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盆地一热两气资源勘探开发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鑫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030523808
- 页数:222 页
1研究背景 1
1.1经济、环境及区域能源需求 1
1.1.1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1
1.1.2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1
1.1.3区域能源需求失衡 2
1.2我国主要盆地及其油气资源勘探情况 4
1.3渭河盆地基本概况 6
1.3.1地理位置 6
1.3.2地质背景及地形地貌 7
1.3.3经济状况及产业结构 7
1.4渭河盆地“一热两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 8
1.4.1地热开发初具规模 8
1.4.2地热水溶气的勘探发现 9
1.4.3地热水溶氦气研究不断深入 9
1.5渭河盆地“一热两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作用 12
1.5.1缓解区域发展与环境日益凸显的矛盾 12
1.5.2保障区域能源供给安全 12
1.5.3促进建立新的循环经济模式 13
1.5.4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13
1.5.5培育核心技术竞争力 14
2地热及水溶气开发利用概述 15
2.1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15
2.1.1全球地热资源分布 15
2.1.2全球地热资源利用 16
2.1.3国外主要国家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17
2.1.4国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18
2.2地热水溶气勘探开发 21
2.2.1世界水溶气资源量分布 21
2.2.2国外主要国家水溶气资源开发利用 21
2.2.3国内水溶气勘探开发 23
2.3氦气资源勘探开发 24
2.3.1氦气资源主要应用领域 24
2.3.2世界氦气资源量分布 25
2.3.3全球氦气资源开发与利用 26
2.3.4国内氦气勘探与开发 27
3渭河盆地区域地质特征 29
3.1构造特征 29
3.1.1构造位置 29
3.1.2构造单元划分 30
3.1.3断层构造 32
3.2地层特征 39
3.2.1太古界 41
3.2.2元古界 41
3.2.3古生界 41
3.2.4中生界 42
3.2.5新生界 42
3.3沉积特征 47
3.3.1沉积相模式 47
3.3.2始新世红河组 49
3.3.3渐新世白鹿塬组 49
3.3.4中新统高陵群 49
3.3.5上新统蓝田-灞河组 50
3.3.6上新统张家坡组 51
3.3.7第四系下更新统三门组 52
3.3.8第四系中-晚更新统秦川群 53
3.4渭河盆地演化 53
3.4.1盆地基底演化 53
3.4.2盆地盖层演化 55
3.4.3莫霍面上隆形成机制 59
4渭河盆地地热资源 61
4.1地热地质概况 61
4.1.1地热源 61
4.1.2各层地热水化学特征 64
4.1.3热储层特征 67
4.1.4地热水分布及特征 70
4.1.5储热隔层特征 72
4.1.6地温场特征 74
4.2地热系统分类 76
4.2.1根据地质环境和热量传递方式分类 76
4.2.2根据地下热能的赋存形式分类 78
4.3地热富集成藏控制要素 81
4.3.1断层是地热垂向运移通道 81
4.3.2沉积相控制储热砂体发育 81
4.3.3砂体厚度直接控制地热的富集和产能 82
4.4资源潜力 83
4.5地热的开发技术 83
4.5.1地热井成井工艺 83
4.5.2浅层地热开发技术 90
4.5.3尾水回灌 92
4.5.4地热附加资源的开发 94
4.6地热发电 95
4.6.1地热蒸汽发电 95
4.6.2地下热水发电 96
4.6.3联合循环发电 96
4.6.4利用地下热岩石发电 97
5渭河盆地地热水溶气 98
5.1油气地质概况 98
5.1.1烃源岩 98
5.1.2储层 101
5.1.3盖层 103
5.1.4圈闭 104
5.1.5保存条件 108
5.2分布特征 109
5.2.1水溶气与温度、压力、矿化度的关系 109
5.2.2水溶气运移和赋存状态 111
5.2.3生储盖组合 111
5.2.4纵向分布特点 112
5.2.5水溶气平面分布特点 112
5.3生物气形成机制 112
5.3.1有利的生物菌群 112
5.3.2各温度阶段对甲烷菌的影响 113
5.3.3盐度对生物气生成的影响 115
5.3.4地层水化学性质 116
5.3.5地层沉积速率 116
5.4资源潜力 117
5.4.1地质类比法 117
5.4.2圈闭地质分析法(圈闭加和法) 118
5.4.3体积计算法 120
5.5开发技术 121
5.5.1钻井 121
5.5.2完井 122
5.5.3试井 123
5.5.4井下作业 126
5.5.5地面集输 133
5.6水溶气开发现状 134
5.6.1 LW区位置 134
5.6.2张家坡组地层划分 134
5.6.3 LW区张家坡组沉积相 137
5.6.4储层特征 139
5.6.5分布特征 145
6渭河盆地地热水溶氦气 147
6.1地热水溶氦气地质概况 147
6.1.1氦气气源 147
6.1.2储集层 150
6.2富集成藏因素 151
6.2.1富集特征 151
6.2.2氦气运移 151
6.2.3氦气的保存条件 152
6.2.4氦气成藏类型 153
6.3分布特征 154
6.3.1西安-长安氦气有利区 154
6.3.2蓝田氦气有利区 155
6.3.3两华氦气有利区 155
6.4资源潜力 155
6.4.1含氦水溶气计算法 155
6.4.2铀放射性衰变计算法 155
6.5提纯、提浓技术应用 156
6.5.1吸收法 156
6.5.2选择吸附法 156
6.5.3化学反应法 157
6.5.4薄膜扩散法 158
6.5.5深冷法 159
6.5.6工艺优选 160
6.6地热水溶氦气开发经济性评价 161
6.6.1基本数据 161
6.6.2投资估算 161
6.6.3供暖收入 161
6.6.4生产经营成本 162
6.6.5财务分析 162
6.6.6氦气工业含量讨论 162
6.7地热水溶氦气可开发资源量探讨 163
6.7.1氦气有利区的氦气资源量 163
6.7.2氦气实际产能 164
7渭河盆地“一热两气”综合利用 165
7.1“一热两气”资源分布特点 165
7.1.1有利区的确定 165
7.1.2资源纵向叠置 165
7.1.3平面上相互重合 166
7.2产业政策研究 169
7.2.1相关政策 169
7.2.2政策带来的有利效应 174
7.2.3存在问题 175
7.2.4应对策略 177
7.3综合利用方法及途径 180
7.3.1地热热电联产 181
7.3.2地热三联供 184
7.3.3地热水溶气综合利用 187
7.4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191
7.4.1经济效益 191
7.4.2环境效益 201
7.4.3国防安全 203
7.4.4拉动就业 203
7.5“一热两气”发展前景展望 204
7.5.1资源赋存优越 204
7.5.2市场机遇广阔 204
7.5.3政策环境良好 205
8结论与建议 206
8.1结论 206
8.2“一热两气”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9
8.3加快推进“一热两气”规模化开发进程的保障措施 210
参考文献 213
后记 217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