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数据通信技术教程
数据通信技术教程

数据通信技术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良海,徐洁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1130711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重于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数据通信阐述,包括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的原理、数据传输信道、基带传输及频带传输、调制解调器,复用器等;由于数据传输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据通信系统和数据的性能,因此本书也包括了数据传输中的差错控制,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数字数据传输方式等。同时还讲述了移动通信、帧中继、DDN、ATM等近些年出现新的数据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教程》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数据通信基础 1

1.1.1消息、信息与数据通信 1

1.1.2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2

1.1.3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 3

1.2现代数据通信的由来和技术特点 4

1.2.1现代数据通信的由来 4

1.2.2现代数据通信的技术特点 5

1.3数据通信的发展 5

1.3.1数据通信发展概况 5

1.3.2我国数据通信概况 9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11

2.1电信号类型与特点 11

2.1.1电信号的描述 11

2.1.2模拟信号 11

2.1.3数字信号 12

2.2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3

2.2.1模拟通信 13

2.2.2数字通信 13

2.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3

2.3.1数字通信的优点 13

2.3.2实现数字通信需解决的问题 15

2.4传输代码 15

2.4.1国际5号码(IA5) 16

2.4.2 EBCDIC码 18

2.4.3国际电报2号码(ITA2) 18

2.4.4不同语种的编码 18

2.4.5二进制信号的规定 19

2.5数据传输速率 20

2.6数据传输方式 21

2.6.1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21

2.6.2异步串行传输与同步串行传输 22

2.6.3面向字符的同步规程与面向比特的同步规矩 23

2.6.4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25

第3章 数据传输媒体 26

3.1传输损耗 26

3.1.1衰减 26

3.1.2时延失真 27

3.1.3串话 27

3.1.4噪声 27

3.2有损耗条件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28

3.3传输介质 29

3.3.1传输介质概述 29

3.3.2软介质 29

3.3.3硬介质 36

3.4光纤通信 38

3.4.1光通信概述 38

3.4.2光纤的结构和分类 39

3.4.3光纤通信原理 42

3.4.4光纤通信基本模型 44

3.4.5光纤通信器件 44

3.4.6光通信特点 47

3.5传输介质比较 48

第4章 信号调制与解调 50

4.1编码技术 50

4.1.1非归零码 50

4.1.2归零码 51

4.1.3双相编码 52

4.1.4延迟调制 53

4.1.5多电平二进制编码 54

4.2信号的调制技术与解调 54

4.2.1信号的调制技术 54

4.2.2信号的解调技术 57

4.3调制解调器的类型 57

4.3.1按调制方式分类 57

4.3.2按传输速率分类 58

4.3.3按调制解调器性能分类 58

4.3.4按调制解调器连接方式分类 59

4.3.5按调制解调器的传输方式分类 62

4.4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协议 63

4.4.1文件传输协议 63

4.4.2数据压缩协议 66

4.4.3差错控制协议 67

4.4.4网络管理功能 67

4.5调制解调器的发展 68

4.5.1 V90数据传输标准 69

4.5.2 ADSL调制解调器 70

4.5.3 Cable Modem 70

第5章 多路复用与差错控制 72

5.1多路复用器概述 72

5.2频分多路复用 73

5.3时分多路复用 75

5.3.1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器(STDM) 77

5.3.2异步时分多路复用器(ATDM) 77

5.4集中器 78

5.4.1集中器概述 78

5.4.2集中器与ATDM的比较 79

5.5 30/32路PCM通信系统 80

5.6波分复用 81

5.7码分复用 82

5.8多点线路 84

5.8.1 CSMA 84

5.8.2令牌环 85

5.8.3时隙环 88

5.8.4寄存器插入环 88

5.9差错控制 90

5.9.1产生差错的原因 90

5.9.2差错控制方法 91

5.9.3常用的检错码和纠错码 91

5.9.4 ARQ方案 100

5.9.5滑动窗口协议 103

第6章 数据交换技术 106

6.1电路交换 106

6.1.1空分电路交换 107

6.1.2时分电路交换 109

6.2报文交换 111

6.2.1报文交换原理 111

6.2.2电路交换方式与报文交换方式比较 111

6.2.3报文交换提供的服务 112

6.3分组交换 112

6.3.1分组交换原理 112

6.3.2分组交换方式的优点 113

第7章 排队模型及最短路径 115

7.1排队模型概述 115

7.2 M/M/ 1排队模型 116

7.2.1泊松过程 116

7.2.2报文到达率及到达间隔时间 117

7.2.3服务时间分布 118

