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航空航天
中华家训  绣像本  第4册
中华家训  绣像本  第4册

中华家训 绣像本 第4册PDF电子书下载

航空航天

  • 电子书积分:2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宏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线装书局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801067920
  • 页数:944 页
图书介绍:
《中华家训 绣像本 第4册》目录

(第一册) 1

颜氏家训 1

卷第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 2

序致第一 2

教子第二 3

兄弟第三 7

后娶第四 10

治家第五 12

卷第二 风操 慕贤 18

风操第六 18

慕贤第七 35

卷第三 勉学 38

勉学第八 38

卷第四 文章 名实 涉务 56

文章第九 56

名实第十 69

涉务第十一 72

卷第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 75

省事第十二 75

止足第十三 79

诫兵第十四 81

养生第十五 82

归心第十六 84

卷第六 书证 94

书证第十七 94

卷第七 音辞 杂艺 终制 117

书证第十八 117

杂艺第十九 122

终制第二十 130

帝范 133

帝范序 134

一、君体篇 135

二、建亲篇 136

三、求贤篇 137

四、审官篇 139

五、纳谏篇 140

六、去谗篇 141

七、戒盈篇 142

八、崇俭篇 143

九、赏罚篇 143

十、务农篇 144

十一、阅武篇 145

十二、崇文篇 146

帝范后序 147

温公家范 149

治家 150

祖 156

父 160

母 161

侄 167

兄 167

弟 170

夫 174

妻 177

妇 184

妾 187

乳母 188

庭训格言 191

防患未然 小心谨慎为上 192

安若盘石 处变不惊 192

采纳良言 闻过则改 193

法令实施 身先士卒 194

广开言路 体察民情 194

消除悖逆 祸难上身 194

善恶有报 天理难容 194

躬行实践 学以致用 195

取长补短 无往不利 195

熟读典籍 开卷有益 196

少壮须努力 196

汲汲求学 方有所成 197

只有实践出真知 198

一米一线 当思来之不易 198

尽心尽德才能尽孝 198

熟读《孝经》 恪守孝道 199

体贴君亲 忠出至诚 199

儿孙绝不可好酒贪杯 200

邪正善恶 观眼即知 200

诫儿孙不可回顾斜视 200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201

污秽之言 勿轻出自口 201

条件不同 肠胃各异 201

饮水卫生 养身之重 202

得人心者得天下 202

罚不附近 赏不遗远 202

乱世中仁者才能真正无敌 203

治心关键 首当克己 203

忠言逆耳利于行 204

偏好一艺 必为所溺 204

有错能改 皆不当罪 204

精通良方 治病救人 205

用药贵在与病相宜 205

养生之道 贵在饮食 205

造屋以居住适宜为准 206

有德之人见于细小 206

圣人兴之事与古合 207

古乐今曲 太和为本 207

创业难 子孙不可易视 208

不好奇物 养志修性 209

学以致用 读书至要 209

不忍舍处 方是得书真味 209

进德修业 须从读书起 210

修学尤不可半途而废 210

一日之功 一日之益 210

日进日新可谓盛德 211

志于学乃圣人第一义 211

敢于承担责任 212

以恕存心 以敬处世 212

深思熟虑 无憾无悔 212

凡天下事 不可轻忽 213

防微杜渐 处处留心 213

身体力行不可懈慢 213

人命关天 审之必详 214

《书经》大法 从政必读 214

存心养性莫过于读书 216

兴观群怨 学《诗》为要 216

《易经》不可轻易视之 217

勤学好问 遍求名师 218

善用下人 各负其责 218

赏罚适度 方能御下 218

但能心静即身凉 219

食宜清淡 至老犹健 219

蔬果熟后方可食 219

酒乱身心 能饮不饮 220

酒乱德性 不可不节 220

顺适为安自然为孝 221

至德要道莫如尽孝 222

凡事究其本意 222

事之美 莫过于良言善行 222

教子必严饬始善 223

勤可持家 俭可养廉 223

一丝一缕 来之不易 224

