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历史·国情·爱国主义
历史·国情·爱国主义

历史·国情·爱国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万明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5046662
  • 页数:506 页
图书介绍:
《历史·国情·爱国主义》目录

绪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 1

上编 广阔领土 富饶资源 众多民族 共同家园第一章 伟大祖国 幅员辽阔领土面积、四至点 13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3

陆疆、海疆和邻国 14

海域、岛屿、港湾 15

地形和地势 16

近海的大陆架 17

四大高原 18

西部四大盆地 19

东南五大丘陵 20

四海之滨三大平原 22

气候类型多样 23

温度带 23

干湿地区 24

高寒的青藏高原 25

干旱的西北内陆 26

温暖湿润的江南地区 27

长夏无冬的热带地区 28

气象灾害 29

气候资源 31

第二章 江山多娇 资源丰富 33

矿产资源 33

煤矿 34

石油和天然气 35

水能资源 36

生物能源 37

核能 37

太阳能 38

风能 38

地热能 39

沼气 39

能源消费总量与消费构成 40

森林资源 41

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 41

造林重点地区 43

草场面积与质量 44

土地面积与类型 45

山区与可耕地 46

农业用地 46

土地资源的分布 47

土地资源的利用 48

水资源总量与人均量 49

河流 49

湖泊 50

水资源的分布 51

水资源问题 52

第三章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 54

我国人口的历史演变 54

建国后人口迅速增长 55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57

人口密度大、分布不平衡 57

农村人口比重大 58

年龄构成老化趋势 59

人口的身体素质 60

人口的文化素质 62

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 63

提高人口素质 64

人口与资金积累 65

人口与劳动就业 66

人口与教育 67

人口与消费水平 68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9

计划生育的工作重点在农村 70

计划生育的发展与成就 71

控制人口增长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73

第四章 环境保护 千秋功业 74

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 74

资源短缺 74

大气污染 75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76

酸雨之害 77

水污染 79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81

森林资源严重不足 81

草地迅速退化 83

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减少 84

水土流失 85

土地的荒漠化 87

耕地面临的问题 88

耕地地力下降 89

自然灾害 90

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 91

生态环境脆弱 92

工业污染的防治任务艰巨 93

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93

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94

强化全民环境意识 95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96

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97

环保工作面临的困难 98

九十年代我国环保工作目标 99

第五章 民族多样 共同发展 100

汉族 100

主要少数民族 101

民族分布 102

民族人口 103

汉语和方言区 104

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105

民族平等 106

区域自治 107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108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109

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 110

少数民族在科技方面的贡献 111

中编 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光被四表 兼容并蓄第一章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旧石器文化 115

元谋文化 115

北京人文化 116

山顶洞文化 116

新石器文化 117

母系氏族社会 118

半坡文化 119

仰韶文化 119

河姆渡文化 120

父系氏族社会 121

大汶口文化 122

良渚文化 123

三皇五帝的传说 123

尧舜禹开启文明社会 125

青铜文化 126

分封制 128

井田制 129

铁器与社会生产的飞跃 130

百家争鸣 131

郡县制 132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133

郡国制 134

《九章律》 135

屯田制 135

九品中正制 136

三省六部制 137

科举制 137

府兵制 138

租庸调制 140

两税法 140

唐六典 141

翰林院 141

卫所军 142

都察院 143

大理寺 144

锦衣卫 144

八股文 145

满州八旗 146

第二章 传统思想 博大精深 148

甲骨卜辞 148

儒学 148

仁、义、礼 150

学术巨擘孔子 151

思孟学派 152

集大成的思想家荀况 153

兼爱与非攻 154

老子和道家 156

庄子 156

阴阳家 157

五行说 158

八卦 158

名辩思潮 159

韩非对法家的总结 160

管仲的经济学思想 16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6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2

