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明中,程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6061514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介绍了第四纪的地层划分厘定、第四纪生物演化、第四纪气候变化、第四纪构造运动、第四纪地貌学、第四纪年代学等内容。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概念 1

第二节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2

第三节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意义 4

第四节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5

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的工作程序 5

二、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的调查方法 5

三、空间技术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中的应用 6

第五节 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发展简史 7

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启蒙和创立阶段 7

二、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发展阶段 8

三、中国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研究进展 9

第二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12

第一节 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12

一、第四纪下限与第四纪分期 12

二、气候旋回 16

三、第四纪沉积物 19

第二节 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31

一、地貌形态 31

二、地貌成因 34

三、地貌年代的确定 37

四、地貌演化的理论 38

第三节 中国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基本特征 39

一、中国第四纪地质的基本特征 39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41

第三章 风化壳、斜坡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42

第一节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42

一、风化作用 42

二、风化壳 43

第二节 斜坡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45

一、斜坡的分类 45

二、斜坡重力作用 45

三、重力地貌及其堆积物 47

第四章 陆地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54

第一节 地面流水地貌及沉积物 54

一、片流地貌及沉积物 54

二、洪流地貌及沉积物 56

三、河流地貌及沉积物 60

四、丹霞地貌 80

第二节 湖泊与沼泽地貌及沉积物 82

一、湖泊与沼泽 82

二、湖岸地貌 82

三、湖泊沉积物 83

四、沼泽堆积物 87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89

第一节 地下水及岩溶作用 89

一、地下水 89

二、岩溶作用 89

第二节 岩溶地貌及堆积物 90

一、溶蚀地貌 90

二、堆积地貌 93

三、岩溶堆积物 94

第三节 岩溶的研究 96

一、溶蚀作用的影响因素 96

二、岩溶发育阶段及旋回 99

三、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 101

第六章 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103

第一节 冰川地貌及堆积物 103

一、冰川的形成、运动及类型 103

二、冰川剥蚀地貌 106

三、冰川堆积物及堆积地貌 109

四、冰水沉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 114

第二节 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116

一、冻土的一般特征 117

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119

第七章 风力地貌及堆积物 124

第一节 风力作用 124

第二节 风蚀地貌 126

第三节 风积地貌及风成砂 127

第四节 干旱区荒漠 132

第五节 黄土及黄土地貌 134

一、黄土的概念、分布及厚度 134

二、黄土的岩性特征 136

三、黄土的成因 139

四、黄土地貌 140

第八章 海岸海底地貌、海洋沉积物及海平面波动 143

第一节 海岸地貌及堆积物 143

一、海洋环境分带及海岸类型 143

二、海岸地貌及堆积物 145

三、海岸的演化 150

第二节 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151

一、浅海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151

二、半深海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153

三、深海海底地貌及沉积物 153

第三节 第四纪海平面波动 154

一、海平面及其波动的标志 154

二、第四纪海平面波动历史 157

三、海平面波动的原因 161

第九章 第四纪生物界 164

第一节 第四纪生物界的一般特征 164

一、现代生物的分布特征 164

二、第四纪生物界的组成 166

第二节 第四纪植物 167

一、现代植物分布特征 167

二、古近纪和新近纪植物界的一般特征 168

三、第四纪植物群 168

第三节 第四纪哺乳动物 173

一、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 173

二、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177

三、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 182

第四节 古人类及其文化 185

一、人类的起源、演化及迁徙 185

二、古人类文化 188

第五节 中国第四纪生物地理及生态环境演化 192

第十章 第四纪地层 194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与方法 194

一、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 194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194

第二节 中国第四纪地层 199

一、中国第四纪地层基本特征与分区 200

二、华北-东北区第四纪地层 200

三、西北区第四纪地层 207

四、华东-华南区第四纪地层 207

五、西南区第四纪地层 210

六、青藏高原区第四纪地层 213

七、东部海区第四纪地层 214

第十一章 第四纪气候变迁及其动力机制 215

第一节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标志 215

一、生物学标志 215

二、岩石学标志 218

三、地貌学标志 218

四、地球化学标志 219

五、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 220

六、矿物学标志 222

七、土壤学标志 224

八、磁化率标志 224

九、其他标志 224

第二节 第四纪气候波动特征 224

一、新生代的气候特点 224

二、早更新世气候特点 227

三、中更新世气候特点 228

四、晚更新世气候特点 230

五、全新世气候特点 233

第三节 第四纪冰川发育史 236

一、北半球大陆冰流的活动 236

二、欧洲地区冰期与间冰期旋回 238

三、北美地区冰期与间冰期旋回 239

四、中国冰期与间冰期旋回 239

第四节 中国第四纪季风 239

一、中国现代季风特征 240

二、中国第四纪季风演化 240

第五节 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动力因素 243

一、天文因素 243

二、地球自身因素 246

三、人为因素 248

第六节 第四纪气候波动周期 249

一、气候波动周期 249

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251

第十二章 火山地貌及堆积物 253

第一节 火山与火山作用 253

一、基本概念 253

二、火山分布 254

三、火山结构 254

第二节 火山地貌及堆积物 255

一、火山喷出物 255

二、火山锥地貌及堆积物 257

三、熔岩流地貌及堆积物 258

第十三章 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261

第一节 新构造运动与活动构造的概念 261

一、新构造运动与新构造 261

二、活动构造 262

第二节 新构造的类型 262

一、隆起构造 262

二、坳陷构造 263

三、断块构造 263

四、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 264

五、活动断层 264

第三节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 266

一、地质构造标志 266

二、地貌标志 266

三、沉积物标志 267

四、地震标志 268

五、火山标志 269

六、水文标志 270

七、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标志 271

第四节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 272

一、中国新构造运动分区 272

二、中国新构造运动分期 275

第五节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277

一、定量法 277

二、地质学法 278

三、地貌学法 278

四、历史考古法 280

五、遥感解释法 280

第十四章 第四纪年代学 282

第一节 物理年代学法 282

一、古地磁法 282

二、热释光和光释光 284

三、电子自旋共振 285

四、裂变径迹法 286

第二节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 287

一、宇宙成因同位素法 287

二、非宇宙成因同位素法 289

三、人工核放射性沉降法 292

第三节 其他测年方法 292

一、年轮年代学 292

二、纹泥年代学 294

三、氟法 295

四、火山灰年代学 295

第四节 第四纪年代学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295

一、第四纪年代学方法应用的选择 295

二、年代学方法的应用评价 295

第十五章 应用第四纪地质 297

第一节 应用第四纪地质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297

一、应用第四纪地质的概念 297

二、应用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297

第二节 工程建设与第四纪地质 298

第三节 农业与第四纪地质 300

第四节 人体健康与第四纪地质 303

第五节 第四纪矿产与第四纪地质 304

第六节 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