以俭朴为乐 以知足为荣 224

一人治天下 不能天下奉一人 224

雷雨大作 莫躲树下 225

己不能 勿断人之是非 225

制器定音 考古准今 225

(第二册) 227

袁氏世范 227

第一 睦亲 227

性不可以强合 227

人必贵于反思 228

父子贵慈孝 229

处家贵宽容 230

父兄不可辩曲直 230

人贵能处忍 230

亲戚不可失欢 231

家长尤当奉承 231

顺适老人意 232

孝行贵诚笃 232

人不可不孝 232

父母不可妄憎爱 233

子弟须使有业 234

子弟不可废学 234

教子当在幼 235

父母爱子贵均 235

父母常念子贫 236

父母多爱幼子 236

舅姑当奉承 237

同居贵怀公心 237

同居长幼贵和 238

兄弟贫富不齐 238

分析财产贵公当 238

同居不必私藏金宝 239

兄弟贵相爱 240

同居相处贵宽 240

友爱弟侄 241

和兄弟教善 241

背后之言不可听 242

亲戚不宜频假贷 242

亲旧贫者随力周济 243

子弟贪缪勿使仕宦 244

家业兴替系子孙 245

男女不可幼议婚 245

议亲贵人物相当 245

媒妁之言不可信 246

分给财产务均平 246

遗嘱公平维后患 246

遗嘱之文宜预为 247

第二 处己 247

人之智识有高下 247

处富贵不宜骄傲 248

礼不可因人分轻重 248

穷达自两途 248

世事更变皆天理 249

人生劳逸常相若 250

忧患顺受则少安 250

谋事难成则永久 251

性有所偏在救失 251

人行有长短 251

人不可怀慢伪妒疑之心 252

人贵忠信笃敬 252

厚于责己而薄责人 253

处事当无愧心 253

为恶祷神为无益 254

公平正直人之当然 254

悔心为善之几 254

恶事可戒而不可为 255

小人当敬远 255

老成之言更事多 255

君子有过必思改 256

言语贵简当 256

觉人不善知自警 256

正己可以正人 257

浮言不足恤 257

谀巽之言多奸诈 258

凡事不为已甚 258

言语虑后则少怨尤 259

与人言语贵和颜 259

与人交游和易 260

才行高人自服 260

居官居家本一理 260

小人难责以忠信 261

衣服不可侈异 261

礼义制欲之大闲 261

见得思义则无过 262

子弟当谨交游 262

兴废有定理 263

节用有常理 263

居官与居家 264

周急贵乎当理 264

不可轻受人恩 265

受人恩惠当记省 265

报怨以直乃公心 265

暴吏害民必天诛 266

民俗淳顽当求其实 266

第三 治家 267

宅舍关防贵周密 267

山居须置庄佃 267

夜间防盗宜警急 267

防盗宜巡逻 268

夜间逐盗宜详审 268

富家少蓄金帛免招盗 268

防盗宜多端 269

刻剥招盗之由 269

失物不可猜疑 269

睦邻里以防不虞 270

火起多从厨灶 270

焙物宿火宜儆戒 270

田家致火之由 271

致火不一类 271

小儿不可带金宝 271

小儿不可临深 271

亲宾不宜多强酒 272

仆厮当取勤朴 272

轻诈之仆不可蓄 273

人物之性皆贪生 273

求乳母令食失恩 273

钱谷不可多借人 274

债不可轻举 274

税赋宜预办 275

造桥修路宜助财力 275

起造宜以渐经营 275

朱子家训 277

许汝霖家训 283

序篇 283

一、宴会篇 284

二、衣服篇 284

三、嫁娶篇 285

四、凶丧篇 286

五、安葬篇 287

六、祭祀篇 288

圣谕广训 291

圣谕广训序 291

一、敦孝弟以重人伦 292

二、和乡党以息争讼 295

三、重农桑以足衣食 296

四、尚节俭以惜财用 299

五、隆学校以端士习 300

六、黜异端以崇正学 302

七、讲法律以儆愚顽 304

八、明礼让以厚风俗 305

郑板桥家书 308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308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309

焦山别峰庵雨无事寄舍弟墨 310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 313

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 315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315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316

