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金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513682
  • 页数:6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举例说明,介绍了企业在实际操作的账务与税务处理办法。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目录

第1章 会计与税法差异概述 1

1.1 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基本框架 1

1.1.1 我国会计制度的结构 1

1.1.2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3

1.2 会计与税法产生差异的根源 4

1.2.1 会计目标与税收立法宗旨比较 4

1.2.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税法比较 5

1.2.3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税收立法原则比较 9

1.3 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处理方法 13

1.3.1 会计与税法差异协调应遵循的原则 13

1.3.2 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处理方法 14

第2章 存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16

2.1 存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会计与税法差异 16

2.1.1 外购存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6

2.1.2 自制存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8

2.1.3 受赠存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9

2.1.4 接受投资的存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9

2.1.5 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取得存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20

2.1.6 以债务重组方式取得存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21

2.1.7 以企业合并方式取得存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21

2.1.8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存货会计成本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23

2.2 存货领用与发出的计价方法与税法比较 23

2.3 存货摊销方法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4

2.4 存货期末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5

2.4.1 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25

2.4.2 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25

2.4.3 存货减值的税务处理 26

2.5 存货盘亏、毁损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9

2.5.1 存货盘亏、毁损的会计处理 29

2.5.2 存货盘亏、毁损的税务处理 29

第3章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3

3.1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33

3.1.1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会计与税法差异 34

3.1.2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会计与税法差异 36

3.2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3

3.2.1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3

3.2.2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6

3.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与税法差异 55

3.3.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会计处理 55

3.3.2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税务处理 57

3.4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61

3.4.1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会计处理 61

3.4.2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税务处理 62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64

4.1 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64

4.1.1 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 64

4.1.2 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65

4.2 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转换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66

4.2.1 采用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67

4.2.2 采用成本模式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68

4.3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转换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70

4.3.1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71

4.3.2 后续计量模式变更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73

4.3.3 公允价值模式下转换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74

4.4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差异 78

4.4.1 成本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 78

4.4.2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 79

4.4.3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税务处理 79

4.4.4 案例分析 79

第5章 固定资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82

5.1 固定资产概念的差异 82

5.1.1 固定资产的会计概念 82

5.1.2 固定资产的税法概念 82

5.1.3 固定资产确认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83

5.2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84

5.2.1 外购及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84

5.2.2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比较 88

5.2.3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89

5.2.4 存在弃置业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92

5.2.5 以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94

5.3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94

5.3.1 折旧范围的差异 95

5.3.2 折旧基数的差异 95

5.3.3 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的差异 99

5.3.4 折旧方法的差异 100

5.3.5 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会计变更的差异 100

5.3.6 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税法变更的差异 101

5.3.7 固定资产折旧差异纳税调整方法 101

5.4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与税法差异 103

5.4.1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103

5.4.2 固定资产处置的税务处理 104

第6章 生物资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107

6.1 生物资产概述 107

6.1.1 生物资产的特征 107

6.1.2 生物资产的分类 109

6.2 生物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10

6.2.1 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 110

6.2.2 生物资产的计税基础 116

6.3 生物资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17

6.3.1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17

6.3.2 生物资产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21

6.4 生物资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22

6.4.1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122

6.4.2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生物资产的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22

6.5 生物资产收获及处置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23

6.5.1 生物资产收获的会计处理 123

6.5.2 生物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127

6.5.3 生物资产收获与处置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30

第7章 无形资产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131

7.1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31

7.1.1 外购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31

7.1.2 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比较 132

7.1.3 以其他方式取得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133

7.1.4 土地使用权会计与税务处理 133

7.2 研究开发费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35

7.2.1 研究开发费的会计处理 135

7.2.2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务处理 138

7.2.3 受托研发业务的税务处理 140

7.3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41

7.3.1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141

7.3.2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44

7.4 无形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46

7.4.1 无形资产出租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46

7.4.2 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47

7.4.3 无形资产报废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50

第8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151

8.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51

8.1.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 152

8.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53

8.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58

8.2.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采用成本模式核算的会计处理 158

8.2.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采用成本模式核算与税法差异 159

8.2.3 案例分析 159

8.3 整体资产置换改组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 161

8.3.1 整体资产置换改组业务的会计处理 162

8.3.2 整体资产置换改组业务的税务处理 162

8.3.3 整体资产置换改组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162

8.3.4 案例分析 163

8.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税务处理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167

