 466

四、行 468

五、用 469

第四节 旅游 472

第五节 文化生活 474

第六节 社会保障 476

一、生活保障 476

二、医疗卫生保障 479

主要参考文献 484

编后记 486

CONTENTS 4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