诫弟“务农” 318

李鸿章家训 321

致兄弟 321

阅读经典研寻义理 321

练书法应博采众长 322

不必多写 只须有恒 322

读书日久 自然受益 323

诫弟自强自立 323

修学不外乎是一个“恒”字 323

术业有专攻 324

练书应探寻本原 325

知恩图报周济亲族 327

做文章应讲究含蓄雍容 328

劝弟勿将功名存于心 329

凡事须经磨难方能成功 329

养生之术,不可不谈 330

谕子侄 332

读书作文宜从记叙文开始 332

读文章须一气读完 333

求学须有恒心 适时学西文 334

民族须振兴 落后必挨打 334

法度当随时势为变迁 335

身病,志气不少衰 337

张之洞家训 338

一、立身处世当以忠孝为先 338

二、刻苦求学 勿沾恶习 340

三、求学当以节俭为第一要义 342

四、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 344

历代家训精华选编 346

曹操家训 346

一、诸儿令 346

二、诫子植 346

三、曹植私出开司马门下令 347

四、内戒令 347

五、遗令 348

赵光义家训 349

一、饬戒皇后 349

二、敦劝子弟 349

王演畴家训 350

一、期会款式 350

二、讲约规条 351

三、周咨族众 351

四、讥察正供 352

五、平情息讼 352

六、矜恤孤苦 352

七、禁戢闲谈 353

李暠家训 354

一、手令诫诸子 354

二、勖诸子 355

张英家训 356

一、天道造物,必无两全 356

二、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 357

三、一言一动皆思益人 358

刘备:遗诏敕刘禅 358

韦玄成:诫子孙 359

严复:诫子文理兼通 360

严复:诫子旅游要具备历史、地理知识 362

白居易:知足常乐 363

梁商:敕子冀等 364

徐勉:诫子崧 365

姚崇:遗令诫子孙 368

朱舜水:谕诸孙 370

杨继盛:诫子“孝顺” 372

杨继盛:诫子周济“同族贫寒” 374

李应升:诫子“孝以事亲” 375

敬姜:论劳逸 376

崔卢氏:不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 378

郑泳:通礼 378

赵咨:敕子胤 380

韩愈:只有勤学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382

公孙侨:舍不为坛 383

徐皇后:希圣者昌,踵弊者亡 384

左宗棠:诫子用功读书 385

郑大和:郑氏规范 388

王守仁:为人应努力立志求学 389

嵇康:家诫 391

叶梦得:旦必读书 393

诸葛亮:诫外甥 394

元稹:诲侄等事 395

颜延之:庭诰 398

欧阳修:诲学说 399

徐媛:训子书 400

洪亮吉:与子书 401

王修:诫子书 403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404

东方朔:诫子 406

刘向:戒子歆书 407

王祥:训子孙遗令 408

郑玄:诫子益恩书 410

陆游:放翁家训 411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413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14