第9章 资产减值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169

9.1 资产减值准则概述 169

9.1.1 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认定 169

9.1.2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170

9.1.3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与会计处理 171

9.1.4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172

9.1.5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173

9.2 资产减值与纳税调整 175

9.2.1 资产计税基础的概念 175

9.2.2 资产减值的差异与纳税调整方法 175

第10章 职工薪酬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187

10.1 职工薪酬会计核算 187

10.1.1 职工薪酬的内容 187

10.1.2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89

10.1.3 职工薪酬会计处理的新旧政策衔接 195

10.2 工资薪金的税务处理与职工薪酬准则的差异 196

10.2.1 工资薪金支出的税务处理 196

10.2.2 工资薪金支出对象的差异 196

10.2.3 职工薪酬支出范围的差异 197

第11章 股份支付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207

11.1 股份支付概述 207

11.2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208

11.2.1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208

11.2.2 可行权条件的种类、处理和变更 209

11.2.3 股份支付的处理 210

11.3 股份支付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212

11.3.1 股份支付的税务处理 212

11.3.2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12

11.3.3 权益结算股份支付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案例 213

11.3.4 现金结算股份支付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案例 215

11.4 股份支付的个人所得税处理 217

11.4.1 应纳税所得额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217

11.4.2 案例分析 220

第12章 债务重组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222

12.1 债务重组准则与税法差异概述 222

12.1.1 债务重组的主要会计处理 222

12.1.2 债务重组业务的税务处理 223

12.2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226

12.2.1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226

12.2.2 以现金清偿债务的税务处理 226

12.2.3 案例分析 227

12.3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228

12.3.1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228

12.3.2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税务处理 229

12.3.3 案例分析 229

12.4 债务转为资本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233

12.4.1 债务转为资本的会计处理 233

12.4.2 债务转为资本的税务处理 234

12.4.3 案例分析 234

12.5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下债务重组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235