王充对迷信思想的抗争 163

贾谊积贮论 164

晁错贵粟论 165

名理与清谈 165

内圣外王 166

儒道互补 166

范缜神灭论 167

儒佛融合 168

韩愈道统说 169

刘知几和《史通》 169

柳宗元的反神学思想 170

理学勃兴 171

濂洛关闽 172

陆九渊心学 174

理气说 175

心与性 175

格物致知 176

伦理纲常 177

王阳明知行说 177

思想家李贽 178

东林学派的社会意识 179

思想家方以智 180

《明夷待访录》的社会思想 180

顾炎武的思想 181

王船山对古代思想的总结 182

民本传统 183

汉学兴起 184

秉笔直书录历史 185

第三章 文教体育 特色独具 187

汉字 187

甲骨文 188

金文 188

秦以后的文字 189

六书 189

文房四宝 190

目录学 191

校雠学 192

藏书楼 193

对联 194

谜语 194

称谓 195

避讳 196

国学和乡学 197

稷下学宫 197

太学 198

书院 198

蒙学读物 199

骑射 200

刀术 201

枪术 202

剑术 202

摔跤 203

投壶 204

太极拳 205

少林拳 205

踢毽 206

斗鸡 206

围棋 207

象棋 207

五禽戏 208

易筋经 208

第四章 古典文献 浩如烟海 210

《周易》 210

《论语》 210

《荀子》 211

《孟子》 212

《老子》 212

《庄子》 213

《列子》 214

《墨子》 215

《管子》 215

《商君书》 216

《韩非子》 216

《孙子》 217

《吕氏春秋》 218

《淮南子》 218

《盐铁论》 219

《白虎通》 219

《春秋繁露》 220

《论衡》 221

《抱朴子》 222

《六祖坛经》 222

《尚书》 222

《春秋》 223

《左传》 224

《国语》 224

《战国策》 225

《史记》 225

《汉书》 226

《后汉书》 227

《三国志》 228

《新唐书》 229

《明史》 230

《清史稿》 231

《资治通鉴》 232

《通鉴记事本末》 233

《读史方舆纪要》 233

《水经注》 234

《洛阳伽蓝记》 235

方志 235

政书 236

十通 236

会要和会典 238

表谱 238

类书 239

《艺文类聚》 240

《太平御览》 241

《太平广记》 242

《永乐大典》 242

《古今图书集成》 243

丛书 244

《四库全书》 245

《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 246

《丛书集成》 247

《道藏》 248

《武经七书》 248

《尔雅》 249

《说文解字》 249

《康熙字典》 250

第五章 文学成就 举世无双 252

《诗经》 252

《楚辞》 252

屈原和《离骚》 253

汉赋 254

乐府民歌 255

《孔雀东南飞》 256

《古诗十九首》 257

建安文学 258

陶渊明与田园诗 259

谢灵运与山水诗 260

唐诗 261

初唐四杰 263

王孟田园诗 264

盛唐边塞诗 264

诗仙李白 265

诗圣杜甫 267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268

鬼才李贺 270

小李杜 271

温庭筠与花间派 272

李煜词风 273

宋词 274

柳永与市井文学 275

李清照和《漱玉词》 276

爱国诗人陆游 277

豪放诗人辛弃疾 278

古代神话传说 279

古代寓言 281

历史散文 281

诸子散文 282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283

刘勰与《文心雕龙》 284

古文运动 285

唐宋八大家 286

文豪苏轼 288

唐人传奇 289

宋元话本 291

关汉卿和《窦娥冤》 292

王实甫和《西厢记》 293

元曲 294

明清小说 295

《三国演义》 296

《水浒》 298

《西游记》 299

明代拟话本与“三言”“二拍” 300

汤显祖和“临川四梦” 301

洪昇和《长生殿》 303

孔尚任和《桃花扇》 304

《聊斋志异》 305

《儒林外史》 306

《红楼梦》 308

第六章 民族艺术 光耀千古 310

编钟 310

《乐记》 311

乐府 311

唐代大曲 312

《九韶》 313

霓裳羽衣舞 314

秦砖汉瓦 314

兵马俑 315

帛画 316

墓室壁画 317

石窟艺术 317

山水人物画 318

《清明上河图》与宋代风俗画 319

《洛神赋图》 320

《步辇图》 320

《韩熙载夜宴图》 322

《富春山居图》 322

敦煌壁画 323

书法 324

碑学与贴学 325

《兰亭序贴》 326

《三希堂法贴》 327

紫禁城 328

圆明园 329

颐和园 330

梨园 331

瓦肆勾栏 332

唱念做打 332

角色行当 333

京剧 334

评书 335

相声 336

弹词 337

风筝 338

年画 338

花灯 339

皮影 340

泥塑 341

唐三彩 342

景泰蓝 343

四大名绣 343

第七章 科学技术 世界领先 345

夏历 345

二十四节气 345

圭表 346

漏壶 346

《九章算术》 347

四则运算 347

八卦与二进制 348

勾股定理 349

方程术 349

盈不足术 350

圆周率 350

珠算 351

直辕犁和曲辕犁 352

翻车 352

沧海桑田 353

指南针 353

《梦溪笔谈》 354

炼丹术 354

火药 355

火器 356

《梓人遗制》 357

《考工记》 357

《天工开物》 358

百炼钢 359

车辆制造 359

漆器制造 360

造纸术 360

黄道婆与纺织技术 361

蚕桑 362

雕版印刷 363

活字印刷 363

拱桥与赵州桥 364

大运河 365

脂水 365

陶 366

瓷 367

中医术 368

针灸 368

脏腑经络说 369

方剂 370

