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心的世界:佛学·心理学·禅
心的世界:佛学·心理学·禅

心的世界:佛学·心理学·禅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学成著
  • 出 版 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6527665
  • 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佛学是完全的心性之学,它的对象不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离不开精神心理的本质和现象,20世纪40年代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在美国讲学,使心理学这一学科注意到了佛学的价值和作用。
上一篇:释氏源流 下下一篇:低调才好
《心的世界:佛学·心理学·禅》目录

再版前言 1

心灵锁钥引言——生命和精神的絮语 3

一、心灵与世界的缩写本——从260字的《般若心经》说起  11

(一)眼耳鼻舌身意——属于“我”的那一切及其他 13

(二)烦恼的人类和人类的烦恼——以苦惑为人生本质的佛教心理观 22

(三)般若中观的心理效应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从色不异空到空中无色,从四圣谛到无苦集灭道  32

(四)漫长的精神历程——三十七道品和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略说  39

二、心灵世界的内在机制与精神王国的地图 49

(一)神秘的小宇宙——三能变缘起的第八识观:无限之“我”的阿赖耶识  52

(二)天堂地狱一肩挑——三能变缘起的第七识观:作为自我意识的末那识  64

(三)驰骋于“时空隧道”的战车——三能变缘起的第六识观:理性的是非得失  74

(四)通往天国和佛土之路——禅定意识和般若中观的合璧:略谈止观  90

(五)是精神天国的地图还是天罗地网?——以简驭繁、纲举目张的五位百法  97

三、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海的海眼——念头趣谈  116

(一)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大乘起信论》的意识魔方  120

(二)一念三千和圆融三谛——天台宗的意识万花筒  127

(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华严宗群星辉映的意识网  135

四、顿悟成佛话念头——禅宗方法略说  144

(一)大机大用和全体起用——从生命和精神的整体入手  146

(二)杀人刀、活人剑——针对念头的机锋与棒喝  159

(三)念头的剥剔——参话头种种  174

五、中国圣贤心性观与佛教 180

(一)克己复礼,止于至善——儒家学说对人心性的优化和改造  185

(二)绝圣弃知,无欲无为——道家学说对人心性的淡化和改造  192

后记 198

棒喝截流引言——从“一从大地起风雷”说起 203

一、向上一路——精神和生命的妙高峰  213

(一)一粒豌豆的历程 214

(二)众说纷纭话成佛 217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220

(四)不可言说的“向上一路” 224

二、棒喝截流——理性和认识的断头台  231

(一)理性和认识的空间轨道 231

(二)别有天地非人间——认识的多层结构  235

(三)香象过河,截流而过 241

(四)佛来亦打、祖来亦打及诸宗禅味 246

三、机锋转语——对禅境“死活”的检验  252

(一)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253

(二)九十六转语与坐脱立亡 258

(三)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让师 263

(四)面对“腊月三十日”的转语 268

四、自家宝藏——顿悟成佛的依据  277

(一)正法眼藏和自性菩提  278

(二)“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82

(三)骑牛觅牛和海里挖渠 284

(四)顿悟也是多余的吗? 288

五、曲折多方(上)——五宗七家的武器库  292

(一)父唱子和、如切如磋的沩仰禅风 293

(二)彻骨彻髓、透顶透底的临济禅风  298

(三)鸟道玄路、月影芦花的曹洞禅风 304

(四)干屎橛和北斗里藏身的云门禅风 308

(五)禅融华严,一句通关的法眼禅风 314

(六)我手佛手、黄龙三关的黄龙禅风 318

(七)从三脚驴到话头禅的杨岐禅风 322

六、曲折多方(下)——试说曹洞《宝镜三昧》  329

(一)全提  330

(二)契境  332

(三)体则  334

(四)潜用  337

(五)透机  338

(六)如法 341

(七)回互 344

(八)知权 347

(九)入微 350

(十)宗趣  352

(十一)权用  355

(十二)宗教 356

(十三)入化  358

(十四)护持  360

(十五)到家  362

七、日用提撕——油盐酱醋皆是禅  365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 365

(二)知识、修行、生活三部曲 369

(三)也谈“寻思” 375

八、诗文禅风——文字禅欣赏  380

(一)禅诗“一线观”——五祖法演禅诗品析 381

(二)方内方外的禅诗唱和 389

(三)略谈《碧岩录》 395

后记 403

附录 四十年学佛感言 40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