司马谈:命子迁 415

蔡襄:福州五戒 416

刘邦:手敕太子 418

霍韬:教子务农 420

柳玭:家训 421

家颐:教子语 423

邵雍:诫子孙 424

羊祜:诫子书 425

吕本中:要向先贤学习,要以先贤为榜样 426

林则徐:诫子学稼 431

范质:诫子侄诗 432

范仲淹:诫诸子及弟侄 434

贾昌朝:诫子孙 436

吕祖谦:为人必须勤学、节俭和善于待人接物 437

范纯仁:俭可助廉,恕可成德 440

瞿式耜:名节攸关,不可权宜行事 441

杨椿:临行诫子孙 442

倭仁:示曜云两侄 443

倭仁:示曜侄 446

胡安国:与子寅书 447

魏禧:谕子 449

唐甄:诲子 450

万斯同:谕侄 451

章学诚:为学须专一 453

朱熹:与长子受之 453

张履祥:训子“延师教子” 456

孙奇逢:示尚儿及淳、溥两孙 457

孙奇逢:语子立雅 458

彭玉麟:戒奢侈,崇俭实 459

彭玉麟:要钱多何用 460

俞樾:诫女不畏吃苦 461

庞尚鹏:诫子弟崇厚德 462

傅山:训子侄 463

梅文鼎:送仲弟文鼐入城读书序 465

蒲松龄:与诸侄书 466

袁枚:诫子弟“不求科名” 467

谢启昆:训子侄文 470

(第三册) 473

曾国藩家训 473

立志修身 474

人生惟有恒是第一美德 474

人生有难耐之处时,忍字当头 476

勤思善问,日有所进 477

不宜显露锋芒 479

处乱世要以戒奢侈为首 480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482

学识一般,断难成功 482

吾平生吃四大堑,不敢自诩有本领 484

做人行事以除傲字为重 485

做任何事都应有始有终 486

力除傲气,乃有进步 487

迁善改过,修德读书 489

大器晚成,不必忧虑 491

做人要自抑、内敛 492

乐极生悲,物极必反 493

自修之道,莫过于养心 494

有恒、有志、有见识 498

力戒牢骚 500

进德修业二者不可或缺 501

时刻谨记“劳”“谦”“廉” 502

开口议人短长是极骄极傲的表现 503

虚心、实力、勤苦、谨慎八字 504

俭而奢易,喜而俭难 505

莫贪大方与豪爽 506

惟勤俭二字能持久 507

以勤苦为本,谦逊为人 508

求精不求阔,脚踏实地 509

能勤能敬,使人有智 510

望两弟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 512

傲惰两字败人 513

将浮躁处大加收敛 514

头脑清醒,不求功名 516

只有名实相符的功名方可长久 517

立身之道在于求强的时机 518

有恒则事事能成,无恒则一事无成 520

戒骄满 520

大处让人,乃是真谦、真厚 521

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523

在“忍气”二字上加倍用功 524

在外以谦谨二字为重 525

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 526

立德 立功 立言 527

家中不可染上骄逸二字 528

志大才疏,有心无力,无可为 529

规模远大,综理密微 531

为人处世要常怀愧意 533

刚柔并济,柔中显刚 534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535

迁善改过,修德读书 536

虽处顺境,每多抑郁 537

大名之名不可强求 538

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539

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力戒钱多骄奢 540

凡事皆当存谨慎俭朴之见 541

戒骄奢淫逸四字 542

切忌骄傲之气 543

勤则兴,惰则败 544

不近情理之言,决不必信 546

苟能立志,何事不可为? 546

凡事皆注重“专”字诀 548

做好人第一要讲道义 549

光明豁达,有识有趣 552

我很器重有才之人 553

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 554

处世交友 557

人败,离不开“逸”字 557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 558

陈作梅将起程入湘 560

焦躁则心绪不佳 561

宁国危急不能往救 562

谢弟友爱关切之情 563