炮炙 370

麻醉术 371

防腐术 371

《黄帝内经》 372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372

第八章 中外交流 影响深远 374

张骞出使西域 374

海上丝稠之路 374

甘英出使 375

佛教的传入 376

鉴真东渡 376

玄藏取经和《大唐西域记》 377

遣唐使 378

伊斯兰教传入 379

纸币西传 380

马可·波罗及其游记 380

郑和下西洋 381

耶稣会士来华与利玛窦 382

徐光启与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 383

下编 百年屈辱 国步艰难 求索抗争 共谱新篇第一章 野蛮侵略 疯狂掠夺鸦片战争 387

第二次鸦片战争 388

甲午中日战争 389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90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 391

五卅惨案 393

南京大屠杀 394

《南京条约》 395

《天津条约》 396

《北京条约》 397

《马关条约》 398

《辛丑条约》 399

“二十一条” 400

英国侵占香港 401

葡萄牙侵占澳门 402

沙俄侵吞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403

日本占据台湾 404

租界——国中之国 405

“门户开放”政策 406

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407

掠卖华工 408

教会势力的侵略活动 409

第二章 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 411

统治集团穷奢极欲 411

吏治腐败、军备松弛 412

劳苦大众生活悲惨 413

袁世凯复辟帝制 414

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 416

蒋家王朝的统治 41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19

十年内战 420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 422

美蒋勾结发动内战 425

第三章 不屈不挠 艰难求索 427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427

关天培与虎门保卫战 428

冯子材与镇南关大捷 429

邓世昌与黄海海战 431

左宗棠收复新疆 432

曾纪泽维护主权 432

三元里抗英 434

太平天国运动 435

上海小刀会起义 437

黑旗军、捻军、天地会起义 438

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440

义和团运动 442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43

郑观应的“兵战”与“商战” 444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445

“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446

传播西学的启蒙思想家严复 447

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 448

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449

谭嗣同的维新主张与激进思想 450

百日维新 451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 452

中国同盟会 454

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 455

武昌起义 458

中华民国成立与临时约法 459

二次革命 460

护国运动 463

护法运动 464

第四章 砥柱中流 血荐轩辕 467

五四运动与马列主义传播 467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68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469

第一次国共合作 470

北伐战争与大革命的失败 471

八七会议 473

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 47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74

五次反“围剿” 475

遵义会议 477

万里长征 47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78

东北抗日联军 479

敌后抗日根据地 480

持久抗战的方针 481

百团大战 482

抗日战争胜利 483

粉粹国民党的进攻 484

国统区民主运动 485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486

三大战役 487

渡江战役 4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89

第五章 现代文化 各领风骚 491

《申报》和《大公报》 491

新文化运动 492

《新青年》 493

蔡元培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494

胡适与现代文化 495

新文化的旗手鲁迅 497

《小说月报》 498

齐白石和徐悲鸿 499

聂耳和冼星海 500

詹天估与京张铁路 501

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502

李四光与地质力学理论 503

后记 505

返回顶部