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2卷
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2卷

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2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3035596
  • 页数:5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国务院地方志编修条例编纂,是首部武汉市志(1979年)的续编.时限为1980-2000年.全志共分8卷,系统、全面地记录了该时段武汉市的发展概况、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诸方面的状况。
上一篇:中国古镇游下一篇:柏林
《武汉市志 1980-2000 第2卷》目录

第十二篇 经济体制改革 2

第一章 改革总况 2

第一节 改革历程 2

第二节 改革内容 3

第三节 改革成效 5

第二章 综合改革试点 7

第一节 综合改革试点措施和内容 7

第二节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13

第三章 企业制度改革 17

第一节 领导体制改革 17

第二节 经营机制改革 17

第三节 劳动与分配制度改革 20

第四节 企业兼并破产制度改革 22

第五节 产权制度改革 25

第六节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27

第四章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29

第一节 概述 29

第二节 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30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33

第四节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36

第五节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三位一体社会保险制度 38

第五章 宏观调控体制改革 40

第一节 概述 40

第二节 计划投资体制改革 41

第三节 财政体制改革 43

第四节 税务体制改革 45

第五节 金融体制改革 47

第六节 物价体制改革 50

第六章 市场体系建设 52

第一节 消费品市场 53

第二节 生产要素市场 56

第三节 产权交易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65

第十三篇 政治体制改革 68

综述 68

第一章 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9

第一节 市人大常委会的建立与发展 69

第二节 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立 70

第三节 地方立法权实施 71

第四节 监督方式改革及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 72

第二章 坚持与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3

第一节 政协武汉市委员会的恢复与发展 73

第二节 民主党派武汉市委会的恢复、建立与发展 74

第三节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5

第三章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77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77

第二节 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79

第四章 城乡基层民主制度改革 82

第一节 村民自治 82

第二节 居民自治 83

第五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84

第一节 干部分类管理体制改革 84

第二节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86

第三节 干部退休制度改革 88

第十四篇 对外开放 90

第一章 对外开放历程及成效 90

第一节 对外开放历程 90

第二节 对外开放成效 91

第二章 武汉口岸 92

第一节 口岸开放 92

第二节 口岸管理与建设 93

第三节 口岸业务 95

第三章 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97

第一节 概述 97

第二节 对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 98

第三节 外贸企业改革 100

第四章 利用外资 102

第一节 概述 102

第二节 投资环境建设 104

第三节 招商引资 107

第四节 实际利用外资 112

第五章 对外贸易 120

第一节 概述 120

第二节 外贸战略结构调整 121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 122

第六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35

第一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 136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 138

第七章 对外经贸机构 1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7

第二节 外贸服务机构、学会、协会、学校、网站 150

第十五篇 区域经济协作 154

第一章 内联协作 154

第一节 招商引资 154

第二节 引进内资目标管理 155

第三节 企业协作 156

第四节 武汉经贸洽谈会 157

第二章 经济技术协作组织 158

第一节 武汉市经济技术协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158

第二节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 159

第三节 中南经济技术协作区 159

第四节 武汉经济协作区 162

第三章 内资内联企业及外地驻汉办事机构 164

第一节 内资内联企业 164

第二节 外地驻汉办事机构 166

第四章 对口支援困难地区及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 166

第一节 对口支援、帮扶 167

第二节 参与、服务西部大开发 169

第十六篇 开发区与发展区 174

综述 174

第一章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175

第一节 概况 175

第二节 历史沿革 176

第三节 投资环境建设 178

第四节 经济发展 186

第五节 对外经济和贸易 195

第六节 管理体制 197

第二章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

第一节 投资环境建设 200

第二节 产业发展 202

第三节 管理机构 207

第三章 阳逻经济开发区 209

第一节 建设规划 209

第二节 投资环境建设 211

第三节 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 21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214

第四章 吴家山台商投资区 214

第一节 规划与园区建设 215

第二节 投资环境建设 217

第三节 招商引资 221

第四节 产业发展 227

第五节 管理机构与体制 231

第五章 各区发展区 232

第一节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浦科技园 232

第二节 江汉经济发展区 233

第三节 硚口经济发展区 241

第四节 汉阳经济发展区 243

第五节 武泰闸经济发展区 246

第六节 青山经济发展区 247

第七节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区 248

第八节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 253

第九节 滠口经济发展区 257

第十节 汉南经济发展区 260

第十七篇 计划管理 262

综述 262

第一章 管理机构 263

第一节 市级计划机构 263

第二节 区级计划机构 264

第二章 计划管理体制 264

第一节 计划单列和赋予武汉市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264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266