7.2.4排队系统队长及时延 119

7.2.5其他排队模型 121

7.3最短路径算法 121

第8章 网络体系结构 126

8.1局域网与IEEE 802标准体系 126

8.2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129

8.2.1 FDDI的技术特性 129

8.2.2 FDDI的网络结构 129

8.2.3 FDDI的应用 130

8.3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位以太网 131

8.3.1 100BASE-T 131

8.3.2 100VG-AnyLAN 132

8.3.3千兆位以太网 132

8.4交换式局域网与虚拟局域网 133

8.4.1交换式局域网 133

8.4.2虚拟局域网VLAN 134

8.5接入网技术 136

8.5.1光纤接入网技术 136

8.5.2铜缆接入网技术 137

8.6网络互联设备 138

8.7 TCP/IP基础 140

8.7.1 TCP/IP协议概述 140

8.7.2 IP协议 141

8.7.3网关的工作 145

8.7.4 TCP协议 146

8.8因特网 149

第9章 分组交换网 154

9.1分组交换网概述 154

9.1.1数据通信网 154

9.1.2分组交换网的概念与特点 156

9.1.3分组交换网的构成 156

9.2分组交换网的路由选择 158

9.3分组交换网的流量控制 160

9.3.1流量控制的必要性 160

9.3.2流量控制的类型 161

9.3.3流量控制的方式 161

9.4分组交换网入网方式 162

9.5分组交换网标准访问协议X.25 163

第10章 帧中继 165

10.1帧中继概述 165

10.2帧中继基本原理 168

10.2.1帧中继的格式 168

10.2.2帧中继协议结构 169

10.2.3帧中继寻址方式 170

10.3帧中继管理 171

10.3.1帧中继带宽管理 171

10.3.2帧中继拥塞管理 171

10.3.3永久虚电路管理 171

10.4帧中继标准 172

10.5帧中继的应用与前景 173

10.5.1帧中继应用方式 173

10.5.2帧中继的发展前景 174

第11章 数字数据网(DDN) 175

11.1 DDN概述 175

11.2 DDN的组成与运行特点 176

11.2.1用户环路 177

11.2.2 DDN节点 177

11.2.3数字信道 179

11.2.4网络控制管理中心 179

11.2.5网络结构 180

11.2.6各级网络之间的接口 180

11.3 DDN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181

11.4 DDN提供的业务 183

11.4.1专用电路业务 183

11.4.2帧中继业务 183

11.4.3话音/G3传真业务 184

11.4.4 DDN的应用 185

11.5我国DDN发展的概况 185

第12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87

12.1 ISDN概述 187

12.1.1 ISDN的特点 187

12.1.2 ISDN提供的业务 188

12.2 ISDN基本模型和实现技术 189

12.2.1 ISDN的基本结构模型 189

12.2.2实现ISDN的关键技术 190

12.2.3 ISDN的访问方法 191

12.3 ISDN的网间互通 192

12.3.1 ISDN与电话网的互通 192

12.3.2 ISDN与分组交换网的互通 192

12.3.3 ISDN的终端 193

12.4 ISDN的应用与发展 194

12.4.1 ISDN的应用 194

12.4.2 ISDN的发展 196

第13章 ATM传输 198

13.1 ATM概述 198

13.1.1 ATM的概念 198

13.1.2 ATM的特点 198

13.1.3 ATM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比较 199

13.2 ATM的基本原理 201

13.2.1 ATM的信元与信元结构 201

13.2.2 ATM的虚路径和虚通道 202

13.2.3 ATM的错误检验与时延 203

13.2.4 ATM的协议模型 203

13.3 ATM的标准 204

13.4 ATM的应用及前景 205

第14章 移动通信 208

14.1移动通信概述 208

14.1.1移动通信的特点 208

14.1.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08

14.1.3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209

14.1.4移动通信系统的体制 209

14.2移动通信组网技术 210

14.2.1信道结构 210

14.2.2交换技术 211

14.2.3信道指配方式 212

14.3泛欧数字蜂窝系统(GSM) 213

14.3.1 GSM系统开发背景及部分参数 213

14.3.2 GSM系统组成及功能 214

14.4 CDMA数字蜂窝通信 215

14.4.1 CDMA数字蜂窝通信的技术原理 216

14.4.2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的特点 216

14.4.3 CDMA的系统容量 217

14.4.4 CDMA标准 217

14.5 GPRS移动通信系统 218

14.5.1 GPRS的概念 218

14.5.2 GPRS的主要特点 219

14.5.3 GPRS业务的具体应用 219

14.6 3G技术 220

14.6.1 3G的功能 220

14.6.2 TD-SCDMA 220

14.6.3 3G的技术标准 222

14.6.4 3G的发展前景 223

第15章 无线通信实用技术 224

15.1红外通信 224

15.1.1红外通信概述 224

15.1.2红外通信的特点 224

15.1.3红外通信系统的基本类型 225

15.1.4红外通信的限制 226

15.1.5红外数据通信的现有协议 226

15.2蓝牙技术 227

15.2.1蓝牙概述 227

15.2.2蓝牙技术特点 228

15.2.3蓝牙技术协议 229

15.2.4蓝牙技术展望 231

15.3 Wi-Fi与WiMAX技术 231

15.3.1 Wi-Fi概述 231

15.3.2 IEEE 802.11系列无线局域网标准 232

15.3.3 WiMAX技术 235

参考文献 2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