12.5.1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会计处理 235

12.5.2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税务处理 236

12.5.3 案例分析 236

12.6 混合重组方式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239

12.6.1 混合重组方式的会计处理 239

12.6.2 混合重组方式的税务处理 240

12.6.3 案例分析 240

第13章 或有事项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242

13.1 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242

13.1.1 或有事项的特征 242

13.1.2 或有事项的确认 243

13.1.3 或有事项的计量 245

13.2 或有事项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248

13.3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案例分析 250

13.3.1 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250

13.3.2 债务担保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252

13.3.3 产品质量保证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253

13.3.4 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255

13.3.5 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257

第14章 收入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259

14.1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59

14.1.1 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时点的差异 259

14.1.2 销售商品收入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65

14.1.3 特殊销售商品业务税务与会计处理比较 272

14.2 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与税法比较 282

14.2.1 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283

14.2.2 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 286

14.2.3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的差异分析 288

14.2.4 特殊劳务交易的税务与会计处理比较 291

14.3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93

14.3.1 利息收入的确认与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93

14.3.2 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294

14.4 所得税收入的特殊规定 295

14.4.1 相关收入的税务与会计处理比较 296

14.4.2 不征税收入的税务与会计处理比较 298

14.4.3 免税收入的税务与会计处理比较 299

第15章 建造合同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01

15.1 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01

15.1.1 建造合同的类型 301

15.1.2 建造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 302

15.1.3 建造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303

15.2 建造合同准则与税法差异 305

15.2.1 建造合同业务的增值税处理 305

15.2.2 建造合同业务的营业税处理 305

15.2.3 建造合同业务的企业所得税处理 308

15.2.4 案例分析 308

第16章 政府补助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13

16.1 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313

16.1.1 政府补助的特征与分类 313

16.1.2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314

16.2 政府补助准则与税法差异 316

16.2.1 政府补助准则与税法差异 316

16.2.2 案例分析 317

第17章 借款费用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20

17.1 借款费用的确认 320

17.1.1 借款费用的概念 320

17.1.2 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 321

17.1.3 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 321

17.1.4 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321

17.2 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325

17.2.1 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325

17.2.2 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328

17.2.3 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329

17.3 借款费用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31

17.3.1 借款费用税前扣除的政策依据 331

17.3.2 借款费用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32

第18章 外币折算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35

18.1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335

18.1.1 记账本位币 336

18.1.2 折算汇率 337

18.1.3 交易日的会计处理 339

18.1.4 会计期末或结算日对外币交易余额的会计处理 340

18.1.5 分账制记账方法 344

18.2 外币折算的税务处理 347

18.2.1 相关税种外币折算规定 347

18.2.2 外币折算准则与税法差异 349

第19章 企业合并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51

19.1 企业合并概述 351

19.1.1 企业合并的定义和范围 351

19.1.2 企业合并的类型 353

19.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55

19.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 355

19.2.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56

19.3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59

19.3.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 359

19.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68

19.3.3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369

19.3.4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会计处理 370

19.3.5 被购买方的会计处理 371

19.4 企业合并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72

19.4.1 合并方的税务处理 372

19.4.2 被合并方的税务处理 374

19.4.3 被合并方原股东的税务处理 375

第20章 租赁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376

20.1 租赁概述 376

20.1.1 租赁的相关概念 376

20.1.2 租赁的分类 378

20.1.3 税法对租赁业务的界定标准 379

20.2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380

20.2.1 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380

20.2.2 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与税法比较 390

20.3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391

20.3.1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391

20.3.2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与税法差异 402

20.4 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03

20.4.1 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 404

20.4.2 售后租回交易的税务处理 404

20.4.3 案例分析 405

第21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408

21.1 金融工具概述 408

21.1.1 金融工具的概念 408

21.1.2 金融资产的内容 409

21.1.3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409

21.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 412

21.2.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确认条件 413

21.2.2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413

21.2.3 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413

21.3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与税法差异概述 413

21.3.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413

21.3.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税务处理 415

21.4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的差异 417

21.4.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417

21.4.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18

21.4.3 案例分析 419

21.5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423

21.5.1 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423

21.5.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423

21.5.3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24

21.6 贷款和应收款项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 428

21.6.1 贷款和应收款项概述 t 28

21.6.2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429

21.6.3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31

21.7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的差异 434

21.7.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概述 434

21.7.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434

21.7.3 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的处理 436

21.7.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差异 437

21.7.5 案例分析 437

21.8 嵌入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与税法差异 442

21.8.1 嵌入衍生工具的概念 442

21.8.2 嵌入衍生工具的处理原则 443

21.8.3 嵌入衍生工具的税务处理 443

第22章 套期保值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444

22.1 套期保值概述 444

22.1.1 套期保值的分类 444

22.1.2 套期工具 445

22.1.3 被套期项目 447

22.1.4 运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 450

22.2 套期保值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 453

22.2.1 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53

22.2.2 现金流量套期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59

22.2.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62

第23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463

23.1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63

23.1.1 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463

23.1.2 会计政策变更的概念 465

23.1.3 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465

23.1.4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465

23.1.5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 466

23.2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68

23.2.1 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 468

23.2.2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470

23.2.3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 471

23.3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73

23.3.1 前期差错的概念 473

23.3.2 前期差错重要性的判断 474

23.3.3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474

23.3.4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476

23.3.5 前期差错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 476

第24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480

24.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480

24.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 480

24.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481

24.1.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 481

24.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482

24.2.1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482

24.2.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税务处理 482

24.2.3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案例分析 483

24.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 489

24.3.1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 489

24.3.2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 489

24.3.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税务处理 490

第25章 关联方披露准则与特别纳税调整 491

25.1 关联方披露准则概述 491

25.1.1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492

25.1.2 关联方交易的确认 495

25.1.3 关联方的披露 497

25.2 特别纳税调整 498

25.2.1 关联方关系认定 498

25.2.2 转让定价及纳税调整方法 499

25.2.3 纳税调整案例 503

25.2.4 受控外国企业规则 517

25.2.5 资本弱化及其纳税调整 518

25.2.6 成本分摊协议 518

25.2.7 预约定价安排 519

25.2.8 一般反避税条款 519

25.2.9 特别纳税调整的管理 520

第26章 金融工具列报准则与税法差异分析 522

26.1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 522

26.2 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与税法差异 523

26.2.1 权益工具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523

26.2.2 权益工具回购、注销等的处理 524

26.2.3 权益工具确认和计量与税法差异 524

第27章 所得税会计 530

27.1 所得税会计概述 530

27.1.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531

27.1.2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531

27.2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532

27.2.1 资产的计税基础 532

27.2.2 负债的计税基础 536

27.2.3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538

27.2.4 暂时性差异 539

27.2.5 暂时性差异确认一览表 543

27.3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547

27.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547

27.3.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551

27.3.3 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554

27.4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555

27.4.1 当期所得税 555

27.4.2 递延所得税 563

27.4.3 所得税费用 563

27.5 首次执行 565

27.5.1 新旧制度比较 565

27.5.2 新旧制度衔接 566

27.5.3 例题 566

27.5.4 其他问题 572

附录 新企业所得税法测试题 574

本书参考法规及资料索引 5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