第三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72

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272

第二节 五年计划 274

第三节 年度计划和《经济白皮书》 286

第四节 专项规划 287

第五节 支援三峡工程建设 291

第四章 重大重点项目建设 292

第一节 项目的谋划和组织 292

第二节 资金筹措和项目管理 293

第三节 建设成效 293

第五章 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 295

第一节 目标管理 295

第二节 证券、资金的调控和管理 297

第三节 “农转非”与人口机械增长管理 299

第六章 区级经济 30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00

第二节 各区经济分述 302

第十八篇 财政 312

综述 312

第一章 组织机构 312

第一节 市级机构 312

第二节 局属财政事业单位 313

第三节 区(县)财政局 314

第二章 财政预算管理 314

第一节 预算收支概要 314

第二节 预算体制 318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321

第三章 国有企业财政财务管理 322

第一节 国有工交企业财政财务管理改革 322

第二节 国有商业企业收入分配制度 323

第三节 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支出 325

第四章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 325

第一节 行政政法财政财务管理 325

第二节 教科文事业财政财务管理 326

第五章 农业财政财务管理 329

第一节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330

第二节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331

第三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及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管理 331

第四节 国有农垦、水产企业财务管理 332

第六章 城市维护建设财政财务管理 333

第一节 城市建设发展及财务管理 333

第二节 基本建设财政财务管理 335

第七章 社会保障财政财务管理 336

第一节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失业保险财务管理 336

第二节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务管理 337

第十九篇 税务 340

第一章 机构沿革 340

第一节 财税机构分设 340

第二节 实行垂直管理 340

第三节 国税、地税机构分设 340

第二章 税收体制 341

第一节 利改税 341

第二节 涉外税制与出口退税 342

第三节 税制改革 344

第三章 税收种类 344

第一节 增值税、营业税 345

第二节 产品税、消费税 346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 347

第四节 集体企业所得税与国营企业所得税 347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 348

第六节 外国企业所得税与合资企业所得税 349

第七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349

第八节 奖金税 350

第九节 国营企业调节税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351

第十节 烧油特别税、建筑税 351

第十一节 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352

第十二节 房产税与城市房地产税 353

第十三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353

第十四节 车船使用税与车船使用牌照税 354

第十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354

第十六节 印花税、土地增值税 355

第十七节 屠宰税、筵席税、牲畜交易税 355

第十八节 基金 356

第四章 税收收入 256

第一节 武汉国家税收 357

第二节 武汉地方税收 360

第五章 税收征管 362

第一节 征管法制体系 362

第二节 征管模式 367

第三节 征管信息化 369

第四节 征管措施 372

第二十篇 审计 378

第一章 审计机关 378

第一节 市审计局及其内设机构 378

第二节 审计人员 379

第二章 审计业务 380

第一节 财政审计 380

第二节 金融审计 381

第三节 企业审计 382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384

第五节 行政事业审计 387

第六节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 388

第七节 外资运用审计 389

第八节 农业及资源环保审计 391

第九节 经济责任审计 392

第三章 内部审计指导 393

第一节 内部审计机构 393

第二节 内部审计指导管理 393

第二十一篇 统计 396

综述 396

第一章 机构 396

第一节 市级机构 396

第二节 基层机构 397

第二章 统计调查 398

第一节 统计报表 398

第二节 专项调查 402

第三章 统计资料 404

第一节 武汉统计年鉴 404

第二节 专业统计资料 404

第三节 统计专辑资料 405

第四节 城市对比资料 406

第五节 统计分析资料 406

第四章 统计管理 406

第一节 统计调查管理 407

第二节 统计资料管理 407

第三节 统计执法检查 407

第四节 统计信息化建设 408

第二十二篇 工商行政管理 412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412

第一节 市级机构 412

第二节 基层机构 413

第二章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13

第一节 清理整顿公司 414

第二节 调整经济结构 414

第三节 支持企业改革改制 414

第四节 鼓励帮助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415

第五节 支持引进外资 416

第三章 经济秩序维护 417

第一节 计划经济秩序维护(1980—1984年) 417

第二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秩序维护(1985—1992年) 4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1993—2000年) 418

第四章 商标监督管理 419

第一节 企业商标注册 419

第二节 商标印制监管 420

第三节 打击商标侵权 420

第五章 合同监督管理 4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1

第二节 管理制度与法规培训 421

第三节 合同监督与企业信用监管 421

第六章 广告监督管理 422

第一节 广告业发展概况 422

第二节 规范广告发布秩序 423

第七章 集贸市场监督管理 423

第一节 集贸市场发展概况 424

第二节 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425

第八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 427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监督 427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 427

