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外交六十年  1949-2009
中国外交六十年  1949-2009

中国外交六十年 1949-2009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逸舟,谭秀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81676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讲述了在我国成立60年以来在外交上所经历的事件。从各个时期较为详细的讲述这60年以来成就。此书很有收藏和使用价值。
《中国外交六十年 1949-2009》目录
标签:外交 主编

第一章 走过从前,走向未来 1

第一节 三个“三十年”:中外关系的重大历史参照系 2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中外关系(1919—1949) 2

二 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中外关系(1949—1979) 4

三 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中外关系(1979—2009) 6

四 小结 8

第二节 中外关系在六个时期的演化:一种综合性的评估 9

一 新中国外交定位期(1949—1956) 10

二 外交调整时期(1956—1966) 11

三 极“左”路线占上风的时期(1966—1976) 12

四 启动改革开放新航程的时期(1976—1989) 14

五 冷战结束后的适应与调整时期(1989—2002) 16

六 全新成长时期(2002年至今) 18

第三节 总结 20

第二章 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透视 22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形势 22

一 “一边倒”时期的国际形势 22

二 “两个拳头打人”时期的国际形势 24

三 “一条线”时期的国际形势 27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际形势及其应对 29

一 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形势 29

二 邓小平眼中的世界格局转换 30

三 邓小平应对国际局势的若干举措 32

第三节 世界格局转换初期的国际形势及其应对 34

一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基本特征 34

二 江泽民应对国际局势的若干举措 37

第四节 21世纪初期中国领导人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40

一 国际范围内的积极变革 40

二 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42

三 新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三大支柱 44

第五节 总结:当代中国应对国际形势的思想启示 45

一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至关重要 45

二 密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48

三 坚持判断国际形势的辩证思维 50

第三章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轨迹和特征 54

第一节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演变轨迹 54

一 寻求国际承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5

二 积极参与,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57

第二节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 60

一 以经济为先导的参与路径 61

二 从批评、利用到认可的认知过程 66

三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种参与形式 69

四 以周边为重点的合作平台 74

五 以维护和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参与原则 77

六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78

第三节 总结 80

第四章 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82

第一节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83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分析 84

二 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8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交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87

一 独立自主外交组织体制的创建与发展 89

二 驻外外交代表机构的发展 90

三 外交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91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与突破 96

一 外交部内部机构及驻外机构的调整与增设 98

二 内外协调机制的不断建设与日趋完善 99

三 公民权益保护与危机处理机制的发展 101

四 公众外交机制的确立与丰富 102

第四节 中国外交制度未来发展的思考 107

一 外交人员竞选机制与培训机制的完善 109

二 党政涉外相关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的扩展 109

三 不同领域的专家定期对话机制的发展 110

四 各功能性机构的磋商与联系机制的确立 110

第五节 总结 113

第五章 新中国军事外交的起源与推进 116

第一节 新中国军事外交的起源 117

一 中国共产党军事外交思想的缘起 117

二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外交实践 118

第二节 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中国军事外交(1949—1978) 120

一 战争与革命时代军事外交的实践 121

二 战争与革命时代军事外交实践的特点 127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军事外交(1979—2002) 132

一 新时期军事外交的推进 132

二 新时期军事外交实践的特点 141

第四节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事外交(2003—2009) 144

一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外交的全面深入推进 144

二 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外交的特点 150

第五节 总结:继往开来的中国军事外交 154

第六章 民族主义的起落与中国外交 159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59

一 政府话语中的民族主义及其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 160

二 中国外交中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 162

三 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在理论层面的竞争共生 174

四 国家民族主义与大众民族主义的互动及其外交后果 176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78

一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78

二 后冷战时期大众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88

第三节 总结 196

第七章 身份变化与中国的东南亚外交 198

第一节 理论介绍与概念分析 198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东南亚外交(1950—1979) 200

一 国际主义色彩增强期(1950—1960) 203

二 国际主义色彩浓烈期(1960—1969) 206

三 国际主义色彩减弱期(1969—1979) 209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东南亚外交(1979—2009) 212

一 转型期的中国对东南亚外交(1979—1989) 213

二 参与期的中国对东南亚外交(1989—2009) 215

第四节 总结 223

第八章 中国外交研究 224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外交研究 225

一 传承与扬弃:外交研究在新中国的奠基 226

二 研究成果及其特色 230

三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外交研究的影响 237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研究 238

一 学科的恢复与发展 239

二 理论与学术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243

三 重新萌发的中国意识 246

四 外交学的不断完善 252

第三节 结语:攀登中国外交研究的新高地 259

作者简介 264

主要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