拟分别进攻庐州及宁国 564

不可多求人 566

宁愿别人占我便益,不可我占人的便益 568

付银千两至家,以四百两馈赠戚族 570

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 572

应牢记“悔”字“硬”字诀 573

训练兵勇必须常讲常辩 573

与人分名则长福之道 576

诚心待人,不能丢掉良知 577

常存敬畏之心 578

威严、大度之人可以为师 580

吾家正盛,多救济孤儿寡母 582

求父亲为楚善叔谋一安居 588

在挫折面前切不可一蹶不振 590

凡办公事,须深谋远虑 591

考妣改葬事不可缓 593

孙福屡望附案一保 595

携归书籍望妥慎清理 596

各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 597

心平气和最重要 598

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 599

教官最为清苦,我家不可不体谅 601

不能与骄奢作威的人结亲 602

袁漱六弃世 604

处世应能立能达,不怨不尤 605

以爱民为第一要义 606

尽心做事勤俭节约 608

择友须择志向远大者 609

与人交往,要注意自己不足之处 610

接管前门内教贫户子弟之义塾 611

在京同乡穷苦无依,接在家中居住 612

拟聘罗研生教子侄 613

父亲切莫干预公事 615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616

从“畏慎”二字中培养刚毅之气 616

对待父母官要若即若离 617

与衙门有关的事最好不要过问 618

救济危难时一无所有的人 618

救济贫困的人不可不做 619

吾自入官即思置义田,赡救贫民 621

有人告官,我家不必参与 622

处世遵循以人为善的原则 623

不能与人融洽相处,很难成事 624

近日可移营进逼桐城 625

王开炳在此将重用之 626

粮弹均切望量入为出 627

近世保人亦有多少为难处 628

北岸处处吃紧上海军事顺利 630

唐鹤九所寄挽联极佳 631

讲师要把勤奋专心放在首位 631

谨慎身边最熟悉的人 632

送礼不宜过厚 634

识人用人 635

脚踏实地是用人之本 636

广选贤能,谨慎交友 636

养才比用才更重要 637

因人制宜,知人善任 638

区分“平日至友”与“患难之友” 640

选将三要:坚忍、言明、不贪 641

虽有区别,但情贵动人 644

少指责别人是为人根本 647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649

鲍军初九初十日大胜 650

要请严格而又有恒心的人为师 651

希庵论事稳妥可与多商 652

学习办大事而不露声色的人 653

德才兼备可委重任 655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656

善于藏而不露 656

鲍军必须援救南岸 657

天下虽乱法律不可全废 658

新勇能打悍敌为慰 659

李秀成现不知窜何处 660

调鲍军援江西 661

弟围安庆事关剥复之机 662

湖北江西军情危急 664

浮梁十二日失守 664

派鲍超赴景德会剿 665

幸勿轻敌致误 666

夷务和议已成 667

鲍张两军日内均未开仗 668

应听中丞及左季调度 669

按兵不动是上策 670

任用曾纪仁 671

诸弟不适合练团带勇 671

勉勤俭耕读 673

敌扰祁门欲解安庆之围 675

东征应照我之札办事 676

众议安庆守壕之法甚善 677

治家方略 677

以奢为尚,败家气象 677

祖父丧事,不收礼金 680

祖父母寿具必须年年加漆 682

我居乡守旧样,不参半点官宦气习 684

教子侄当引入正大一路 685

家,方是安身立命之所 686

订八好六恼之家规 687

优秀的家规才能维系家庭的长久 688

嫁女当孝顺公婆 689

吾夫妇要劳苦谨慎,以为各房之榜样 690

改葬先人,不可存一丝求富贵之念 691

欣慰家中妇女纺缋,子侄勤学 692

八字家训 693

望家中勿买田,略积钱,以备急需 694

祖母葬后,风水大好,万万不可改葬 696

嫁女号泣,奠礼三献,丧事用乐,皆俗礼之失 697

借钱四十千,付至家用 699

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 700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701