第二十三篇 物价管理 430

综述 430

第一章 价格管理机构 431

第一节 市级机构 431

第二节 区(县)机构 432

第二章 价格管理法规、制度 432

第一节 规范价格管理和价格执法行为 432

第二节 规范行业价格管理和市场价格行为 433

第三节 规范企业和商品价格行为 433

第四节 价格听证会制度 434

第三章 价格管理与改革 434

第一节 概况 434

第二节 农产品价格管理 436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 438

第四节 轻纺产品价格管理 440

第五节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 441

第六节 经营服务性价格管理 442

第七节 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443

第八节 房地产价格管理 444

第四章 价格监督检查 445

第一节 价格检查 445

第二节 价格监督与行业自律 446

第五章 价格服务 447

第一节 价格监测与信息服务 447

第二节 价格事务 447

第三节 产品成本调查 448

第二十四篇 质量技术监督 450

综述 450

第一章 机构沿革 451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451

第二节 市直属机构 451

第三节 协会、学会 452

第二章 质量管理 453

第一节 全面质量管理 453

第二节 创优质产品与质量管理奖 454

第三节 学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454

第四节 推进名牌战略与质量认证 455

第三章 质量监督 455

第一节 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455

第二节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 456

第三节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457

第四节 质检机构建设与管理 459

第四章 标准化 459

第一节 企业标准化 459

第二节 重要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 460

第三节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60

第四节 农业标准化与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461

第五章 计量监督管理 462

第一节 计量标准考核与授权 462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 462

第三节 企业计量管理 465

第四节 商品量计量管理 466

第五节 计量认证与推行法定计量单位 466

第六章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467

第一节 特种设备设计制造许可和产品监督检验 467

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装修理改造与使用监督管理 458

第三节 特种设备事故监督管理与专项整治 458

第四节 特种设备检验单位与持证人员监督管理 469

第七章 行政执法 470

第一节 法规体系建设 470

第二节 行政执法与队伍建设 470

第八章 技术保障与教育培训 471

第一节 产品质量检验 471

第二节 计量技术 471

第三节 标准化、信息与编码 472

第四节 特种设备检验 472

第五节 教育与培训 473

第二十五篇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476

第一章 药品质量管理监督机构 476

第一节 药品质量行政管理机构 476

第二节 药品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477

第三节 医疗器械技术监督机构 479

第二章 药品质量管理 480

第一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480

第二节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481

第三节 医院制剂管理 481

第四节 新药审批与特殊药品管理 481

第三章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482

第一节 产品质量与生产许可证管理 482

第二节 标准建设与计量管理 483

第三节 一次性医疗器械监管 483

第四章 药品与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 484

第一节 药品市场质量与进口药品检验 484

第二节 国家药品标准研究与药品检验技术交流 484

第三节 药检科研成果与新药开发 485

第四节 医疗器械质量 485

第五章 整顿医药市场和打击制假售假 486

第一节 取缔假劣药品 486

第二节 取缔非法药品市场 487

第二十六篇 国有资产管理 490

综述 490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490

第一节 市级机构 490

第二节 区级机构 492

第二章 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及授权经营 492

第一节 国有资产营运机构 492

第二节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493

第三章 国有资产流动重组 494

第一节 国有股权转让划转 494

第二节 中小企业改制与国有资本有序退出 496

第三节 产权交易 496

第四章 国有资产监管 497

第一节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评价 497

第二节 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 498

第三节 财务总监的招聘、录用及委派 499

第四节 建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中方董事制度 499

第五节 向国有大型企业委派领导人 500

第六节 实施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 500

第七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500

第八节 对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征收占用费 501

第九节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501

第十节 清产核资 501

第二十七篇 劳动与就业管理 504

综述 504

第一章 劳动就业管理机构 505

第一节 武汉市劳动局 505

第二节 武汉市社会保险管理局 506

第三节 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506

第二章 劳动力管理 507

第一节 劳动力状况 507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 508

第三节 推行劳动合同制 509

第四节 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安置 509

第五节 外来劳动力管理 511

第六节 境外就业 512

第三章 下岗职工再就业 513

第一节 再就业工程实施 513

第二节 再就业服务中心 514

第四章 劳动工资 515

第一节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515

第二节 工资宏观管理 516

第三节 工资调整与职工平均工资 518

第四节 津(补)贴 519

第五章 职业技能开发与劳动保护教育 521

第一节 技工学校 521

第二节 技术工人培训 522

第三节 社会力量办学 524

第四节 劳动保护教育 524

第六章 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 526

第一节 劳动保障监察 526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 526

编审人员、编写人员名单 5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