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区域与城市发展论
区域与城市发展论

区域与城市发展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士谋,汤茂林,陈爽等编著
  • 出 版 社: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12021343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多层面和多视角去深刻认识和理解城市的成长,是当前国内深入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部新的论著。探索了社会、自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规律性,对城市地理学、区域发展学和城市规划学以及区域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增益。
上一篇:项目评估讲义下一篇:酒店服务礼仪
《区域与城市发展论》目录

第一章 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概述 1

第一节 区域发展与区域板块的形成 1

一、区域板块形成的重大作用 2

二、区域板块的集聚和扩散规律 3

第二节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的相关理论 6

一、区域规划 6

二、城市规划及大都市地区规划 9

三、城市设计 10

第三节 大都市区相关理论研究 12

一、都市区(圈)的概念 12

二、都市区(圈)的空间结构与形成机制 14

三、都市区的空间界定 15

四、大都市郊县的特点分析 16

五、大都市郊县城市定位的理论支撑 17

第四节 区域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源 19

一、环境条件是区域板块形成发展的始发动力 19

二、区域内部竞争与协调是区域板块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 21

三、枢纽经济是区域板块开发发展的外生动力 22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 27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7

一、城市与区域 27

二、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28

三、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 29

四、研究城市发展要有区域观点和全球观点 34

第二节 区域发展理论综述 36

一、增长极理论 36

二、中心-外围理论 38

三、点轴理论 41

四、地域分工理论 43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45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 45

二、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及理论透视 46

三、区域发展阶段及其空间结构特征 50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发展及其策略 54

一、世纪之交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54

二、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发展特征 59

三、全球化时代的区域和城市发展策略 65

参考文献 67

第三章 区域发展中的城市化(1)——概念与规律 73

第一节 城市化的有关概念 73

一、城市、乡村、镇 73

二、城市化和乡村城市化 74

三、城乡标准、城市人口、非农业人口 78

四、工业化、非农化和乡村工业化 81

第二节 城市化的指标、测度和质量 83

一、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83

二、城市化的质和量 85

三、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87

第三节 世界城市化的规律性 93

一、世界城市化的起源之争 93

二、城市化发展的世界透视 95

三、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和趋势 101

四、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113

五、国际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 121

参考文献 124

第四章 区域发展中的城市化(2)——机制 129

第一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29

第二节 城市化发展的传统机制 131

一、经济因素 132

二、体制和政策因素 136

三、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后果 138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城市化机制 140

一、自上而下型城市化 141

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143

三、市镇建制标准和城市发展政策与城市化 148

四、外资与城市化 150

五、户籍制度改革 150

第四节 信息化、全球化与城市化 151

一、信息化与城市化 152

二、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化 154

参考文献 157

第五章 城市发展类型及其职能分类 161

第一节 城市类型差异和职能特点 161

第二节 城市功能与城市性质相关研究 164

一、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功能的划分 165

二、城市功能的发展变化 170

三、城市性质的概述 172

第三节 城市职能分类与调整趋势 175

第四节 沈阳城市功能定位个案分析 180

一、沈阳城市职能阐述 180

二、决策结构层次模型与指标描述 180

三、沈阳市城市功能再造 182

参考文献 185

第六章 区域持续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趋势 187

第一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87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表述 187

二、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 189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方向 191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基本认识 192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原则 194

第三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196

一、指标的选取 197

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体系结构 199

三、联合国STAT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99

四、SCOPE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01

第四节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 201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互相联系 202

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与建成区的扩展 204

三、城市与区域合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206

第五节 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210

参考文献 214

第七章 城乡一体化与都市圈 216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216

一、城乡对立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216

二、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218

三、城乡一体化与“城乡一致” 220

第二节 都市圈的城乡一体化战略与基本路径 222

一、都市圈:城乡一体化的率先发展区域 222

二、都市圈的城乡一体化战略 224

第三节 实证分析:江苏三大都市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227

一、三大都市圈的城乡关系 227

二、苏锡常都市圈的城乡一体化重点:再城市化过程 230

三、南京都市圈的城乡一体化重点 232

四、徐州都市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234

参考文献 237

第八章 信息环境下的城市空间的新发展 238

第一节 信息环境下城市发展的新技术 238

一、信息化、电信与信息新技术问题 238

二、以电信业发展为特征的信息环境成长 239

三、信息环境下城市研究新问题 242

第二节 信息化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243

一、全球化效应与城市经济体系重组 243

二、后工业化趋势与城市经济扩散 246

三、新兴产业的滋生和技术创新 248

四、结论 249

第三节 信息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250

一、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方式 250

二、信息环境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251

三、信息技术推动城市竞争及城镇体系的变化 253

第四节 信息化对城市管理与规划的影响 255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255

二、城市环境管理 258

三、城市规划设计 259

四、结论 261

第五节 城市信息化与“数字城市” 262

一、城市信息化的技术结构 262

二、城市信息化的政策环境需求 263

三、城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与应用体系 264

四、“数字城市”建设 264

参考文献 265

附录一 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关键性策略 267

附录二 大城市空间扩展规律的复杂性问题探索 273

一、对大城市空间扩展规律的几点认识 273

二、大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 275

三、我国大城市空间扩展合理性的几点建议 279

附录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 283

一、人口分布现状特征 284

二、人口分布演变特征 285

三、人口空间演变动力分析 288

四、小结 291

附录四 南京市生态空间规划 292

一、生态安全格局 292

二、生态空间管制 296

三、城乡生态优化 299

附录五 合肥市在长三角城市群区内的成长与发展 304

一、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 304

二、合肥城市发展的新战略 206

三、21世纪合肥城市功能再造 308

四、提升合肥战略地位的关键性措施与策略 310

附录六 沈阳市城市功能定位的综合研究 312

一、沈阳在东北地区的定位 312

二、沈阳在辽中城市群中的定位 313

三、沈阳与大连城市功能定位对比研究 315

四、沈阳市城市功能区划分 317

五、沈阳市城市功能再造 318

六、城市性质表述 3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