严教子侄勤敬和 701

勿忘先世之勤俭 703

家务之事,大房唱,四房和,家风自厚 703

唯有孝顺、友爱才能使家庭祥和 704

兄弟间要勤慎谦和,雍睦习劳 705

吉凶同处,忧喜交加 706

大官人家买田,造屋是可愧恨之事 707

世家子弟染富贵习气,难成大器 708

(第四册) 709

求取胜道 709

成功,先学会战胜绝境 709

爱发牢骚之人,气量都很小 710

抓住时机,稳扎稳打 712

时刻想到成功之难 713

进退开合,变化不测 714

人生适意之时,莫错失 715

切不可凡事不恒,屡责不改 717

为人脚踏实地,决不投机取巧 719

看准目标,将局面扩大 721

心无杂念,一心向志 722

求人不如求己 723

精神愈用愈出,智慧愈苦愈明 723

受挫辱之时,定要咬牙励志 726

决不可无强毅之气 727

切忌模仿大家口吻,耻笑别人 729

每天都有进步,才能迈向成功 731

拒绝懒惰、不思进取 733

常冥心于无用 735

不要让自己一辈子躲在避风港 737

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 738

危难之时,只有靠自己 739

谨慎对待自己的名望 740

不求速不求全也 741

凡办大事,皆有成功之路可寻 742

天时、地立、人和,才能成大事 743

愈挫愈勇,愈挫愈强 745

细心做事 747

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749

以诚相待,同心协力 750

欲速不达,稳中求胜 751

总以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 753

从政为官 754

“耐劳忍气”是我为官之道 754

兢兢业业,杜绝滋长自以为是 755

向来不给地方官送礼 757

为官妙在浑不识世态 758

随时做好归乡的打算 760

江西操办水师一切顺利 762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763

尽应尽之职,办应办之事 764

时时都有颠覆坠落的顾虑 765

礼部繁忙,盼有人帮办寓中琐事 766

破格升授翰林院侍讲 767

不必爱刁民不必敬劣绅 769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770

皖南人食人肉,每斤卖百二十文 772

做官为发财是一种耻辱 773

为官第一要义:耐烦 776

论盐务及米粮运解 778

做大官之人,时刻保留危机感 779

不居大位享大名 780

以民为本,惩除贪官污吏 781

力除官气,严裁浮费 783

为官一日,处风波一时 784

江南与英夷议抚,又需二千一百万两 785

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打官司 787

严谴顺斋后,后患会加深 788

沅弟到任须打造强兵 790

少泉于初十日抵苏州 791

不可轻易出头露面干涉公事 792

谨慎对待饷盐招商章程 794

袁漱六放苏州府知府 794

推减权欲,晚年好收场 796

长傲、多言是官场之大忌 796

弟任富省之督抚,款项当谨慎节俭 798

借银五十两过年 799

以劳苦为第一要义 800

十三日奏请辞职 801

询顺斋一案是否中辍 802

奉谕旨弟调湖北巡抚 804

处处为百姓提供方便 805

在旺盛时做好衰落的打算 805

徽州被围攻但保守无忧 806

奉旨赴山东进剿 808

函知天使致祭礼仪 809

凡邻盐入我淮引地区当取重税 810

皖南设粥厅救济饥民 812

功成身退,见好就收,善于退隐,愈急愈好 812

拟派员赴里下河等地税捐 813

四方兵日日增加,令人担忧 814

治军统兵 815

治军须脚踏实地 815

不能以仁慈误了大事 816

以夔府之行否相商 817

援吉之行不得遽变 818

望将外濠赶紧修好 819

令鲍军由太湖等处上行 819

建德敌已分支犯鄱阳 820

望修垒壕以资固守 820

以杀人为事,实在心寒 822

沅弟克复金陵,功在社稷 823

目前安庆兵力决不能分散 824

询黄城尚有敌否 824

徽州敌逃避一空 825

围城之法扎营不宜太近 825

近日即赴河口进兵 826

奉谕赴蜀剿敌 827

军中戒惰漫喧杂之象 828

衢州解危 831

到吉安后宜守不宜攻 832

瑞郡官军屡获大胜 834

望询老国宗称谓等 835

弟兵力嫌单请成营往助 837

倘若自己不威猛,事事被人欺侮 837

靖港战败,移寓妙高峰 838

大局日益恶化,我如坐针毡 840

望坚后壕守而不战 841

以有诸贤弟为荣 842

宜速来助我 843

扎营不宜离城太近 843

望率所部来瑞与温并军 845

告处置敌尸之方 847

闻通山武昌等处失守 847

已请左军回景德镇防守 847

请鲍成两军进扎高桥岭 848

沅弟现围菱湖敌垒 849

诸事皆不顺手,只得委曲徐图 850

制胜之道,在人而不在器 851

将才应具备的四大特点 852

六合溧水失守 854

进兵须由自己做主 855

述近日官军战况 857

黟县于初五日克复 857

胡军扎石牌不动 859

敌若来犯责竹庄等守之 859

法国不服天津之事,前来挑战 860

生擒英兵百人,大快人心 861

待投诚者,两点从宽,两点从严 863

不能在毫无准备之下匆匆开战 864

安庆敌尚可支三四礼拜 864

复奏兵力太单难以入蜀 865

景德镇相持如常 866

胜克斋于天长败挫 867

目前不克抽拔数营赴吉 868

带兵应以杀敌为志 868

此时以围攻安庆为要 869

以火蛋打击簰上之贼必有效 870

望往鲍营察其军情 871

建德之贼屡为我创 871

在军中决不稍肥私橐 872

敌近日较往年多数倍 873

须下令将降敌速遣开 874

闽中敌势渐松 874

拟率部进剿崇安 875

读书习文 877

学问无穷尽,成功需永恒 877

日日自省、时时自制,日后必是有用之才 879

学作文应循序渐进 881

学书法须从赵法入门 882

读书要专一耐久 883

立志要有包容万民万物的气量 884

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 887

写字作文宜模仿古人间架 889

坚持看、读、写、作“四法” 890

切不可浪费光阴 892

学诗不可读选本 892

志向要比名次重要得多 893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靠专心致志 895

两弟考运不好,不必挂怀,要力求业精 900

读书能培养超群离俗的情趣 901

陶诗使人胸襟广大,寄托遥深 902

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 904

诗文若非迥绝群伦不足以当大家之目 905

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905

诗文应从短处苦下工夫 907

作文应效法古人之“珠圆玉润” 908

读书应注意广泛涉猎 909

读《汉书》之道 910

每日必看史温经,不必急于赴试 911

学习久了,自然能从中获得益处 913

无恒心者,难成大事 917

文章贵在气势 919

看书一定要加以选择 919

打通困难,便是好汉 921

读书是世家的招牌,是礼义的旗帜 922

学诗须讲究声调,学字须讲求墨色 923

养生保健 924

须心平气和 924

起早是长寿金丹 926

要起早,要勤洗脚 926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927

切忌恼怒,以养肝疾 929

病以自养自医为主,不靠药力挽救 929

南人体虚者,入京多患胁气疼痛 930

陶冶性情,一生都受用不尽 932

每日饭后走数千步 933

养生之本为养心 934

养生与力学缺一不可 935

家传养生事 935

服补药太多会致疾 937

养生家惟恐出汗 938

用心太过会导致失眠 939

放心静养,不可怀忿怄气 940

告养生五事 941

透悟人生是最好一剂药方 942

补药并不能养老 94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